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第18个世界孤独症日

送奶路上 母子共迎“黎明”

2025-04-03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大众新闻·齐鲁壹点记者 王 倩
              刘桂斌

  徐敏星的一天,是从凌晨四点开始的。
  她要去奶站取牛奶,然后回家喊儿子大帅起床,母子俩出发送牛奶。一辆三轮车,四点到六点半,从天黑到天亮,两人已坚持了8年。日复一日,风雨无阻。
  即便如此,他们也很知足。因为26岁的大帅是一名大龄孤独症患者,曾经还是一名重度患者。“毕竟能让他有事可做,大帅也在其中成长很多。”徐敏星时常这样安慰自己。
凌晨四点的灯光
  凌晨四点的济南,街巷在浓稠的夜色里沉睡。
  徐敏星轻手轻脚拧开房门,拿着手电筒下楼。她掀开楼前电动三轮车的篷布,防盗链与锁扣相碰的脆响惊醒了蜷缩在车上的狗狗。她熟练地骑上车出发,目的地是距离小区几百米远的奶站。
  这是3月28日的凌晨,赶上寒潮降温,空气里浮动着初春特有的寒意。
  前方昏暗的夜色中,一间店铺亮着灯,这是徐敏星每天都要来的奶站。工作人员在屋内躺椅上休息,提前分装牛奶的塑料筐还带着余温。徐敏星熟稔地核对着货单:鲜奶、酸奶、高钙奶……这些数字在八年光阴里早已化作肌肉记忆。最多时,母子俩送300多份牛奶,现在减少了近一半。
  大帅在2岁多时被诊断为重度孤独症。稍微长大一些,徐敏星将大帅送进了特校,上了两年后,徐敏星和老公开始亲自带儿子。这个家庭分工明确:老公负责上班赚钱,徐敏星专职带儿子。徐敏星告诉记者,大帅现在看上去虽然跟正常人差别不大,但孤独症患者该有的狂躁、发脾气等症状都曾经有过。
  聊天的工夫,徐敏星骑着装好牛奶的三轮车回到单元楼下。4点45分,裹着一件黑色羽绒服的大帅下了楼,径直走向三轮车坐在后座上,母子俩就这样在夜幕中出发了。
  徐敏星说很多订户知道他们的情况后,对他们很包容,有时候遇上下雨下雪天还会关心问候他们。正是这份信任和包容,让母子感觉任何事情都不能耽误送奶。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5点10分,到达送牛奶的第一个目的地——福盛小区。徐敏星用头灯照亮单元楼前的奶箱,大帅独立完成开锁、投递牛奶、归位的流程。
  奶箱里的牛奶永远保持5度倾斜角,徐敏星说,这个强迫症般的细节,恰恰是大帅最在意的。“他放的所有牛奶,都必须摆放整齐,这可能也是他们(这些人群)的特点,做什么事情特别认真、较真。”徐敏星在旁边解释着,同时嘴里还不断夸着:“我们大帅棒着呢!”
  遇到两个相邻单元都有订户的情况时,母子俩会分开送,提前回到三轮车前面的大帅会暂时充当起“司机”,尽管小区里道路狭窄,有些拐弯需要走直角,大帅都能轻松通过。
  徐敏星还忍不住给记者炫耀起了大帅的车技。“刚开始学车时,他手都不敢扶在把手上,我就扶着把手,让他抓着我的手。等他慢慢可以了,我的手再一点点退出来。”徐敏星说,单单大帅学会骑车,还能技术如此娴熟,她都能骄傲很久。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徐敏星几次说到这句话。从儿子18岁成年时他们决定送牛奶开始,就认准了这句话。
  日复一日,在这8年时间里,母子俩共同迎接了近3000个黎明。
  他们见证了凌晨四点多一片寂静的济南街头、清晨五点多的旭日东升、清早六点多开始忙活的早餐摊……徐敏星说,一切经历都像是送牛奶这段时间,好似“黎明前的黑暗”,他们在努力中等待着天亮,也期待着大帅有一天会迎来人生的“黎明”。
  6点35分,随着最后一袋牛奶整齐摆放在奶箱里,母子俩一天的工作结束了,两人开心地欣赏着单元楼前正在盛开的海棠花。
  7点15分,回到单元楼下,母子俩锁好三轮车,拿着早市上买来的芹菜、土豆、地瓜和草莓上楼。
  等待他们的又是崭新的一天……
  □ 大众新闻·齐鲁壹点记者 王 倩
              刘桂斌

  徐敏星的一天,是从凌晨四点开始的。
  她要去奶站取牛奶,然后回家喊儿子大帅起床,母子俩出发送牛奶。一辆三轮车,四点到六点半,从天黑到天亮,两人已坚持了8年。日复一日,风雨无阻。
  即便如此,他们也很知足。因为26岁的大帅是一名大龄孤独症患者,曾经还是一名重度患者。“毕竟能让他有事可做,大帅也在其中成长很多。”徐敏星时常这样安慰自己。
凌晨四点的灯光
  凌晨四点的济南,街巷在浓稠的夜色里沉睡。
  徐敏星轻手轻脚拧开房门,拿着手电筒下楼。她掀开楼前电动三轮车的篷布,防盗链与锁扣相碰的脆响惊醒了蜷缩在车上的狗狗。她熟练地骑上车出发,目的地是距离小区几百米远的奶站。
  这是3月28日的凌晨,赶上寒潮降温,空气里浮动着初春特有的寒意。
  前方昏暗的夜色中,一间店铺亮着灯,这是徐敏星每天都要来的奶站。工作人员在屋内躺椅上休息,提前分装牛奶的塑料筐还带着余温。徐敏星熟稔地核对着货单:鲜奶、酸奶、高钙奶……这些数字在八年光阴里早已化作肌肉记忆。最多时,母子俩送300多份牛奶,现在减少了近一半。
  大帅在2岁多时被诊断为重度孤独症。稍微长大一些,徐敏星将大帅送进了特校,上了两年后,徐敏星和老公开始亲自带儿子。这个家庭分工明确:老公负责上班赚钱,徐敏星专职带儿子。徐敏星告诉记者,大帅现在看上去虽然跟正常人差别不大,但孤独症患者该有的狂躁、发脾气等症状都曾经有过。
  聊天的工夫,徐敏星骑着装好牛奶的三轮车回到单元楼下。4点45分,裹着一件黑色羽绒服的大帅下了楼,径直走向三轮车坐在后座上,母子俩就这样在夜幕中出发了。
  徐敏星说很多订户知道他们的情况后,对他们很包容,有时候遇上下雨下雪天还会关心问候他们。正是这份信任和包容,让母子感觉任何事情都不能耽误送奶。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5点10分,到达送牛奶的第一个目的地——福盛小区。徐敏星用头灯照亮单元楼前的奶箱,大帅独立完成开锁、投递牛奶、归位的流程。
  奶箱里的牛奶永远保持5度倾斜角,徐敏星说,这个强迫症般的细节,恰恰是大帅最在意的。“他放的所有牛奶,都必须摆放整齐,这可能也是他们(这些人群)的特点,做什么事情特别认真、较真。”徐敏星在旁边解释着,同时嘴里还不断夸着:“我们大帅棒着呢!”
  遇到两个相邻单元都有订户的情况时,母子俩会分开送,提前回到三轮车前面的大帅会暂时充当起“司机”,尽管小区里道路狭窄,有些拐弯需要走直角,大帅都能轻松通过。
  徐敏星还忍不住给记者炫耀起了大帅的车技。“刚开始学车时,他手都不敢扶在把手上,我就扶着把手,让他抓着我的手。等他慢慢可以了,我的手再一点点退出来。”徐敏星说,单单大帅学会骑车,还能技术如此娴熟,她都能骄傲很久。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徐敏星几次说到这句话。从儿子18岁成年时他们决定送牛奶开始,就认准了这句话。
  日复一日,在这8年时间里,母子俩共同迎接了近3000个黎明。
  他们见证了凌晨四点多一片寂静的济南街头、清晨五点多的旭日东升、清早六点多开始忙活的早餐摊……徐敏星说,一切经历都像是送牛奶这段时间,好似“黎明前的黑暗”,他们在努力中等待着天亮,也期待着大帅有一天会迎来人生的“黎明”。
  6点35分,随着最后一袋牛奶整齐摆放在奶箱里,母子俩一天的工作结束了,两人开心地欣赏着单元楼前正在盛开的海棠花。
  7点15分,回到单元楼下,母子俩锁好三轮车,拿着早市上买来的芹菜、土豆、地瓜和草莓上楼。
  等待他们的又是崭新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