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片联建,黄粉虫从“飞地”飞向蓝海
2025-06-1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王兆锋
本报通讯员 李保珠 王浩勇
因地制宜培育乡村富民主导产业,没地、没钱怎么办?
在省派第一书记的努力下,菏泽市定陶区仿山镇张秀雨村、姜庄村和姜楼村跨片联建,通过土地增补的方式,集中50多亩基础土地,建起14个黄粉虫养殖大棚。每棚养殖盒数9000余盒,干虫年产量1050吨,虫粪5300余吨,年产值约23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55个。
黄粉虫从这块“飞地”飞向海内外市场蓝海。
6月15日,在王秀娟承包的大棚内,一层层肉乎乎的黄粉虫在蠕动,吃着麦麸和萝卜。
“黄粉虫全身都是宝,是真真正正的‘黄金虫’。”村民王秀娟说,“这个占地一亩的养殖棚一个月可出6吨干虫,每吨2.1万元;一天产一吨虫粪,每吨价格540元;黄粉虫的壳入药也可以卖钱。这个棚一年纯利润20万元。”
在黄粉虫的烘干车间里,烘干的黄粉虫金灿灿的,嚼起来香脆可口,让人口舌生津。
来自省政府研究室的清华大学博士、张秀雨村党支部书记助理韩天明说:“我们的黄粉虫已销售到韩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今年初,欧盟批准将黄粉虫作为一种新型食品投放市场,黄粉虫的市场更加广阔。”
张秀雨村人口较少,青壮年多外出打工,产业基础薄弱,几乎没有可支配收入。如何破局?
驻张秀雨村、姜庄村和姜楼村的省派第一书记张灿、王鹏、王准和韩天明反复商量论证,几乎跑遍了菏泽的涉农产业进行考察。“像光伏、花卉、食用菌、精酿啤酒等,我们都去看了。最后确定发展黄粉虫产业。”王鹏说。
张灿介绍,黄粉虫被誉为“蛋白质饲料宝库”,富含蛋白质、矿物质和17种氨基酸及人体所需的维生素等成分,在食品、保健品、医药和饲料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市场前景广阔。其养殖成本低,生长周期短、投资见效快。此外,菏泽市作为农业大市,在蔬菜、麦麸等饲料供应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价格及便利优势,再加上仿山镇养殖条件优越,可使相关产业与黄粉虫产业有机结合在一起。
在韩天明看来,三个村联手发展黄粉虫产业,是省派第一书记尊重市场经济的选择,也是顺势而为的结果。仿山镇致力打造“第一书记+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推动黄粉虫产业规模化、国际化、标准化和数据化发展。具体而言,由省派第一书记联络区委、镇委的相关部门,得到区委、区政府、镇委、镇政府的支持后,完成生产要素等相关手续的审批。其次,三位省派第一书记把所持的乡村振兴资金,投入到黄粉虫产业当中,解决了产业发展的资金问题。再次,对于养殖黄粉虫所需要的技术,镇党委和第一书记联合组织黄粉虫养殖专家,为群众提供技术培训,指导科学养殖,吸纳农民在家门口就业。所养殖的黄粉虫主要由青岛、泰安等地贸易商收购,然后出口转销韩国、日本、美国及欧盟等国家和地区。
三个村联手发展黄粉虫产业也提升了村干部的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三个村如何分红、管理费用怎么算、边界如何划分?我们态度很明确,按合同约定办。”韩天明说。
由省派第一书记帮扶建设的这个黄粉虫养殖基地,规划建设32个养殖棚。全部建成后,园区预计干虫年产量可达2400吨,年产值可达5500万元。园区依靠村集体参与管理,全部建成后,每年每村可增加村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上。
本报通讯员 李保珠 王浩勇
因地制宜培育乡村富民主导产业,没地、没钱怎么办?
在省派第一书记的努力下,菏泽市定陶区仿山镇张秀雨村、姜庄村和姜楼村跨片联建,通过土地增补的方式,集中50多亩基础土地,建起14个黄粉虫养殖大棚。每棚养殖盒数9000余盒,干虫年产量1050吨,虫粪5300余吨,年产值约23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55个。
黄粉虫从这块“飞地”飞向海内外市场蓝海。
6月15日,在王秀娟承包的大棚内,一层层肉乎乎的黄粉虫在蠕动,吃着麦麸和萝卜。
“黄粉虫全身都是宝,是真真正正的‘黄金虫’。”村民王秀娟说,“这个占地一亩的养殖棚一个月可出6吨干虫,每吨2.1万元;一天产一吨虫粪,每吨价格540元;黄粉虫的壳入药也可以卖钱。这个棚一年纯利润20万元。”
在黄粉虫的烘干车间里,烘干的黄粉虫金灿灿的,嚼起来香脆可口,让人口舌生津。
来自省政府研究室的清华大学博士、张秀雨村党支部书记助理韩天明说:“我们的黄粉虫已销售到韩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今年初,欧盟批准将黄粉虫作为一种新型食品投放市场,黄粉虫的市场更加广阔。”
张秀雨村人口较少,青壮年多外出打工,产业基础薄弱,几乎没有可支配收入。如何破局?
驻张秀雨村、姜庄村和姜楼村的省派第一书记张灿、王鹏、王准和韩天明反复商量论证,几乎跑遍了菏泽的涉农产业进行考察。“像光伏、花卉、食用菌、精酿啤酒等,我们都去看了。最后确定发展黄粉虫产业。”王鹏说。
张灿介绍,黄粉虫被誉为“蛋白质饲料宝库”,富含蛋白质、矿物质和17种氨基酸及人体所需的维生素等成分,在食品、保健品、医药和饲料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市场前景广阔。其养殖成本低,生长周期短、投资见效快。此外,菏泽市作为农业大市,在蔬菜、麦麸等饲料供应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价格及便利优势,再加上仿山镇养殖条件优越,可使相关产业与黄粉虫产业有机结合在一起。
在韩天明看来,三个村联手发展黄粉虫产业,是省派第一书记尊重市场经济的选择,也是顺势而为的结果。仿山镇致力打造“第一书记+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推动黄粉虫产业规模化、国际化、标准化和数据化发展。具体而言,由省派第一书记联络区委、镇委的相关部门,得到区委、区政府、镇委、镇政府的支持后,完成生产要素等相关手续的审批。其次,三位省派第一书记把所持的乡村振兴资金,投入到黄粉虫产业当中,解决了产业发展的资金问题。再次,对于养殖黄粉虫所需要的技术,镇党委和第一书记联合组织黄粉虫养殖专家,为群众提供技术培训,指导科学养殖,吸纳农民在家门口就业。所养殖的黄粉虫主要由青岛、泰安等地贸易商收购,然后出口转销韩国、日本、美国及欧盟等国家和地区。
三个村联手发展黄粉虫产业也提升了村干部的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三个村如何分红、管理费用怎么算、边界如何划分?我们态度很明确,按合同约定办。”韩天明说。
由省派第一书记帮扶建设的这个黄粉虫养殖基地,规划建设32个养殖棚。全部建成后,园区预计干虫年产量可达2400吨,年产值可达5500万元。园区依靠村集体参与管理,全部建成后,每年每村可增加村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