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态修复新路径保护生态环境安全
2025-06-20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郑莉 通讯员 张帅杰 报道
本报威海讯 近日,在威海经开区阴山湾德明海洋牧场,经开区法院与多部门工作人员将120万尾鱼苗放流入海。
生态环境事关民生福祉,绿水青山离不开法治护航。近年来,经开区法院依法惩治各类破坏环境资源犯罪,积极探索运用预防性、恢复性司法规则,不断探索生态修复的新举措和新路径,努力实现受损生态环境的及时、高效修复,保护辖区生态环境安全,以司法力量护航辖区绿色高质量发展。
经开区法院的生态司法实践,不止于“护蓝”,更在于“守绿”与“助农”的协同推进。 针对无花果产业发展需求,经开区法院现场宣布三项举措:推动“司法保护服务站实质运行,定期指派法官驻点提供法律咨询,重点梳理土地流转、农产品销售等法律风险;依托一镇街一法官机制,加强枫桥法庭建设,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建立涉农案件“绿色通道”,对侵权纠纷、合同争议实行快立、快审、快执。
本报威海讯 近日,在威海经开区阴山湾德明海洋牧场,经开区法院与多部门工作人员将120万尾鱼苗放流入海。
生态环境事关民生福祉,绿水青山离不开法治护航。近年来,经开区法院依法惩治各类破坏环境资源犯罪,积极探索运用预防性、恢复性司法规则,不断探索生态修复的新举措和新路径,努力实现受损生态环境的及时、高效修复,保护辖区生态环境安全,以司法力量护航辖区绿色高质量发展。
经开区法院的生态司法实践,不止于“护蓝”,更在于“守绿”与“助农”的协同推进。 针对无花果产业发展需求,经开区法院现场宣布三项举措:推动“司法保护服务站实质运行,定期指派法官驻点提供法律咨询,重点梳理土地流转、农产品销售等法律风险;依托一镇街一法官机制,加强枫桥法庭建设,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建立涉农案件“绿色通道”,对侵权纠纷、合同争议实行快立、快审、快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