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忠烈”,英魂永驻马鞍山

2025-06-10 作者: 杨淑栋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杨淑栋
    本报通讯员 徐晨子 孟燕

  6月4日,记者走进淄博市博物馆,一块黑底金字的牌匾引人注目。这块匾长197厘米、宽85厘米,上写“一门忠烈”四个大字,右侧小字内容为“烈士旭臣冯老先生暨子女媳孙殉国纪念”,左侧落款是“鲁中参议会、行政公署敬赠”等字样。这块匾的受赠人是山东艺术学院原院长、省文联原党组书记冯毅之。
  “冯毅之出生于1908年,1930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当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冯毅之投笔从戎。在他的影响带动下,其家人大都参加了革命……”淄川区文史专家唐加福向记者讲述了那段震撼人心的历史。
  马鞍山地处淄川区淄河上游,周围峰峦起伏,中间以狭长的山脊相连,因形似马鞍而得名。由于这里山势险要,易守难攻,作为我军“小后方”,一些行动不便的伤病员、干部家属陆续被安置在马鞍山上。冯毅之的父亲冯旭臣、妻子孙玉兰、妹妹冯文秀及冯毅之3个未成年子女冯新年、冯芦桥、冯平洋共一家6口也来到了这里。上山后,冯旭臣负责管理伙食,冯文秀担任文化教员,孙玉兰主动帮伤病员缝制衣服。
  1942年秋,日伪军纠集数万兵力,对鲁中地区实行残酷的“拉网合围式”大扫荡。我军主力部队为粉碎敌人扫荡,暂时撤离马鞍山地区。11月9日,2000多名扫荡沂蒙山区的日伪军在返回时层层包围了马鞍山。当时,马鞍山上只驻有我军一个班的正规部队,其余都是伤病员和部分避难的干部家属等,力量对比悬殊。
  冯毅之在日记中记录了当时的战况:“第一天敌人进攻失败了,第二天敌人恼羞成怒,先组织重火力、飞机大炮和重机枪,把山上所有工事全部摧毁,才开始步兵攻击。”“后来山上的弹药用完,石头成了唯一武器……”
  马鞍山上硝烟弥漫,土石乱飞。冯旭臣冒着炮火搬运石头砸向敌人时不幸中弹,因失血过多而牺牲;受伤的冯文秀面对涌上山来的日伪军,把最后的石头狠狠砸向敌人,毅然跳崖;冯毅之的大女儿冯新年被日军炮弹炸死;妻子孙玉兰背着另外两个女儿,拽着捆在树上的布条冒死下山,不幸坠崖身亡。终因弹尽援绝,寡不敌众,山头失守。冯毅之一家6口和部队指战员等共27名守山勇士壮烈殉国。
  “我的好孩子,瞑目吧!再不要把我的心绞……”冯毅之的日记字字锥心。
  马鞍山战斗整整持续了两天两夜,敌人以付出100多条性命的代价夺得了一座空山,日军指挥官、师团参谋长山田大佐也在这次战斗中丧命。
  如今的马鞍山,早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景区。忠烈已逝,英魂永驻,马鞍山依旧巍峨,淄河水长流不息,淄河流域军民抗战的精神万古长青。
  □ 本报记者 杨淑栋
    本报通讯员 徐晨子 孟燕

  6月4日,记者走进淄博市博物馆,一块黑底金字的牌匾引人注目。这块匾长197厘米、宽85厘米,上写“一门忠烈”四个大字,右侧小字内容为“烈士旭臣冯老先生暨子女媳孙殉国纪念”,左侧落款是“鲁中参议会、行政公署敬赠”等字样。这块匾的受赠人是山东艺术学院原院长、省文联原党组书记冯毅之。
  “冯毅之出生于1908年,1930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当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爆发后,冯毅之投笔从戎。在他的影响带动下,其家人大都参加了革命……”淄川区文史专家唐加福向记者讲述了那段震撼人心的历史。
  马鞍山地处淄川区淄河上游,周围峰峦起伏,中间以狭长的山脊相连,因形似马鞍而得名。由于这里山势险要,易守难攻,作为我军“小后方”,一些行动不便的伤病员、干部家属陆续被安置在马鞍山上。冯毅之的父亲冯旭臣、妻子孙玉兰、妹妹冯文秀及冯毅之3个未成年子女冯新年、冯芦桥、冯平洋共一家6口也来到了这里。上山后,冯旭臣负责管理伙食,冯文秀担任文化教员,孙玉兰主动帮伤病员缝制衣服。
  1942年秋,日伪军纠集数万兵力,对鲁中地区实行残酷的“拉网合围式”大扫荡。我军主力部队为粉碎敌人扫荡,暂时撤离马鞍山地区。11月9日,2000多名扫荡沂蒙山区的日伪军在返回时层层包围了马鞍山。当时,马鞍山上只驻有我军一个班的正规部队,其余都是伤病员和部分避难的干部家属等,力量对比悬殊。
  冯毅之在日记中记录了当时的战况:“第一天敌人进攻失败了,第二天敌人恼羞成怒,先组织重火力、飞机大炮和重机枪,把山上所有工事全部摧毁,才开始步兵攻击。”“后来山上的弹药用完,石头成了唯一武器……”
  马鞍山上硝烟弥漫,土石乱飞。冯旭臣冒着炮火搬运石头砸向敌人时不幸中弹,因失血过多而牺牲;受伤的冯文秀面对涌上山来的日伪军,把最后的石头狠狠砸向敌人,毅然跳崖;冯毅之的大女儿冯新年被日军炮弹炸死;妻子孙玉兰背着另外两个女儿,拽着捆在树上的布条冒死下山,不幸坠崖身亡。终因弹尽援绝,寡不敌众,山头失守。冯毅之一家6口和部队指战员等共27名守山勇士壮烈殉国。
  “我的好孩子,瞑目吧!再不要把我的心绞……”冯毅之的日记字字锥心。
  马鞍山战斗整整持续了两天两夜,敌人以付出100多条性命的代价夺得了一座空山,日军指挥官、师团参谋长山田大佐也在这次战斗中丧命。
  如今的马鞍山,早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景区。忠烈已逝,英魂永驻,马鞍山依旧巍峨,淄河水长流不息,淄河流域军民抗战的精神万古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