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榜样

陈文平:坚持义务修路二十八年

2025-06-23 作者: 张海峰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通讯员 李 月 陈启忠
  本报记者 张海峰


  风雨无阻,28年义务修路。他,就是德州市陵城区79岁的陈文平老人。
  6月17日,在陵城区糜镇大陈村通往朱官屯村的公路上,陈文平老人连续铲平了两处路基,汗水浸透衣衫。
  1996年底,从原陵县化工厂退休的陈文平回到老家糜镇大陈村居住。当年,村里通往镇驻地的路是土路,遇到雨天泥泞不堪,过路行人叫苦不迭。陈文平说:“有一次,我看见两个孩子在上学途中因路面有坑,骑车摔倒,其中一个还受了轻伤,心里很不是滋味儿,就有了修路的想法。”
  从1997年开始,陈文平时常脚蹬三轮车,带着铁锹和铁锤到村西找石块和砖头,用铁锤把石块和砖头砸成小块,填到路面的坑洼处,再倒进去一些沙土填平,然后用铁锤砸实。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一年时间,大陈村通往镇驻地路面上300多个大小坑洼被填平修复。“开始不是很理解,后来看他修路很辛苦,有时候我就和他一块去。”陈文平的老伴说,陈文平每逢雨后都会去桥头、路上看看,一旦发现有破损坑洼,他就及时修补好。
  2004年,大陈村通往镇驻地的土路变成了柏油路,陈文平却没闲下来,日常巡逻、保护路面成了他的新任务。2014年开始,柏油路开始出现破损。陈文平又多次买来石灰等物料去修补路面。2019年,他看到大陈村通往朱官屯村的桥有损坏,就从自己家拉去两车砖,把桥面破损处修好。“修桥补路,积德造福。路好走了,大伙方便了,我心里高兴。”陈文平说。
  前不久,文明新风公益基金募捐时,陈文平毫不犹豫地捐款300元。他说:“能为村庄建设出份力,我打心眼里觉得踏实。”大陈村党支部书记陈小福说:“28年来,陈文平坚持修路护路,是俺们学习的榜样。”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陈文平获评“陵城好人”“陵城优秀共产党员”“德州好人”等称号。荣誉面前,他很谦虚,说自己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只要还能动,就坚持护路修路。
    □ 本报通讯员 李 月 陈启忠
  本报记者 张海峰


  风雨无阻,28年义务修路。他,就是德州市陵城区79岁的陈文平老人。
  6月17日,在陵城区糜镇大陈村通往朱官屯村的公路上,陈文平老人连续铲平了两处路基,汗水浸透衣衫。
  1996年底,从原陵县化工厂退休的陈文平回到老家糜镇大陈村居住。当年,村里通往镇驻地的路是土路,遇到雨天泥泞不堪,过路行人叫苦不迭。陈文平说:“有一次,我看见两个孩子在上学途中因路面有坑,骑车摔倒,其中一个还受了轻伤,心里很不是滋味儿,就有了修路的想法。”
  从1997年开始,陈文平时常脚蹬三轮车,带着铁锹和铁锤到村西找石块和砖头,用铁锤把石块和砖头砸成小块,填到路面的坑洼处,再倒进去一些沙土填平,然后用铁锤砸实。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一年时间,大陈村通往镇驻地路面上300多个大小坑洼被填平修复。“开始不是很理解,后来看他修路很辛苦,有时候我就和他一块去。”陈文平的老伴说,陈文平每逢雨后都会去桥头、路上看看,一旦发现有破损坑洼,他就及时修补好。
  2004年,大陈村通往镇驻地的土路变成了柏油路,陈文平却没闲下来,日常巡逻、保护路面成了他的新任务。2014年开始,柏油路开始出现破损。陈文平又多次买来石灰等物料去修补路面。2019年,他看到大陈村通往朱官屯村的桥有损坏,就从自己家拉去两车砖,把桥面破损处修好。“修桥补路,积德造福。路好走了,大伙方便了,我心里高兴。”陈文平说。
  前不久,文明新风公益基金募捐时,陈文平毫不犹豫地捐款300元。他说:“能为村庄建设出份力,我打心眼里觉得踏实。”大陈村党支部书记陈小福说:“28年来,陈文平坚持修路护路,是俺们学习的榜样。”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陈文平获评“陵城好人”“陵城优秀共产党员”“德州好人”等称号。荣誉面前,他很谦虚,说自己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只要还能动,就坚持护路修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