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将重点发展无人装备制造、工业互联网等细分领域
布局落子,未来产业蓄势起飞
2025-05-02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胡伟 陶相银
今年以来,各式各样的机器人频频火爆出圈,神通广大的DeepSeek等人工智能技术被广泛应用。当下,威海正前瞻性地布局未来产业,以新质生产力重塑产业未来。
作为国内民营企业中唯一一家全体系生产深海作业机器人的企业,山东未来机器人有限公司相继攻克了深海动力传输、通信、导航定位及多装备智慧协同技术等诸多难题,公司产品不仅能下到6000米的深海,有着海洋电力、海洋油气、深海采矿、海洋科考等多种作业能力,还打破了国外种种技术壁垒,弥补了诸多行业空白,更是实现了全产业链百分之百的自主研发。“比如我们独自开发生产的深海铺缆作业机器人,它可以在水下1300米到3000米对线缆铺设、搜寻、切割,为海上风电、跨洋通信、海洋立体观测等领域施工作业提供了国产解决方案。”公司研发二组组长杜阳介绍。
更让杜阳引以为荣的是,未来机器人实现了模块化设计,可以为客户提供各种定制方案,“还是拿这款深海铺缆作业机器人举例,如果水下地质比较硬,需要机械结构来挖沟,只需要把其中的喷水模块拆掉,换上另外一套适应环境的工装就可以继续作业。”就这样,一台深海铺缆机器人可以变成水下扫测机器人、切割机器人、钻孔机器人、捕获机器人等。也正是凭借着深海机器人的“72般变化”,未来机器人迎来了一个又一个订单。“国内订单量较去年同期翻了一番,今年的目标是完成4亿到5亿元的销售额,订单还在不断地接,有些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公司董事长陶泽文说。
随着AI技术成果转化持续加速,研发人员天马行空的想法也在强大算力的支持下,不断催生新的应用空间。陶泽文说,他们将积极拥抱人工智能,通过程序更新、图像分析,让深海装备的自我感知能力、施工调整能力更加优化。
AI的应用需要高效的计算能力来支持实时决策和数据分析。当下,威海正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抢先布局算力中心,以前沿科技驱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速迈进。
今年,位于威海临港区的中科融合算力威海分中心启动了DeepSeek的本地化部署。“DeepSeek官方模型提供的是一个标准化的能力,却很少能进行定制化的响应。比如说开发一种特制海洋装备,让DeepSeek来设计生产流程,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但通过本地化部署以后,就可以用数据对它进行‘投喂’,把它训练成一个海洋装备制造的专家。”中心项目经理金乐介绍,对DeepSeek进行本地化部署后,安全性更高、思维逻辑更复杂、能力更强,“目前,算力规模已有500P,二期建设完成后,总算力规模将超过2000P,相当于全球80亿人,每人每秒进行1次计算,也要不眠不休地算上8年。它还可以根据不同场景需要,灵活调动选择通算、智算、超算资源,让本地企业不必到处寻找,就能享受到优质的算力支持。”
目前,中科融合算力威海分中心能够为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低空经济等诸多领域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同时还可为制造企业进行模拟试加工测算,在原材料的选择、生产工艺等方面给予决策辅助,切实降低企业研发和生产成本。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威海提出“超前布局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拓展新领域、开辟新赛道。”为此,威海印发《威海市未来产业招商图谱》为全市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提供精准指引。根据图谱规划,威海将重点发展无人装备制造、工业互联网等细分领域。其中,低空经济板块以无人机、无人船、无人车为核心,打造立体安防无人装备智能制造基地;数字经济领域聚焦工业互联网、5G智能工厂等方向,推动经开区智慧谷数据产业园区、临港数字经济园区、环翠远遥浅海科技湾区等5大数字经济园区差异发展、突出特色、形成优势。
今年以来,各式各样的机器人频频火爆出圈,神通广大的DeepSeek等人工智能技术被广泛应用。当下,威海正前瞻性地布局未来产业,以新质生产力重塑产业未来。
作为国内民营企业中唯一一家全体系生产深海作业机器人的企业,山东未来机器人有限公司相继攻克了深海动力传输、通信、导航定位及多装备智慧协同技术等诸多难题,公司产品不仅能下到6000米的深海,有着海洋电力、海洋油气、深海采矿、海洋科考等多种作业能力,还打破了国外种种技术壁垒,弥补了诸多行业空白,更是实现了全产业链百分之百的自主研发。“比如我们独自开发生产的深海铺缆作业机器人,它可以在水下1300米到3000米对线缆铺设、搜寻、切割,为海上风电、跨洋通信、海洋立体观测等领域施工作业提供了国产解决方案。”公司研发二组组长杜阳介绍。
更让杜阳引以为荣的是,未来机器人实现了模块化设计,可以为客户提供各种定制方案,“还是拿这款深海铺缆作业机器人举例,如果水下地质比较硬,需要机械结构来挖沟,只需要把其中的喷水模块拆掉,换上另外一套适应环境的工装就可以继续作业。”就这样,一台深海铺缆机器人可以变成水下扫测机器人、切割机器人、钻孔机器人、捕获机器人等。也正是凭借着深海机器人的“72般变化”,未来机器人迎来了一个又一个订单。“国内订单量较去年同期翻了一番,今年的目标是完成4亿到5亿元的销售额,订单还在不断地接,有些订单已经排到了明年。”公司董事长陶泽文说。
随着AI技术成果转化持续加速,研发人员天马行空的想法也在强大算力的支持下,不断催生新的应用空间。陶泽文说,他们将积极拥抱人工智能,通过程序更新、图像分析,让深海装备的自我感知能力、施工调整能力更加优化。
AI的应用需要高效的计算能力来支持实时决策和数据分析。当下,威海正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抢先布局算力中心,以前沿科技驱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速迈进。
今年,位于威海临港区的中科融合算力威海分中心启动了DeepSeek的本地化部署。“DeepSeek官方模型提供的是一个标准化的能力,却很少能进行定制化的响应。比如说开发一种特制海洋装备,让DeepSeek来设计生产流程,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但通过本地化部署以后,就可以用数据对它进行‘投喂’,把它训练成一个海洋装备制造的专家。”中心项目经理金乐介绍,对DeepSeek进行本地化部署后,安全性更高、思维逻辑更复杂、能力更强,“目前,算力规模已有500P,二期建设完成后,总算力规模将超过2000P,相当于全球80亿人,每人每秒进行1次计算,也要不眠不休地算上8年。它还可以根据不同场景需要,灵活调动选择通算、智算、超算资源,让本地企业不必到处寻找,就能享受到优质的算力支持。”
目前,中科融合算力威海分中心能够为人工智能、智能制造、低空经济等诸多领域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同时还可为制造企业进行模拟试加工测算,在原材料的选择、生产工艺等方面给予决策辅助,切实降低企业研发和生产成本。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威海提出“超前布局生命科学、人工智能等未来产业,拓展新领域、开辟新赛道。”为此,威海印发《威海市未来产业招商图谱》为全市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提供精准指引。根据图谱规划,威海将重点发展无人装备制造、工业互联网等细分领域。其中,低空经济板块以无人机、无人船、无人车为核心,打造立体安防无人装备智能制造基地;数字经济领域聚焦工业互联网、5G智能工厂等方向,推动经开区智慧谷数据产业园区、临港数字经济园区、环翠远遥浅海科技湾区等5大数字经济园区差异发展、突出特色、形成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