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时事

群众点单、代表定项、政府承办、人大监督

从79件民生实事看阳信的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

2025-07-03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家庭医生为群众体检
  人大代表助力葡萄产业发展
  坐坐咱的免费公交
  阳信县幸福河生态河道夜景
  畅行无阻的滨阳大道
  □郑兆英 陈瑞
  
  盛夏清晨的阳信,幸福河生态河道波光粼粼,沿岸的木栈道上,老人在悠闲地散步,孩童在愉快地玩耍。“以前这里杂草丛生,现在成了‘城市会客厅’!”群众指着河畔茂盛的树木和现代感十足的凉亭说,“这是咱人大代表票决的民生实事,没想到真能变成现实!”
  幸福河生态河道修复,是阳信县近年来通过人大代表票决制落地的79件民生实事之一。从2017年启动试点至今,这座鲁北小城已累计投入近35亿元,用79件“群众点单、代表定项、政府承办、人大监督”的民生实事,书写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注脚。
从“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
民生实事“群众提”

  “以前民生项目怎么定?县政府自选自定。现在可不一样了——群众的需求,得先过代表这一关!”阳信县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主任李勇拿出一份份代表恳谈会报告,上面密密麻麻记着群众的“心愿清单”:“大力支持发展特色农业”“希望加大老城区基础设施管护力度”“孝善食堂再多建几处”……开门纳谏,让“群众提”成为起点,这正是阳信民生实事票决制的第一环。
  每年9月起,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带队分赴10个乡镇(街道),召开代表恳谈会、入户走访、线上征集,把“话筒”交给群众。
从“群众心愿”到“代表票决”
民生实事“代表定”

  “下面宣读代表票选出的10件民生实事,分别是完善市政道路设施、守护群众出行安全,优化县乡医疗资源配置、促进医疗服务多元发展……”2月9日下午,在阳信县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经过县人大代表投票票决,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翘首企盼的县政府2025年十件民生实事终于尘埃落定。
  票决不是“简单画钩”,而是一场“民主协商”。每年人大会议期间,代表们带着群众的“心愿”,充分审议讨论县政府民生实事候选项目情况报告,从候选项目中票决出正式项目,把群众的“急难愁盼”变成政府的“必办清单”。
从“纸上决议”到“脚下落实”
民生实事“代表督”

  票决只是开始,监督才是关键。在阳信县商务中心的三楼大厅中,贴着两张特殊的“作战图”:一张是“民生实事项目建设计划书”,标注着每个项目的建设内容、投资额度、时间节点、责任单位;另一张是“民生实事联系监督计划书”,对应着10个专项监督小组的分工——每个小组由一名人大常委会领导牵头,相关责任委室及参与联系监督的代表团,全程跟踪一个项目。
  “我们的监督是‘人到组、组领事’‘包干到户’式监督,采取‘一组一项目、一季一活动、半年一报告、一年一评价’的‘四个一’全程跟踪监督模式。”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任张九林介绍,“根据新时代人大工作需要,重新修订满意度测评实施办法,由‘满意率>50%为满意’修改为‘满意率≥90%为满意’,大大增强了监督刚性。”
从“民生清单”到“幸福账单”
全过程民主“见实效”

  滨阳大道贯通,结束了西部群众“进城绕远路”的历史;免费公交全覆盖,让老人、学生出行“零成本”;农村饮水工程持续5年实施,彻底解决了偏远乡村“吃水难”;幸福河生态河道从“龙须沟”变为“景观带”,成了市民的“打卡地”……79件民生实事,串起了阳信百姓的“幸福坐标”。
  “我们将始终坚持民生为大,从群众提需求、代表定项目,到政府抓落实、人大强监督,每一步都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能参与’,充分展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魅力。”阳信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秀坡说。
  □郑兆英 陈瑞
  
  盛夏清晨的阳信,幸福河生态河道波光粼粼,沿岸的木栈道上,老人在悠闲地散步,孩童在愉快地玩耍。“以前这里杂草丛生,现在成了‘城市会客厅’!”群众指着河畔茂盛的树木和现代感十足的凉亭说,“这是咱人大代表票决的民生实事,没想到真能变成现实!”
  幸福河生态河道修复,是阳信县近年来通过人大代表票决制落地的79件民生实事之一。从2017年启动试点至今,这座鲁北小城已累计投入近35亿元,用79件“群众点单、代表定项、政府承办、人大监督”的民生实事,书写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注脚。
从“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
民生实事“群众提”

  “以前民生项目怎么定?县政府自选自定。现在可不一样了——群众的需求,得先过代表这一关!”阳信县人大常委会代表工委主任李勇拿出一份份代表恳谈会报告,上面密密麻麻记着群众的“心愿清单”:“大力支持发展特色农业”“希望加大老城区基础设施管护力度”“孝善食堂再多建几处”……开门纳谏,让“群众提”成为起点,这正是阳信民生实事票决制的第一环。
  每年9月起,县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带队分赴10个乡镇(街道),召开代表恳谈会、入户走访、线上征集,把“话筒”交给群众。
从“群众心愿”到“代表票决”
民生实事“代表定”

  “下面宣读代表票选出的10件民生实事,分别是完善市政道路设施、守护群众出行安全,优化县乡医疗资源配置、促进医疗服务多元发展……”2月9日下午,在阳信县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经过县人大代表投票票决,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翘首企盼的县政府2025年十件民生实事终于尘埃落定。
  票决不是“简单画钩”,而是一场“民主协商”。每年人大会议期间,代表们带着群众的“心愿”,充分审议讨论县政府民生实事候选项目情况报告,从候选项目中票决出正式项目,把群众的“急难愁盼”变成政府的“必办清单”。
从“纸上决议”到“脚下落实”
民生实事“代表督”

  票决只是开始,监督才是关键。在阳信县商务中心的三楼大厅中,贴着两张特殊的“作战图”:一张是“民生实事项目建设计划书”,标注着每个项目的建设内容、投资额度、时间节点、责任单位;另一张是“民生实事联系监督计划书”,对应着10个专项监督小组的分工——每个小组由一名人大常委会领导牵头,相关责任委室及参与联系监督的代表团,全程跟踪一个项目。
  “我们的监督是‘人到组、组领事’‘包干到户’式监督,采取‘一组一项目、一季一活动、半年一报告、一年一评价’的‘四个一’全程跟踪监督模式。”县人大常委会办公室主任张九林介绍,“根据新时代人大工作需要,重新修订满意度测评实施办法,由‘满意率>50%为满意’修改为‘满意率≥90%为满意’,大大增强了监督刚性。”
从“民生清单”到“幸福账单”
全过程民主“见实效”

  滨阳大道贯通,结束了西部群众“进城绕远路”的历史;免费公交全覆盖,让老人、学生出行“零成本”;农村饮水工程持续5年实施,彻底解决了偏远乡村“吃水难”;幸福河生态河道从“龙须沟”变为“景观带”,成了市民的“打卡地”……79件民生实事,串起了阳信百姓的“幸福坐标”。
  “我们将始终坚持民生为大,从群众提需求、代表定项目,到政府抓落实、人大强监督,每一步都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能参与’,充分展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魅力。”阳信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秀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