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强震已造成3600人遇难,专家指出——
应重点预防传染病暴发
2025-04-08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综合新华社4月7日电 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缅甸国家管理委员会7日发布消息说,截至当地时间7日晚,缅甸强震已造成3600人遇难、5017人受伤,另有160人被报失踪。世界卫生组织专家指出,在搜救工作基本完成后,地震灾区应重点做好预防传染病暴发的工作,特别是腹泻和呼吸系统疾病。
世卫组织说,缅甸实皆省的部分安置点已报告一系列轻度至中度腹泻病例。该组织警告,缅甸近期地震后可能出现疟疾、登革热和肝炎等疾病,饮用水安全、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服务中断会加剧一些已经存在的疾病威胁,特别是霍乱和腹泻。
世卫组织驻缅甸办事处副主任埃琳娜·沃洛说,地震灾区约一半的医疗设施受损,这使风险进一步恶化,长期危机可能导致皮肤病、疟疾和登革热等疾病。
中国航空总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喻小念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介绍,地震灾区常见传染病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消化道传染病,如甲肝、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等,主要通过被污染的水源和食物传播;第二类是呼吸道传染病,如麻疹、流感、新冠等,在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临时安置点容易传播;第三类是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的传染病,如登革热、疟疾、基孔肯雅热等;第四类是鼠传疾病,如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等,地震后由于鼠类活动增加,人群接触鼠类的风险上升。
世卫组织4日发布的报告指出,灾民普遍存在心理创伤,死亡和余震让人们感受到压力和焦虑。
灾难对民众心理的影响不容忽视。以往地震救灾过程中曾发现,主震和之后频繁发生的余震容易使灾民心理紧张,加上基础生活设施遭破坏或饮水不足引发身体脱水等,容易诱发经济舱综合征,即长时间乘坐飞机经济舱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情况。日本国立循环器官疾病研究中心名誉总长山口武典建议,灾后避难要尽量补充水分,如果避难场所空间狭小,那么每四五个小时需要走一走路。
世卫组织说,缅甸实皆省的部分安置点已报告一系列轻度至中度腹泻病例。该组织警告,缅甸近期地震后可能出现疟疾、登革热和肝炎等疾病,饮用水安全、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服务中断会加剧一些已经存在的疾病威胁,特别是霍乱和腹泻。
世卫组织驻缅甸办事处副主任埃琳娜·沃洛说,地震灾区约一半的医疗设施受损,这使风险进一步恶化,长期危机可能导致皮肤病、疟疾和登革热等疾病。
中国航空总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喻小念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介绍,地震灾区常见传染病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消化道传染病,如甲肝、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等,主要通过被污染的水源和食物传播;第二类是呼吸道传染病,如麻疹、流感、新冠等,在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临时安置点容易传播;第三类是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的传染病,如登革热、疟疾、基孔肯雅热等;第四类是鼠传疾病,如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等,地震后由于鼠类活动增加,人群接触鼠类的风险上升。
世卫组织4日发布的报告指出,灾民普遍存在心理创伤,死亡和余震让人们感受到压力和焦虑。
灾难对民众心理的影响不容忽视。以往地震救灾过程中曾发现,主震和之后频繁发生的余震容易使灾民心理紧张,加上基础生活设施遭破坏或饮水不足引发身体脱水等,容易诱发经济舱综合征,即长时间乘坐飞机经济舱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情况。日本国立循环器官疾病研究中心名誉总长山口武典建议,灾后避难要尽量补充水分,如果避难场所空间狭小,那么每四五个小时需要走一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