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引才结硕果“归雁”当好“领头雁”
郓城356名“荣誉书记”领跑乡村振兴
2025-07-02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蒋鑫
本报通讯员 苏亚 陈怀
6月28日,记者走进郓城县黄集镇东张庄村的山农酥梨种植基地,百亩梨园里的梨树已挂上青果。去年此时,这片土地还是闲散的边角地。“多亏了李书记牵线搭桥。”村民任现君指着梨园告诉记者。任现君口中提到的李书记,是郓城县驻京党委副书记李兴好。
值得一提的是,李兴好还多了一个新身份——东张庄村“荣誉书记”。
翻开李兴好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面清晰地记着“酥梨种植培训”“钢球出口”“建设冷库”等一件件亟待解决的“大事”。李兴好自去年3月受聘后,发挥自己在京资源优势,牵线搭桥成立了合作社,整合闲置土地种植酥梨,升级镇里钢球产业,筹建加工厂解决村民就业。如今村里建起的电子元件厂已吸纳60多人就业,人均月增收超两千元。
在随官屯镇文昌苑社区,“青橙家”童装生产线正有序运转。“以前在青岛做服装,总惦记着老家。”企业负责人赵万书返乡郓城县创办公司后,被聘为“发展顾问”。他带着社区干部三赴浙江考察,建起2000平方米的“前店后厂”产业园,去年为村集体增收12万元。
在郓城县委组织部组织三科侯若慧的电脑里,存着全县713名“荣誉书记”“发展顾问”的履职档案,“选人不是摆花瓶,先是村级推举懂经营的人选,乡镇把关干事阅历,县委组织部最终遴选,去年有3人因考核‘差评’被解聘,27名优秀人才进入‘两代表一委员’推荐名单。”
南赵楼镇赵楼村的赵元鑫刚参加完乡村振兴训练营。“既有理论学习又有现场教学,收获非常大。”今年3月份开始,县委组织部遴选200余名返乡人才和后备力量,举办乡村振兴训练营,开展系统化培训、专业化辅导,进一步拓宽村级优秀人才的视野。
为激励担当作为、确保履职实效,郓城县建立健全了“双述双评”机制,选聘人员需同时向乡镇(街道)和本村党员群众述职,接受双向评议,评价结果分“好、中、差”三个等次,连续两次被评为“差”的将被免职并加强教育。对表现特别突出的,则开通学历提升、职级评定“绿色通道”,优先推荐为“两代表一委员”、“两优一先”候选人,强化政治激励,树立鲜明用人导向。
郓城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广兵在季度述职会上算了笔账:全县356名“荣誉书记”、244名“发展顾问”已落地产业项目217个,带动1.2万人在家门口就业。“柔性引才关键在实,下一步要深化‘选育管用’闭环,让更多‘归雁’当好乡村振兴的‘领头雁’。”张广兵说。
本报通讯员 苏亚 陈怀
6月28日,记者走进郓城县黄集镇东张庄村的山农酥梨种植基地,百亩梨园里的梨树已挂上青果。去年此时,这片土地还是闲散的边角地。“多亏了李书记牵线搭桥。”村民任现君指着梨园告诉记者。任现君口中提到的李书记,是郓城县驻京党委副书记李兴好。
值得一提的是,李兴好还多了一个新身份——东张庄村“荣誉书记”。
翻开李兴好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面清晰地记着“酥梨种植培训”“钢球出口”“建设冷库”等一件件亟待解决的“大事”。李兴好自去年3月受聘后,发挥自己在京资源优势,牵线搭桥成立了合作社,整合闲置土地种植酥梨,升级镇里钢球产业,筹建加工厂解决村民就业。如今村里建起的电子元件厂已吸纳60多人就业,人均月增收超两千元。
在随官屯镇文昌苑社区,“青橙家”童装生产线正有序运转。“以前在青岛做服装,总惦记着老家。”企业负责人赵万书返乡郓城县创办公司后,被聘为“发展顾问”。他带着社区干部三赴浙江考察,建起2000平方米的“前店后厂”产业园,去年为村集体增收12万元。
在郓城县委组织部组织三科侯若慧的电脑里,存着全县713名“荣誉书记”“发展顾问”的履职档案,“选人不是摆花瓶,先是村级推举懂经营的人选,乡镇把关干事阅历,县委组织部最终遴选,去年有3人因考核‘差评’被解聘,27名优秀人才进入‘两代表一委员’推荐名单。”
南赵楼镇赵楼村的赵元鑫刚参加完乡村振兴训练营。“既有理论学习又有现场教学,收获非常大。”今年3月份开始,县委组织部遴选200余名返乡人才和后备力量,举办乡村振兴训练营,开展系统化培训、专业化辅导,进一步拓宽村级优秀人才的视野。
为激励担当作为、确保履职实效,郓城县建立健全了“双述双评”机制,选聘人员需同时向乡镇(街道)和本村党员群众述职,接受双向评议,评价结果分“好、中、差”三个等次,连续两次被评为“差”的将被免职并加强教育。对表现特别突出的,则开通学历提升、职级评定“绿色通道”,优先推荐为“两代表一委员”、“两优一先”候选人,强化政治激励,树立鲜明用人导向。
郓城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广兵在季度述职会上算了笔账:全县356名“荣誉书记”、244名“发展顾问”已落地产业项目217个,带动1.2万人在家门口就业。“柔性引才关键在实,下一步要深化‘选育管用’闭环,让更多‘归雁’当好乡村振兴的‘领头雁’。”张广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