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藏马镇如何推进新村融合发展
2025-04-30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张忠德
4月25日,明媚的阳光洒在青岛西海岸新区藏马镇藏马山居村的楼房上,临近饭点,助老大食堂逐渐热闹起来。就餐过后,老人们聚到社区活动中心,打牌、聊天。
受益于藏马山风景区的开发建设,藏马山居村是藏马镇2020年通过先建后拆模式,由原臧家村、胡家庄、丁家松园、河西屯等4个自然村融合而成的新村。从平房搬进楼房,居住环境大大提升,但同时也对新村的发展提出了考验。
融合要顺畅,关键还在新村党组织。藏马镇党委实施“一个会议抓工作议事、一个流程抓村级决策、一个机制抓待遇保障、一个规划抓党员发展、一个阵地抓党群服务”的“五个一”工作机制,新村党委牵头抓总和统筹协调作用得以切实发挥,为新村深度融合奠定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融合之后的新村党委将党员发展与后备力量选育一体谋划、系统推进,充分激发了优秀年轻人才参与村级事务的热情。近年来,藏马镇35岁以下新发展党员占比超过60%,每年开展“雏雁星火”大学生回引活动,平均每个新村储备后备力量8名,越来越多的返乡青年给村庄带来了活力。
“在镇党委的带领下,我们探索打破‘新村—自然村’组织架构,按照‘新村—片区—楼栋’体系,将62栋楼划分为4个片区,对应设置片区长和楼栋长,首先完成了物理融合。”藏马山居村党委书记逄焕国说,为引导村民适应社区化服务管理模式,镇党委还指导村庄成立业主委员会,让村民真正参与到社区管理服务中。
各个新村的党群服务中心变身为“百姓会客厅”,新村党委联席工作会议变成了汇聚各方力量智慧的“诸葛亮会”,“四审四议三公开”机制的严格落实,让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实现“阳光操作”。
村民参与新村治理的热情被激发出来,新村里建起了助老大食堂,为老人提供便利就餐和送餐服务,配合居家医疗服务和多样文化活动,让老年人享受到助餐、助医、助乐的服务。实施“花开藏马”巾帼助力乡村治理行动,全镇成立15支巾帼治理服务队,开展服务活动700余次。
深化经济融合,实现新村共富,是新村融合发展必须做好的“后半篇文章”。
从2023年底开始,藏马镇逐步建起资金、资源两个管理平台和一个收益共享机制,实现新村集体资产完全融合。立足村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藏马镇党委引导新村积极承接藏马山旅游影视产业外溢效应,将闲置土地、厂房等“沉睡资产”唤醒盘活。
金水源村利用闲置宅基地,打造了8处藏马印象民宿,实现村集体年增收20余万元,带动村民年均增收2万元。随着北方微短剧影视基地(青岛藏马山)、阿朵花屿等项目落地运营,村民变为服务员、群众演员,村民腰包越来越鼓,集体收入路子也越来越广。“以前各自然村单打独斗、各干各的,现在拧成一股绳。”说起集体经济变化,金水源村党委书记张则盛深有感触。
做大蛋糕是基础,管好分好是关键。通过“一新村一财务账套”管理制度,藏马镇9个新村全部实现资金、资产统一平台管理调配,辅以数字化手段,实现村级资金规范管理、高效审批、公开透明,让收益能够最大化落实到民生事业兴办、文化活动开展、居民福利发放等方面,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在融合发展中稳步提升。
4月25日,明媚的阳光洒在青岛西海岸新区藏马镇藏马山居村的楼房上,临近饭点,助老大食堂逐渐热闹起来。就餐过后,老人们聚到社区活动中心,打牌、聊天。
受益于藏马山风景区的开发建设,藏马山居村是藏马镇2020年通过先建后拆模式,由原臧家村、胡家庄、丁家松园、河西屯等4个自然村融合而成的新村。从平房搬进楼房,居住环境大大提升,但同时也对新村的发展提出了考验。
融合要顺畅,关键还在新村党组织。藏马镇党委实施“一个会议抓工作议事、一个流程抓村级决策、一个机制抓待遇保障、一个规划抓党员发展、一个阵地抓党群服务”的“五个一”工作机制,新村党委牵头抓总和统筹协调作用得以切实发挥,为新村深度融合奠定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融合之后的新村党委将党员发展与后备力量选育一体谋划、系统推进,充分激发了优秀年轻人才参与村级事务的热情。近年来,藏马镇35岁以下新发展党员占比超过60%,每年开展“雏雁星火”大学生回引活动,平均每个新村储备后备力量8名,越来越多的返乡青年给村庄带来了活力。
“在镇党委的带领下,我们探索打破‘新村—自然村’组织架构,按照‘新村—片区—楼栋’体系,将62栋楼划分为4个片区,对应设置片区长和楼栋长,首先完成了物理融合。”藏马山居村党委书记逄焕国说,为引导村民适应社区化服务管理模式,镇党委还指导村庄成立业主委员会,让村民真正参与到社区管理服务中。
各个新村的党群服务中心变身为“百姓会客厅”,新村党委联席工作会议变成了汇聚各方力量智慧的“诸葛亮会”,“四审四议三公开”机制的严格落实,让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实现“阳光操作”。
村民参与新村治理的热情被激发出来,新村里建起了助老大食堂,为老人提供便利就餐和送餐服务,配合居家医疗服务和多样文化活动,让老年人享受到助餐、助医、助乐的服务。实施“花开藏马”巾帼助力乡村治理行动,全镇成立15支巾帼治理服务队,开展服务活动700余次。
深化经济融合,实现新村共富,是新村融合发展必须做好的“后半篇文章”。
从2023年底开始,藏马镇逐步建起资金、资源两个管理平台和一个收益共享机制,实现新村集体资产完全融合。立足村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藏马镇党委引导新村积极承接藏马山旅游影视产业外溢效应,将闲置土地、厂房等“沉睡资产”唤醒盘活。
金水源村利用闲置宅基地,打造了8处藏马印象民宿,实现村集体年增收20余万元,带动村民年均增收2万元。随着北方微短剧影视基地(青岛藏马山)、阿朵花屿等项目落地运营,村民变为服务员、群众演员,村民腰包越来越鼓,集体收入路子也越来越广。“以前各自然村单打独斗、各干各的,现在拧成一股绳。”说起集体经济变化,金水源村党委书记张则盛深有感触。
做大蛋糕是基础,管好分好是关键。通过“一新村一财务账套”管理制度,藏马镇9个新村全部实现资金、资产统一平台管理调配,辅以数字化手段,实现村级资金规范管理、高效审批、公开透明,让收益能够最大化落实到民生事业兴办、文化活动开展、居民福利发放等方面,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在融合发展中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