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改扩能增活力产量效益双提升

明池玻璃:力争三年产值增一倍

2025-03-07 作者: 陶相银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陶相银 通讯员 王晓根 报道
  本报威海讯 一块玻璃被机械手抓取到全自动化生产线上,经过前处理、热弯、合片、包装等多个环节,完成一系列复杂的工艺,达到出厂发货的标准……在位于威海南海新区的明池玻璃股份有限公司,5条全程自动化的智能生产线科技感十足,总经理刘在德说:“今年计划投资8000万元,新增2条生产线,并对原有的3条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
  如今,明池玻璃是目前国内商用汽车玻璃销量第一的供应商,也是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去年,明池玻璃成为安徽省属国企皖维集团的子公司,成为国企。从一家乡镇企业到现在的国有企业,从以前的年产值两三千万元到现在的2亿多元,明池玻璃靠的正是持之以恒抓技改增产能。
  汽车玻璃制造是一个传统产业,市场生存环境不断被挤压,材料价格上涨,成品价格却一年比一年低。虽然明池玻璃已经在商用车玻璃领域做到了行业第一,但商用车的需求量远远不及乘用车,要想抢占乘用车市场,产品的质量和价格是关键因素。至今刘在德还记得2014年企业第一次尝试进入乘用车供货体系时的艰难。“当时审核的时候,发现了很多问题,不能满足上汽通用的要求,我们从硬件到软件都不符合,那也是比较艰难的一段时间。”刘在德说。经过不断地改造提升,明池玻璃才先后进入了上汽通用、比亚迪、吉利等乘用车主机厂的供货体系。
  更低的成本、更高的产品优良率,只有通过创新和技改才能实现,这是明池玻璃经过实践并验证可行的做法,尤其是2021年,在政府的牵线搭桥下,明池玻璃与吉林大学威海仿生研究院以及供应商设计搭建了国内首台(套)商用车前挡风玻璃压制炉生产线,将生产效率提升了50%,成品率提升了5%。“考虑到这条线目前是单线生产等因素,我们计划将这条生产线进一步进行智能化改造,建成双线生产,可节省5名员工成本,还能将生产效率提升100%。”刘在德说。
  今年是明池玻璃跨入新发展阶段的元年,企业也要大干一场。“今年,我们有30多个新订单。其中,有比亚迪、上汽通用、欧洲斯堪尼亚的订单,产品量大、质量要求高……”刘在德说,“我们已经规划好未来三年的发展计划,共有8个增资扩产项目,力争通过技改升级等,将年产值再增一倍。”
  □记者 陶相银 通讯员 王晓根 报道
  本报威海讯 一块玻璃被机械手抓取到全自动化生产线上,经过前处理、热弯、合片、包装等多个环节,完成一系列复杂的工艺,达到出厂发货的标准……在位于威海南海新区的明池玻璃股份有限公司,5条全程自动化的智能生产线科技感十足,总经理刘在德说:“今年计划投资8000万元,新增2条生产线,并对原有的3条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改造。”
  如今,明池玻璃是目前国内商用汽车玻璃销量第一的供应商,也是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去年,明池玻璃成为安徽省属国企皖维集团的子公司,成为国企。从一家乡镇企业到现在的国有企业,从以前的年产值两三千万元到现在的2亿多元,明池玻璃靠的正是持之以恒抓技改增产能。
  汽车玻璃制造是一个传统产业,市场生存环境不断被挤压,材料价格上涨,成品价格却一年比一年低。虽然明池玻璃已经在商用车玻璃领域做到了行业第一,但商用车的需求量远远不及乘用车,要想抢占乘用车市场,产品的质量和价格是关键因素。至今刘在德还记得2014年企业第一次尝试进入乘用车供货体系时的艰难。“当时审核的时候,发现了很多问题,不能满足上汽通用的要求,我们从硬件到软件都不符合,那也是比较艰难的一段时间。”刘在德说。经过不断地改造提升,明池玻璃才先后进入了上汽通用、比亚迪、吉利等乘用车主机厂的供货体系。
  更低的成本、更高的产品优良率,只有通过创新和技改才能实现,这是明池玻璃经过实践并验证可行的做法,尤其是2021年,在政府的牵线搭桥下,明池玻璃与吉林大学威海仿生研究院以及供应商设计搭建了国内首台(套)商用车前挡风玻璃压制炉生产线,将生产效率提升了50%,成品率提升了5%。“考虑到这条线目前是单线生产等因素,我们计划将这条生产线进一步进行智能化改造,建成双线生产,可节省5名员工成本,还能将生产效率提升100%。”刘在德说。
  今年是明池玻璃跨入新发展阶段的元年,企业也要大干一场。“今年,我们有30多个新订单。其中,有比亚迪、上汽通用、欧洲斯堪尼亚的订单,产品量大、质量要求高……”刘在德说,“我们已经规划好未来三年的发展计划,共有8个增资扩产项目,力争通过技改升级等,将年产值再增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