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综改落子 激活茶乡振兴棋局

2025-03-11 作者: 丁兆霞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丁兆霞 通讯员 宗杰 王帆 报道   借助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项目,日照市岚山区巨峰镇后山旺村打造特色茶文旅示范点,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新活力(资料片)。
  □ 本报记者 丁兆霞
   本报通讯员 宗杰 王帆

  近日,日照市岚山区巨峰镇后山旺村村民张成积又忙碌起来。“二层小楼装修差不多收尾啦,就等旅游旺季一到,把房子租出去。”趁着周末闲暇,张成积特意从城里赶回村子,满心期待地查看房屋装修进度。
  十年前,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就学条件,张成积举家搬迁至城里,后山旺村那座承载着往昔记忆的房子,自此陷入沉睡。然而,就在去年,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项目如同一缕春风,吹进了这个宁静的村庄。借助这股东风,张成积的闲置房屋华丽转身,摇身变成了充满艺术氛围的乡村民宿。“真没想到,改造房屋自己一分钱没掏,交给村里托管经营后,每年还能稳稳当当拿到6000元房租,这政策实在是太贴心了!”谈及此事,张成积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2024年,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项目“落子”岚山,成为山东省仅有的两个试点之一。1.5亿元中央财政资金如源头活水,源源不断地注入岚山广袤的乡村大地。这不仅是日照市自建立地级市以来,在农业农村领域获批的单笔中央资金规模最大的项目,更是岚山乡村振兴道路上一座意义非凡的里程碑,为岚山的发展勾勒出全新的蓝图。
  岚山区坐拥16.2万亩茶园,是北方面积、产量、产值规模最大的产茶区(县)。“南茶北引”70年来,岚山区不仅跻身全国“三茶”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先行示范区,茶产业更是成为当地规模最大、基础最好的农业特色产业,成为岚山乡村经济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
  “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项目花落岚山,这1.5亿元的资金支持,犹如一场‘及时雨’,将在科技创新、品质把控、品牌塑造以及融合发展等多个维度,为岚山带来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全方位推动茶叶全产业链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稳健迈进。”岚山区委副书记冯展宁满怀信心地表示。
  试验区落地一年来,改革所释放的红利正如同春日暖阳,温暖着每一位村民的心,转化为百姓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产茶村后山旺的“沉睡资产”被彻底激活。借助项目资金的有力支持,不仅对包括张成积家在内的13栋房屋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同时精心打造了特色茶文旅示范点,巧妙地将茶园的自然美景、深厚的茶文化底蕴与蓬勃发展的文化旅游产业有机结合,成功拓展了茶产业的多种业态。
  项目正式开业后,像张成积这样的村民每年都能获得6000元的房租收入,村集体的年收入也稳稳超过50万元,实现了村民与集体的“双赢”。
  在江北规模最大的茶叶鲜叶交易市场——巨峰镇薄家口鲜叶交易市场内,一场数字化变革正悄然酝酿。预计今年5月,该鲜叶交易市场的农产品数字交易平台将正式上线。届时,消费者在选购茶叶时,只需轻点手机屏幕,就能通过平台详尽了解茶叶的生长环境、精细的加工过程以及清晰的销售路径等信息,真正实现从茶园到茶杯的全程可追溯。
  “农村综改项目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提升,更是构建起整个茶产业链的完整闭环。”巨峰镇党委书记尹玲说,“在这种全程可追溯的体系下,能够有效倒逼茶企不断提高品质管控标准,这无疑将极大提升消费者对日照绿茶的信任度与满意度,为日照绿茶的品牌建设以及后续的市场推广筑牢坚实根基。”
  站在“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上,岚山的改革蓝图正愈发清晰可见:到2025年底,岚山区茶产业全产业链产值将达到6亿元,上线运营数字农业农村平台3个,引进高端人才10人,农产品电商销售额达1600万元以上,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万元。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岚山大地徐徐展开。
  □ 本报记者 丁兆霞
   本报通讯员 宗杰 王帆

  近日,日照市岚山区巨峰镇后山旺村村民张成积又忙碌起来。“二层小楼装修差不多收尾啦,就等旅游旺季一到,把房子租出去。”趁着周末闲暇,张成积特意从城里赶回村子,满心期待地查看房屋装修进度。
  十年前,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的就学条件,张成积举家搬迁至城里,后山旺村那座承载着往昔记忆的房子,自此陷入沉睡。然而,就在去年,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项目如同一缕春风,吹进了这个宁静的村庄。借助这股东风,张成积的闲置房屋华丽转身,摇身变成了充满艺术氛围的乡村民宿。“真没想到,改造房屋自己一分钱没掏,交给村里托管经营后,每年还能稳稳当当拿到6000元房租,这政策实在是太贴心了!”谈及此事,张成积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2024年,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项目“落子”岚山,成为山东省仅有的两个试点之一。1.5亿元中央财政资金如源头活水,源源不断地注入岚山广袤的乡村大地。这不仅是日照市自建立地级市以来,在农业农村领域获批的单笔中央资金规模最大的项目,更是岚山乡村振兴道路上一座意义非凡的里程碑,为岚山的发展勾勒出全新的蓝图。
  岚山区坐拥16.2万亩茶园,是北方面积、产量、产值规模最大的产茶区(县)。“南茶北引”70年来,岚山区不仅跻身全国“三茶”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先行示范区,茶产业更是成为当地规模最大、基础最好的农业特色产业,成为岚山乡村经济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
  “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项目花落岚山,这1.5亿元的资金支持,犹如一场‘及时雨’,将在科技创新、品质把控、品牌塑造以及融合发展等多个维度,为岚山带来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全方位推动茶叶全产业链朝着高质量发展方向稳健迈进。”岚山区委副书记冯展宁满怀信心地表示。
  试验区落地一年来,改革所释放的红利正如同春日暖阳,温暖着每一位村民的心,转化为百姓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产茶村后山旺的“沉睡资产”被彻底激活。借助项目资金的有力支持,不仅对包括张成积家在内的13栋房屋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同时精心打造了特色茶文旅示范点,巧妙地将茶园的自然美景、深厚的茶文化底蕴与蓬勃发展的文化旅游产业有机结合,成功拓展了茶产业的多种业态。
  项目正式开业后,像张成积这样的村民每年都能获得6000元的房租收入,村集体的年收入也稳稳超过50万元,实现了村民与集体的“双赢”。
  在江北规模最大的茶叶鲜叶交易市场——巨峰镇薄家口鲜叶交易市场内,一场数字化变革正悄然酝酿。预计今年5月,该鲜叶交易市场的农产品数字交易平台将正式上线。届时,消费者在选购茶叶时,只需轻点手机屏幕,就能通过平台详尽了解茶叶的生长环境、精细的加工过程以及清晰的销售路径等信息,真正实现从茶园到茶杯的全程可追溯。
  “农村综改项目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提升,更是构建起整个茶产业链的完整闭环。”巨峰镇党委书记尹玲说,“在这种全程可追溯的体系下,能够有效倒逼茶企不断提高品质管控标准,这无疑将极大提升消费者对日照绿茶的信任度与满意度,为日照绿茶的品牌建设以及后续的市场推广筑牢坚实根基。”
  站在“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上,岚山的改革蓝图正愈发清晰可见:到2025年底,岚山区茶产业全产业链产值将达到6亿元,上线运营数字农业农村平台3个,引进高端人才10人,农产品电商销售额达1600万元以上,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万元。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岚山大地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