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意改革勇于创新
推动新时代山东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
2025-03-07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山东省货车司机入会和服务工作推进活动在齐河举办
|
![]() |
济南能源集团召开“工事共办”协商会
|
![]() |
管益辉团队改进动车定位臂加工法
|
![]() |
到物流企业开展“扫码入会”活动
|
![]() |
山东省海上飞行救助技能竞赛现场
|
![]() |
工会互助保障与医保同步结算
|
![]() |
山东手造大工匠李江玉开展宣讲
|
![]() |
菏泽电商直播从业人员集中入会
|
![]() |
大国工匠宁允展与淄博创新人才分享经验
|
![]() |
枣庄工匠代表参加“鲁班工匠日”活动
|
![]() |
“工会法律在线”职工维权专题栏目
|
2024年以来,在省委、全总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各级工会锚定“走在前、挑大梁”,紧紧围绕服务全省工作大局、服务职工群众需要,持续深化工会改革创新,探索实施了一批创新性、实践性、引领性较强的工作项目,为新时代山东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经各单位推荐和省总工会研究,确定2024年度全省工会重点工作十大创新案例。同时,德州市齐河县总工会的“‘聚新同心’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思政引领”入选2024年度全国工会工作十大创新实践经验。现将其经验和十大创新案例进行分享。
“聚新同心”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思政引领
齐河县总工会
为进一步加强新就业群体的思想引导和凝聚服务工作,大力实施“凝心铸魂 齐心筑梦”行动,创新打造“多彩工会 聚新同心”工作品牌,以“红色铸魂”工程引领“橙色强基”“蓝色建功”“黄色赋能”“绿色固本”工程,全面提升组织建设、建功立业、权益保障等工作成效,强化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组织覆盖、工作覆盖,有效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吸引过来、组织起来、稳固下来。截至目前,全县新增新就业形态工会组织23个,会员2.6万人。全国货运头部平台企业满易运自建立工会以来,司机流失率明显下降,平台承运比例增加12%,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在其示范带动下,齐河美团、饿了么、平安运输等新业态企业全部建立工会组织,企业凝聚力向心力进一步增强。
创新打造
“工事共办”议事厅
济南市总工会
职工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如何畅通职工诉求表达渠道?创新打造“工事共办”议事厅,构建“工事收集—工事共办—办事评议—建章立制”的工作流程,打通服务职工毛细血管。“工事”是事关职工切身利益的大事小事;“共办”是工会牵头督促、各方共同办理。对属于工会职能范围内事项,当场或5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解决。指导各级工会打造线下线上相结合的平台,根据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利益诉求进行差异化施策。探索实施“工事共办·和谐共赢”民主管理提升行动,推动“工事共办”议事厅拓展功能、丰富内涵,从解决职工诉求向建言献策促发展延伸。截至2024年底,全市“工事共办”议事厅已达513家,征集职工意见建议6100余条,均已按照程序办结。
构建多元激励机制
持续打造“工匠之城”
青岛市总工会
以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为抓手,积极构建政策、赋能、创新等多元激励机制,全面打造新时代工匠之城。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出台弘扬工匠精神打造工匠之城的意见等40余条措施,健全工匠人才成长体系,打造“匠心向党、技能强市”品牌。深化赋能激励,实施工匠人才培育工程,搭建“4+1+1+N”职工赋能体系,做实“劳模工匠助企行”活动,健全产业工人终身教育培训体系。培育职工全员创新生态,构建全员创新企业、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创新型班组、创新能手、创新成果“五位一体”职工创新创造体系,推进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推动工匠人才参与科技攻关。累计培育人民工匠1人、大国工匠4人、市级以上工匠511人次,带动培育工匠人才9000余人。
“产地协同”一体推进
货车司机入会和服务
德州市总工会 省交通工会
探索实践“产地协同”工作模式,通过外联、内合、数字赋能聚资源力量,一体推进货车司机入会和服务工作。建立“省级产业工会+市级地方工会”协同工作模式,将省交通工会联系主管部门紧密、行业情况掌握全面的优势,与市总工会在区域内统筹协调有力、深入基层的优势紧密结合,形成分工协作、相互支持的工作格局。联合开展课题调研、服务项目,完善成果转化机制,建立全省首家货运司机心理健康服务站。强化数字赋能,探索平台直接跳转入会的数智化入会方式,做到“一键入会”。围绕共建共享共赢,探索协议共建的建设模式、“补贴+让利”的运营方式、驻点发展的入会方式等“三个模式”,推动阵地联建,实现货车司机、建设单位和工会“三赢”。
打造工匠
全周期培育体系
烟台市总工会
精准聚焦全市行业人才需求,创新“定向化、全域化、一贯化”培育模式,打造产业工人从“工”到“匠”全周期培育体系,实现工匠、技能人才精准供给、高效供给。坚持“定向化”育人,聚焦全省“十强”产业和烟台“9+N”制造业集聚培育工程、工业设计之都等重大部署,突出“定向选才”,为产业赋能提供更多人才储备。坚持“全域化”育人,紧盯市委企业倍增计划发展培育企业,坚持全域练兵,条块结合、横纵覆盖,把竞赛现场设置在车间一线,加速产业工人岗位提能。坚持“一贯化”育人,聚焦烟台作为新旧动能转换“三核”之一重任,联合11部门大力实施烟台市工匠人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各环节相互衔接、有机融合,让“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
数智化赋能
职工互助保障
潍坊市总工会
为推进职工互助保障工作,加快工会数智化建设步伐,创新医疗互助模式,打造全市职工医疗互助保障“一站式”结算平台,实现职工医疗互助保障与职工医保同步报销,做到职工保障报销“零材料”“零跑腿”“零等待”。依托医保信息平台和专网,加强信息共享,将相关服务全部转移到线上办理,实现医疗保险和工会互助保障费用报销“一网全通”和“全维服务”。加强数据监管,分析监测医疗结算各环节数据,确保资金结算合规准确。结算平台运行半年来,已有8.5万人次会员享受到即时理赔1371.45万元。职工主动参保意识增强,会员覆盖面持续扩大,截至2024年10月底,参保人数同比增长23%,形成良好的互动和反馈机制,真正实现了工会互助保障与职工需求的良性循环。
突出“三大主线”
汇聚“巾帼力量”
威海市总工会
关心关爱拓展“她服务”,挖掘培育女职工先进典型,组织开展巾帼劳模工匠宣讲、玫瑰书香主题阅读、培育好家风专题行动、家庭友好型工作场所创建等活动。贴心服务完善“服务圈”,创新“托管+”模式,服务职工子女11316人次,关爱帮扶架起“连心桥”,为困难女职工提供专项保障。技能培训助力“她成长”,开展技能需求调研,整合全市培训资源,为女职工量身定制育婴师、电商直播等专属课程。按照就近就便原则,推动技能培训工作下沉基层。发挥女劳模、女工匠作用,帮助就业困难女职工提升技能、实现就业。搭建平台、助力成长,聚焦威海十大优势产业链,组织女职工开展全链条、多工种技能竞赛,鼓励企业创建女职工创新工作室,组建女职工创新小组。
以四“新”曲凝聚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向心力
菏泽市总工会
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特点,党政工齐心协力、社会各界联动响应,以思想引领为导向、建会入会为根基、维权服务为核心、安全维护为底线,深化共振融合发展,共同谱写了一曲彰显党政关怀与工会责任担当的暖“新”之歌,凝聚起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强大力量。以模范骑手的先进事迹引导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前行,积极推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工作,建立新业态行业工会联合会40家。强力推进“红心、暖心、放心”工会驿站建设,建设示范性工会驿站23家、智能驿站72家、工会驿站230家。成立新就业形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队伍,深入新业态平台企业开展法律服务活动,积极推进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建立完善“工会+法院”“工会+检察”协作机制。
在重点产业链组建
劳模工匠人才创新联盟
淄博市总工会
坚持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融入产业发展大局中谋划推进,在20条市级重点产业链分链条组建劳模工匠人才创新联盟,促进技能人才向重点产业链集聚。成立劳模工匠人才创新联盟,找准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以建强链条为核心、以培育技能为基础、以协同创新为关键,汇聚技能人才创新之力。对接“链长+链办”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链主企业示范引领和产业链条辐射牵引作用,健全完善创新联盟工作推进机制,为产业工人搭建学习交流、集中攻关、协作共进平台。根据自身定位及目标任务,创新联盟加强内部挖掘、外部聚能、协调联动,聚力开展劳动技能竞赛、产业工人技能培训、交流宣讲、劳模工匠定期指导、创新创造等活动。
多维联动
创新打造工匠之城
枣庄市总工会
聚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发挥枣庄作为“鲁班故里”的资源优势,大力创建“工匠之城”。积极推动出台《枣庄市聚力“强工兴产、转型突围” 叫响“鲁班故里” 打造“工匠之城”实施意见》,举全市之力打造“工匠之城”。实施市、县、企业三级“纵向评”,行业、系统“横向评”的工匠评选模式,打造“鲁班工匠”“滕州工匠”“丰源工匠”等工匠品牌,广泛开展“鲁班传人”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创新实施“未来工匠”培育计划。广搭平台,成立“枣庄工匠学院”,设立“枣庄工匠培训基地”等,为工匠人才发挥“传帮带”作用提供舞台。成立“枣庄工匠联盟”“枣庄市创新工作室联盟”,构建学习培训、成果共享机制,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引领创新创效。
创新实施
“工会法律在线”
日照市总工会
聚焦职工急难愁盼问题,以周播职工维权专题栏目“工会法律在线”为切入点,创新打造“普法宣传+法律咨询+监督体检+风险排查+争议化解”五位一体维权体系,持续丰富新时代“枫桥经验”工会实践,用心用情做好维权服务工作,助推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深化普法服务,工会干部、仲裁员、法官、律师等多角度选题主讲,结合节日节点等开展订单普法,聚焦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群体开展定制按需普法,做优公益服务,定期汇总分析热线问题,推动法治宣传进企业、进社区、进工地、进司机之家、进快递点等。坚持全域布点、典型引路,做好“在线”未解“线下”解决,认真开展事前普法监督、事中多维调解、事后维权联动“三项服务”,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聚新同心”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思政引领
齐河县总工会
为进一步加强新就业群体的思想引导和凝聚服务工作,大力实施“凝心铸魂 齐心筑梦”行动,创新打造“多彩工会 聚新同心”工作品牌,以“红色铸魂”工程引领“橙色强基”“蓝色建功”“黄色赋能”“绿色固本”工程,全面提升组织建设、建功立业、权益保障等工作成效,强化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组织覆盖、工作覆盖,有效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吸引过来、组织起来、稳固下来。截至目前,全县新增新就业形态工会组织23个,会员2.6万人。全国货运头部平台企业满易运自建立工会以来,司机流失率明显下降,平台承运比例增加12%,企业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在其示范带动下,齐河美团、饿了么、平安运输等新业态企业全部建立工会组织,企业凝聚力向心力进一步增强。
创新打造
“工事共办”议事厅
济南市总工会
职工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如何畅通职工诉求表达渠道?创新打造“工事共办”议事厅,构建“工事收集—工事共办—办事评议—建章立制”的工作流程,打通服务职工毛细血管。“工事”是事关职工切身利益的大事小事;“共办”是工会牵头督促、各方共同办理。对属于工会职能范围内事项,当场或5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解决。指导各级工会打造线下线上相结合的平台,根据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利益诉求进行差异化施策。探索实施“工事共办·和谐共赢”民主管理提升行动,推动“工事共办”议事厅拓展功能、丰富内涵,从解决职工诉求向建言献策促发展延伸。截至2024年底,全市“工事共办”议事厅已达513家,征集职工意见建议6100余条,均已按照程序办结。
构建多元激励机制
持续打造“工匠之城”
青岛市总工会
以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为抓手,积极构建政策、赋能、创新等多元激励机制,全面打造新时代工匠之城。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出台弘扬工匠精神打造工匠之城的意见等40余条措施,健全工匠人才成长体系,打造“匠心向党、技能强市”品牌。深化赋能激励,实施工匠人才培育工程,搭建“4+1+1+N”职工赋能体系,做实“劳模工匠助企行”活动,健全产业工人终身教育培训体系。培育职工全员创新生态,构建全员创新企业、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创新型班组、创新能手、创新成果“五位一体”职工创新创造体系,推进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推动工匠人才参与科技攻关。累计培育人民工匠1人、大国工匠4人、市级以上工匠511人次,带动培育工匠人才9000余人。
“产地协同”一体推进
货车司机入会和服务
德州市总工会 省交通工会
探索实践“产地协同”工作模式,通过外联、内合、数字赋能聚资源力量,一体推进货车司机入会和服务工作。建立“省级产业工会+市级地方工会”协同工作模式,将省交通工会联系主管部门紧密、行业情况掌握全面的优势,与市总工会在区域内统筹协调有力、深入基层的优势紧密结合,形成分工协作、相互支持的工作格局。联合开展课题调研、服务项目,完善成果转化机制,建立全省首家货运司机心理健康服务站。强化数字赋能,探索平台直接跳转入会的数智化入会方式,做到“一键入会”。围绕共建共享共赢,探索协议共建的建设模式、“补贴+让利”的运营方式、驻点发展的入会方式等“三个模式”,推动阵地联建,实现货车司机、建设单位和工会“三赢”。
打造工匠
全周期培育体系
烟台市总工会
精准聚焦全市行业人才需求,创新“定向化、全域化、一贯化”培育模式,打造产业工人从“工”到“匠”全周期培育体系,实现工匠、技能人才精准供给、高效供给。坚持“定向化”育人,聚焦全省“十强”产业和烟台“9+N”制造业集聚培育工程、工业设计之都等重大部署,突出“定向选才”,为产业赋能提供更多人才储备。坚持“全域化”育人,紧盯市委企业倍增计划发展培育企业,坚持全域练兵,条块结合、横纵覆盖,把竞赛现场设置在车间一线,加速产业工人岗位提能。坚持“一贯化”育人,聚焦烟台作为新旧动能转换“三核”之一重任,联合11部门大力实施烟台市工匠人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各环节相互衔接、有机融合,让“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
数智化赋能
职工互助保障
潍坊市总工会
为推进职工互助保障工作,加快工会数智化建设步伐,创新医疗互助模式,打造全市职工医疗互助保障“一站式”结算平台,实现职工医疗互助保障与职工医保同步报销,做到职工保障报销“零材料”“零跑腿”“零等待”。依托医保信息平台和专网,加强信息共享,将相关服务全部转移到线上办理,实现医疗保险和工会互助保障费用报销“一网全通”和“全维服务”。加强数据监管,分析监测医疗结算各环节数据,确保资金结算合规准确。结算平台运行半年来,已有8.5万人次会员享受到即时理赔1371.45万元。职工主动参保意识增强,会员覆盖面持续扩大,截至2024年10月底,参保人数同比增长23%,形成良好的互动和反馈机制,真正实现了工会互助保障与职工需求的良性循环。
突出“三大主线”
汇聚“巾帼力量”
威海市总工会
关心关爱拓展“她服务”,挖掘培育女职工先进典型,组织开展巾帼劳模工匠宣讲、玫瑰书香主题阅读、培育好家风专题行动、家庭友好型工作场所创建等活动。贴心服务完善“服务圈”,创新“托管+”模式,服务职工子女11316人次,关爱帮扶架起“连心桥”,为困难女职工提供专项保障。技能培训助力“她成长”,开展技能需求调研,整合全市培训资源,为女职工量身定制育婴师、电商直播等专属课程。按照就近就便原则,推动技能培训工作下沉基层。发挥女劳模、女工匠作用,帮助就业困难女职工提升技能、实现就业。搭建平台、助力成长,聚焦威海十大优势产业链,组织女职工开展全链条、多工种技能竞赛,鼓励企业创建女职工创新工作室,组建女职工创新小组。
以四“新”曲凝聚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向心力
菏泽市总工会
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特点,党政工齐心协力、社会各界联动响应,以思想引领为导向、建会入会为根基、维权服务为核心、安全维护为底线,深化共振融合发展,共同谱写了一曲彰显党政关怀与工会责任担当的暖“新”之歌,凝聚起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强大力量。以模范骑手的先进事迹引导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前行,积极推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工作,建立新业态行业工会联合会40家。强力推进“红心、暖心、放心”工会驿站建设,建设示范性工会驿站23家、智能驿站72家、工会驿站230家。成立新就业形态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队伍,深入新业态平台企业开展法律服务活动,积极推进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建立完善“工会+法院”“工会+检察”协作机制。
在重点产业链组建
劳模工匠人才创新联盟
淄博市总工会
坚持把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融入产业发展大局中谋划推进,在20条市级重点产业链分链条组建劳模工匠人才创新联盟,促进技能人才向重点产业链集聚。成立劳模工匠人才创新联盟,找准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以建强链条为核心、以培育技能为基础、以协同创新为关键,汇聚技能人才创新之力。对接“链长+链办”工作机制,充分发挥链主企业示范引领和产业链条辐射牵引作用,健全完善创新联盟工作推进机制,为产业工人搭建学习交流、集中攻关、协作共进平台。根据自身定位及目标任务,创新联盟加强内部挖掘、外部聚能、协调联动,聚力开展劳动技能竞赛、产业工人技能培训、交流宣讲、劳模工匠定期指导、创新创造等活动。
多维联动
创新打造工匠之城
枣庄市总工会
聚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发挥枣庄作为“鲁班故里”的资源优势,大力创建“工匠之城”。积极推动出台《枣庄市聚力“强工兴产、转型突围” 叫响“鲁班故里” 打造“工匠之城”实施意见》,举全市之力打造“工匠之城”。实施市、县、企业三级“纵向评”,行业、系统“横向评”的工匠评选模式,打造“鲁班工匠”“滕州工匠”“丰源工匠”等工匠品牌,广泛开展“鲁班传人”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创新实施“未来工匠”培育计划。广搭平台,成立“枣庄工匠学院”,设立“枣庄工匠培训基地”等,为工匠人才发挥“传帮带”作用提供舞台。成立“枣庄工匠联盟”“枣庄市创新工作室联盟”,构建学习培训、成果共享机制,联合开展技术攻关、引领创新创效。
创新实施
“工会法律在线”
日照市总工会
聚焦职工急难愁盼问题,以周播职工维权专题栏目“工会法律在线”为切入点,创新打造“普法宣传+法律咨询+监督体检+风险排查+争议化解”五位一体维权体系,持续丰富新时代“枫桥经验”工会实践,用心用情做好维权服务工作,助推劳动关系和谐稳定。深化普法服务,工会干部、仲裁员、法官、律师等多角度选题主讲,结合节日节点等开展订单普法,聚焦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等群体开展定制按需普法,做优公益服务,定期汇总分析热线问题,推动法治宣传进企业、进社区、进工地、进司机之家、进快递点等。坚持全域布点、典型引路,做好“在线”未解“线下”解决,认真开展事前普法监督、事中多维调解、事后维权联动“三项服务”,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