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时事

实施标志性改革创新塑造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2025-03-12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李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作出系统部署,为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供了根本遵循。山东能源集团作为全国煤炭行业重点骨干企业,肩负着能源报国、产业兴国使命。坚定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山东省委工作要求,必须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和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的奋斗姿态,当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排头兵,持续增强发展创新力,为国有企业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应有贡献。
精准明晰实施标志性改革创新的实现路径,增强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的思想自觉
  山东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山东“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当好排头兵”。作为山东省属骨干企业,必须始终牢记殷殷嘱托,切实增强勇当排头兵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以改革攻坚的强力突破,努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深化结构性改革,打造现代主导产业体系。近年来,山东能源集团聚焦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打造内蒙古、新疆和澳洲3个煤炭亿吨级基地,煤炭产量居全国第三位;煤炭与煤电联营、煤电与新能源联营有序推进,主导开发渤中海上风电资源,在山东、内蒙古、甘肃等区域布局建设一批风电光伏项目;高端化工及新材料增量拓效,高端装备制造、现代物流贸易产业做强做优,成为国际化程度最高的能源企业之一。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是山东能源集团的一项利在当前、关系长远的战略任务,我们将着眼于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以市场化方式推动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和前瞻性布局,着力推动国有资本实现“三个集中”。一是推动能源转型向绿色低碳“集中”。高碳能源低碳化、黑色能源绿色化、传统能源新型化是大势所趋。聚焦保障能源安全和绿色低碳转型任务,稳产拓量、增量增储,扎实做好煤炭产业兜底保障和转型发展,千方百计保障区域能源安全。大力实施煤电一体联营,有序发展先进煤电,积极承担外电入鲁主体责任,关停30万千瓦以下机组。加快开发渤中海上风电资源,积极参股中广核招远一期和国电投国核示范项目,投资勘探地热岩项目,开展熔盐储能项目布局,推动风电、储能一体化发展。二是产业布局向主责主业“集中”。落实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基础支撑作用大、正向外溢效应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以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把资源资本聚集到“3+1”主业体系、六大产业体系上,加快打造自主可控产业链供应链。三是区域结构向优质资源“集中”。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走好外部开发二次创业新征程,国内立足陕西榆林、新疆、内蒙古等能源战略基地,市场化获取项目优质配套资源,积极争取一批优质煤炭、新能源资源;国外突出澳洲、美洲、欧洲能源市场,重点关注焦煤、铜矿、新能源等资源,积极推进优质资源并购,打造能源合作桥头堡、矿产资源储备池、装备研发转化地。发挥现代物流贸易平台作用,发挥物泊科技平台作用,增加进出口业务,为建设贸易强国作出积极贡献。
  深化体制性改革,打造特色公司治理结构。近年来,山东能源集团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双入双创”党建工作模式在全国煤炭行业推广,被国务院国资委评为“公司治理示范企业”。山东能源集团将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推进改革,破除深层次体制障碍,确保高质量完成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一是推动现代企业制度“形神兼备”。厘清各治理主体的权责边界,建设科学规范高效的董事会,健全更加精准规范高效的收入分配机制,深化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推动企业薪酬结构更加合理合规。深入推进企业组织形态变革,着力去行政化、机关化,压缩管理层级、减少法人户数、优化管理流程,提高资源要素利用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二是推动集团管控机制“穿透覆盖”。健全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制度,用好信息化、智能化等方式,在“三重一大”等重点领域探索推进穿透式监管,强化实时监测,增强监督刚性,有效防范化解风险。坚持“放得活”与“管得住”相统一,增强管理部门的战略协同,该管的坚决管住、不该管的坚决不管,充分尊重权属企业经营自主权。三是推动资源要素协同“融合提升”。以更大力度推动产业布局向优势业务集中,放大资源规模化、协同化效应,打造现代化新型国有企业。发挥内部资源协同集聚作用,构建产业链协同、准入退出和协同考评机制,提升内部协同创效能力。
  深化机制性改革,打造新型经营责任制度。山东能源集团将着力构建用工规范、工效联动、分配合理、运行高效的市场化新型经营责任制。一是推动干部用工精干化。必须树立集团人力资源一体化思维,开展“31789”工程三年深化提升行动,严格“五控”工作,把住选、考、管“三个程序”,强化毕业生培养锻炼,优化中级人才库管理,建立高级人才库和关键岗位干部梯队,做到以需定岗、以岗定人、人岗相适。二是推动人员薪酬市场化。用好薪酬考核“指挥棒”,“一业一策、一企一策”设计权属企业考核体系,探索实施EVA(经济增加值)、ROE(净资产收益率)指标考核,转变大锅饭思维,强化独立核算、独立经营,推动薪酬向科技创新人员、苦脏累险岗位倾斜,建立以岗位为基础、以能力为驱动、以业绩为导向的市场化薪酬体系。三是推动考核分配精准化。必须在做大“蛋糕”的基础上分好“蛋糕”。优化薪酬模型,对权属企业负责人绩效薪酬主要与安全、利润类核心业绩指标挂钩,完善职业经理人薪酬管理办法,严格经营目标考核兑现,考核结果作为干部提拔晋升的重要依据。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坚定不移向创新要活力
  创新是改革最本质的要求。近年来,山东能源集团立足国家所需、产业所趋,厚植核心技术新优势,建成5个国家级研发创新平台、92个省部级研发平台,煤炭开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智能化建设等技术走在行业前列。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国有企业推进原始创新制度安排。山东能源集团将自觉担负起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使命,坚持科技攻关、成果转化、生态构建一体推进,打造更多国之重器,不断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强化高质量科技创新供给。积极融入国家创新体系,主动牵头或参与国家科技攻关任务,建立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强化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在战略价值高、应用前景广、自身有优势的领域全力攻坚,在煤炭开采、液化气化、新能源、储能、数字化等领域努力产出一批原创性、颠覆性成果,推动企业创新从跟踪模仿式向开创引领型转变。健全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建立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提高投入产出效率。
  推动高效率产业创新融合。深度参与国家实验室建设,新建一批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研发平台,共建区域创新中心,打造高水平创新联合体,深化同上中下游各类企业科技合作,积极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取得更多科技成果。锚定“数智山能”目标,深化与华为公司合作,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物供、营贸、财务业务和煤炭、化工、电力产业等6类场景,推进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应用,推动生产运营和管理模式智能化升级。
  构建高质量发展创新模式。用好用足国家一系列稳增长支持政策,聚焦“一利五率”,以高质量发展为鲜明导向,以实施提质增效、价值创造行动为重要抓手,深化管理提效、资产提质,全力以赴实现“一增一稳四提升”目标,即利润总额稳定增长,资产负债率总体稳定,净资产收益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收现率同比提升,切实以国有企业高质量的稳增长助力稳预期、强信心。提高项目投资“回报率”,坚持聚焦主业、控制总量、效益优先,严格投资监管,严防投资冲动,扩大有效投资,确保投得准、管得住、收得回。激活金融资本“强引擎”,打造一支行业知名资本运作团队,编制资产证券化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用好市值管理“工具箱”,把上市公司作为做强做优企业集团的“旗舰资产”“开路先锋”,健全完善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相关制度,提升市值管理能力。打造合作共赢“联合体”,加强与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和行业知名企业等对接沟通,聚焦产业协同、资源获取、存量盘活等,拓展合作领域。
  打造高水平人才创新生态。构建完善“五位一体”技术创新体系,以创新创造为导向,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大力弘扬企业家、科学家、四千和工匠精神,灵活开展股权分红等多种形式中长期激励,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着力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保障科研人员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潜心攻关。
系统把握实施标志性改革创新的支撑措施,增强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的行动自觉
  改革是发展之“钥”,创新是进步之“魂”。山东能源集团将以改革之“钥”解难题、以创新之“力”开新局,解开思想扣子,运用科学方法,提升能力素质,直面矛盾问题不回避,铲除顽瘴痼疾不含糊,应对风险挑战不退缩,奋力打开高质量发展新天地,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以思维观念更新领改革创新风气之“先”。坚持守正创新,正确处理好改革与法治、破与立、改革和开放、部署和落实等重大关系,做到更新观念和实事求是相统一,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相统一,大胆创新和稳扎稳打相统一,不断以思想引领变革、以改革促进发展、以创新激发活力。
  以科学方法指导促改革创新风气之“进”。牢固树立抓改革创新就是抓高质量发展的理念,统筹谋划改革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推动改革创新与高质量发展协同促进、相得益彰。调查研究要深入扎实,方案制定要精准精细,推进过程要稳妥有序,改革成效要促进发展,完善改革评价机制,以高质量发展实绩检验改革成效。
  以过硬能力作风筑改革创新风气之“实”。党员干部必须树牢争先攀高的胆气,激发改革攻坚的锐气,展现开拓创新的勇气,全面提升改革创新本领,争当改革创新“促进派”“实干家”。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突出“有利于人民”导向,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业绩。提高改革创新能力,以改革精神推动各项工作全面创新,以创新举措打通发展难点堵点。积极营造良好氛围,强化正向激励,最大程度争取群众支持,凝聚全社会关心改革、推动创新的强大正能量。
  发展的如椽巨笔,绘就雄浑壮美的画卷;改革的嘹亮号角,鼓舞永不停歇的脚步。山东能源集团将围绕建设清洁能源供应商和世界一流企业,锐意改革、大胆创新,攻坚克难、挺膺担当,开展“产业重组、人力资源、布局结构、风险防控、党建文化”五个融合提升年活动,重点在“主业聚焦、改革深化、创新驱动、优化整顿、风险防控、党建引领”六个方面决战决胜,高质量完成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和“十四五”发展任务,奋力在打造四新国企、创建世界一流企业中走在前、挑大梁,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应有贡献。
  (作者为山东能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李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作出系统部署,为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供了根本遵循。山东能源集团作为全国煤炭行业重点骨干企业,肩负着能源报国、产业兴国使命。坚定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山东省委工作要求,必须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和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的奋斗姿态,当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排头兵,持续增强发展创新力,为国有企业以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应有贡献。
精准明晰实施标志性改革创新的实现路径,增强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的思想自觉
  山东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山东“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上当好排头兵”。作为山东省属骨干企业,必须始终牢记殷殷嘱托,切实增强勇当排头兵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以改革攻坚的强力突破,努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深化结构性改革,打造现代主导产业体系。近年来,山东能源集团聚焦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一手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打造内蒙古、新疆和澳洲3个煤炭亿吨级基地,煤炭产量居全国第三位;煤炭与煤电联营、煤电与新能源联营有序推进,主导开发渤中海上风电资源,在山东、内蒙古、甘肃等区域布局建设一批风电光伏项目;高端化工及新材料增量拓效,高端装备制造、现代物流贸易产业做强做优,成为国际化程度最高的能源企业之一。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是山东能源集团的一项利在当前、关系长远的战略任务,我们将着眼于发展壮大实体经济,以市场化方式推动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和前瞻性布局,着力推动国有资本实现“三个集中”。一是推动能源转型向绿色低碳“集中”。高碳能源低碳化、黑色能源绿色化、传统能源新型化是大势所趋。聚焦保障能源安全和绿色低碳转型任务,稳产拓量、增量增储,扎实做好煤炭产业兜底保障和转型发展,千方百计保障区域能源安全。大力实施煤电一体联营,有序发展先进煤电,积极承担外电入鲁主体责任,关停30万千瓦以下机组。加快开发渤中海上风电资源,积极参股中广核招远一期和国电投国核示范项目,投资勘探地热岩项目,开展熔盐储能项目布局,推动风电、储能一体化发展。二是产业布局向主责主业“集中”。落实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大力发展科技含量高、基础支撑作用大、正向外溢效应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以数字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把资源资本聚集到“3+1”主业体系、六大产业体系上,加快打造自主可控产业链供应链。三是区域结构向优质资源“集中”。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走好外部开发二次创业新征程,国内立足陕西榆林、新疆、内蒙古等能源战略基地,市场化获取项目优质配套资源,积极争取一批优质煤炭、新能源资源;国外突出澳洲、美洲、欧洲能源市场,重点关注焦煤、铜矿、新能源等资源,积极推进优质资源并购,打造能源合作桥头堡、矿产资源储备池、装备研发转化地。发挥现代物流贸易平台作用,发挥物泊科技平台作用,增加进出口业务,为建设贸易强国作出积极贡献。
  深化体制性改革,打造特色公司治理结构。近年来,山东能源集团完善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双入双创”党建工作模式在全国煤炭行业推广,被国务院国资委评为“公司治理示范企业”。山东能源集团将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推进改革,破除深层次体制障碍,确保高质量完成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一是推动现代企业制度“形神兼备”。厘清各治理主体的权责边界,建设科学规范高效的董事会,健全更加精准规范高效的收入分配机制,深化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推动企业薪酬结构更加合理合规。深入推进企业组织形态变革,着力去行政化、机关化,压缩管理层级、减少法人户数、优化管理流程,提高资源要素利用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二是推动集团管控机制“穿透覆盖”。健全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制度,用好信息化、智能化等方式,在“三重一大”等重点领域探索推进穿透式监管,强化实时监测,增强监督刚性,有效防范化解风险。坚持“放得活”与“管得住”相统一,增强管理部门的战略协同,该管的坚决管住、不该管的坚决不管,充分尊重权属企业经营自主权。三是推动资源要素协同“融合提升”。以更大力度推动产业布局向优势业务集中,放大资源规模化、协同化效应,打造现代化新型国有企业。发挥内部资源协同集聚作用,构建产业链协同、准入退出和协同考评机制,提升内部协同创效能力。
  深化机制性改革,打造新型经营责任制度。山东能源集团将着力构建用工规范、工效联动、分配合理、运行高效的市场化新型经营责任制。一是推动干部用工精干化。必须树立集团人力资源一体化思维,开展“31789”工程三年深化提升行动,严格“五控”工作,把住选、考、管“三个程序”,强化毕业生培养锻炼,优化中级人才库管理,建立高级人才库和关键岗位干部梯队,做到以需定岗、以岗定人、人岗相适。二是推动人员薪酬市场化。用好薪酬考核“指挥棒”,“一业一策、一企一策”设计权属企业考核体系,探索实施EVA(经济增加值)、ROE(净资产收益率)指标考核,转变大锅饭思维,强化独立核算、独立经营,推动薪酬向科技创新人员、苦脏累险岗位倾斜,建立以岗位为基础、以能力为驱动、以业绩为导向的市场化薪酬体系。三是推动考核分配精准化。必须在做大“蛋糕”的基础上分好“蛋糕”。优化薪酬模型,对权属企业负责人绩效薪酬主要与安全、利润类核心业绩指标挂钩,完善职业经理人薪酬管理办法,严格经营目标考核兑现,考核结果作为干部提拔晋升的重要依据。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坚定不移向创新要活力
  创新是改革最本质的要求。近年来,山东能源集团立足国家所需、产业所趋,厚植核心技术新优势,建成5个国家级研发创新平台、92个省部级研发平台,煤炭开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智能化建设等技术走在行业前列。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国有企业推进原始创新制度安排。山东能源集团将自觉担负起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使命,坚持科技攻关、成果转化、生态构建一体推进,打造更多国之重器,不断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强化高质量科技创新供给。积极融入国家创新体系,主动牵头或参与国家科技攻关任务,建立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强化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在战略价值高、应用前景广、自身有优势的领域全力攻坚,在煤炭开采、液化气化、新能源、储能、数字化等领域努力产出一批原创性、颠覆性成果,推动企业创新从跟踪模仿式向开创引领型转变。健全多元化资金投入机制,建立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提高投入产出效率。
  推动高效率产业创新融合。深度参与国家实验室建设,新建一批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研发平台,共建区域创新中心,打造高水平创新联合体,深化同上中下游各类企业科技合作,积极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取得更多科技成果。锚定“数智山能”目标,深化与华为公司合作,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物供、营贸、财务业务和煤炭、化工、电力产业等6类场景,推进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应用,推动生产运营和管理模式智能化升级。
  构建高质量发展创新模式。用好用足国家一系列稳增长支持政策,聚焦“一利五率”,以高质量发展为鲜明导向,以实施提质增效、价值创造行动为重要抓手,深化管理提效、资产提质,全力以赴实现“一增一稳四提升”目标,即利润总额稳定增长,资产负债率总体稳定,净资产收益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收现率同比提升,切实以国有企业高质量的稳增长助力稳预期、强信心。提高项目投资“回报率”,坚持聚焦主业、控制总量、效益优先,严格投资监管,严防投资冲动,扩大有效投资,确保投得准、管得住、收得回。激活金融资本“强引擎”,打造一支行业知名资本运作团队,编制资产证券化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用好市值管理“工具箱”,把上市公司作为做强做优企业集团的“旗舰资产”“开路先锋”,健全完善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相关制度,提升市值管理能力。打造合作共赢“联合体”,加强与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和行业知名企业等对接沟通,聚焦产业协同、资源获取、存量盘活等,拓展合作领域。
  打造高水平人才创新生态。构建完善“五位一体”技术创新体系,以创新创造为导向,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大力弘扬企业家、科学家、四千和工匠精神,灵活开展股权分红等多种形式中长期激励,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赋权改革,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着力培养造就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着力培养造就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为科研人员松绑减负,保障科研人员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潜心攻关。
系统把握实施标志性改革创新的支撑措施,增强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的行动自觉
  改革是发展之“钥”,创新是进步之“魂”。山东能源集团将以改革之“钥”解难题、以创新之“力”开新局,解开思想扣子,运用科学方法,提升能力素质,直面矛盾问题不回避,铲除顽瘴痼疾不含糊,应对风险挑战不退缩,奋力打开高质量发展新天地,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以思维观念更新领改革创新风气之“先”。坚持守正创新,正确处理好改革与法治、破与立、改革和开放、部署和落实等重大关系,做到更新观念和实事求是相统一,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相统一,大胆创新和稳扎稳打相统一,不断以思想引领变革、以改革促进发展、以创新激发活力。
  以科学方法指导促改革创新风气之“进”。牢固树立抓改革创新就是抓高质量发展的理念,统筹谋划改革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推动改革创新与高质量发展协同促进、相得益彰。调查研究要深入扎实,方案制定要精准精细,推进过程要稳妥有序,改革成效要促进发展,完善改革评价机制,以高质量发展实绩检验改革成效。
  以过硬能力作风筑改革创新风气之“实”。党员干部必须树牢争先攀高的胆气,激发改革攻坚的锐气,展现开拓创新的勇气,全面提升改革创新本领,争当改革创新“促进派”“实干家”。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突出“有利于人民”导向,努力创造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业绩。提高改革创新能力,以改革精神推动各项工作全面创新,以创新举措打通发展难点堵点。积极营造良好氛围,强化正向激励,最大程度争取群众支持,凝聚全社会关心改革、推动创新的强大正能量。
  发展的如椽巨笔,绘就雄浑壮美的画卷;改革的嘹亮号角,鼓舞永不停歇的脚步。山东能源集团将围绕建设清洁能源供应商和世界一流企业,锐意改革、大胆创新,攻坚克难、挺膺担当,开展“产业重组、人力资源、布局结构、风险防控、党建文化”五个融合提升年活动,重点在“主业聚焦、改革深化、创新驱动、优化整顿、风险防控、党建引领”六个方面决战决胜,高质量完成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和“十四五”发展任务,奋力在打造四新国企、创建世界一流企业中走在前、挑大梁,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应有贡献。
  (作者为山东能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