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需要“十年磨一剑”的定力

2025-05-07 作者: 杨秀萍 来源: 大众日报
  □ 杨秀萍

  时值初夏,位于烟台市牟平区玉水河畔的蓝色药谷·生命岛“药香四溢”:医药企业忙生产,数以万计的产品源源不断“走”下生产线;研发中心拓“赛道”,医药新成果不断孵化下线;项目释放新动能,拔地而起的大项目、好项目彰显着生物医药产业高歌猛进的发展势头。
  从几年前的一片荒地,到如今的高楼林立,有了产业,并成为生物医药赛道上一支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蓝色药谷·生命岛的一路高歌正是烟台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异军突起的生动缩影。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生物医药可谓是各地公认的蓝海产业、朝阳产业,然而正是这样一个拥有巨大市场潜力的产业,却也是一个“磨人”的产业及长周期产业。特别是创新药的研发,有“3个‘10’之说:‘十年磨一剑’的韧劲、10亿元级资金的投入、10%左右的成功率”,堪称“九死一生”。
  如此之难,为什么还要做?面对这样一个“磨人”的产业,烟台又是如何发展的?
  “站在大的层面来说,做创新药一是响应国家号召,二是针对当前临床上解决不了的问题,提高疾病治疗效率和患者生活质量;站在企业层面,创新药全新靶点和机制药物的开发是医药领域的前沿方向,这就是新质生产力,是企业的竞争力。”绿叶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田京伟表示,这是一个眼前利益和长远发展的抉择。
  “我目睹了很多药企在创新药上的尝试、放弃和失败,深知一款创新药的上市有多难,除了要有财力有情怀,更需要‘十年磨一剑’的定力和努力。”田京伟说,作为一家致力于创新药物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际化制药公司,绿叶制药集团主要聚焦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心血管、代谢等疾病领域。多年持续创新之下,公司迎来收获期,自2021年以来,已成功实现13款新药在中国、美国和欧洲获批上市,仅2024年,就有6款新药密集获批。  
  “一粒创新药从研发立项到最终上市,就如同一次万里长征,需要经历漫长的磨炼。要耐得住寂寞,才能等到花开。”绿叶制药集团百拓维项目负责人张雪梅表示。正是靠着这种“十年磨一剑”的恒心,绿叶制药集团不断攻破“卡脖子”技术,在创新药角逐的赛道上创下诸多“首个”。
  同样作为生物创新药“高产田”的荣昌生物,仅在2021年便上市两款新药。其中,全球首个双靶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生物新药“泰它西普”用了13年时间推向市场,中国首款自主研发的ADC创新药“维迪西妥单抗”则用了11年时间。荣昌生物以专注专业不断刷新着国内生物制药领域新高度。
  为山九仞,岂非一日之功。眼下在烟台,不急于挣快钱,而是耐心做好每一件事,用研发实力证明自身价值,靠科技创新争得行业话语权,已成为烟台生物医药企业的共识。
  十年磨一剑,励得梅花香。正是“十年磨一剑”的定力和努力,让烟台生物医药产业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该市拥有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药物,单抗、双抗、ADC、微球、透皮释药、脂质体、口腔修复膜、高压氧舱等技术国内领先。2021年以来,烟台上市投产4款国家1类新药,全省领先,其中,“泰爱”是全球首个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双靶生物制剂,“爱地希”是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创新抗体偶联药物,“若欣林”是我国首个自主研发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用于治疗抑郁症的化药,“津立泰”是全球首个IgG4亚型的全人源抗RANKL单克隆抗体。全市现有41款1类新药、11款三类医疗器械处于临床或上市申请阶段,预计5年内将有13款1类新药、11款三类医疗器械获批上市,创新成果进入爆发期。  
  研发一种创新药需要10年,做好一家药企,同样需要“十年磨一剑”的深耕。以“十年磨一剑”的科研定力和毅力,烟台生物医药企业始终奔跑在创新创造的最前沿。该市现有生物医药上市企业6家,规上企业212家,独角兽企业1家,瞪羚企业23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省专精特新企业61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1家。绿叶制药业务遍及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荣昌生物是山东省市值最大的上市制药公司,东诚药业是国内最大的生化原料药生产基地、国内医用同位素领域双寡头之一,石药百克是石药集团最大的产业化基地,宏远氧业是国内最大的医用高压氧舱生产企业,艾德康是国内最大的酶联免疫设备生产企业,瑞康医药业务覆盖国内所有规模以上药械流通企业,迈百瑞是全球少数可提供ADC药物从研发到生产全程服务的企业。
  □ 杨秀萍

  时值初夏,位于烟台市牟平区玉水河畔的蓝色药谷·生命岛“药香四溢”:医药企业忙生产,数以万计的产品源源不断“走”下生产线;研发中心拓“赛道”,医药新成果不断孵化下线;项目释放新动能,拔地而起的大项目、好项目彰显着生物医药产业高歌猛进的发展势头。
  从几年前的一片荒地,到如今的高楼林立,有了产业,并成为生物医药赛道上一支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蓝色药谷·生命岛的一路高歌正是烟台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异军突起的生动缩影。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生物医药可谓是各地公认的蓝海产业、朝阳产业,然而正是这样一个拥有巨大市场潜力的产业,却也是一个“磨人”的产业及长周期产业。特别是创新药的研发,有“3个‘10’之说:‘十年磨一剑’的韧劲、10亿元级资金的投入、10%左右的成功率”,堪称“九死一生”。
  如此之难,为什么还要做?面对这样一个“磨人”的产业,烟台又是如何发展的?
  “站在大的层面来说,做创新药一是响应国家号召,二是针对当前临床上解决不了的问题,提高疾病治疗效率和患者生活质量;站在企业层面,创新药全新靶点和机制药物的开发是医药领域的前沿方向,这就是新质生产力,是企业的竞争力。”绿叶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田京伟表示,这是一个眼前利益和长远发展的抉择。
  “我目睹了很多药企在创新药上的尝试、放弃和失败,深知一款创新药的上市有多难,除了要有财力有情怀,更需要‘十年磨一剑’的定力和努力。”田京伟说,作为一家致力于创新药物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际化制药公司,绿叶制药集团主要聚焦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心血管、代谢等疾病领域。多年持续创新之下,公司迎来收获期,自2021年以来,已成功实现13款新药在中国、美国和欧洲获批上市,仅2024年,就有6款新药密集获批。  
  “一粒创新药从研发立项到最终上市,就如同一次万里长征,需要经历漫长的磨炼。要耐得住寂寞,才能等到花开。”绿叶制药集团百拓维项目负责人张雪梅表示。正是靠着这种“十年磨一剑”的恒心,绿叶制药集团不断攻破“卡脖子”技术,在创新药角逐的赛道上创下诸多“首个”。
  同样作为生物创新药“高产田”的荣昌生物,仅在2021年便上市两款新药。其中,全球首个双靶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生物新药“泰它西普”用了13年时间推向市场,中国首款自主研发的ADC创新药“维迪西妥单抗”则用了11年时间。荣昌生物以专注专业不断刷新着国内生物制药领域新高度。
  为山九仞,岂非一日之功。眼下在烟台,不急于挣快钱,而是耐心做好每一件事,用研发实力证明自身价值,靠科技创新争得行业话语权,已成为烟台生物医药企业的共识。
  十年磨一剑,励得梅花香。正是“十年磨一剑”的定力和努力,让烟台生物医药产业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该市拥有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药物,单抗、双抗、ADC、微球、透皮释药、脂质体、口腔修复膜、高压氧舱等技术国内领先。2021年以来,烟台上市投产4款国家1类新药,全省领先,其中,“泰爱”是全球首个用于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双靶生物制剂,“爱地希”是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创新抗体偶联药物,“若欣林”是我国首个自主研发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用于治疗抑郁症的化药,“津立泰”是全球首个IgG4亚型的全人源抗RANKL单克隆抗体。全市现有41款1类新药、11款三类医疗器械处于临床或上市申请阶段,预计5年内将有13款1类新药、11款三类医疗器械获批上市,创新成果进入爆发期。  
  研发一种创新药需要10年,做好一家药企,同样需要“十年磨一剑”的深耕。以“十年磨一剑”的科研定力和毅力,烟台生物医药企业始终奔跑在创新创造的最前沿。该市现有生物医药上市企业6家,规上企业212家,独角兽企业1家,瞪羚企业23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9家,省专精特新企业61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1家。绿叶制药业务遍及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荣昌生物是山东省市值最大的上市制药公司,东诚药业是国内最大的生化原料药生产基地、国内医用同位素领域双寡头之一,石药百克是石药集团最大的产业化基地,宏远氧业是国内最大的医用高压氧舱生产企业,艾德康是国内最大的酶联免疫设备生产企业,瑞康医药业务覆盖国内所有规模以上药械流通企业,迈百瑞是全球少数可提供ADC药物从研发到生产全程服务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