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要闻

聊城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传来好消息

8名参加今年高考的孩子全部过线

2025-06-27 作者: 薛良诚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薛良诚

  6月26日,从聊城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传来好消息:8名参加今年高考的孩子全部过线!这也意味着,他们即将叩开高等学府的大门,奔赴心目中的“象牙塔”。
  自2012年福利中心成立以来,13年间共有31名大学生先后从这里走出,开启人生新的篇章。
  孤困孩子的逆境成才,离不开孩子自身的努力,更离不开社会保障体系的有力“托举”。31个励志成才故事的背后,正是聊城民政系统从“保基本”向“促发展”升级的生动实践。多年来,聊城市始终将孤困孩子教育保障作为重点民生工程来抓,努力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全链条保障体系,持续深化社会福利机构“养治康教”一体化改革,努力让每个孤困孩子都有机会成长、成才。
  “福利中心儿童部现有113人,包含孤儿、弃婴87人,事实无人抚养25人。”聊城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李姣介绍,中心由原聊城市儿童福利院和原聊城市社会福利院整合组建,主要职责包括:承担收留抚养市辖区无法查明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儿童、父母死亡或者宣告失踪且没有其他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的儿童、父母没有监护能力且没有其他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的儿童等,为其提供养育、医疗康复、特殊教育、心理辅导、技能培训等服务。
  近年来,聊城市民政局持续加大保障投入,兜牢基本生活底线,设立孤困孩子助学专项基金,为每位考上大学的孩子每人每学年发放1万元助学金。“吃饱穿暖是最基本的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们成长、成才,让他们能够自力更生。”福利中心副主任杨建说道。
  在福利中心三楼,一面“荣誉墙”吸引了记者的眼光。这面墙上不仅记录着从这里走出去的一个个优秀的大学生成长轨迹,更讲述了一段段在逆境中破茧成蝶、用知识改写命运的励志故事。
  一位曾深陷家庭变故阴霾的姑娘,在中心温暖的庇护下,用坚韧与执着敲开了山东大学的大门,如今在广阔的学术天地中展翅翱翔;余杭从贵州一所高校毕业后,如今已经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村官;由于勤奋、认真、负责,宋佳入职不久便被破格提升为连锁店店长;还有人开起火锅店,完成了从“受助者”到“创业者”的身份蜕变……
  “直到昨天孩子成绩出来,心里一块石头才落了地。”学龄区区长陈海龙口中的孩子叫小雨,父母因病去世后,小雨和双胞胎哥哥就成了“事实无人抚养”的孤困儿童。这个倔强又好学的姑娘,在高考前夕遭遇了一场大病,为了最后的考前冲刺,手术后两天她就回到学校。这次高考,小雨也不负众望,总分超出一段线一大截。
  林颖从小在福利院长大,因为热爱绘画,一心想报考美术专业。为了支持孩子的梦想,福利中心送她到济南接受强化培训。最终,林颖顺利考取省内一所高校,圆了自己的绘画梦。
  福利中心主任李广波的手机里,保存着每一个离开中心的孩子的联系方式。“我会经常和孩子们交流,不管走到哪里,福利中心是你们永远的家。孩子们遇到困难时,也愿意第一时间和我讲。”去年夏天,福利中心还特意发出邀请,组织离开中心的孩子们“回家”团聚。
  (文中涉及的福利中心孩子均为化名)
  □ 本报记者 薛良诚

  6月26日,从聊城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传来好消息:8名参加今年高考的孩子全部过线!这也意味着,他们即将叩开高等学府的大门,奔赴心目中的“象牙塔”。
  自2012年福利中心成立以来,13年间共有31名大学生先后从这里走出,开启人生新的篇章。
  孤困孩子的逆境成才,离不开孩子自身的努力,更离不开社会保障体系的有力“托举”。31个励志成才故事的背后,正是聊城民政系统从“保基本”向“促发展”升级的生动实践。多年来,聊城市始终将孤困孩子教育保障作为重点民生工程来抓,努力构建“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全链条保障体系,持续深化社会福利机构“养治康教”一体化改革,努力让每个孤困孩子都有机会成长、成才。
  “福利中心儿童部现有113人,包含孤儿、弃婴87人,事实无人抚养25人。”聊城市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李姣介绍,中心由原聊城市儿童福利院和原聊城市社会福利院整合组建,主要职责包括:承担收留抚养市辖区无法查明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儿童、父母死亡或者宣告失踪且没有其他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的儿童、父母没有监护能力且没有其他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的儿童等,为其提供养育、医疗康复、特殊教育、心理辅导、技能培训等服务。
  近年来,聊城市民政局持续加大保障投入,兜牢基本生活底线,设立孤困孩子助学专项基金,为每位考上大学的孩子每人每学年发放1万元助学金。“吃饱穿暖是最基本的目标,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们成长、成才,让他们能够自力更生。”福利中心副主任杨建说道。
  在福利中心三楼,一面“荣誉墙”吸引了记者的眼光。这面墙上不仅记录着从这里走出去的一个个优秀的大学生成长轨迹,更讲述了一段段在逆境中破茧成蝶、用知识改写命运的励志故事。
  一位曾深陷家庭变故阴霾的姑娘,在中心温暖的庇护下,用坚韧与执着敲开了山东大学的大门,如今在广阔的学术天地中展翅翱翔;余杭从贵州一所高校毕业后,如今已经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村官;由于勤奋、认真、负责,宋佳入职不久便被破格提升为连锁店店长;还有人开起火锅店,完成了从“受助者”到“创业者”的身份蜕变……
  “直到昨天孩子成绩出来,心里一块石头才落了地。”学龄区区长陈海龙口中的孩子叫小雨,父母因病去世后,小雨和双胞胎哥哥就成了“事实无人抚养”的孤困儿童。这个倔强又好学的姑娘,在高考前夕遭遇了一场大病,为了最后的考前冲刺,手术后两天她就回到学校。这次高考,小雨也不负众望,总分超出一段线一大截。
  林颖从小在福利院长大,因为热爱绘画,一心想报考美术专业。为了支持孩子的梦想,福利中心送她到济南接受强化培训。最终,林颖顺利考取省内一所高校,圆了自己的绘画梦。
  福利中心主任李广波的手机里,保存着每一个离开中心的孩子的联系方式。“我会经常和孩子们交流,不管走到哪里,福利中心是你们永远的家。孩子们遇到困难时,也愿意第一时间和我讲。”去年夏天,福利中心还特意发出邀请,组织离开中心的孩子们“回家”团聚。
  (文中涉及的福利中心孩子均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