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蘸“农”情绘齐鲁
——农行山东省分行70年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纪略
2025-06-26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刘健 郇长亮
七秩“农”情织丰景,金融为民润城乡。
历经七十载,以几代人的努力,农行山东省分行完成了国家专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国家控股大型上市银行一个个历史性跨越,在齐鲁大地上,留下了一串串闪亮的奋进足迹,构筑了一道道奔涌的金融大动脉,绘就了一幅幅壮丽的金融为民画卷。
1955年7月1日,农行山东省分行作为中国农业银行辖属一级分行,正式设立。
今年,恰逢该行成立70周年。70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是党领导我国农村金融事业在发展中壮大、在改革中前进的历史缩影,也是农行山东省分行与齐鲁大地同频共振,以金融活水浇灌山东农村发展的时代见证。
坚守主责主业 与农业农村发展相伴相长
因农而生,因农而兴,因农而强。
农行山东省分行自设立起,就肩负着服务“三农”的历史使命,承担着支持山东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光荣任务。70年来,作为山东农村金融体系的骨干和支柱,该行始终扎根“三农”沃土,与全省“三农”事业同心共济、同向而行。
位于寿光市南部孙家集街道的三元朱村,村子不大,但很有特色。作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典型示范村,对于村子里靠种菜富起来的农民来说,别墅式住房已经成了标配,这些别墅风格统一,四周被农田和蔬菜大棚环绕。而30多年前,跟许多村子一样,三元朱村也是一个寂寂无闻的村庄。
1989年,时任该村党支部书记的王乐义带领17名党员试验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决心为全村蹚出一条致富路,但高昂的建棚资金成了摆在眼前的难题。经考察论证后,农行寿光市支行为王乐义等17名党员按每人700元至900元不等发放了建棚贷款,从此拉开了农行支持寿光蔬菜产业发展的序幕,掀起了全国蔬菜史上的“绿色革命”浪潮。
“虽然八九百块钱现在看来不算多,但对当时的农民来说算得上是大数字了。农行担着风险为我们解了燃眉之急,增强了我们发展高效农业、推广农业新技术的信心和勇气。”若干年后,王乐义如是说。
如今,农行山东省分行已将三元朱村打造成为省内首个“农业银行服务乡村振兴样板村”,该行还与潍坊市政府联合创建了全省农行系统首个“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潍坊示范区”。为更好服务当地蔬菜产业发展,该行结合寿光当地产业特色,组建专业服务团队、创新信贷产品,给蔬菜产业链条注入了金融活水。截至2024年末,农行山东省分行用于支持寿光蔬菜发展的贷款余额已达13.4亿元。
三元朱村的发展历程就是农行山东省分行金融赋能山东“三农”发展的一个缩影。
从统一管理支农资金、集中办理农村信贷到支持农村商品经济,从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到服务乡村振兴……70年来,农行山东省分行不同时期的重点工作始终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把支持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作为不变的主旋律。当前,该行把服务乡村振兴作为“三农”金融工作的总抓手,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新的征程上,服务“三农”的力度更大、领域更广、模式更新、效率更高。
截至2024年末,该行县域贷款余额5480亿元,可比同业中唯一突破5000亿元;涉农贷款余额4107亿元,占全行贷款的比重、在可比同业中的占比均接近40%。
近年来,农行山东省分行深度融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工作大局,联合相关地市政府,相继创建了以服务潍坊“三个模式”为主题的“潍坊示范区”、以服务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为主题的“临沂示范区”、以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东营示范区”、以服务粮食安全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主题的“菏泽示范区”、以服务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烟台示范区”,用一个个示范区创建的累累硕果,书写着和美乡村全面振兴的金融新篇章。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农行山东省分行有示范区创建的生动实践,更有服务乡村的长效机制与行动指南。2023年,该行聚焦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系统总结近年来的探索实践,向社会发布了农行服务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十大模式”,既为山东省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注入了大量金融元素,也增强了农行在县域乡村市场的综合服务能力。自2020年以来,该行连续5年在全省银行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中获评最高等次“优秀”。
优化金融供给 坚守服务实体经济本源
百业兴则金融兴。70年来,农行山东省分行始终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发展的基石。
从支持农业生产到服务乡镇企业,从服务大企业、大项目到支持小微企业,从服务传统产业到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再到大力发展绿色金融……
70年来,农行山东省分行始终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当好实体经济的坚实后盾。党的十八大以来,农行山东省分行坚持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源源不断将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为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动能。
2021年3月,农业银行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在济南签署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暨新旧动能转换战略合作协议。协议签署3年后,该行累计投放各类信用1.7万亿元,用大行担当书写了金融服务齐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亮丽答卷。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农行山东省分行坚守“服务乡村振兴领军银行、服务实体经济主力银行、服务齐鲁百姓口碑银行”三大定位,全力服务重大战略,支持区域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坚定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该行持续完善“专、精、特、新”科创服务体系,截至2024年末,科创贷款余额达948.94亿元。从产品、渠道、政策、机制等多个方面,持续加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针对不同类型客户分别做好“一户一策”对接,提供交易银行、投资银行、信贷融资、供应链管理等优质金融服务,创新推出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贷款等产品,支持了一大批包含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在内的优质客群。
以鲜明底色服务齐鲁绿色发展。该行发布“绿绘齐鲁360金融服务体系”,涵盖绿色能源贷、绿色产业贷等8大类42个子项,赋能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先后落地22项差异化支持政策,创新“黄河系列贷”等专项信贷产品,打造“大美黄河”系列品牌,在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上交出了一份亮丽答卷。2024年该行绿色贷款增速超40%,在山东银行业ESG评价中连续3年获评最高等次A类。
在普惠金融领域,该行服务民生跑出了“加速度”。构建了“普惠金融事业部+三农金融事业部”双轮驱动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省分行和16家二级分行全部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在营业网点设立普惠金融业务专区,在人行小微企业信贷政策评估中连续8个季度获评最高等次“优秀”。在省委金融办“好品山东”金融品牌评选中,获评“金融伙伴”典型案例和科技、绿色、普惠3项“好品金融”产品。
以更暖心服务呵护银龄群体,助力百姓从“养老”到“享老”。该行加快构建覆盖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产业金融的养老金融服务体系,夯实养老金融科技支撑、强化养老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打造了“有温度、受欢迎”的金融服务品牌。截至2024年末,农行山东省分行养老金融服务客户超1500万户,累计投放养老贷款1537亿元。2024年12月,在全国个人养老金制度推行首日,该行服务个人养老金制度推广的相关工作被央视《新闻联播》报道。
此外,农行山东省分行持续推进数据赋能、流量经营、场景生态等工作,不断提升数字金融服务水平。上线大字版农行掌上银行App专属版本,降低老年客户线上金融服务获取成本。开展智慧校园建设,为广大师生提供便捷金融服务。围绕县域特色产业、企业,形成了以结算平台为核心,信贷发放、智慧场景为配套的整体化服务方案,打造了惠农兴农新模式。截至2024年末,该行线上贷款余额超2800亿元,掌银月活客户总量突破1800万户。
一项项务实政策渐次出台,一个个新产品和服务落地开花,一组组金融数据节节攀升……农行山东省分行服务金融“五篇大文章”各领域的各项举措,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驱动着齐鲁经济航船向着更加广阔的蓝海扬帆远航。
践行初心使命 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农行山东省分行自成立之日起,就把讲政治、强党建、育文化深深融入了自身血脉。
201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农行山东桓台县支行党委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这是该行加强党建工作,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最好例证。
70年来,无论体制机制如何变化,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风险,农行山东省分行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狠抓党建工作不松劲。山东农行人始终站在“根”和“魂”的高度认识和看待党建工作,自觉把全面从严治党贯穿于改革发展各方面、全过程,把党建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势头。
“当你将苦难当成磨炼,将敬业当成信仰,将平凡当成荣光,那就意味着你什么样的困难都可以克服,什么样的沟坎都可以跨越。”这是党的十九大、二十大代表,农行聊城茌平支行高级经理步同良对青年员工的寄语。他38年扎根基层,从一线战士到金融尖兵,从一等功臣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农行基层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两只拳头一定要攥得紧紧地,绝不拿别人好处。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短。”这是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农行滨州阳信县支行客户经理耿建国常说的一句话。自2020年以来,他累计发放贷款近2700笔2.2亿元,每笔业务都干干净净,正如他做人做事一样坦坦荡荡。
70年红色血脉赓续不断,70年企业文化积淀深厚,形成了“立四气、争第一”的山东农行精神,孕育出党的十九大、二十大代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模范退役军人步同良,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耿建国,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魏秀兰、张宜霞,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农业银行劳动模范杨克峰等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激励着全行员工牢记发展历史,传承优秀文化,以更昂扬的姿态投身金融为民事业。
近年来,农行山东省分行大力弘扬诚实守信、以义取利、稳健审慎、守正创新、依法合规的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将“五要五不”的实践要求深植于经营管理各环节和全过程,书写了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提升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建设引领力。农行山东省分行把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与党的建设、业务经营、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相结合,修订分行三年发展规划和“八大工程”实施方案,深耕“信贷聚焦”工程,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以更大力度做好乡村振兴、金融“五篇大文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方面金融服务,全行“金融报国、金融为民、金融向善”的情怀和能力不断增强。
持续增强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建设渗透力。该行始终坚持把依法合规作为经营管理、业绩考核、干部评价的先决条件,引导干部员工习惯于做难而正确的事、习惯于过紧日子、习惯于实事求是、习惯于在困难面前“逞英雄”。在经营管理中,推动全辖上下牢固树立“审慎、规范、严格”的信贷管理理念,着力打造“廉洁、高效、专业”的信贷业务品牌,打造“省心贷款,找农行”的良好口碑。
该行还树立了鲜明价值导向,不断彰显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建设感召力。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和反面典型警示教育作用,由步同良、耿建国、杨克峰等先进模范组成的“老农金”宣讲团,赴辖属二级分行开展全覆盖巡回宣讲,大力弘扬“领导要有正气、个人要有志气、队伍要有士气、单位要有名气,在各项工作中争创第一”的山东农行精神,打造了具有高度自觉意识和强烈纪律意识的干部员工队伍,让“五要五不”真正成为全行上下的工作导向和行动标尺,成为广大干部员工日用而不觉的行为习惯。
回首来时路,农行山东省分行70年的历程宛如一幅壮美画卷徐徐展开,让人自豪振奋。70年,是艰苦奋斗的创业史,是锐意创新的改革史,是金融为民的发展史,是自强不息的成长史。展望新征程,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使命在召唤,倍感责任重大。
在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征程上,农行山东省分行将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深入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坚决扛牢“金融报国、金融为民、金融向善”使命担当,传承发扬“立四气、争第一”的山东农行精神,以服务乡村振兴、服务实体经济、服务齐鲁百姓的生动实践,在齐鲁大地上不断谱写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篇章。
①1989年,农行山东省分行为王乐义发放的900元大棚设施贷款凭证
②农行济南分行信贷支持济南黄河齐鲁大桥建设,助力济南携河北跨发展
③农行山东省分行举办做好“五篇大文章”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新闻发布会
④农行山东省分行办公大楼
七秩“农”情织丰景,金融为民润城乡。
历经七十载,以几代人的努力,农行山东省分行完成了国家专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国家控股大型上市银行一个个历史性跨越,在齐鲁大地上,留下了一串串闪亮的奋进足迹,构筑了一道道奔涌的金融大动脉,绘就了一幅幅壮丽的金融为民画卷。
1955年7月1日,农行山东省分行作为中国农业银行辖属一级分行,正式设立。
今年,恰逢该行成立70周年。70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是党领导我国农村金融事业在发展中壮大、在改革中前进的历史缩影,也是农行山东省分行与齐鲁大地同频共振,以金融活水浇灌山东农村发展的时代见证。
坚守主责主业 与农业农村发展相伴相长
因农而生,因农而兴,因农而强。
农行山东省分行自设立起,就肩负着服务“三农”的历史使命,承担着支持山东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光荣任务。70年来,作为山东农村金融体系的骨干和支柱,该行始终扎根“三农”沃土,与全省“三农”事业同心共济、同向而行。
位于寿光市南部孙家集街道的三元朱村,村子不大,但很有特色。作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典型示范村,对于村子里靠种菜富起来的农民来说,别墅式住房已经成了标配,这些别墅风格统一,四周被农田和蔬菜大棚环绕。而30多年前,跟许多村子一样,三元朱村也是一个寂寂无闻的村庄。
1989年,时任该村党支部书记的王乐义带领17名党员试验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决心为全村蹚出一条致富路,但高昂的建棚资金成了摆在眼前的难题。经考察论证后,农行寿光市支行为王乐义等17名党员按每人700元至900元不等发放了建棚贷款,从此拉开了农行支持寿光蔬菜产业发展的序幕,掀起了全国蔬菜史上的“绿色革命”浪潮。
“虽然八九百块钱现在看来不算多,但对当时的农民来说算得上是大数字了。农行担着风险为我们解了燃眉之急,增强了我们发展高效农业、推广农业新技术的信心和勇气。”若干年后,王乐义如是说。
如今,农行山东省分行已将三元朱村打造成为省内首个“农业银行服务乡村振兴样板村”,该行还与潍坊市政府联合创建了全省农行系统首个“金融服务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潍坊示范区”。为更好服务当地蔬菜产业发展,该行结合寿光当地产业特色,组建专业服务团队、创新信贷产品,给蔬菜产业链条注入了金融活水。截至2024年末,农行山东省分行用于支持寿光蔬菜发展的贷款余额已达13.4亿元。
三元朱村的发展历程就是农行山东省分行金融赋能山东“三农”发展的一个缩影。
从统一管理支农资金、集中办理农村信贷到支持农村商品经济,从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到服务乡村振兴……70年来,农行山东省分行不同时期的重点工作始终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把支持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作为不变的主旋律。当前,该行把服务乡村振兴作为“三农”金融工作的总抓手,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新的征程上,服务“三农”的力度更大、领域更广、模式更新、效率更高。
截至2024年末,该行县域贷款余额5480亿元,可比同业中唯一突破5000亿元;涉农贷款余额4107亿元,占全行贷款的比重、在可比同业中的占比均接近40%。
近年来,农行山东省分行深度融入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工作大局,联合相关地市政府,相继创建了以服务潍坊“三个模式”为主题的“潍坊示范区”、以服务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为主题的“临沂示范区”、以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东营示范区”、以服务粮食安全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主题的“菏泽示范区”、以服务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烟台示范区”,用一个个示范区创建的累累硕果,书写着和美乡村全面振兴的金融新篇章。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农行山东省分行有示范区创建的生动实践,更有服务乡村的长效机制与行动指南。2023年,该行聚焦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系统总结近年来的探索实践,向社会发布了农行服务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十大模式”,既为山东省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注入了大量金融元素,也增强了农行在县域乡村市场的综合服务能力。自2020年以来,该行连续5年在全省银行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中获评最高等次“优秀”。
优化金融供给 坚守服务实体经济本源
百业兴则金融兴。70年来,农行山东省分行始终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发展的基石。
从支持农业生产到服务乡镇企业,从服务大企业、大项目到支持小微企业,从服务传统产业到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再到大力发展绿色金融……
70年来,农行山东省分行始终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当好实体经济的坚实后盾。党的十八大以来,农行山东省分行坚持把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源源不断将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为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动能。
2021年3月,农业银行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在济南签署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暨新旧动能转换战略合作协议。协议签署3年后,该行累计投放各类信用1.7万亿元,用大行担当书写了金融服务齐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亮丽答卷。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农行山东省分行坚守“服务乡村振兴领军银行、服务实体经济主力银行、服务齐鲁百姓口碑银行”三大定位,全力服务重大战略,支持区域高质量发展,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坚定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该行持续完善“专、精、特、新”科创服务体系,截至2024年末,科创贷款余额达948.94亿元。从产品、渠道、政策、机制等多个方面,持续加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针对不同类型客户分别做好“一户一策”对接,提供交易银行、投资银行、信贷融资、供应链管理等优质金融服务,创新推出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贷款等产品,支持了一大批包含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在内的优质客群。
以鲜明底色服务齐鲁绿色发展。该行发布“绿绘齐鲁360金融服务体系”,涵盖绿色能源贷、绿色产业贷等8大类42个子项,赋能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先后落地22项差异化支持政策,创新“黄河系列贷”等专项信贷产品,打造“大美黄河”系列品牌,在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上交出了一份亮丽答卷。2024年该行绿色贷款增速超40%,在山东银行业ESG评价中连续3年获评最高等次A类。
在普惠金融领域,该行服务民生跑出了“加速度”。构建了“普惠金融事业部+三农金融事业部”双轮驱动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省分行和16家二级分行全部设立普惠金融事业部,在营业网点设立普惠金融业务专区,在人行小微企业信贷政策评估中连续8个季度获评最高等次“优秀”。在省委金融办“好品山东”金融品牌评选中,获评“金融伙伴”典型案例和科技、绿色、普惠3项“好品金融”产品。
以更暖心服务呵护银龄群体,助力百姓从“养老”到“享老”。该行加快构建覆盖养老金金融、养老服务金融、养老产业金融的养老金融服务体系,夯实养老金融科技支撑、强化养老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打造了“有温度、受欢迎”的金融服务品牌。截至2024年末,农行山东省分行养老金融服务客户超1500万户,累计投放养老贷款1537亿元。2024年12月,在全国个人养老金制度推行首日,该行服务个人养老金制度推广的相关工作被央视《新闻联播》报道。
此外,农行山东省分行持续推进数据赋能、流量经营、场景生态等工作,不断提升数字金融服务水平。上线大字版农行掌上银行App专属版本,降低老年客户线上金融服务获取成本。开展智慧校园建设,为广大师生提供便捷金融服务。围绕县域特色产业、企业,形成了以结算平台为核心,信贷发放、智慧场景为配套的整体化服务方案,打造了惠农兴农新模式。截至2024年末,该行线上贷款余额超2800亿元,掌银月活客户总量突破1800万户。
一项项务实政策渐次出台,一个个新产品和服务落地开花,一组组金融数据节节攀升……农行山东省分行服务金融“五篇大文章”各领域的各项举措,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驱动着齐鲁经济航船向着更加广阔的蓝海扬帆远航。
践行初心使命 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农行山东省分行自成立之日起,就把讲政治、强党建、育文化深深融入了自身血脉。
201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农行山东桓台县支行党委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这是该行加强党建工作,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最好例证。
70年来,无论体制机制如何变化,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风险,农行山东省分行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狠抓党建工作不松劲。山东农行人始终站在“根”和“魂”的高度认识和看待党建工作,自觉把全面从严治党贯穿于改革发展各方面、全过程,把党建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势头。
“当你将苦难当成磨炼,将敬业当成信仰,将平凡当成荣光,那就意味着你什么样的困难都可以克服,什么样的沟坎都可以跨越。”这是党的十九大、二十大代表,农行聊城茌平支行高级经理步同良对青年员工的寄语。他38年扎根基层,从一线战士到金融尖兵,从一等功臣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农行基层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两只拳头一定要攥得紧紧地,绝不拿别人好处。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短。”这是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农行滨州阳信县支行客户经理耿建国常说的一句话。自2020年以来,他累计发放贷款近2700笔2.2亿元,每笔业务都干干净净,正如他做人做事一样坦坦荡荡。
70年红色血脉赓续不断,70年企业文化积淀深厚,形成了“立四气、争第一”的山东农行精神,孕育出党的十九大、二十大代表、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模范退役军人步同良,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耿建国,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魏秀兰、张宜霞,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农业银行劳动模范杨克峰等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激励着全行员工牢记发展历史,传承优秀文化,以更昂扬的姿态投身金融为民事业。
近年来,农行山东省分行大力弘扬诚实守信、以义取利、稳健审慎、守正创新、依法合规的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将“五要五不”的实践要求深植于经营管理各环节和全过程,书写了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提升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建设引领力。农行山东省分行把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与党的建设、业务经营、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相结合,修订分行三年发展规划和“八大工程”实施方案,深耕“信贷聚焦”工程,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以更大力度做好乡村振兴、金融“五篇大文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方面金融服务,全行“金融报国、金融为民、金融向善”的情怀和能力不断增强。
持续增强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建设渗透力。该行始终坚持把依法合规作为经营管理、业绩考核、干部评价的先决条件,引导干部员工习惯于做难而正确的事、习惯于过紧日子、习惯于实事求是、习惯于在困难面前“逞英雄”。在经营管理中,推动全辖上下牢固树立“审慎、规范、严格”的信贷管理理念,着力打造“廉洁、高效、专业”的信贷业务品牌,打造“省心贷款,找农行”的良好口碑。
该行还树立了鲜明价值导向,不断彰显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建设感召力。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和反面典型警示教育作用,由步同良、耿建国、杨克峰等先进模范组成的“老农金”宣讲团,赴辖属二级分行开展全覆盖巡回宣讲,大力弘扬“领导要有正气、个人要有志气、队伍要有士气、单位要有名气,在各项工作中争创第一”的山东农行精神,打造了具有高度自觉意识和强烈纪律意识的干部员工队伍,让“五要五不”真正成为全行上下的工作导向和行动标尺,成为广大干部员工日用而不觉的行为习惯。
回首来时路,农行山东省分行70年的历程宛如一幅壮美画卷徐徐展开,让人自豪振奋。70年,是艰苦奋斗的创业史,是锐意创新的改革史,是金融为民的发展史,是自强不息的成长史。展望新征程,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使命在召唤,倍感责任重大。
在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的征程上,农行山东省分行将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深入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坚决扛牢“金融报国、金融为民、金融向善”使命担当,传承发扬“立四气、争第一”的山东农行精神,以服务乡村振兴、服务实体经济、服务齐鲁百姓的生动实践,在齐鲁大地上不断谱写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篇章。
①1989年,农行山东省分行为王乐义发放的900元大棚设施贷款凭证
②农行济南分行信贷支持济南黄河齐鲁大桥建设,助力济南携河北跨发展
③农行山东省分行举办做好“五篇大文章”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新闻发布会
④农行山东省分行办公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