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肥城规上工业完成产值159亿元,列泰安各县(市、区)第1位
“一枝独秀”变“百花齐放”
2025-05-10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王洪涛 曹儒峰
本报通讯员 纪宗玉 宋明志
清晨的阳光下,肥城经济开发区的工地上塔吊林立、机器轰鸣。中能建山东泰安350MW压缩空气储能创新示范项目的施工现场,8座巨型储热罐体在焊花飞溅中逐渐成型。项目副总经理姚以生手持图纸穿梭在钢结构森林中,言语中透着自豪:“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际首台套单机容量达350MW的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年发电量可达4.6亿千瓦时。”
据了解,该项目利用空气作为储能介质,实现电能削峰填谷,是真正意义上的环保友好型电站。目前,该项目基本完成土建工程,全面转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计划年底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
不远处,中电建2×300MW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建设同样如火如荼,两台300MW级机组的地下管道如同蜿蜒的巨龙,将废弃盐穴改造成超级“充电宝”。“依托肥城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将开发中国电建集团一系列设计和建造的关键技术,也将示范引领主机设备厂的设计和制造技术。”项目经理徐荣徽说。
这片涌动着创新激情的土地上,新旧动能转换的澎湃脉动清晰可见。目前,肥城在建在运盐穴储能项目5个,总装机规模达到1920MW,占全省新型储能装机总量的五分之一。全部建成后,盐穴储能规模可达3480MW,将成为全国最大的盐穴储能示范应用基地。
新能源项目拔节生长,工业园区的建设现场正上演着“速度与激情”。在肥城市方舟创园新型化工产业园内,200多名工人在纵横交错的管廊间穿梭作业,40台工程机械的轰鸣声奏响奋进乐章。
“在方舟创园项目建设中,面对单体多、需求复杂的难题,我们挂图作战,40多台套工程机械高效作业。36个单体及配套设施稳步推进,钢结构安装完成90%,室外配套管廊正在加紧施工,预计6月底全部完工。”方舟创园(肥城)新型化工产业园一期项目经理李斌说。
在位于老城街道的山东丰融新材料车间里,则是另一番“变废为宝”的智造场景。2万吨级废旧锂电池处置线正将退役电池“吃干榨净”,分选出的铜箔、铝箔如银色瀑布倾泻而下。另一边,新增的1.5万吨综合回收线和1.5万吨极片分选线正在进行安装调试。这家2023年成立即投产的“年轻”企业,正以“旧线不歇、新线快跑”的姿态,在锂电池回收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在5万吨项目完成后,根据企业运行情况,我们将适时启动15万吨项目建设,届时项目总处理能力达到20万吨每年,占全国的28%,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成为江北最大的废旧锂电池资源化处置基地。”山东丰融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仲谋说。
行走在肥城的项目矩阵中,创新驱动的绿色发展,在产业脉络的交织与科技浪潮的涌动间愈发清晰。这里,不再是传统工业的“一枝独秀”,而是新能源、新材料、智慧化工等多领域协同共进的“百花齐放”。
来自肥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肥城规上工业完成产值159亿元,总量列泰安各县(市、区)第1位。
本报通讯员 纪宗玉 宋明志
清晨的阳光下,肥城经济开发区的工地上塔吊林立、机器轰鸣。中能建山东泰安350MW压缩空气储能创新示范项目的施工现场,8座巨型储热罐体在焊花飞溅中逐渐成型。项目副总经理姚以生手持图纸穿梭在钢结构森林中,言语中透着自豪:“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际首台套单机容量达350MW的先进压缩空气储能电站,年发电量可达4.6亿千瓦时。”
据了解,该项目利用空气作为储能介质,实现电能削峰填谷,是真正意义上的环保友好型电站。目前,该项目基本完成土建工程,全面转入设备安装调试阶段,计划年底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
不远处,中电建2×300MW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的建设同样如火如荼,两台300MW级机组的地下管道如同蜿蜒的巨龙,将废弃盐穴改造成超级“充电宝”。“依托肥城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将开发中国电建集团一系列设计和建造的关键技术,也将示范引领主机设备厂的设计和制造技术。”项目经理徐荣徽说。
这片涌动着创新激情的土地上,新旧动能转换的澎湃脉动清晰可见。目前,肥城在建在运盐穴储能项目5个,总装机规模达到1920MW,占全省新型储能装机总量的五分之一。全部建成后,盐穴储能规模可达3480MW,将成为全国最大的盐穴储能示范应用基地。
新能源项目拔节生长,工业园区的建设现场正上演着“速度与激情”。在肥城市方舟创园新型化工产业园内,200多名工人在纵横交错的管廊间穿梭作业,40台工程机械的轰鸣声奏响奋进乐章。
“在方舟创园项目建设中,面对单体多、需求复杂的难题,我们挂图作战,40多台套工程机械高效作业。36个单体及配套设施稳步推进,钢结构安装完成90%,室外配套管廊正在加紧施工,预计6月底全部完工。”方舟创园(肥城)新型化工产业园一期项目经理李斌说。
在位于老城街道的山东丰融新材料车间里,则是另一番“变废为宝”的智造场景。2万吨级废旧锂电池处置线正将退役电池“吃干榨净”,分选出的铜箔、铝箔如银色瀑布倾泻而下。另一边,新增的1.5万吨综合回收线和1.5万吨极片分选线正在进行安装调试。这家2023年成立即投产的“年轻”企业,正以“旧线不歇、新线快跑”的姿态,在锂电池回收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在5万吨项目完成后,根据企业运行情况,我们将适时启动15万吨项目建设,届时项目总处理能力达到20万吨每年,占全国的28%,处于国内领先地位,成为江北最大的废旧锂电池资源化处置基地。”山东丰融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仲谋说。
行走在肥城的项目矩阵中,创新驱动的绿色发展,在产业脉络的交织与科技浪潮的涌动间愈发清晰。这里,不再是传统工业的“一枝独秀”,而是新能源、新材料、智慧化工等多领域协同共进的“百花齐放”。
来自肥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肥城规上工业完成产值159亿元,总量列泰安各县(市、区)第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