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牢责任担当贡献金融力量

济宁银行五个“加力”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5-04-16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石峻 王成新

  济宁银行成立于2006年,设有一级支行13家,在枣庄、菏泽、淄博、泰安、临沂、日照、聊城设立7家分行,2025年1月获批筹建济南分行。作为一家诞生和成长于儒家文化发源地孔孟之乡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济宁银行秉承“审慎、稳健、担当、创新、诚信”的文化价值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各项工作在“走在前、勇争先”中取得新成绩。截至2024年末,资产、存款、贷款余额分别达到2294亿元、1840亿元、127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4%、19.9%、15.5%,不良贷款率1.06%,资产质量持续保持全省城商行最优水平。上榜“2024全球银行1000强”第583位,获评全国金融机构首家5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荣膺全国十佳城市商业银行、最佳数字化经营银行、年度最具竞争力银行等荣誉,被济宁市委、市政府授予“金融服务地方发展先进单位”“综合考核先进单位”等称号,实现了社会责任和价值创造双丰收。
加力实施党建引领 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
  济宁银行始终坚持以“强党建”引领“强业务”,深入实施“党建领航”工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推动党的建设与业务发展深度融合。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牢牢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积极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服务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深入推进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赋能制造业发展、赋能房地产、赋能生态建设、赋能乡村振兴、赋能民生改善等重大任务落实,在发展的方向上与国家和省委市委战略部署保持高度一致。构建边界清晰的权力制衡机制,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核心作用,将“党的领导”全面融入公司治理全过程,形成了“党委核心领导、董事会战略决策、经营层执行落实、监事会依法监督”的“四会一层”治理机制,构建起“科学有效、边界清晰、各负其责”的经营管理架构。培育优良的企业文化,坚持以优秀的文化塑造人,培育形成了以上率下的“高管引领文化”、自上而下的“内控合规文化”、全员认同的“清廉儒韵文化”,打造“儒韵清风·廉润济行”品牌,以清廉金融文化塑造良好金融生态。
加力支持实体经济 彰显金融服务担当
  济宁银行始终将服务实体经济视为立行之本、兴行之源,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力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部署要求,聚焦济宁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一个万亿、五个倍增”和制造强市“首位战略”,紧密对接港航物流、文化旅游、城乡建设、社会民生等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多措并举保障项目融资需求。截至2024年末,对公净额贷款余额745.31亿元、增长27.83%,其中黄河流域、中长期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科技型企业余额分别达到44.99亿元、40.92亿元、21.05亿元、35.45亿元,均保持了15%以上增幅。认真落实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新增房地产“白名单”项目20个,发放贷款22.19亿元。实施“深化转型”战略,发挥城商行属地化、体制活、与地方企业关联性强等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在做大做优大中型企业的同时,加强对小微企业的服务,探索建立“互联网+IPC小微技术”普惠小微贷款业务新模式,2024年成立微贷中心,针对不同中小企业,量身定制金融产品,满足其多样化需求,特别是面向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推出灵活的“小微融e贷”,为广大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有温度、有力度的金融服务,以实际行动提高广大中小企业融资的可得性和便利性。济宁市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办公室总结推广助力小微企业发展成效,省委金融办在《“三应三尽”工作机制简报》上刊发扩大信贷投放经验做法。获评山东省“金融辅导工作表现突出基层单位”、济宁市“金融服务地方发展先进单位”,连续多年获评济宁市“综合绩效考核先进单位”。
加力构建绿色金融体系 谱写可持续发展新篇章
  济宁银行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经营全流程,成立绿色金融工作领导小组,集全行之力共同深入推进绿色金融业务发展,切实将绿色金融纳入公司治理和发展战略、纳入分支机构的议事日程、经营规划和绩效考核,以实际行动加力助推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截至2024年末,济宁银行绿色贷款余额50.18亿元,较年初增长6.83亿元,增幅15.76%,支持绿色债券投资余额9.29亿元,连续3年获评山东省银行业ESG评价最高A类单位。持续加大绿色产品与服务的创新力度,结合绿色产业指导目录,相继推出“碳中和+环境基础设施贷”“碳中和+技术产品认证推广贷”“碳中和+园林绿化贷”等多项符合绿色金融导向的系列融资产品,2024年全年累计发放“碳中和+”系列产品25.81亿元。积极探索“碳中和+转型”金融产品,推出“绿色矿山贷”等,满足企业在低碳转型过程中的多元化资金需求,先后为济宁某建筑工程公司发放5000万元贷款用于附属绿地建设,向枣庄某工程公司发放4700万元贷款用于智慧出行新能源项目区域绿地建设,向临沂某建设集团公司发放9500万元贷款用于道路绿化建设等,通过资金的有效投入,不仅提升了区域植被覆盖率和环境质量,也践行了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同时,济宁银行积极拓展创新,注重绿色运营,电子回单替代率达98%以上,在“慧济生活”平台成功上线个人“碳账户”,通过碳账户产品鼓励客户进行线上理财,缴纳水电费、热力费、物业费等应用,产生碳积分可进行线上商城商品兑换,截至去年底,个人碳账户用户突破20.5万,碳减排数量23.1万吨;通过线上渠道购买理财、缴费,共产生碳积分3.6亿分,线上平台交易金额163.5亿元,进一步助力打造绿色低碳生活生产方式,使绿色低碳观念深入人心。
加力推进“两化融合”战略 激活金融服务新动能
  济宁银行大力实施数字化、标准化“两化融合”发展战略,数字化转型成为引领全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标准化建设成为推进全行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近年来,济宁银行将“数字化转型”作为全行发展第一战略,紧紧抓住科技治理、数据基础、数据应用及场景生态建设四大任务,全速推进“数字化转型”,初步建成由350余项金融科技项目、100余套信息系统组成的“金融+科技+应用”新型金融生态体系,全客群业务实现了线上办理,通过科技赋能全面提升服务质效。上线对公智慧营销支持平台,优化对公业务线上渠道,强化线上场景赋能,上线“供应链票据服务平台”“济银易链数字债权融资服务平台”等平台,进一步扩大供应链金融覆盖半径。2024年11月,依托慧济生活APP的“创贷掌上办”手机端在全省率先上线,创业者“一部手机、足不出户、动动手指”就可以申请个人创业担保贷款,“掌上办”个人创业贷款,为创业者提供7×24小时全天候的线上金融守护。鱼台某草制品经营者孙某因资金问题而发愁时,客户经理向其介绍了“创贷掌上办”,企业负责人当即线上提交资金需求,当天获得贷款资金10万元,节约现场认证来回奔波的时间,大大提高了融资效率,受到创业者称赞。经过8年坚持不懈数字化转型,济宁银行认识到数字化转型是涉及技术、业务、流程、组织、架构等多个方面的系统性变革,单一依靠数字化转型难以持续赋能全行高质量发展,在标准化建设基础上,搭建标准化体系、打造标准化产品、规范标准化流程、融合推进数字化转型,经营管理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标准化建设成为推动全行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通过规范业务标准,先后制定公司业务标准70余项、零售业务标准50余项、国际业务标准20余项,实现了业务操作规范化、客户服务一体化。通过大数据基础平台建设,建立了1500余项基础数据标准,实现信贷、资金、风险等系统数据的标准化集中管理,提升了数据采集和应用效能,日均调用量达61万次。通过制定《全面风险管理规范》《操作风险管理规范》等标准,全面加强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声誉风险管理,风险防控能力进一步增强。通过推进网点服务标准化,制定《营业网点服务基本要求》等20余项标准,18家网点被评为银行业营业网点千佳示范单位、五星级营业网点和适老服务示范网点,94家网点通过国家服务标准达标认证。通过推进场景建设标准化,持续提升“慧济生活”服务平台运营能力,实现本地生活、政务、消费等7大类100余项场景标准化接入,自主打造的慧济生活APP承接济宁市汽车置换、家电和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补贴发放,成为全国唯一城商行承担政府消费券发放的地方银行,累计发放政府消费券3.35亿元、拉动消费30.2亿元,其中2025年春节期间,发放家电3C类政府消费券1505万元,拉动消费1亿元,有效激发了地方消费活力,以实际行动落实国家促消费、稳增长、惠民生政策。
加力投身公益事业 绘就民生幸福底色
  一直以来,济宁银行在自身稳健发展的同时,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在捐资助学、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体育事业等方面加大帮扶力度。连续4届举办“济宁银行杯”广场舞大赛,获评“山东省精品体育赛事”称号;践行国企担当,助力赛事经济发展,向济宁市首届马拉松比赛赞助资金,参赛人数超过2万人,成为近年来济宁市关注度高、参与面广、幸福感强的赛事活动之一,推动全民健身与地方经济协同发展。扎实开展党支部联建活动,帮助联建村建设儿童自习室等公益项目,连续多年向泗水龙湾湖乡村振兴示范区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泗水站)捐资赠物,开展社区“双报到”和民意“5”来听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义务劳动、文明城市创建等活动,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号召全行干部员工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向济宁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基金捐资100万元,助推全市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向纵深发展。总行团委发动青年员工主动参与“520公益日”项目超2000人次,成立23个青年志愿者服务小队,涵盖省内所有分支行,2024年开展志愿服务项目126次,邹城支行已被共青团济宁市委推选为国家级青年文明号创建备案单位。“金融惠万家”志愿服务获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受到共青团中央、中央文明办等七部委表彰。积极响应就业政策,近4年累计提供就业岗位500余个,被省人社厅评选为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最具吸引力”国有企业100强。高度重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开展反假币、反网络电信诈骗等专业培训,2024年度组织线下宣传活动4350余次,发放宣传物料15.3万余份,在小区开展公益讲座1030余次,营业厅拦截电信诈骗38起,为客户挽回损失500余万元,客服中心共进行“济时雨”防诈核实6262笔,拦截可疑交易336笔,拦截金额1692.4万元,帮助群众守好自己“钱袋子”,一点一滴彰显了国企为民情怀和责任担当。
  未来,济宁银行将始终牢记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履行金融担当,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服务发展”为主责,提振“走在前、勇争先”精气神,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努力打造“小而美”现代化精品银行,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彰显地方金融机构的责任担当,为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①济宁银行·2025济宁马拉松,超2万人参加,助推赛事经济
②客户经理为企业个性化定制金融方案
③“慧济生活”APP实现本地居民生活“衣食住行购”全方位服务
④济宁银行总行
  □石峻 王成新

  济宁银行成立于2006年,设有一级支行13家,在枣庄、菏泽、淄博、泰安、临沂、日照、聊城设立7家分行,2025年1月获批筹建济南分行。作为一家诞生和成长于儒家文化发源地孔孟之乡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济宁银行秉承“审慎、稳健、担当、创新、诚信”的文化价值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各项工作在“走在前、勇争先”中取得新成绩。截至2024年末,资产、存款、贷款余额分别达到2294亿元、1840亿元、127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4%、19.9%、15.5%,不良贷款率1.06%,资产质量持续保持全省城商行最优水平。上榜“2024全球银行1000强”第583位,获评全国金融机构首家5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荣膺全国十佳城市商业银行、最佳数字化经营银行、年度最具竞争力银行等荣誉,被济宁市委、市政府授予“金融服务地方发展先进单位”“综合考核先进单位”等称号,实现了社会责任和价值创造双丰收。
加力实施党建引领 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
  济宁银行始终坚持以“强党建”引领“强业务”,深入实施“党建领航”工程,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推动党的建设与业务发展深度融合。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牢牢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积极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服务国家和地方发展战略,深入推进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赋能制造业发展、赋能房地产、赋能生态建设、赋能乡村振兴、赋能民生改善等重大任务落实,在发展的方向上与国家和省委市委战略部署保持高度一致。构建边界清晰的权力制衡机制,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核心作用,将“党的领导”全面融入公司治理全过程,形成了“党委核心领导、董事会战略决策、经营层执行落实、监事会依法监督”的“四会一层”治理机制,构建起“科学有效、边界清晰、各负其责”的经营管理架构。培育优良的企业文化,坚持以优秀的文化塑造人,培育形成了以上率下的“高管引领文化”、自上而下的“内控合规文化”、全员认同的“清廉儒韵文化”,打造“儒韵清风·廉润济行”品牌,以清廉金融文化塑造良好金融生态。
加力支持实体经济 彰显金融服务担当
  济宁银行始终将服务实体经济视为立行之本、兴行之源,按照省委、省政府加力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部署要求,聚焦济宁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一个万亿、五个倍增”和制造强市“首位战略”,紧密对接港航物流、文化旅游、城乡建设、社会民生等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多措并举保障项目融资需求。截至2024年末,对公净额贷款余额745.31亿元、增长27.83%,其中黄河流域、中长期制造业、战略新兴产业、科技型企业余额分别达到44.99亿元、40.92亿元、21.05亿元、35.45亿元,均保持了15%以上增幅。认真落实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工作机制,新增房地产“白名单”项目20个,发放贷款22.19亿元。实施“深化转型”战略,发挥城商行属地化、体制活、与地方企业关联性强等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在做大做优大中型企业的同时,加强对小微企业的服务,探索建立“互联网+IPC小微技术”普惠小微贷款业务新模式,2024年成立微贷中心,针对不同中小企业,量身定制金融产品,满足其多样化需求,特别是面向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推出灵活的“小微融e贷”,为广大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有温度、有力度的金融服务,以实际行动提高广大中小企业融资的可得性和便利性。济宁市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办公室总结推广助力小微企业发展成效,省委金融办在《“三应三尽”工作机制简报》上刊发扩大信贷投放经验做法。获评山东省“金融辅导工作表现突出基层单位”、济宁市“金融服务地方发展先进单位”,连续多年获评济宁市“综合绩效考核先进单位”。
加力构建绿色金融体系 谱写可持续发展新篇章
  济宁银行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经营全流程,成立绿色金融工作领导小组,集全行之力共同深入推进绿色金融业务发展,切实将绿色金融纳入公司治理和发展战略、纳入分支机构的议事日程、经营规划和绩效考核,以实际行动加力助推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截至2024年末,济宁银行绿色贷款余额50.18亿元,较年初增长6.83亿元,增幅15.76%,支持绿色债券投资余额9.29亿元,连续3年获评山东省银行业ESG评价最高A类单位。持续加大绿色产品与服务的创新力度,结合绿色产业指导目录,相继推出“碳中和+环境基础设施贷”“碳中和+技术产品认证推广贷”“碳中和+园林绿化贷”等多项符合绿色金融导向的系列融资产品,2024年全年累计发放“碳中和+”系列产品25.81亿元。积极探索“碳中和+转型”金融产品,推出“绿色矿山贷”等,满足企业在低碳转型过程中的多元化资金需求,先后为济宁某建筑工程公司发放5000万元贷款用于附属绿地建设,向枣庄某工程公司发放4700万元贷款用于智慧出行新能源项目区域绿地建设,向临沂某建设集团公司发放9500万元贷款用于道路绿化建设等,通过资金的有效投入,不仅提升了区域植被覆盖率和环境质量,也践行了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同时,济宁银行积极拓展创新,注重绿色运营,电子回单替代率达98%以上,在“慧济生活”平台成功上线个人“碳账户”,通过碳账户产品鼓励客户进行线上理财,缴纳水电费、热力费、物业费等应用,产生碳积分可进行线上商城商品兑换,截至去年底,个人碳账户用户突破20.5万,碳减排数量23.1万吨;通过线上渠道购买理财、缴费,共产生碳积分3.6亿分,线上平台交易金额163.5亿元,进一步助力打造绿色低碳生活生产方式,使绿色低碳观念深入人心。
加力推进“两化融合”战略 激活金融服务新动能
  济宁银行大力实施数字化、标准化“两化融合”发展战略,数字化转型成为引领全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标准化建设成为推进全行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近年来,济宁银行将“数字化转型”作为全行发展第一战略,紧紧抓住科技治理、数据基础、数据应用及场景生态建设四大任务,全速推进“数字化转型”,初步建成由350余项金融科技项目、100余套信息系统组成的“金融+科技+应用”新型金融生态体系,全客群业务实现了线上办理,通过科技赋能全面提升服务质效。上线对公智慧营销支持平台,优化对公业务线上渠道,强化线上场景赋能,上线“供应链票据服务平台”“济银易链数字债权融资服务平台”等平台,进一步扩大供应链金融覆盖半径。2024年11月,依托慧济生活APP的“创贷掌上办”手机端在全省率先上线,创业者“一部手机、足不出户、动动手指”就可以申请个人创业担保贷款,“掌上办”个人创业贷款,为创业者提供7×24小时全天候的线上金融守护。鱼台某草制品经营者孙某因资金问题而发愁时,客户经理向其介绍了“创贷掌上办”,企业负责人当即线上提交资金需求,当天获得贷款资金10万元,节约现场认证来回奔波的时间,大大提高了融资效率,受到创业者称赞。经过8年坚持不懈数字化转型,济宁银行认识到数字化转型是涉及技术、业务、流程、组织、架构等多个方面的系统性变革,单一依靠数字化转型难以持续赋能全行高质量发展,在标准化建设基础上,搭建标准化体系、打造标准化产品、规范标准化流程、融合推进数字化转型,经营管理能力得到全面提升,标准化建设成为推动全行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通过规范业务标准,先后制定公司业务标准70余项、零售业务标准50余项、国际业务标准20余项,实现了业务操作规范化、客户服务一体化。通过大数据基础平台建设,建立了1500余项基础数据标准,实现信贷、资金、风险等系统数据的标准化集中管理,提升了数据采集和应用效能,日均调用量达61万次。通过制定《全面风险管理规范》《操作风险管理规范》等标准,全面加强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声誉风险管理,风险防控能力进一步增强。通过推进网点服务标准化,制定《营业网点服务基本要求》等20余项标准,18家网点被评为银行业营业网点千佳示范单位、五星级营业网点和适老服务示范网点,94家网点通过国家服务标准达标认证。通过推进场景建设标准化,持续提升“慧济生活”服务平台运营能力,实现本地生活、政务、消费等7大类100余项场景标准化接入,自主打造的慧济生活APP承接济宁市汽车置换、家电和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补贴发放,成为全国唯一城商行承担政府消费券发放的地方银行,累计发放政府消费券3.35亿元、拉动消费30.2亿元,其中2025年春节期间,发放家电3C类政府消费券1505万元,拉动消费1亿元,有效激发了地方消费活力,以实际行动落实国家促消费、稳增长、惠民生政策。
加力投身公益事业 绘就民生幸福底色
  一直以来,济宁银行在自身稳健发展的同时,积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在捐资助学、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体育事业等方面加大帮扶力度。连续4届举办“济宁银行杯”广场舞大赛,获评“山东省精品体育赛事”称号;践行国企担当,助力赛事经济发展,向济宁市首届马拉松比赛赞助资金,参赛人数超过2万人,成为近年来济宁市关注度高、参与面广、幸福感强的赛事活动之一,推动全民健身与地方经济协同发展。扎实开展党支部联建活动,帮助联建村建设儿童自习室等公益项目,连续多年向泗水龙湾湖乡村振兴示范区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泗水站)捐资赠物,开展社区“双报到”和民意“5”来听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义务劳动、文明城市创建等活动,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号召全行干部员工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向济宁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基金捐资100万元,助推全市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向纵深发展。总行团委发动青年员工主动参与“520公益日”项目超2000人次,成立23个青年志愿者服务小队,涵盖省内所有分支行,2024年开展志愿服务项目126次,邹城支行已被共青团济宁市委推选为国家级青年文明号创建备案单位。“金融惠万家”志愿服务获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受到共青团中央、中央文明办等七部委表彰。积极响应就业政策,近4年累计提供就业岗位500余个,被省人社厅评选为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最具吸引力”国有企业100强。高度重视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开展反假币、反网络电信诈骗等专业培训,2024年度组织线下宣传活动4350余次,发放宣传物料15.3万余份,在小区开展公益讲座1030余次,营业厅拦截电信诈骗38起,为客户挽回损失500余万元,客服中心共进行“济时雨”防诈核实6262笔,拦截可疑交易336笔,拦截金额1692.4万元,帮助群众守好自己“钱袋子”,一点一滴彰显了国企为民情怀和责任担当。
  未来,济宁银行将始终牢记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履行金融担当,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服务发展”为主责,提振“走在前、勇争先”精气神,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努力打造“小而美”现代化精品银行,以高质量金融服务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实际行动彰显地方金融机构的责任担当,为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①济宁银行·2025济宁马拉松,超2万人参加,助推赛事经济
②客户经理为企业个性化定制金融方案
③“慧济生活”APP实现本地居民生活“衣食住行购”全方位服务
④济宁银行总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