垦利农高区“追光逐海”晒出绿色新答卷

全球最大海上光伏“种”进渤海湾

2025-06-26 作者: 李广寅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李广寅 报道
  本报东营讯 6月23日,渤海之上,距离垦利农高区海岸8公里处,一片巨大的“蓝色能源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里是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的山东垦利100万千瓦海上光伏发电项目,阳光被源源不断地转化为清洁电能,点亮万家灯火。“咱这项目,不烧煤、不用油,更不冒烟吐灰,干干净净就能发电!”项目经理张泽成自豪地介绍。作为全球首个并网、规模最大的开放式海上光伏项目,它稳稳“扎根”在1.83万亩的海域上,每年能向电网输送约17.8亿度绿电,足足省下50多万吨标准煤。
  近年来,垦利农高区紧抓“双碳”机遇,抢先布局,把发展光伏发电、海上风电等清洁能源作为重头戏,一边推动传统产业“绿”起来,一边优化能源结构、培育绿色新动能,成了响当当的“双碳”先行者。
  靠海吃海,更要“养海”。垦利农高区海洋、渔业资源得天独厚,如何让资源优势搭上“双碳”快车?“渔光互补”给出了新答案——水上发电,水下养鱼,一地两用!区内运转成熟的华润财金800MW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就是典范,它不仅跻身国家首批大型风光基地和省重大项目行列,每年发电11.2亿度,省煤33.6万吨,减碳87.4万吨,为优化能源结构添了把火。辖区打造的东营市零碳BIPV渔业养殖循环产业园更令人称奇:国内领先的BIPV技术(光伏建筑一体化)在这里大显身手,全国最大的BIPV建筑和单体工厂化养殖车间也在这里。阳光通过屋顶光伏板发电,车间里鱼虾欢腾,这个“会发电的养殖场”入选了全国智能光伏示范项目。投产后,每年屋顶可发电3300万度、收入1500万元,池子里产出的2000吨虾年产值可达1亿元,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传统产业要升级,关键在向“绿”转型。垦利农高区引进的国内首个GW级海上光伏——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山东垦利100万千瓦海上光伏项目,就是一次重要的“碳”索。作为省重大项目和储能示范项目,该项目创新性地采用海域立体分层开发策略,实现渔业养殖和光伏发电互融互补,海上光伏发电的同时,在光伏场区水域进行底部贝类养殖,有效提升海域空间利用率和整体开发收益。眼下,升压站和储能站已经建成,正紧锣密鼓安装海上光伏平台。建成后,一年能发电17.8亿度,省煤50.38万吨,减碳134.47万吨。加上区内其他项目,整个农高区年发电量将接近30亿度,能满足全区一年的用电需求。
  一系列“追光逐海”的探索,让垦利农高区的绿色低碳发展底气十足,为零碳小镇甚至负碳小镇建设打下了硬基础、攒足了新优势。下一步,乘着与华润等企业项目签约的东风,一个总投资约6亿美元的“碳中和智慧小镇”蓝图正徐徐展开。这里将以华润运维中心为“大脑”,打造零碳管理中心、新能源科普科技博物馆、海上漂浮式光伏实证中心和海洋能源绿色发展创新技术研究院,从而成为垦利绿色发展的强劲新引擎。
  □记者 李广寅 报道
  本报东营讯 6月23日,渤海之上,距离垦利农高区海岸8公里处,一片巨大的“蓝色能源田”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里是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的山东垦利100万千瓦海上光伏发电项目,阳光被源源不断地转化为清洁电能,点亮万家灯火。“咱这项目,不烧煤、不用油,更不冒烟吐灰,干干净净就能发电!”项目经理张泽成自豪地介绍。作为全球首个并网、规模最大的开放式海上光伏项目,它稳稳“扎根”在1.83万亩的海域上,每年能向电网输送约17.8亿度绿电,足足省下50多万吨标准煤。
  近年来,垦利农高区紧抓“双碳”机遇,抢先布局,把发展光伏发电、海上风电等清洁能源作为重头戏,一边推动传统产业“绿”起来,一边优化能源结构、培育绿色新动能,成了响当当的“双碳”先行者。
  靠海吃海,更要“养海”。垦利农高区海洋、渔业资源得天独厚,如何让资源优势搭上“双碳”快车?“渔光互补”给出了新答案——水上发电,水下养鱼,一地两用!区内运转成熟的华润财金800MW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就是典范,它不仅跻身国家首批大型风光基地和省重大项目行列,每年发电11.2亿度,省煤33.6万吨,减碳87.4万吨,为优化能源结构添了把火。辖区打造的东营市零碳BIPV渔业养殖循环产业园更令人称奇:国内领先的BIPV技术(光伏建筑一体化)在这里大显身手,全国最大的BIPV建筑和单体工厂化养殖车间也在这里。阳光通过屋顶光伏板发电,车间里鱼虾欢腾,这个“会发电的养殖场”入选了全国智能光伏示范项目。投产后,每年屋顶可发电3300万度、收入1500万元,池子里产出的2000吨虾年产值可达1亿元,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传统产业要升级,关键在向“绿”转型。垦利农高区引进的国内首个GW级海上光伏——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山东垦利100万千瓦海上光伏项目,就是一次重要的“碳”索。作为省重大项目和储能示范项目,该项目创新性地采用海域立体分层开发策略,实现渔业养殖和光伏发电互融互补,海上光伏发电的同时,在光伏场区水域进行底部贝类养殖,有效提升海域空间利用率和整体开发收益。眼下,升压站和储能站已经建成,正紧锣密鼓安装海上光伏平台。建成后,一年能发电17.8亿度,省煤50.38万吨,减碳134.47万吨。加上区内其他项目,整个农高区年发电量将接近30亿度,能满足全区一年的用电需求。
  一系列“追光逐海”的探索,让垦利农高区的绿色低碳发展底气十足,为零碳小镇甚至负碳小镇建设打下了硬基础、攒足了新优势。下一步,乘着与华润等企业项目签约的东风,一个总投资约6亿美元的“碳中和智慧小镇”蓝图正徐徐展开。这里将以华润运维中心为“大脑”,打造零碳管理中心、新能源科普科技博物馆、海上漂浮式光伏实证中心和海洋能源绿色发展创新技术研究院,从而成为垦利绿色发展的强劲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