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有心意,发展有新意
2025-03-1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评论员
春潮澎湃处,消费动能涌。在第43个“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际,一场“嗨消费 在山东”的主题活动,在齐鲁大地掀起热潮。精准的“政策包”、给力的“省钱包”、安心的“维权包”,打出促消费组合拳,为全国消费市场注入了一股强劲的“山东动能”。
消费,关系经济发展,关乎美好生活,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有数据显示,居民消费每增长1%,往往能够带动GDP增长0.5—0.8个百分点。2024年,山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79万亿元、增长5%,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全年接待游客超9亿人次,旅游收入破万亿元。数据跃动的背后,是政策创新与市场活力的交响共鸣。放眼齐鲁大地,从“山东大集”的市井烟火到“好品山东”的全球展翼,从大明湖畔的璀璨灯影到乐陵影视城的创意新生,人气旺盛的消费场景,见证着山东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书写着齐鲁大地的发展新篇。
立足需求侧变革浪潮,今天的消费市场已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升维”。“人工智能+”重构消费场景,情绪消费、悦己消费成为新热潮,首发经济、冰雪经济等持续升温,县域旅游催生“小城故事”新图景。可以说,消费的每一次扩容升级,都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而如何应对这些趋势性变化,山东有一套新解法。
这是一次靶向发力的政策支持。政策工具箱的精准发力,是激活消费市场的关键变量。今年以来,山东发布《关于提振消费的实施方案》,不久后又召开提振消费工作大会,部署新一年工作任务。一系列举措,聚焦痛点堵点,既在增强消费能力、提升消费意愿上下功夫,也在适应消费结构变化、增强供需适配性上做文章,目的就是让老百姓敢消费、愿消费、明白消费、便利消费。
顶层设计已经明确,如何畅通政策的“最初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各地在上下联动中探索因地制宜的落地模式。临沂通过举办系列促消费活动,推动厂家、商家一季度让利2亿元。济宁优化调整房地产支持政策,推广“房票安置”、“房贷商转公”等模式,激活刚性住房需求。潍坊围绕四季主题,搭建产销对接、购采直通的载体平台,市县将联动举办促消费活动300场以上。各地的促消费探索里,贯穿着“需求侧管理”与“供给侧改革”同频共振的系统思维,将有力推动好政策落地有声、落实有效。
这是一场真金白银的民生滴灌。面对消费市场的“新意”,山东“心意”十足。2024年,山东投入超140亿元专项资金撬动消费市场,合计带动销售1270亿元左右,全省近500万户家庭从中受益;今年更是持续“加码”,中央支持山东以旧换新的资金达215亿元以上,预计将拉动商品消费3000亿元左右。除此之外,还将实行消费惠民让利行动,统筹金融、平台等资源推出“优惠让利政策包”10亿元左右。如果说政策加力夯实了老百姓的消费底气,那真金白银的投入,则更大程度激发了群众消费意愿。
投入,不只事关“花钱”。硬币的另一面,对应的是高品质的供给与创造。以“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品牌建设为支点,山东之“好”矩阵更丰富、底色更鲜亮。海尔牵头制定100多项国际标准,引领全球家电行业的科技创新,16年蝉联全球大型家用电器品牌零售量冠军。东阿阿胶敏锐抓住消费者对健康的关注,将中医药与现代茶饮融合,推出“锦上花”滋补生活茶新品牌。曲阜尼山圣境借尼山论坛和国际孔子文化节出圈,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演绎“金声玉振”的沉浸式体验。一项项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一个个创新成果的推出,让消费者选择更多、体验更多,为消费生长打开了更大空间。
这是一次系统长效的机制护航。消费不是靠政策“刺激”出来的,而是靠解决老百姓实际问题提振起来的。当前消费者看重的,不仅是买需求、买体验,更重要的是,要买得放心、买得舒心。总的看,群众消费环境较以往有了很大改善,但商品质量不可靠、商家虚假宣传等问题仍时有发生,群众反映比较强烈,必须拿出实招硬招加以破解。
聚焦消费环境改善,各地正构建全链条保障体系。济南推广“预付宝”平台,破解预付式消费维权难问题,打造放心消费环境。淄博成立“放心消费在淄博”接诉即调先行赔付工作领导小组,以“小切口”带动消费环境大提升。青岛深化“放心消费”行动,进一步提升入境人员支付便利化水平。可以看到,各地对消费者的权益保障,不仅仅关注售后维权,而是更注重将举措前置,防患于未然,将消费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
齐鲁大地,有美景也有美食,有好品也很好客。这里是一片消费的热土,也是一片发展的宝地。我们相信,当政策红利转化为市场活力,当创新供给催生消费增量,当制度保障筑牢信心根基,就一定能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良性循环,让消费“马车”跑得更稳更快,让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更加澎湃!
春潮澎湃处,消费动能涌。在第43个“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到来之际,一场“嗨消费 在山东”的主题活动,在齐鲁大地掀起热潮。精准的“政策包”、给力的“省钱包”、安心的“维权包”,打出促消费组合拳,为全国消费市场注入了一股强劲的“山东动能”。
消费,关系经济发展,关乎美好生活,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有数据显示,居民消费每增长1%,往往能够带动GDP增长0.5—0.8个百分点。2024年,山东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79万亿元、增长5%,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全年接待游客超9亿人次,旅游收入破万亿元。数据跃动的背后,是政策创新与市场活力的交响共鸣。放眼齐鲁大地,从“山东大集”的市井烟火到“好品山东”的全球展翼,从大明湖畔的璀璨灯影到乐陵影视城的创意新生,人气旺盛的消费场景,见证着山东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书写着齐鲁大地的发展新篇。
立足需求侧变革浪潮,今天的消费市场已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升维”。“人工智能+”重构消费场景,情绪消费、悦己消费成为新热潮,首发经济、冰雪经济等持续升温,县域旅游催生“小城故事”新图景。可以说,消费的每一次扩容升级,都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而如何应对这些趋势性变化,山东有一套新解法。
这是一次靶向发力的政策支持。政策工具箱的精准发力,是激活消费市场的关键变量。今年以来,山东发布《关于提振消费的实施方案》,不久后又召开提振消费工作大会,部署新一年工作任务。一系列举措,聚焦痛点堵点,既在增强消费能力、提升消费意愿上下功夫,也在适应消费结构变化、增强供需适配性上做文章,目的就是让老百姓敢消费、愿消费、明白消费、便利消费。
顶层设计已经明确,如何畅通政策的“最初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各地在上下联动中探索因地制宜的落地模式。临沂通过举办系列促消费活动,推动厂家、商家一季度让利2亿元。济宁优化调整房地产支持政策,推广“房票安置”、“房贷商转公”等模式,激活刚性住房需求。潍坊围绕四季主题,搭建产销对接、购采直通的载体平台,市县将联动举办促消费活动300场以上。各地的促消费探索里,贯穿着“需求侧管理”与“供给侧改革”同频共振的系统思维,将有力推动好政策落地有声、落实有效。
这是一场真金白银的民生滴灌。面对消费市场的“新意”,山东“心意”十足。2024年,山东投入超140亿元专项资金撬动消费市场,合计带动销售1270亿元左右,全省近500万户家庭从中受益;今年更是持续“加码”,中央支持山东以旧换新的资金达215亿元以上,预计将拉动商品消费3000亿元左右。除此之外,还将实行消费惠民让利行动,统筹金融、平台等资源推出“优惠让利政策包”10亿元左右。如果说政策加力夯实了老百姓的消费底气,那真金白银的投入,则更大程度激发了群众消费意愿。
投入,不只事关“花钱”。硬币的另一面,对应的是高品质的供给与创造。以“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品牌建设为支点,山东之“好”矩阵更丰富、底色更鲜亮。海尔牵头制定100多项国际标准,引领全球家电行业的科技创新,16年蝉联全球大型家用电器品牌零售量冠军。东阿阿胶敏锐抓住消费者对健康的关注,将中医药与现代茶饮融合,推出“锦上花”滋补生活茶新品牌。曲阜尼山圣境借尼山论坛和国际孔子文化节出圈,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演绎“金声玉振”的沉浸式体验。一项项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一个个创新成果的推出,让消费者选择更多、体验更多,为消费生长打开了更大空间。
这是一次系统长效的机制护航。消费不是靠政策“刺激”出来的,而是靠解决老百姓实际问题提振起来的。当前消费者看重的,不仅是买需求、买体验,更重要的是,要买得放心、买得舒心。总的看,群众消费环境较以往有了很大改善,但商品质量不可靠、商家虚假宣传等问题仍时有发生,群众反映比较强烈,必须拿出实招硬招加以破解。
聚焦消费环境改善,各地正构建全链条保障体系。济南推广“预付宝”平台,破解预付式消费维权难问题,打造放心消费环境。淄博成立“放心消费在淄博”接诉即调先行赔付工作领导小组,以“小切口”带动消费环境大提升。青岛深化“放心消费”行动,进一步提升入境人员支付便利化水平。可以看到,各地对消费者的权益保障,不仅仅关注售后维权,而是更注重将举措前置,防患于未然,将消费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
齐鲁大地,有美景也有美食,有好品也很好客。这里是一片消费的热土,也是一片发展的宝地。我们相信,当政策红利转化为市场活力,当创新供给催生消费增量,当制度保障筑牢信心根基,就一定能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良性循环,让消费“马车”跑得更稳更快,让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更加澎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