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评
让企业成为“阅卷人”
2025-07-03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
□ 本报评论员
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是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必答题。山东围绕涉企行政执法动真格、出实招,一个鲜明特征,就是让企业评价成为衡量执法成效的重要标尺。
企业监督不是口号,离不开可触达的渠道支撑。今天的山东,从建立“三张清单”统一检查标准,到持续推进“鲁执法”平台部署应用和功能升级,再到市场监管部门设置735个涉企收费监测点,一套完整的立体化企业监督网络由此构建。15.1万次扫码入企记录,每一次都是对执法任性的约束;2.36万条企业反馈意见,每一条都是对执法效果的度量。
监督的生命力,在于问题的切实解决。面对1400万市场主体的庞大基数,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必须真正敬畏企业的声音,构建起从监督到反馈、再到整改的逻辑闭环,始终奔着问题去、揪着问题查、围绕问题改,将每一条有用的建议转化为整改动力。唯有企业感受到负担切实减轻、规则清晰透明、执法公平规范,才能把精力真正用在创造价值的地方。“营商”变“赢商”的生动篇章,才能由此谱写。
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是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必答题。山东围绕涉企行政执法动真格、出实招,一个鲜明特征,就是让企业评价成为衡量执法成效的重要标尺。
企业监督不是口号,离不开可触达的渠道支撑。今天的山东,从建立“三张清单”统一检查标准,到持续推进“鲁执法”平台部署应用和功能升级,再到市场监管部门设置735个涉企收费监测点,一套完整的立体化企业监督网络由此构建。15.1万次扫码入企记录,每一次都是对执法任性的约束;2.36万条企业反馈意见,每一条都是对执法效果的度量。
监督的生命力,在于问题的切实解决。面对1400万市场主体的庞大基数,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必须真正敬畏企业的声音,构建起从监督到反馈、再到整改的逻辑闭环,始终奔着问题去、揪着问题查、围绕问题改,将每一条有用的建议转化为整改动力。唯有企业感受到负担切实减轻、规则清晰透明、执法公平规范,才能把精力真正用在创造价值的地方。“营商”变“赢商”的生动篇章,才能由此谱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