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大众视觉

东平湖最后放鹰人

2025-03-23 作者: 陆金星 来源: 大众日报
  张守旺查看着湖面的情况,随时准备放鹰。
  张守旺掐住鱼鹰的脖子,鱼儿便滑了出来。
  放鹰捕鱼前,要用蒲草将鱼鹰的脖子扎起来。
  东平湖上,张守旺还在坚守着这门古老的捕鱼技艺。
  傍晚风停了,东平湖格外美丽。
  傍晚,张守旺在湖边生火做饭。
  更多图文 请扫二维码
  □记者 陆金星 报道
  张守旺今年64岁,东平县塘坊村人。从二十几岁开始放鱼鹰,到如今64岁,他还在守着鱼鹰,守着东平湖。这事儿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东平湖浮粮店村附近的岸边,停着几条渔船,张守旺和他的鱼鹰吃住都在这里。鱼鹰抓鱼最好的季节是在冬季,那时候天冷,大鱼都在浅水区活动,鱼鹰一抓一个准。可如今天气暖和了,大鱼都往深水区钻,鱼鹰抓鱼就难了。再过几天,4月1日,东平湖休渔期一到,鱼鹰也就歇了。
  张守旺个子不高,面容瘦削,话不多,但调教鱼鹰却是一把好手。他的鱼鹰有的是买来的,有的是自己孵化的。鱼鹰最好的捕鱼年龄是三岁以后,有的鱼鹰十几岁了,还“宝刀不老”。张守旺每天早上九点带着鱼鹰出船,一直捕捞到下午四点,午饭也不吃。捕鱼前,他得用泡过水的蒲草把鱼鹰的脖子扎起来,这样鱼鹰抓到鱼就咽不下去。等鱼鹰嗉子里的鱼满了,张守旺就用网钩把鱼鹰挑上船,一掐脖子,鱼就从鱼鹰嘴里滑出来,落到船舱里。
  返航的时候,张守旺不再从鱼鹰嘴里取鱼。等船靠了岸,蒲草一摘,忙活了一天的鱼鹰自然也就饱了。张守旺说:“年龄大了,别的事也不会干,现在还有五十多只鹰,多的时候一天能抓一千多斤鱼,吃饭没问题。”东平湖以前有不少放鹰人,最多的时候有三四十家,如今只剩下张守旺一家还在坚守。
  傍晚时分,张守旺把鱼鹰捕捞的一条大鱼用湖水清洗干净,直接在岸边开火下锅。一杯小酒,一碗炖鱼,张守旺吃得心满意足。吃完,他钻进船舱,躺下前还盼着天亮后风小一点,能多捕点鱼。
  这事儿说起来有点心酸,但也透着几分倔强。张守旺守着鱼鹰,守着东平湖,守着这份古老的手艺。可时代变了,鱼鹰捕鱼的手艺没人学了。有时候,张守旺也会想起以前的日子。那时候东平湖上放鹰的人多,大家互相帮衬,日子虽然苦,但也热闹。如今,湖上只剩下他一家,鱼鹰的叫声在空旷的湖面上显得格外孤单。张守旺说:“我也不知道还能干多久,能干一天是一天吧。”
  张守旺就像东平湖的水一样,平静中带着几分深沉。他的坚守,不是为了证明什么,只是因为他习惯了这样的生活。鱼鹰是他的伙伴,东平湖是他的家。他在这里出生,在这里长大,也在这里老去。或许有一天,鱼鹰捕鱼会彻底消失,但这种古老的技艺,会像东平湖的水一样,流淌在人们的记忆里。
  □记者 陆金星 报道
  张守旺今年64岁,东平县塘坊村人。从二十几岁开始放鱼鹰,到如今64岁,他还在守着鱼鹰,守着东平湖。这事儿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东平湖浮粮店村附近的岸边,停着几条渔船,张守旺和他的鱼鹰吃住都在这里。鱼鹰抓鱼最好的季节是在冬季,那时候天冷,大鱼都在浅水区活动,鱼鹰一抓一个准。可如今天气暖和了,大鱼都往深水区钻,鱼鹰抓鱼就难了。再过几天,4月1日,东平湖休渔期一到,鱼鹰也就歇了。
  张守旺个子不高,面容瘦削,话不多,但调教鱼鹰却是一把好手。他的鱼鹰有的是买来的,有的是自己孵化的。鱼鹰最好的捕鱼年龄是三岁以后,有的鱼鹰十几岁了,还“宝刀不老”。张守旺每天早上九点带着鱼鹰出船,一直捕捞到下午四点,午饭也不吃。捕鱼前,他得用泡过水的蒲草把鱼鹰的脖子扎起来,这样鱼鹰抓到鱼就咽不下去。等鱼鹰嗉子里的鱼满了,张守旺就用网钩把鱼鹰挑上船,一掐脖子,鱼就从鱼鹰嘴里滑出来,落到船舱里。
  返航的时候,张守旺不再从鱼鹰嘴里取鱼。等船靠了岸,蒲草一摘,忙活了一天的鱼鹰自然也就饱了。张守旺说:“年龄大了,别的事也不会干,现在还有五十多只鹰,多的时候一天能抓一千多斤鱼,吃饭没问题。”东平湖以前有不少放鹰人,最多的时候有三四十家,如今只剩下张守旺一家还在坚守。
  傍晚时分,张守旺把鱼鹰捕捞的一条大鱼用湖水清洗干净,直接在岸边开火下锅。一杯小酒,一碗炖鱼,张守旺吃得心满意足。吃完,他钻进船舱,躺下前还盼着天亮后风小一点,能多捕点鱼。
  这事儿说起来有点心酸,但也透着几分倔强。张守旺守着鱼鹰,守着东平湖,守着这份古老的手艺。可时代变了,鱼鹰捕鱼的手艺没人学了。有时候,张守旺也会想起以前的日子。那时候东平湖上放鹰的人多,大家互相帮衬,日子虽然苦,但也热闹。如今,湖上只剩下他一家,鱼鹰的叫声在空旷的湖面上显得格外孤单。张守旺说:“我也不知道还能干多久,能干一天是一天吧。”
  张守旺就像东平湖的水一样,平静中带着几分深沉。他的坚守,不是为了证明什么,只是因为他习惯了这样的生活。鱼鹰是他的伙伴,东平湖是他的家。他在这里出生,在这里长大,也在这里老去。或许有一天,鱼鹰捕鱼会彻底消失,但这种古老的技艺,会像东平湖的水一样,流淌在人们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