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入关键冲刺期
全力做好2025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2025-06-24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入关键冲刺期。围绕做好2025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已开展哪些工作?还有哪些难点重点需要加力解决?教育部如何发力推进2025届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新华社记者专访了教育部高校学生司(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司)相关负责人。
问:进入6月,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教育部还有什么促就业举措?
答:当前,正值毕业生离校前开展有组织就业服务的关键期。教育部近期印发通知,部署开展“百日冲刺”行动,推动各地进一步挖潜扩岗,压实高校促就业工作责任。
一是强化工作部署,凝聚促就业工作合力。5月30日,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教育部组织召开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举措落实工作推进会,发布相关促就业增量政策举措,用政策配置、资金投入等撬动更大岗位增量;凝聚各方工作合力,让地方、高校、用人单位等就业工作的各方面都行动起来。
二是强化岗位扩容,鼓励各地推出增量政策。鼓励各地结合地方特色,挖掘重点领域和基层一线岗位空间。比如,浙江等地推出重点领域规模招用补贴,支持企业吸纳更多毕业生;河南面向2025届高校毕业生招用乡村振兴村级协理员5000名;宁夏实施“基层服务专项计划”,年内将招募2000名高校毕业生等。
三是强化责任落实,推动高校加力完成任务。要求高校保持校园招聘活动热度,6月底前至少举办1场大型校园招聘会,针对去向落实率滞后的学院和专业举办“小而精”的专场招聘会,让学生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就业服务。
问:针对就业进展较为缓慢的高校、困难群体毕业生等,教育部门将如何会同相关部门做好兜底帮扶?
答:针对就业进展缓慢高校,重点实施“百县对百校促就业行动”。教育部门会同人社部门,重点挖掘经济大省百强县县域内优质企业岗位资源,指导就业资源薄弱高校深入开展校企对接和人才招聘活动,组织企业把岗位带到高校。
针对困难群体毕业生,加快开展“宏志助航计划”培训。近日,教育部印发通知,指导各地各高校通过开展线下集中培训、线上网络培训和专场招聘等,帮助困难群体高校毕业生提升就业能力、尽早落实去向。同时,教育部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认真落实“一对一”帮扶责任,对有就业意愿但尚未落实毕业去向的困难群体毕业生建立实名帮扶台账,会同地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离校前再精准推荐3至5个针对性强的岗位。
针对离校后仍未就业的困难群体毕业生,教育系统与人社部门做好信息衔接与服务接续,帮助其尽快纳入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鼓励有参训意愿的未就业毕业生参加职业能力技能培训,按规定落实职业培训补贴。同时,对接各地民政、共青团组织以及高校校友会等,切实做好困难毕业生兜底帮扶和安置工作。
(据新华社北京6月23日电)
问:进入6月,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教育部还有什么促就业举措?
答:当前,正值毕业生离校前开展有组织就业服务的关键期。教育部近期印发通知,部署开展“百日冲刺”行动,推动各地进一步挖潜扩岗,压实高校促就业工作责任。
一是强化工作部署,凝聚促就业工作合力。5月30日,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教育部组织召开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举措落实工作推进会,发布相关促就业增量政策举措,用政策配置、资金投入等撬动更大岗位增量;凝聚各方工作合力,让地方、高校、用人单位等就业工作的各方面都行动起来。
二是强化岗位扩容,鼓励各地推出增量政策。鼓励各地结合地方特色,挖掘重点领域和基层一线岗位空间。比如,浙江等地推出重点领域规模招用补贴,支持企业吸纳更多毕业生;河南面向2025届高校毕业生招用乡村振兴村级协理员5000名;宁夏实施“基层服务专项计划”,年内将招募2000名高校毕业生等。
三是强化责任落实,推动高校加力完成任务。要求高校保持校园招聘活动热度,6月底前至少举办1场大型校园招聘会,针对去向落实率滞后的学院和专业举办“小而精”的专场招聘会,让学生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就业服务。
问:针对就业进展较为缓慢的高校、困难群体毕业生等,教育部门将如何会同相关部门做好兜底帮扶?
答:针对就业进展缓慢高校,重点实施“百县对百校促就业行动”。教育部门会同人社部门,重点挖掘经济大省百强县县域内优质企业岗位资源,指导就业资源薄弱高校深入开展校企对接和人才招聘活动,组织企业把岗位带到高校。
针对困难群体毕业生,加快开展“宏志助航计划”培训。近日,教育部印发通知,指导各地各高校通过开展线下集中培训、线上网络培训和专场招聘等,帮助困难群体高校毕业生提升就业能力、尽早落实去向。同时,教育部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认真落实“一对一”帮扶责任,对有就业意愿但尚未落实毕业去向的困难群体毕业生建立实名帮扶台账,会同地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离校前再精准推荐3至5个针对性强的岗位。
针对离校后仍未就业的困难群体毕业生,教育系统与人社部门做好信息衔接与服务接续,帮助其尽快纳入公共就业服务体系,鼓励有参训意愿的未就业毕业生参加职业能力技能培训,按规定落实职业培训补贴。同时,对接各地民政、共青团组织以及高校校友会等,切实做好困难毕业生兜底帮扶和安置工作。
(据新华社北京6月2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