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道十年脉动齐鲁山东铁投济青高铁公司—
助力“轨道上的山东”加速前进
2025-04-10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不负春光美,奋进正当时。
4月的烟台,海风微凉。龙烟市域化铁路福莱山站站房旁打桩机轰鸣,新建板梁桥正在施工,一座现代化站房即将拔地而起;烟台西制梁场4台大型龙门吊就位,搅拌站和钢筋加工场完成施工,即将生产第一片预制梁;新东吴家隧道斜井内24小时灯火通明,不断向内掘进……全省首个市域化改造铁路项目在这个春季迎来全面施工,这也是山东铁投集团济青高速铁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济青高铁公司”)自2015年成立以来承担建设管理任务的9个铁路项目之一。
市域化铁路是城市化进程中破解“大城市病”促进区域一体化的关键工具,也是智慧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龙烟铁路完成市域化改造后将“公交化”开行“站站停”列车和大站直达列车,充分满足烟台市中心城区和福山区、黄渤海新区的通勤客运需求和蓬莱国际机场客运集散需求,有效促进烟台市域横向网络联系,对于提升城市功能、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毕美娟
地方主导高铁建设模式先行先试
2015年,乘着全国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春风,济青高铁列入国家铁路发展规划,成为全国首条以地方投资为主建设的高铁项目,济青高铁公司随之成立。
2018年12月26日,济青高铁建成通车,意味着山东在全国率先试水的地方高铁建设模式成功落地。
作为全国第一条以地方投资为主建设的高速铁路、全国首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项目,济青高铁公司积极探索建立可复制、可推广的地方高铁建设管理新模式,在投融资、招标采购、前期工作、征地拆迁、工程建设、安全质量管理、物资供应、运营管理等方面解决了一个个难题,创造出一个个业内领先的业绩,开创了全国铁路项目征地拆迁和建设的“济青高铁速度”,打造了业内先进的“济青高铁模式”,逐步探索建立起符合地方高速铁路建设发展实际的多元投融资体制,蹚出了一条地方投资为主建设高速铁路的“济青路子”。
这一年,山东省委、省政府整合各方资源,建成集筹资、投资、建设、运营于一体的地方铁路建设管理平台山东铁投集团,铁路筹资单位与建设单位不再各自为战,高铁建设效率大幅提升。自组建以来,山东铁投集团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抓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契机,积极筹措资金,优化施组安排,严把安全质量,优质高效推进项目建设,打造“平安 绿色 智能 人文 精品”示范工程。自2018年来,山东高铁实现“年年有开通”,走出一条富有山东特色的地方铁路建设之路。济青高铁公司在集团坚强领导下,聚焦铁路建设运营主责主业,以施组为纲,以架梁、铺轨为主线,担当作为,科学施策,全力抓建设、保开通,济青高铁、潍莱高铁、黄东联络线、莱荣高铁、济郑高铁山东段、潍烟高铁等6个铁路项目先后实现了依法、按期、高质量开通,潍宿高铁至青岛连接线、龙烟铁路市域化改造工程、烟台南及动车所等3个项目正全面有序开展建设,总里程1200公里,总投资2285亿元,“济青高铁模式”更具现实意义。
高铁建设新征程上屡建新功
加快建成发达完善的铁路网,让交通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是山东深入贯彻落实加快推进交通强国建设部署的具体行动。抓住用好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契机,山东高铁建设实现了“年年有开工、年年有开通”的良好局面,铁路建设大投入、大发展、大提升,“轨道上的山东”建设跑出加速度。
2023年、2024年,山东高铁发展实现了两次重大跨越。
2023年12月8日,济郑高铁、莱荣高铁同步开通运营,“济郑沿黄,莱荣达海”,双喜临门。山东高铁通车里程突破2800公里,居全国前列,实现了从“补齐短板”到“先行示范”的历史性跨越。济郑高铁的贯通,连通的不仅是济南和郑州,晋冀鲁豫“山河四省”形成了1.5小时生活圈,西进中原腹地,东出半岛入海,北接京津冀,南连长三角、粤港澳,真正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2024年10月21日,潍烟高铁通车,结束了烟台莱州、招远、龙口、蓬莱、黄渤海新区、福山等地不通高铁的历史,在胶东半岛形成高铁“双环”格局,潍坊北站至莱州、招远、烟台站间最快分别24分钟、34分钟、78分钟可达,济南东站至莱州、招远、烟台站间最快分别70分钟、74分钟、117分钟可达,青烟威实现“县县通高铁”,极大地便利了沿线人民群众出行,对于补齐胶东半岛地区路网短板,促进区域互联互通,打造“轨道上的山东”,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山东高铁运营里程突破3000公里,达到3047公里,居全国首位。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动能澎湃
流量即为“密码”,人们的梦想变大了,高铁纵横、“说走就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各种生产要素随之加速“动起来”,经济发展“快起来”,高铁渐渐成为群众获得感最强的领域之一,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正大踏步向前进。
2024年6月15日,随着三季度运行图的调整,济青高铁列车开行密度进一步提升,济南东至青岛(北)间开行动车组旅客列车增至74列,较调图前增加7列。推出“济青快线”动车组列车34列,其中济南、青岛两地一站直达列车20列,运行时间1个半小时左右,青岛北至济南东间最快旅行时间1小时22分,配套实行新票制产品,从赏泉到看海,为旅客提供更便捷的出行服务。
2024年12月8日,济郑高铁贯通整一年,据国铁济南局数据,一年来平均每天有上万人通过这条线路出行,国铁济南局管内发送、到达旅客累计超过800万人次,济郑高铁构建起山东半岛城市群与中原城市群的便捷高铁通道,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得到了明显提升。
今年1月5日,全国铁路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新图还开行青岛北至郑州东G2097、G2098/9次跨省环线列车,这是山东开行的首个跨省环线高铁列车。列车依托日兰高铁、济郑高铁与山东省内高铁网络构成的“高铁大环线”,从青岛出发,依次经过日照、临沂、济宁、菏泽、开封(兰考)、郑州、新乡、濮阳、聊城、济南、淄博、潍坊等鲁豫两省13个市,覆盖人口达9800万人,辐射A级以上景区870个。聊城西站新增开往南宁、桂林、昆明方向列车,填补了之前聊城高铁到西南方向无列车开行的空白。
同时,潍烟高铁新增9对列车,总量增加到17对。新增济南东至威海、威海至潍坊北、烟台至潍坊北等胶东半岛列车5对,实现潍坊至烟台至威海城市间旅客快速出行;跨区直通方向将新增烟台至郑州东、北京南至烟台、成都东至烟台、沈阳北至荣成等4对跨省动车组列车,实现潍烟高铁沿线各市县与京津冀、中原、西南、东北地区直达互联。调整开行潍烟高铁市域列车10对,更加方便烟台与潍坊、威海间市民出行。这次调图是潍烟高铁开通后的第一次全国铁路调图,新增加的旅客列车主要去往北京、郑州、成都、沈阳等地。莱州站至北京南站最快3小时55分可达,调图后沿线各站停靠车次将较现在翻一番。
绿色精品高铁工程标杆示范
交通,是经济的脉络和文明的纽带,也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在实现双碳目标中起到重要支撑作用。铁路,是国家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也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运输方式之一,在国家综合交通体系中处于骨干地位。
近年来,济青高铁公司积极投身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做好“绿色铁路建设”文章,加强顶层设计、坚持创新驱动,统筹规划、设计、施工、运维、运营等环节,全过程全周期推动节能减排降碳扩绿工作。
选线是铁路设计中最核心的环节。需要综合考虑地形、气候、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在具体实践中,济青高铁公司严格落实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保护要求,强化绿色、环保选线理念,加强设计源头管理,科学规划布局铁路线路和枢纽设施,全面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水平,确保铁路与自然、人文环境完美融合。站场、路基、桥隧等土建工程永久性占地尽量考虑选择荒山、旱地,少占良田好土;临时用地充分考虑土地平衡和永临结合,尽量不占用基本农田,并在工程完工后及时复垦。
2023年11月22日,公司主导的“高速铁路绿色、智能精细化选线设计研究”科研项目获得评审通过,研究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征拆、投资、能耗和环境等多因素的精细化线路设计算法,该算法在无人机获取的惯性数据与视觉传感器的图像数据支撑下,构建了包含高精度空间线位与周边环境及构造物的耦合复杂约束集,将铁路绿色影响因子计算纳入智能选线优化中,使其在设计阶段就考虑绿色影响因子和工程造价的最优,还开发了铁路智能精细化选线设计软件,课题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研究成果在潍宿高铁至青岛连接线进行了工程应用,经济社会效益明显。
当前正是潍宿高铁至青岛连接线全线大干之时,控制性工程之一的墙夼水库特大桥正以科技与生态共生的姿态傲然崛起。这座跨越国家重要水源保护区的连续梁特大桥,全长620m,不仅是京沪高铁二通道的关键节点,更承载着守护生态命脉与赋能区域发展的双重使命。生态优先,以设计智慧守护“生态命脉”。墙夼水库,是山东省六大水库之一,建成于1960年,年均供水量超亿立方米,滋养数百万居民,维系着潍河流域的生物多样性。为最大限度降低工程对水源地的影响,大桥整体设计以“四线并行、集约布局”为核心理念,通过减少桥墩数量将水域扰动面积压缩,创新采用“减震降噪支座系统”,通过三维隔震技术将列车运行震动降至要求值以下等多种举措,构建起“动静相宜”的生态防护体系。科技攻坚,破解库区施工“地质密码”。面对库区裸岩基础、岩层裂隙发育等地质难题,施工中以“微创介入”理念,打造钢管桩与锁口钢板桩组合式围堰体系,将水中施工转化为“无水作业”,并研究采用裂隙岩层复合注浆工艺,构建三维防渗网络,确保施工安全与水质保护双达标。针对大跨度连续梁施工,采取优化挂篮结构体系及节段过程线性监控,让万吨混凝土在空中精准“生长”,实现全桥精准合龙。这不仅是一条交通动脉,更成为连接人与自然的纽带。
今年2月,烟台南改扩建工程开工报告正式批复,全省第一座绿色建筑三星标准的高铁枢纽项目正式开工。绿建三星标准是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的最高等级,代表着建筑在绿色、环保、节能、低碳等方面的极高表现,需要在设计、施工、运营等各个阶段充分考虑环保、节能、低碳、减排等因素,包括使用环保材料、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建筑设计以减少能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室内环境质量等方面。烟台南站集成被动式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低碳材料等先进理念,建成后将成为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近零碳智能场区示范工程。
依托山东铁投集团,济青高铁公司在绿色科技创新、创新平台搭建、成果转化落地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其中,一批以省域高速铁路智能建造成套技术开发与应用、无砟轨道新型建设材料及智能建造设备、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一体化施工成套技术与装备、路基轻质混凝土帮填施工等为代表的绿色交通关键技术自主创新,在铁路施工建设中得到成功应用。潍莱高铁“耐候钢”系列成果成功推广到济郑、潍烟、莱荣、潍宿青岛连接线等多条线路,涵盖了钢桁梁、钢箱梁、钢箱桁梁、门式墩等多种结构形式,课题研发从设计、制造、施工正在延伸至耐候钢材料生产,以实现全产业链覆盖;潍烟高铁基于固废利用的自密实混凝土新材料研发所取得的成果,成功应用于潍宿青岛连接线基坑混凝土回填,可实现2万多方固废混凝土生产使用,既节约了材料、降低了工程成本,又实现了弃渣利用、减少了弃方,绿色环保。在集团和山东省技术成果交易中心战略合作引导下,济青高铁公司持有的“一种新型碳化固废轻质土生产装置”专利实施许可,通过中心挂牌交易成功,实现收益。一项项科技创新成果,为绿色高铁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先进典范
一份使命,因坚守而历久弥新;一种引领,凭实干而行稳致远。济青高铁公司党员比例超过80%,党支部全部达到过硬党支部标准,在高铁建设一线,每一名党员都冲在前、做在前、想在前、抓在前,用实际行动诠释忠诚与担当。公司党委始终以党建为统领,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团结一心、担当作为,培育和创建“红色济青 高铁先锋”党建品牌集群,推动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和高质量发展,创造了党建与业务双过硬、双一流的业绩。202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历史时刻,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上,中共中央授予济青高铁公司党委“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此外,济青高铁公司还获得“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文明单位”、“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单位”、 “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状”、全省交通运输行业全员创新企业、全省交通运输行业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山东省劳动模范”、“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诸多集体和个人荣誉。
“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对我们来说是无上光荣,也是激励我们进步的源泉。党建工作是公司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出发点,公司党委在高铁建设中‘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做企业稳定发展的‘火车头’,领导班子当好领头雁,以上率下,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确保各项工作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道路前进。”济青高铁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俊泉表示。
承担交通强国建设的历史使命,济青高铁公司见证了山东高铁从追赶到领跑的跨越之路。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未来,济青高铁公司将继续在打造轨道上的山东半岛城市群上加力突破,为打造运营规模领先、发展质量领先、科技创新领先、行业影响领先的全国一流铁路事业综合发展集团贡献力量,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①潍宿高铁至青岛连接线墙夼水库特大桥
②潍烟高铁左右线特大桥、西蓁上行联络线特大桥和青荣城际铁路青烟直通线纵横交错
③烟台南站鸟瞰效果图,“层峦叠嶂 波澜壮阔”形象寓意“山海城市”理念
④潍烟高铁饮马池水库特大桥
⑤潍烟高铁跨越潍荣高铁昌平特大桥
4月的烟台,海风微凉。龙烟市域化铁路福莱山站站房旁打桩机轰鸣,新建板梁桥正在施工,一座现代化站房即将拔地而起;烟台西制梁场4台大型龙门吊就位,搅拌站和钢筋加工场完成施工,即将生产第一片预制梁;新东吴家隧道斜井内24小时灯火通明,不断向内掘进……全省首个市域化改造铁路项目在这个春季迎来全面施工,这也是山东铁投集团济青高速铁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济青高铁公司”)自2015年成立以来承担建设管理任务的9个铁路项目之一。
市域化铁路是城市化进程中破解“大城市病”促进区域一体化的关键工具,也是智慧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载体。龙烟铁路完成市域化改造后将“公交化”开行“站站停”列车和大站直达列车,充分满足烟台市中心城区和福山区、黄渤海新区的通勤客运需求和蓬莱国际机场客运集散需求,有效促进烟台市域横向网络联系,对于提升城市功能、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毕美娟
地方主导高铁建设模式先行先试
2015年,乘着全国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春风,济青高铁列入国家铁路发展规划,成为全国首条以地方投资为主建设的高铁项目,济青高铁公司随之成立。
2018年12月26日,济青高铁建成通车,意味着山东在全国率先试水的地方高铁建设模式成功落地。
作为全国第一条以地方投资为主建设的高速铁路、全国首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项目,济青高铁公司积极探索建立可复制、可推广的地方高铁建设管理新模式,在投融资、招标采购、前期工作、征地拆迁、工程建设、安全质量管理、物资供应、运营管理等方面解决了一个个难题,创造出一个个业内领先的业绩,开创了全国铁路项目征地拆迁和建设的“济青高铁速度”,打造了业内先进的“济青高铁模式”,逐步探索建立起符合地方高速铁路建设发展实际的多元投融资体制,蹚出了一条地方投资为主建设高速铁路的“济青路子”。
这一年,山东省委、省政府整合各方资源,建成集筹资、投资、建设、运营于一体的地方铁路建设管理平台山东铁投集团,铁路筹资单位与建设单位不再各自为战,高铁建设效率大幅提升。自组建以来,山东铁投集团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抓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契机,积极筹措资金,优化施组安排,严把安全质量,优质高效推进项目建设,打造“平安 绿色 智能 人文 精品”示范工程。自2018年来,山东高铁实现“年年有开通”,走出一条富有山东特色的地方铁路建设之路。济青高铁公司在集团坚强领导下,聚焦铁路建设运营主责主业,以施组为纲,以架梁、铺轨为主线,担当作为,科学施策,全力抓建设、保开通,济青高铁、潍莱高铁、黄东联络线、莱荣高铁、济郑高铁山东段、潍烟高铁等6个铁路项目先后实现了依法、按期、高质量开通,潍宿高铁至青岛连接线、龙烟铁路市域化改造工程、烟台南及动车所等3个项目正全面有序开展建设,总里程1200公里,总投资2285亿元,“济青高铁模式”更具现实意义。
高铁建设新征程上屡建新功
加快建成发达完善的铁路网,让交通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是山东深入贯彻落实加快推进交通强国建设部署的具体行动。抓住用好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契机,山东高铁建设实现了“年年有开工、年年有开通”的良好局面,铁路建设大投入、大发展、大提升,“轨道上的山东”建设跑出加速度。
2023年、2024年,山东高铁发展实现了两次重大跨越。
2023年12月8日,济郑高铁、莱荣高铁同步开通运营,“济郑沿黄,莱荣达海”,双喜临门。山东高铁通车里程突破2800公里,居全国前列,实现了从“补齐短板”到“先行示范”的历史性跨越。济郑高铁的贯通,连通的不仅是济南和郑州,晋冀鲁豫“山河四省”形成了1.5小时生活圈,西进中原腹地,东出半岛入海,北接京津冀,南连长三角、粤港澳,真正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2024年10月21日,潍烟高铁通车,结束了烟台莱州、招远、龙口、蓬莱、黄渤海新区、福山等地不通高铁的历史,在胶东半岛形成高铁“双环”格局,潍坊北站至莱州、招远、烟台站间最快分别24分钟、34分钟、78分钟可达,济南东站至莱州、招远、烟台站间最快分别70分钟、74分钟、117分钟可达,青烟威实现“县县通高铁”,极大地便利了沿线人民群众出行,对于补齐胶东半岛地区路网短板,促进区域互联互通,打造“轨道上的山东”,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山东高铁运营里程突破3000公里,达到3047公里,居全国首位。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动能澎湃
流量即为“密码”,人们的梦想变大了,高铁纵横、“说走就走”,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各种生产要素随之加速“动起来”,经济发展“快起来”,高铁渐渐成为群众获得感最强的领域之一,中国式现代化的开路先锋正大踏步向前进。
2024年6月15日,随着三季度运行图的调整,济青高铁列车开行密度进一步提升,济南东至青岛(北)间开行动车组旅客列车增至74列,较调图前增加7列。推出“济青快线”动车组列车34列,其中济南、青岛两地一站直达列车20列,运行时间1个半小时左右,青岛北至济南东间最快旅行时间1小时22分,配套实行新票制产品,从赏泉到看海,为旅客提供更便捷的出行服务。
2024年12月8日,济郑高铁贯通整一年,据国铁济南局数据,一年来平均每天有上万人通过这条线路出行,国铁济南局管内发送、到达旅客累计超过800万人次,济郑高铁构建起山东半岛城市群与中原城市群的便捷高铁通道,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得到了明显提升。
今年1月5日,全国铁路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新图还开行青岛北至郑州东G2097、G2098/9次跨省环线列车,这是山东开行的首个跨省环线高铁列车。列车依托日兰高铁、济郑高铁与山东省内高铁网络构成的“高铁大环线”,从青岛出发,依次经过日照、临沂、济宁、菏泽、开封(兰考)、郑州、新乡、濮阳、聊城、济南、淄博、潍坊等鲁豫两省13个市,覆盖人口达9800万人,辐射A级以上景区870个。聊城西站新增开往南宁、桂林、昆明方向列车,填补了之前聊城高铁到西南方向无列车开行的空白。
同时,潍烟高铁新增9对列车,总量增加到17对。新增济南东至威海、威海至潍坊北、烟台至潍坊北等胶东半岛列车5对,实现潍坊至烟台至威海城市间旅客快速出行;跨区直通方向将新增烟台至郑州东、北京南至烟台、成都东至烟台、沈阳北至荣成等4对跨省动车组列车,实现潍烟高铁沿线各市县与京津冀、中原、西南、东北地区直达互联。调整开行潍烟高铁市域列车10对,更加方便烟台与潍坊、威海间市民出行。这次调图是潍烟高铁开通后的第一次全国铁路调图,新增加的旅客列车主要去往北京、郑州、成都、沈阳等地。莱州站至北京南站最快3小时55分可达,调图后沿线各站停靠车次将较现在翻一番。
绿色精品高铁工程标杆示范
交通,是经济的脉络和文明的纽带,也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在实现双碳目标中起到重要支撑作用。铁路,是国家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也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运输方式之一,在国家综合交通体系中处于骨干地位。
近年来,济青高铁公司积极投身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做好“绿色铁路建设”文章,加强顶层设计、坚持创新驱动,统筹规划、设计、施工、运维、运营等环节,全过程全周期推动节能减排降碳扩绿工作。
选线是铁路设计中最核心的环节。需要综合考虑地形、气候、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在具体实践中,济青高铁公司严格落实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保护要求,强化绿色、环保选线理念,加强设计源头管理,科学规划布局铁路线路和枢纽设施,全面提高土地综合利用水平,确保铁路与自然、人文环境完美融合。站场、路基、桥隧等土建工程永久性占地尽量考虑选择荒山、旱地,少占良田好土;临时用地充分考虑土地平衡和永临结合,尽量不占用基本农田,并在工程完工后及时复垦。
2023年11月22日,公司主导的“高速铁路绿色、智能精细化选线设计研究”科研项目获得评审通过,研究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征拆、投资、能耗和环境等多因素的精细化线路设计算法,该算法在无人机获取的惯性数据与视觉传感器的图像数据支撑下,构建了包含高精度空间线位与周边环境及构造物的耦合复杂约束集,将铁路绿色影响因子计算纳入智能选线优化中,使其在设计阶段就考虑绿色影响因子和工程造价的最优,还开发了铁路智能精细化选线设计软件,课题成果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研究成果在潍宿高铁至青岛连接线进行了工程应用,经济社会效益明显。
当前正是潍宿高铁至青岛连接线全线大干之时,控制性工程之一的墙夼水库特大桥正以科技与生态共生的姿态傲然崛起。这座跨越国家重要水源保护区的连续梁特大桥,全长620m,不仅是京沪高铁二通道的关键节点,更承载着守护生态命脉与赋能区域发展的双重使命。生态优先,以设计智慧守护“生态命脉”。墙夼水库,是山东省六大水库之一,建成于1960年,年均供水量超亿立方米,滋养数百万居民,维系着潍河流域的生物多样性。为最大限度降低工程对水源地的影响,大桥整体设计以“四线并行、集约布局”为核心理念,通过减少桥墩数量将水域扰动面积压缩,创新采用“减震降噪支座系统”,通过三维隔震技术将列车运行震动降至要求值以下等多种举措,构建起“动静相宜”的生态防护体系。科技攻坚,破解库区施工“地质密码”。面对库区裸岩基础、岩层裂隙发育等地质难题,施工中以“微创介入”理念,打造钢管桩与锁口钢板桩组合式围堰体系,将水中施工转化为“无水作业”,并研究采用裂隙岩层复合注浆工艺,构建三维防渗网络,确保施工安全与水质保护双达标。针对大跨度连续梁施工,采取优化挂篮结构体系及节段过程线性监控,让万吨混凝土在空中精准“生长”,实现全桥精准合龙。这不仅是一条交通动脉,更成为连接人与自然的纽带。
今年2月,烟台南改扩建工程开工报告正式批复,全省第一座绿色建筑三星标准的高铁枢纽项目正式开工。绿建三星标准是绿色建筑评价体系中的最高等级,代表着建筑在绿色、环保、节能、低碳等方面的极高表现,需要在设计、施工、运营等各个阶段充分考虑环保、节能、低碳、减排等因素,包括使用环保材料、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优化建筑设计以减少能源消耗、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室内环境质量等方面。烟台南站集成被动式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利用、低碳材料等先进理念,建成后将成为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近零碳智能场区示范工程。
依托山东铁投集团,济青高铁公司在绿色科技创新、创新平台搭建、成果转化落地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阶段性成果。其中,一批以省域高速铁路智能建造成套技术开发与应用、无砟轨道新型建设材料及智能建造设备、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一体化施工成套技术与装备、路基轻质混凝土帮填施工等为代表的绿色交通关键技术自主创新,在铁路施工建设中得到成功应用。潍莱高铁“耐候钢”系列成果成功推广到济郑、潍烟、莱荣、潍宿青岛连接线等多条线路,涵盖了钢桁梁、钢箱梁、钢箱桁梁、门式墩等多种结构形式,课题研发从设计、制造、施工正在延伸至耐候钢材料生产,以实现全产业链覆盖;潍烟高铁基于固废利用的自密实混凝土新材料研发所取得的成果,成功应用于潍宿青岛连接线基坑混凝土回填,可实现2万多方固废混凝土生产使用,既节约了材料、降低了工程成本,又实现了弃渣利用、减少了弃方,绿色环保。在集团和山东省技术成果交易中心战略合作引导下,济青高铁公司持有的“一种新型碳化固废轻质土生产装置”专利实施许可,通过中心挂牌交易成功,实现收益。一项项科技创新成果,为绿色高铁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先进典范
一份使命,因坚守而历久弥新;一种引领,凭实干而行稳致远。济青高铁公司党员比例超过80%,党支部全部达到过硬党支部标准,在高铁建设一线,每一名党员都冲在前、做在前、想在前、抓在前,用实际行动诠释忠诚与担当。公司党委始终以党建为统领,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团结一心、担当作为,培育和创建“红色济青 高铁先锋”党建品牌集群,推动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和高质量发展,创造了党建与业务双过硬、双一流的业绩。2021年,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历史时刻,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上,中共中央授予济青高铁公司党委“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此外,济青高铁公司还获得“山东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文明单位”、“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单位”、 “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状”、全省交通运输行业全员创新企业、全省交通运输行业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先进单位、“山东省劳动模范”、“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诸多集体和个人荣誉。
“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对我们来说是无上光荣,也是激励我们进步的源泉。党建工作是公司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和出发点,公司党委在高铁建设中‘把方向、管大局、促落实’,做企业稳定发展的‘火车头’,领导班子当好领头雁,以上率下,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确保各项工作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道路前进。”济青高铁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俊泉表示。
承担交通强国建设的历史使命,济青高铁公司见证了山东高铁从追赶到领跑的跨越之路。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未来,济青高铁公司将继续在打造轨道上的山东半岛城市群上加力突破,为打造运营规模领先、发展质量领先、科技创新领先、行业影响领先的全国一流铁路事业综合发展集团贡献力量,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山东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①潍宿高铁至青岛连接线墙夼水库特大桥
②潍烟高铁左右线特大桥、西蓁上行联络线特大桥和青荣城际铁路青烟直通线纵横交错
③烟台南站鸟瞰效果图,“层峦叠嶂 波澜壮阔”形象寓意“山海城市”理念
④潍烟高铁饮马池水库特大桥
⑤潍烟高铁跨越潍荣高铁昌平特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