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时事

2025-05-07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山东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需求导向 精准赋能
  打造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新模式

  近年来,聊城市立足产业工人需求,靶向发力、精准供给,探索实施产改“服务”新模式,推动实现改革提速、思想提级、技能提档、素质提升、地位提高,让新时代聊城产改“更有为”。
  “聊”改革,夯实基础
  将产改纳入全市全面深化改革大局,形成“党政支持、工会牵头、部门联动”的工作格局,为推动产改营造良好环境。创新建立“聊·聊产改”工作机制,以聊政策、聊落实、聊成长为主要内容,让企业、产业工人了解产改、熟知产改、主动参与产改,增强改革动力。深化典型带动,选取示范企业30家,科学制定产改工作方案,形成“一企一策一品牌”的生动局面。
  “聊”思想,凝心铸魂
  深化拓展凝心铸魂工程理论品牌,开设“指尖课堂”等活动。稳步推行新业态党建,成立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联盟,聚力打造“新火聊圆·骑先锋”党建品牌矩阵,开展“新火聊圆·关‘新’健康”“新火聊圆·凝聚新新力量”等活动。广泛开展“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开展劳模工匠宣讲活动,覆盖职工3.5万人次。繁荣职工文化生活,开展“工会大篷车”等送文化进基层活动,2024年举办聊城市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中华全国总工会文工团演出等系列高质量文化活动,唱响“劳动最光荣”的主旋律。
  “聊”成长,通道畅通
  大力实施新时代“人才兴聊”战略,出台“人才新政35条”“技能兴聊16条”,优化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人才贯通评价通道,建立人才破格评价机制,为高技能人才成长成才创造良好条件。开展企业自主评价扩容提质行动,基本实现规上企业特别是制造业重点企业全覆盖,备案企业616家,3万余人通过自主评价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强化自主评价指导服务,入库考评员4100余人、质量督导员500余人。在27家骨干企业试行“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备案特级技师评价工种达50余个,产业工人职业发展更加顺畅便利。
  “聊”技能,提档升级
  围绕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12个重点产业链,构建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发展布局体系,专业对接重点产业适配度达到93%。组建“聊城市技工教育产教集团”,入选全国技工教育联盟(集团)建设院校。成立“水城工匠学院”,累计培训职工超过1万余人次。实施“技能兴聊”工程,2022年至2024年,全市累计新增高技能人才7.36万人,比2021年底存量翻了一番,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总量的比例达到31.16%。持续推进“求学圆梦行动”,累计资助1187名职工提升学历,为437名高技能人才发放技能提升补贴120万元。抓好以赛育才文章,深入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开展示范竞赛500余项,年均带动练兵30余万人,聊城市选手杨绍辉获得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汽车技术项目金牌,实现我国在该项目上金牌“零的突破”。
  “聊”保障,维护权益
  持续巩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广泛开展“建会入会和依靠职工办企业”主题宣传活动,覆盖产业工人超20万人次。打造“工事聊成·一聊就成”工作品牌,拓宽民主管理渠道,建会国有企业职代会和厂务公开建制率100%,百人以上非公有制企业职代会和厂务公开建制率动态保持在98%以上。成立市级新就业形态工会联合会,建成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站、家”一体化工会阵地39个,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感受到“家”关怀。充分发挥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作用,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网格化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格局。全面推行“一函两书”制度,开展劳动用工法治体检,实现县级以上工会法律援助服务站全覆盖。

  2024年5月11日,聊城市“凝聚工力量匠筑新聊城”全市创新创优劳动竞赛启动。
  深入实施“五聚”行动 推动“五力”全面提升
  滨州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不断走深走实

  近年来,滨州市深入实施“五聚”行动,着力推动“五力”全面提升,促进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全面深度闭环融合,推动滨州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不断走深走实。
  实施“聚心行动”,引领力实现新突破
  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基层宣讲、先模人物巡回宣讲,团结广大产业工人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充分利用滨州工运史展馆、红色文化大课堂等服务职工平台,引导广大职工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24年,滨州市工人文化宫线上、线下服务职工达156万人次。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举办“强国复兴有我·百姓故事汇”劳模工匠进校园、“中国梦·劳动美”系列活动,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蔚然成风。
  实施“聚才行动”,驱动力进入新阶段
  持续强化人才培育,助力产业工人队伍发展壮大。开展“十万名技能人才梯次培育工程”,新增各类技能人才3.2万名,其中高技能人才1.6万名。着力打造高技能人才平台集群,持续提升“滨州工匠”培育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建成国家级、省级技能人才培训(实训)基地、工作室等35处,年实训人数12000人以上。持续组织开展高技能人才评选认定,全面推进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累计备案技能人才自主评价企业468家,评价各类技能人才9万余名,为广大职工提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广阔舞台。
  实施“聚能行动”,创新力呈现新气象
  围绕重点项目开展创新争优劳动竞赛,举办滨州市重大工程大比武大竞赛。举办第四届滨州市渤海职业技能竞赛、“聚力创新发展赋能强市建设”创新创优创效劳动竞赛,推动广大职工练技术、比技能,以赛促练强本领。组织开展100项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为滨州市技能人才打造交流提升平台。开展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申报备案和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工作,加强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全市建有省市两级新型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等121家。强化科技创新项目培育,159个项目入选2024年山东省企业技术创新项目计划,推动滨州市技能人才创新力全面提升。
  实施“聚智行动”,推动力取得新成效坚持把技工院校作为企业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支持开展定制培养,技工院校专业与产业匹配度不断提升。实施“百名高端专家、千名硕博士、万名大学生进滨州”工程,扩大新型学徒制覆盖面,“双师型”教师比例超过90%。广泛推广“订单式”培养模式,建立“魏桥班”“京博班”等特色“冠名式”班级71个。立足产教融合、实业创新,谋划实施“五院十校N 基地”的产教融合发展格局,全力打造集产学研金服用于一体的区域科创高地和产业引领平台。校企合作企业达到1100余家,建成校内外实训基地1000余个。成立滨州市产教联合体、高端化工产教联合体等11个产教联合体和行业共同体,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双向奔赴。
  实施“聚力行动”,凝聚力得到新提升
  积极推进“提升职工生活品质试点”工作,关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大力推动货车司机、外卖小哥、快递员等群体建会入会。助力“心安城市”建设,构建“慧心赋能”职工心理关爱体系,解决职工心理问题4187件次。积极推进工资集体协商,打造“样本指引”典型企业63家,技术工人薪酬激励协商典型52家;签订集体合同975份,覆盖企业1670家、职工34.2万人。不断扩大职工医疗互助活动覆盖面,精心打造滨州工会医疗互助、职工基本医保一单式结算品牌,互助金累计申领达45万人次,理赔金额1.91亿元,使广大职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有保障。


  2024年9月22—23日,全国食品加工业职业技能竞赛在滨州举办。
山东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需求导向 精准赋能
  打造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新模式

  近年来,聊城市立足产业工人需求,靶向发力、精准供给,探索实施产改“服务”新模式,推动实现改革提速、思想提级、技能提档、素质提升、地位提高,让新时代聊城产改“更有为”。
  “聊”改革,夯实基础
  将产改纳入全市全面深化改革大局,形成“党政支持、工会牵头、部门联动”的工作格局,为推动产改营造良好环境。创新建立“聊·聊产改”工作机制,以聊政策、聊落实、聊成长为主要内容,让企业、产业工人了解产改、熟知产改、主动参与产改,增强改革动力。深化典型带动,选取示范企业30家,科学制定产改工作方案,形成“一企一策一品牌”的生动局面。
  “聊”思想,凝心铸魂
  深化拓展凝心铸魂工程理论品牌,开设“指尖课堂”等活动。稳步推行新业态党建,成立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联盟,聚力打造“新火聊圆·骑先锋”党建品牌矩阵,开展“新火聊圆·关‘新’健康”“新火聊圆·凝聚新新力量”等活动。广泛开展“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开展劳模工匠宣讲活动,覆盖职工3.5万人次。繁荣职工文化生活,开展“工会大篷车”等送文化进基层活动,2024年举办聊城市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中华全国总工会文工团演出等系列高质量文化活动,唱响“劳动最光荣”的主旋律。
  “聊”成长,通道畅通
  大力实施新时代“人才兴聊”战略,出台“人才新政35条”“技能兴聊16条”,优化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人才贯通评价通道,建立人才破格评价机制,为高技能人才成长成才创造良好条件。开展企业自主评价扩容提质行动,基本实现规上企业特别是制造业重点企业全覆盖,备案企业616家,3万余人通过自主评价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强化自主评价指导服务,入库考评员4100余人、质量督导员500余人。在27家骨干企业试行“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备案特级技师评价工种达50余个,产业工人职业发展更加顺畅便利。
  “聊”技能,提档升级
  围绕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12个重点产业链,构建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发展布局体系,专业对接重点产业适配度达到93%。组建“聊城市技工教育产教集团”,入选全国技工教育联盟(集团)建设院校。成立“水城工匠学院”,累计培训职工超过1万余人次。实施“技能兴聊”工程,2022年至2024年,全市累计新增高技能人才7.36万人,比2021年底存量翻了一番,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总量的比例达到31.16%。持续推进“求学圆梦行动”,累计资助1187名职工提升学历,为437名高技能人才发放技能提升补贴120万元。抓好以赛育才文章,深入开展劳动和技能竞赛,开展示范竞赛500余项,年均带动练兵30余万人,聊城市选手杨绍辉获得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汽车技术项目金牌,实现我国在该项目上金牌“零的突破”。
  “聊”保障,维护权益
  持续巩固基层工会组织建设,广泛开展“建会入会和依靠职工办企业”主题宣传活动,覆盖产业工人超20万人次。打造“工事聊成·一聊就成”工作品牌,拓宽民主管理渠道,建会国有企业职代会和厂务公开建制率100%,百人以上非公有制企业职代会和厂务公开建制率动态保持在98%以上。成立市级新就业形态工会联合会,建成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站、家”一体化工会阵地39个,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感受到“家”关怀。充分发挥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作用,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网格化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格局。全面推行“一函两书”制度,开展劳动用工法治体检,实现县级以上工会法律援助服务站全覆盖。

  2024年5月11日,聊城市“凝聚工力量匠筑新聊城”全市创新创优劳动竞赛启动。
  深入实施“五聚”行动 推动“五力”全面提升
  滨州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不断走深走实

  近年来,滨州市深入实施“五聚”行动,着力推动“五力”全面提升,促进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全面深度闭环融合,推动滨州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不断走深走实。
  实施“聚心行动”,引领力实现新突破
  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基层宣讲、先模人物巡回宣讲,团结广大产业工人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充分利用滨州工运史展馆、红色文化大课堂等服务职工平台,引导广大职工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24年,滨州市工人文化宫线上、线下服务职工达156万人次。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举办“强国复兴有我·百姓故事汇”劳模工匠进校园、“中国梦·劳动美”系列活动,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蔚然成风。
  实施“聚才行动”,驱动力进入新阶段
  持续强化人才培育,助力产业工人队伍发展壮大。开展“十万名技能人才梯次培育工程”,新增各类技能人才3.2万名,其中高技能人才1.6万名。着力打造高技能人才平台集群,持续提升“滨州工匠”培育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建成国家级、省级技能人才培训(实训)基地、工作室等35处,年实训人数12000人以上。持续组织开展高技能人才评选认定,全面推进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累计备案技能人才自主评价企业468家,评价各类技能人才9万余名,为广大职工提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广阔舞台。
  实施“聚能行动”,创新力呈现新气象
  围绕重点项目开展创新争优劳动竞赛,举办滨州市重大工程大比武大竞赛。举办第四届滨州市渤海职业技能竞赛、“聚力创新发展赋能强市建设”创新创优创效劳动竞赛,推动广大职工练技术、比技能,以赛促练强本领。组织开展100项行业职业技能竞赛,为滨州市技能人才打造交流提升平台。开展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申报备案和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工作,加强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全市建有省市两级新型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等121家。强化科技创新项目培育,159个项目入选2024年山东省企业技术创新项目计划,推动滨州市技能人才创新力全面提升。
  实施“聚智行动”,推动力取得新成效坚持把技工院校作为企业技能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支持开展定制培养,技工院校专业与产业匹配度不断提升。实施“百名高端专家、千名硕博士、万名大学生进滨州”工程,扩大新型学徒制覆盖面,“双师型”教师比例超过90%。广泛推广“订单式”培养模式,建立“魏桥班”“京博班”等特色“冠名式”班级71个。立足产教融合、实业创新,谋划实施“五院十校N 基地”的产教融合发展格局,全力打造集产学研金服用于一体的区域科创高地和产业引领平台。校企合作企业达到1100余家,建成校内外实训基地1000余个。成立滨州市产教联合体、高端化工产教联合体等11个产教联合体和行业共同体,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双向奔赴。
  实施“聚力行动”,凝聚力得到新提升
  积极推进“提升职工生活品质试点”工作,关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大力推动货车司机、外卖小哥、快递员等群体建会入会。助力“心安城市”建设,构建“慧心赋能”职工心理关爱体系,解决职工心理问题4187件次。积极推进工资集体协商,打造“样本指引”典型企业63家,技术工人薪酬激励协商典型52家;签订集体合同975份,覆盖企业1670家、职工34.2万人。不断扩大职工医疗互助活动覆盖面,精心打造滨州工会医疗互助、职工基本医保一单式结算品牌,互助金累计申领达45万人次,理赔金额1.91亿元,使广大职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有保障。


  2024年9月22—23日,全国食品加工业职业技能竞赛在滨州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