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省开发区考核排名倒数到跻身一等阵营
高新之“变”
2025-05-14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
□ 本报记者 胡磊 高田
本报通讯员 梁明泼
今年3月底,省委考核办印发的《2024年度全省开发区考核结果通报》传来捷报:聊城高新区成功跻身一等阵营,位列一等二组第8名。这一成绩的背后,是从2022年全省100名、二等等次到如今跨越式发展的艰辛探索。
春潮澎湃处,且听发展拔节声。2024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5%,均居全市第1;工业投资增长27%,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8%……这份含金量十足的“成绩单”,不仅镌刻着高新人砥砺奋进、勇毅前行的铿锵足迹,更彰显了这片创新创业热土拔节生长、奋勇争先的城市脉动。
聊城高新区锚定“产业立区、创新兴区、改革活区、融合强区”不动摇,聚力产业发展向高向新、充分激发科创活力、改革开放、城乡融合等重点工作,用实干争先的姿态和勇于攻坚的胆魄演绎高新之变。
理念之变:服务赋能促发展
近年来,聊城高新区干部队伍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人心思上、人心思进,工作作风持续转变,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内生动力。在这里,“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绝非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准则。
“来到高新区创业这8年,信息专班工作人员对我们做到了‘无事不扰、有求必应’。”山东聊城君锐超硬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秦超说。去年,该公司计划投资1亿元建设年产280万套培育钻石及材料项目,但面临场地难题。了解到企业需求后,聊城高新区信息专班迅速协调辖区内国环产业园闲置车间,并完善电力配套设施。前不久,公司又拿下30亩土地,计划购置63台套顶压机,完成产线升级改造,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金刚石4亿克拉,总产值达1.5亿元。
在聊城高新区,像这样的案例屡见不鲜,“高新故事”层出不穷。但核心只有一个——服务质效。高效的服务模式,让“头回客”落地成长,“回头客”接二连三。
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是硬道理。年初的全区高质量发展大会擘画了新蓝图,聊城高新区统筹谋划、主动求变,确保经济发展的“质”与“量”,紧紧扭住项目建设的牛鼻子,创新探索建立“1+3+N”重点项目推进机制,形成“一张横道图”推进建设,“红黄蓝”三色预警督促,N个要素保障部门统筹发力的项目管理模式。对项目落地涉及的8个阶段、79个事项进行优化,明确节点、倒排工期,逆向拆解审批流程。审批环节减少15个,开工时间平均缩短32天,较原计划提速42.7%。
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正是爬坡过坎的重要关口,不进则退。聊城高新区抓好绿色化工、低空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等关键词,加大谋划布局,不断塑造竞争新优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新领域新赛道实现拔节生长。
一组数据可以佐证: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12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68家,居全市第1;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瞪羚”企业4家、省级绿色工厂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2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34家,均居全市前列……
同时,聊城高新区聚焦集成打造大学科技园平台,创新构建“政企学研”协同机制,率先成立技术转移概念验证中心、建立“大额存单反担保”机制、组建技术“经纪人”“经理人”团队等,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96.3%,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7%,均居全市首位。
产业之变:强链延链聚集群
改革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聊城高新区以产业链思维为引领,赋能招商引资工作。重点围绕聊城化工产业园绘制“三图三清单”,实现精准靶向招商,全力推动聊城化工产业链不断完善,致力于打造绿色化工千亿级产业集群,在全市经济发展大局中勇挑重担。
聊城化工产业园凭借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和高质量的产业布局,正在打造化工产业园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聊城样本”。在全市2024年度重点项目观摩中,“鲁西集团尼龙6项目”成功入选十佳项目。同时,广东神鹰塑料集团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多个涵盖新能源材料、智能制造等前沿领域的产业链协同项目,也将落户聊城高新区,为产业链延长和锻强注入新动能。前不久,聊城高新区管委会成立化工园区发展服务中心,积极协调省、市化安专办等部门,顺利完成园区循环化改造中期评估、园区风险分级评价等重要工作。
“为保障园区发展,我们积极组织相关部门成立工作专班,全力推进园区周边村庄和小企业拆迁等重点工作。同时,协调国土资源、规划等部门单位实施城镇开发边界调整,加快国土资源空间规划编制和审批,并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对重点项目给予土地指标等要素支持。”聊城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亚表示。
大项目、好项目对一个地区的投资结构、产业转型、经济增长有重要引领带动作用。“在很多项目还处于筹备阶段时,我们的计算机生产线仅用5个月就实现投产。”浪潮聊城智能生产基地生产部总经理吉森林说。4月20日,浪潮聊城智能生产基地投产仪式暨首台计算机下线仪式举行,成为聊城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征程上的关键里程碑,进一步优化了聊城的现代产业体系。
今年初,一系列重点项目在聊城高新区开花结果:山东博源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关键零部件智能制造项目顺利开工建设;聊城新质生产力产业园落户;山东碳控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并与所罗门群岛伊莎贝尔省签署合作协议,积极探索碳资源开发……这些项目的推进,彰显了聊城高新区以前瞻思维、高标准定位推动发展的决心以及巨大潜能。
环境之变:产城融合绘蓝图
漫步聊城高新区,高楼与繁花相映成趣。九州洼月季公园花开满园,宛如童话世界。这里以低碳化、智慧化引领绿色智造,构建起四纵五横路网与7个专业产业园,在22.9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16万人共同编织着产城融合的美好蓝图,实现了生态居住、科技孵化与产业集聚的有机联结。
建区12年来,作为主城区的新兴之城,聊城高新区如一颗璀璨新星,高瞻远瞩勾勒城市蓝图,同时将“绣花”精神贯穿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全过程,从规划布局到细节打磨,无不体现对精致的追求。充分考量区域自然条件、产业发展和人文特色,科学合理布局功能分区,产业园区、商业中心、居住区等相互呼应,既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又为居民营造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
近年来,聊城高新区以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为抓手,围绕“一心、两片、双轴、八园”规划布局,将城市设计融入空间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科学确定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通过建设公园城市、盘活城区“闲置空间”、优化市民生活环境等举措,推动城区面貌焕然一新。
以创建国家级高新区为目标,聊城高新区正以无畏的勇气突破藩篱,朝着更高峰发起冲锋。当奋进的号角响彻云霄,且看这片热土如何以奋斗为笔,在时代的画卷上挥毫泼墨,再续辉煌篇章。
本报通讯员 梁明泼
今年3月底,省委考核办印发的《2024年度全省开发区考核结果通报》传来捷报:聊城高新区成功跻身一等阵营,位列一等二组第8名。这一成绩的背后,是从2022年全省100名、二等等次到如今跨越式发展的艰辛探索。
春潮澎湃处,且听发展拔节声。2024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7.5%,均居全市第1;工业投资增长27%,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8%……这份含金量十足的“成绩单”,不仅镌刻着高新人砥砺奋进、勇毅前行的铿锵足迹,更彰显了这片创新创业热土拔节生长、奋勇争先的城市脉动。
聊城高新区锚定“产业立区、创新兴区、改革活区、融合强区”不动摇,聚力产业发展向高向新、充分激发科创活力、改革开放、城乡融合等重点工作,用实干争先的姿态和勇于攻坚的胆魄演绎高新之变。
理念之变:服务赋能促发展
近年来,聊城高新区干部队伍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人心思上、人心思进,工作作风持续转变,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内生动力。在这里,“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己的事”绝非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准则。
“来到高新区创业这8年,信息专班工作人员对我们做到了‘无事不扰、有求必应’。”山东聊城君锐超硬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秦超说。去年,该公司计划投资1亿元建设年产280万套培育钻石及材料项目,但面临场地难题。了解到企业需求后,聊城高新区信息专班迅速协调辖区内国环产业园闲置车间,并完善电力配套设施。前不久,公司又拿下30亩土地,计划购置63台套顶压机,完成产线升级改造,项目投产后,预计年产金刚石4亿克拉,总产值达1.5亿元。
在聊城高新区,像这样的案例屡见不鲜,“高新故事”层出不穷。但核心只有一个——服务质效。高效的服务模式,让“头回客”落地成长,“回头客”接二连三。
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是硬道理。年初的全区高质量发展大会擘画了新蓝图,聊城高新区统筹谋划、主动求变,确保经济发展的“质”与“量”,紧紧扭住项目建设的牛鼻子,创新探索建立“1+3+N”重点项目推进机制,形成“一张横道图”推进建设,“红黄蓝”三色预警督促,N个要素保障部门统筹发力的项目管理模式。对项目落地涉及的8个阶段、79个事项进行优化,明确节点、倒排工期,逆向拆解审批流程。审批环节减少15个,开工时间平均缩短32天,较原计划提速42.7%。
步入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正是爬坡过坎的重要关口,不进则退。聊城高新区抓好绿色化工、低空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等关键词,加大谋划布局,不断塑造竞争新优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新领域新赛道实现拔节生长。
一组数据可以佐证:全区高新技术企业总数12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168家,居全市第1;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瞪羚”企业4家、省级绿色工厂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2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34家,均居全市前列……
同时,聊城高新区聚焦集成打造大学科技园平台,创新构建“政企学研”协同机制,率先成立技术转移概念验证中心、建立“大额存单反担保”机制、组建技术“经纪人”“经理人”团队等,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96.3%,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7%,均居全市首位。
产业之变:强链延链聚集群
改革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聊城高新区以产业链思维为引领,赋能招商引资工作。重点围绕聊城化工产业园绘制“三图三清单”,实现精准靶向招商,全力推动聊城化工产业链不断完善,致力于打造绿色化工千亿级产业集群,在全市经济发展大局中勇挑重担。
聊城化工产业园凭借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和高质量的产业布局,正在打造化工产业园绿色高质量发展的“聊城样本”。在全市2024年度重点项目观摩中,“鲁西集团尼龙6项目”成功入选十佳项目。同时,广东神鹰塑料集团有限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多个涵盖新能源材料、智能制造等前沿领域的产业链协同项目,也将落户聊城高新区,为产业链延长和锻强注入新动能。前不久,聊城高新区管委会成立化工园区发展服务中心,积极协调省、市化安专办等部门,顺利完成园区循环化改造中期评估、园区风险分级评价等重要工作。
“为保障园区发展,我们积极组织相关部门成立工作专班,全力推进园区周边村庄和小企业拆迁等重点工作。同时,协调国土资源、规划等部门单位实施城镇开发边界调整,加快国土资源空间规划编制和审批,并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对重点项目给予土地指标等要素支持。”聊城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张亚表示。
大项目、好项目对一个地区的投资结构、产业转型、经济增长有重要引领带动作用。“在很多项目还处于筹备阶段时,我们的计算机生产线仅用5个月就实现投产。”浪潮聊城智能生产基地生产部总经理吉森林说。4月20日,浪潮聊城智能生产基地投产仪式暨首台计算机下线仪式举行,成为聊城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征程上的关键里程碑,进一步优化了聊城的现代产业体系。
今年初,一系列重点项目在聊城高新区开花结果:山东博源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关键零部件智能制造项目顺利开工建设;聊城新质生产力产业园落户;山东碳控技术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并与所罗门群岛伊莎贝尔省签署合作协议,积极探索碳资源开发……这些项目的推进,彰显了聊城高新区以前瞻思维、高标准定位推动发展的决心以及巨大潜能。
环境之变:产城融合绘蓝图
漫步聊城高新区,高楼与繁花相映成趣。九州洼月季公园花开满园,宛如童话世界。这里以低碳化、智慧化引领绿色智造,构建起四纵五横路网与7个专业产业园,在22.9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16万人共同编织着产城融合的美好蓝图,实现了生态居住、科技孵化与产业集聚的有机联结。
建区12年来,作为主城区的新兴之城,聊城高新区如一颗璀璨新星,高瞻远瞩勾勒城市蓝图,同时将“绣花”精神贯穿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全过程,从规划布局到细节打磨,无不体现对精致的追求。充分考量区域自然条件、产业发展和人文特色,科学合理布局功能分区,产业园区、商业中心、居住区等相互呼应,既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又为居民营造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
近年来,聊城高新区以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为抓手,围绕“一心、两片、双轴、八园”规划布局,将城市设计融入空间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科学确定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通过建设公园城市、盘活城区“闲置空间”、优化市民生活环境等举措,推动城区面貌焕然一新。
以创建国家级高新区为目标,聊城高新区正以无畏的勇气突破藩篱,朝着更高峰发起冲锋。当奋进的号角响彻云霄,且看这片热土如何以奋斗为笔,在时代的画卷上挥毫泼墨,再续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