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立医院张刚给心外科金字塔尖手术上难度

突破“生死关卡”,为患者托起“心”希望

2025-04-10 作者: 黄鑫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黄鑫
  本报通讯员 卢骁

  主动脉是承载生命脉动的“主干道”,其根部结构复杂,手术修复极具挑战,尤其要在保全人体“心门”——主动脉瓣功能的前提下实施。主动脉根部手术被称为“心外科金字塔顶尖的手术”,近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心外科主任医师张刚突破了这一领域公认的“生死关卡”,完成了一例特殊的手术。
  因腹主动脉瘤样扩张,10年前,50岁的李女士(化名)做了腹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住院期间,通过检查确诊了马凡综合征。张刚介绍,马凡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病,患者全身的结缔组织都会被影响,常涉及心血管系统,可能导致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破裂等多种严重并发症,无法根治。
  多年来,李女士始终坚持定期复查,但今年年初的复查结果却不太乐观。“李女士的主动脉根部已经扩张到5.5cm左右,而4.5cm就已达到手术指征,加上她的主动脉瓣瓣膜有轻中度关闭不全,手术治疗已在所难免。”张刚说。
  此前在多家医院心外科就诊时,医生大多建议李女士做人工带瓣管道的主动脉根部替换手术(Bentall术),李女士却心有顾忌。“更换机械瓣膜后,需要终身服用抗凝药,还要不断查血,长此以往生活质量一定受很大影响,我不想这样。”她说。
  慕名找到张刚后,张刚先对李女士的心脏病变进行了详细的评估。“可以一试!”他表示,虽然有所扩张,但李女士的瓣膜功能尚可,可以为其做保留主动脉瓣的根部成形手术。
  但同时,张刚也知道,这并不是一件易事。据悉,目前已知的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置换术,对主动脉根部解剖结构重建的精确度和缝合技术的要求近乎苛刻。而考虑到李女士对保留心脏窦部生理性功能的需求,常用的术式根本无法完成,如何重建主动脉窦,更是难上加难。
  “或许可以使用Yacoub术,将人工血管一端修剪为三个波浪形,与主动脉瘤壁缝合,保留主动脉窦的形态和收缩舒张的生理功能,”张刚心想,“但Yacoub术只能缝一层,必须一遍成功。主动脉根部压力高,最怕出血,如果缝合口出血,再次加针固定时看不到瓣叶的位置,一旦伤及瓣膜,修复成果将毁于一旦……”这种手术方法无疑会使原本就不小的手术难度变得更大。
  与此同时,还有一件事横亘在张刚心中,如果只做Yacoub术,没有对主动脉根部进行环缩成形,还是无法避免长时间后主动脉根部继续扩张的风险。近年来,德国Schäfers教授推广的改良Yacoub术,取得了优秀的临床远期效果,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张刚决定应用改良Yacoub术,即在Yacoub术基础上,同时完成主动脉瓣瓣环的环缩成形术。用一根GORE-TEX线,在厚薄不均的主动脉根部缝上一圈,避免根部继续扩张。两种方法同时完成,可以极大提高患者主动脉瓣的远期修复效果,这也得到了李女士及其家人的支持。
  但这一圈绝不是简单的一圈,主动脉根部厚薄不一,针尖要在此盲进盲出,这不仅要求外科大夫技术高超,还要对患者主动脉根部结构详尽了解。为最大限度地避免手术风险,术前,张刚与心脏超声科、医学影像科、麻醉手术室、体外循环等科室组织了多学科讨论,经过严密的全面评估,制订了详细的手术方案。
  手术当天,为保证手术效果,心脏超声科主任医师朱梅通过食道超声,判断出患者主动脉瓣反流的具体原因,时刻监测术中安全。张刚凭借丰富经验与精湛技艺,熟练地切除了扩张的主动脉窦壁,精准完成主动脉瓣成形和主动脉瓣环成形,顺利实现主动脉窦壁人工血管缝合重建和冠脉移植,历时4小时,手术结束。
  术后,食道超声显示患者主动脉瓣无反流,对合高度满意,术后出血不多。目前,李女士已康复出院。
  “选择保留主动脉瓣瓣膜的术式,意味着医生要承担更大的技术挑战,但患者能因此获益更多。”张刚表示,“上难度也要干!我们追求的不仅是挽救生命,更要让患者活得有质量。”
  □ 本报记者 黄鑫
  本报通讯员 卢骁

  主动脉是承载生命脉动的“主干道”,其根部结构复杂,手术修复极具挑战,尤其要在保全人体“心门”——主动脉瓣功能的前提下实施。主动脉根部手术被称为“心外科金字塔顶尖的手术”,近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心外科主任医师张刚突破了这一领域公认的“生死关卡”,完成了一例特殊的手术。
  因腹主动脉瘤样扩张,10年前,50岁的李女士(化名)做了腹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住院期间,通过检查确诊了马凡综合征。张刚介绍,马凡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病,患者全身的结缔组织都会被影响,常涉及心血管系统,可能导致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破裂等多种严重并发症,无法根治。
  多年来,李女士始终坚持定期复查,但今年年初的复查结果却不太乐观。“李女士的主动脉根部已经扩张到5.5cm左右,而4.5cm就已达到手术指征,加上她的主动脉瓣瓣膜有轻中度关闭不全,手术治疗已在所难免。”张刚说。
  此前在多家医院心外科就诊时,医生大多建议李女士做人工带瓣管道的主动脉根部替换手术(Bentall术),李女士却心有顾忌。“更换机械瓣膜后,需要终身服用抗凝药,还要不断查血,长此以往生活质量一定受很大影响,我不想这样。”她说。
  慕名找到张刚后,张刚先对李女士的心脏病变进行了详细的评估。“可以一试!”他表示,虽然有所扩张,但李女士的瓣膜功能尚可,可以为其做保留主动脉瓣的根部成形手术。
  但同时,张刚也知道,这并不是一件易事。据悉,目前已知的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置换术,对主动脉根部解剖结构重建的精确度和缝合技术的要求近乎苛刻。而考虑到李女士对保留心脏窦部生理性功能的需求,常用的术式根本无法完成,如何重建主动脉窦,更是难上加难。
  “或许可以使用Yacoub术,将人工血管一端修剪为三个波浪形,与主动脉瘤壁缝合,保留主动脉窦的形态和收缩舒张的生理功能,”张刚心想,“但Yacoub术只能缝一层,必须一遍成功。主动脉根部压力高,最怕出血,如果缝合口出血,再次加针固定时看不到瓣叶的位置,一旦伤及瓣膜,修复成果将毁于一旦……”这种手术方法无疑会使原本就不小的手术难度变得更大。
  与此同时,还有一件事横亘在张刚心中,如果只做Yacoub术,没有对主动脉根部进行环缩成形,还是无法避免长时间后主动脉根部继续扩张的风险。近年来,德国Schäfers教授推广的改良Yacoub术,取得了优秀的临床远期效果,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张刚决定应用改良Yacoub术,即在Yacoub术基础上,同时完成主动脉瓣瓣环的环缩成形术。用一根GORE-TEX线,在厚薄不均的主动脉根部缝上一圈,避免根部继续扩张。两种方法同时完成,可以极大提高患者主动脉瓣的远期修复效果,这也得到了李女士及其家人的支持。
  但这一圈绝不是简单的一圈,主动脉根部厚薄不一,针尖要在此盲进盲出,这不仅要求外科大夫技术高超,还要对患者主动脉根部结构详尽了解。为最大限度地避免手术风险,术前,张刚与心脏超声科、医学影像科、麻醉手术室、体外循环等科室组织了多学科讨论,经过严密的全面评估,制订了详细的手术方案。
  手术当天,为保证手术效果,心脏超声科主任医师朱梅通过食道超声,判断出患者主动脉瓣反流的具体原因,时刻监测术中安全。张刚凭借丰富经验与精湛技艺,熟练地切除了扩张的主动脉窦壁,精准完成主动脉瓣成形和主动脉瓣环成形,顺利实现主动脉窦壁人工血管缝合重建和冠脉移植,历时4小时,手术结束。
  术后,食道超声显示患者主动脉瓣无反流,对合高度满意,术后出血不多。目前,李女士已康复出院。
  “选择保留主动脉瓣瓣膜的术式,意味着医生要承担更大的技术挑战,但患者能因此获益更多。”张刚表示,“上难度也要干!我们追求的不仅是挽救生命,更要让患者活得有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