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时事

世界气象日:早期预警构筑安全防线

一系列黑科技提升我国预警水平

2025-03-24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3月23日,小学生在青州国家基本气象站观测场参观。(□新华社发)
  综合新华社北京3月23日电 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今年气象日以“携手缩小早期预警差距”为主题。随着全球变暖加剧,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灾害事件逐渐增多,加强早期预警、提升适应气候变化能力越来越重要和紧迫。记者采访发现,“背包气象站”“地温CT系统”“海洋牧场卫士”等一系列“黑科技”,正成为气象灾害风险预警的“好帮手”。
  ——“背包气象站”里看气象保障灵活度。23日,在山东省济南市气象局关于世界气象日的活动现场,微型气象站、手持移动式气象观测站等气象设备吸引群众驻足观看。“手持移动式气象观测站只需一个背包就能装下,可对温度、湿度、风速风向、降水量等气象要素进行实时观测,应用于重大活动、应急救援等多场景气象服务保障。”济南市气象综合保障中心高级工程师马蕾在现场说。微型气象站可采取太阳能、智能灯杆等灵活多样的供电方式,目前济南市已安装600多套,大幅提升气象观测业务的空间分辨率。
  ——“地温CT系统”里读气象服务精准度。21日,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区抚宁镇三里杨庄村的马铃薯基地内,抚宁区气象局、农业农村局的工作人员将实时地温数据提供给种植户温财,并提醒他接下来春管中的注意事项。“这相当于给地温做‘CT’。基于实际数据建立浅层地温预报模型,依据前一天的气温、地温、风速、日照等数据,较准确地预测未来一周到半个月的浅层地温,指导种植户适时安排春播。”抚宁区气象局工程师薛雪说。
  ——“海洋牧场卫士”延伸气象服务覆盖面。在山东烟台,“耕海1号”海洋牧场平台上,安装了能同时观测和记录风向、风速、紫外线辐射、温度、湿度、能见度等六大气象要素的新型海上气象观测站,如“卫士”般帮助海洋牧场实现分钟级别天气观测,为牧场捕捞、休闲游钓提供精细化气象保障。在河北秦皇岛,海上多功能休闲渔业平台上建起自动气象观测站,为企业提供精准的海洋气象服务,便于企业科学调整养殖、捕捞计划,助力安全高效养殖。
  根据全球适应委员会的评估,即将发生的灾害事件如提前24小时通知,可减少30%的损失。近年来,我国气象部门围绕气象防灾减灾机制和能力建设,以强化早期预警和气象灾害风险管理为方向,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政府主导、预警先行、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早期预警中国模式。
  综合新华社北京3月23日电 3月23日是世界气象日,今年气象日以“携手缩小早期预警差距”为主题。随着全球变暖加剧,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灾害事件逐渐增多,加强早期预警、提升适应气候变化能力越来越重要和紧迫。记者采访发现,“背包气象站”“地温CT系统”“海洋牧场卫士”等一系列“黑科技”,正成为气象灾害风险预警的“好帮手”。
  ——“背包气象站”里看气象保障灵活度。23日,在山东省济南市气象局关于世界气象日的活动现场,微型气象站、手持移动式气象观测站等气象设备吸引群众驻足观看。“手持移动式气象观测站只需一个背包就能装下,可对温度、湿度、风速风向、降水量等气象要素进行实时观测,应用于重大活动、应急救援等多场景气象服务保障。”济南市气象综合保障中心高级工程师马蕾在现场说。微型气象站可采取太阳能、智能灯杆等灵活多样的供电方式,目前济南市已安装600多套,大幅提升气象观测业务的空间分辨率。
  ——“地温CT系统”里读气象服务精准度。21日,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区抚宁镇三里杨庄村的马铃薯基地内,抚宁区气象局、农业农村局的工作人员将实时地温数据提供给种植户温财,并提醒他接下来春管中的注意事项。“这相当于给地温做‘CT’。基于实际数据建立浅层地温预报模型,依据前一天的气温、地温、风速、日照等数据,较准确地预测未来一周到半个月的浅层地温,指导种植户适时安排春播。”抚宁区气象局工程师薛雪说。
  ——“海洋牧场卫士”延伸气象服务覆盖面。在山东烟台,“耕海1号”海洋牧场平台上,安装了能同时观测和记录风向、风速、紫外线辐射、温度、湿度、能见度等六大气象要素的新型海上气象观测站,如“卫士”般帮助海洋牧场实现分钟级别天气观测,为牧场捕捞、休闲游钓提供精细化气象保障。在河北秦皇岛,海上多功能休闲渔业平台上建起自动气象观测站,为企业提供精准的海洋气象服务,便于企业科学调整养殖、捕捞计划,助力安全高效养殖。
  根据全球适应委员会的评估,即将发生的灾害事件如提前24小时通知,可减少30%的损失。近年来,我国气象部门围绕气象防灾减灾机制和能力建设,以强化早期预警和气象灾害风险管理为方向,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政府主导、预警先行、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早期预警中国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