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心安医保”建设,构建“1+3+6”医保事业发展格局,滨州市——

打造长护险样板 保障群众健康

2025-04-04 作者: 程芃芃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程芃芃
   本报通讯员 隆 卫

  日前,记者在滨州市“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亮目标”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医保局专场获悉,2025年,滨州市着力构建“1+3+6”医保事业发展格局,聚力“心安医保”建设,保障好群众看病就医。
  守好医保基金安全稳定底线。一方面,发挥“全市医保智能决策系统”作用,推进医保管理电子化,推进全业务全流程应用,深化大数据、区块链在宏观决策中的应用,提高基金管理和分析的效率。另一方面,加快构建医保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体系,推动医保、卫健、审计、财政等部门信息共享与协同监管。深入推进打击欺诈骗保等专项整治活动,坚决守好群众“救命钱”。
  聚焦“全国一流”目标,打造长护事业国家示范点。在职工和居民长护险全覆盖基础上,将重点建设“滨州市银发经济产业园”,通过“政策+管理+招商+产业”模式,强化长护险全流程监管,集成待遇评定、长护服务、器具租赁、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产业展示、招商引资等功能,形成全市长护事业发展的总部枢纽,带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力争在全国打造长护险“滨州样板”。
  聚焦“数智建设”方向,推动医保全流程治理。推进全民参保,确保覆盖面稳定在95%以上。落实基本医保参保长效机制,紧盯应保未保、需保未保人群,发挥部门联动协调机制,提前督促地方财政补助尽快落实,实现全民参保。提升待遇水平,确保多层保障落实到位。稳步推进基本医保省级统筹,推动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改革平稳运行,持续完善大病保险待遇享受机制,为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加强商业补充,确保“滨州医惠保”参保人数保持60万人以上。加强对“滨州医惠保”的综合评估,不断推动定制型商业保险健康可持续发展,形成对基本医保的有效衔接和有益补充。
  聚焦“改革协同”格局,撬动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进一步发挥DIP支付(按病种分值付费)方式改革作用。继续深化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拓宽DIP基层病种范围,引导分级诊疗,保障中医优势病种发展。强化药品耗材供给侧改革。常态化跟进国家、省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扩大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范围,开展外周血管支架集采,确保药品达到800种以上、医用耗材达到30类以上。集采支持中药发展,推进100种中药降价40%。重点加强村卫生室集采药品配备,争取集采村卫生室达到1000家,配备集采药品达到35种。加强中选药品和医疗器械质量监管,强化全流程管理。加强医保数据定向发布。根据国家和省的要求,及时将医保数据向医疗机构、定点药店进行公布,确保最大限度撬动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
  □ 本报记者 程芃芃
   本报通讯员 隆 卫

  日前,记者在滨州市“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亮目标”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市医保局专场获悉,2025年,滨州市着力构建“1+3+6”医保事业发展格局,聚力“心安医保”建设,保障好群众看病就医。
  守好医保基金安全稳定底线。一方面,发挥“全市医保智能决策系统”作用,推进医保管理电子化,推进全业务全流程应用,深化大数据、区块链在宏观决策中的应用,提高基金管理和分析的效率。另一方面,加快构建医保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体系,推动医保、卫健、审计、财政等部门信息共享与协同监管。深入推进打击欺诈骗保等专项整治活动,坚决守好群众“救命钱”。
  聚焦“全国一流”目标,打造长护事业国家示范点。在职工和居民长护险全覆盖基础上,将重点建设“滨州市银发经济产业园”,通过“政策+管理+招商+产业”模式,强化长护险全流程监管,集成待遇评定、长护服务、器具租赁、人才培养、技术研发、产业展示、招商引资等功能,形成全市长护事业发展的总部枢纽,带动银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力争在全国打造长护险“滨州样板”。
  聚焦“数智建设”方向,推动医保全流程治理。推进全民参保,确保覆盖面稳定在95%以上。落实基本医保参保长效机制,紧盯应保未保、需保未保人群,发挥部门联动协调机制,提前督促地方财政补助尽快落实,实现全民参保。提升待遇水平,确保多层保障落实到位。稳步推进基本医保省级统筹,推动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改革平稳运行,持续完善大病保险待遇享受机制,为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加强商业补充,确保“滨州医惠保”参保人数保持60万人以上。加强对“滨州医惠保”的综合评估,不断推动定制型商业保险健康可持续发展,形成对基本医保的有效衔接和有益补充。
  聚焦“改革协同”格局,撬动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进一步发挥DIP支付(按病种分值付费)方式改革作用。继续深化按病种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拓宽DIP基层病种范围,引导分级诊疗,保障中医优势病种发展。强化药品耗材供给侧改革。常态化跟进国家、省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扩大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范围,开展外周血管支架集采,确保药品达到800种以上、医用耗材达到30类以上。集采支持中药发展,推进100种中药降价40%。重点加强村卫生室集采药品配备,争取集采村卫生室达到1000家,配备集采药品达到35种。加强中选药品和医疗器械质量监管,强化全流程管理。加强医保数据定向发布。根据国家和省的要求,及时将医保数据向医疗机构、定点药店进行公布,确保最大限度撬动三医协同发展和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