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率先实现电池能量流与信息流的离散化同频处理
“动态可重构电池网络技术”获业界认可
2025-03-05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
◆作为民营经济大市,烟台市始终坚定不移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烟台的民营企业,凭借着坚韧不拔的创新精神和锐意进取的市场意识,不断突破自我,涌现出众多专精特新、行业领军的企业。它们不仅是烟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更是推动产业升级、技术创新的中坚力量。今起,《大众日报·烟台新闻》特开设《万亿烟台 民企担当》栏目,旨在通过一系列深入报道,展现烟台民营企业的创新故事和发展历程。
□ 本报记者 邢金钰
本报通讯员 刘 铭
“大家都见过老式手电筒里的电池,头尾相接,那类似于传统的电池固定串并联成组方式,是电池发明200多年来一直使用的‘老把式’。当一块电池出现问题时,其他电池便也无法继续供电。”云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王少嫒介绍,“我们通过‘动态可重构电池网络技术’对电池进行能量管控,让每一块电池都能‘因材施教’,不‘拖后腿’,发挥储能设备的最大价值,从本质上解决电池系统的‘短板效应’。”
近年来,山东坚持把新型储能作为促进新能源消纳的关键一招,开展配建储能转独立储能试点,推动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多元发展。然而,大规模电池储能系统长久以来存在海量差异化电池管理、协同控制和安全运行等难题,为此,云储新能源率先实现电池能量流与信息流的离散化同频处理,解决电池系统的“短板效应”。
什么是电池系统的“短板效应”?
王少嫒说:“不同型号,甚至同一型号的电池不加甄别进行固定串并联成组方式时,电池系统的性能将取决于最弱的电池单元。当最弱的电池单元出现问题必须切除时,整个系统都会停止运行,‘短板效应’非常明显。”
2006年,公司创始人、首席科学家、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研究员慈松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动态可重构电池网络”的概念和技术路径,被业内评价为“颠覆了电池发明200多年来固定串并联的物理成组方式”,解决了曾被称为世界级难题的电池“短板效应”。这个世界级难题是如何破解的呢?
王少嫒指着电池组上的数字能量网卡介绍:“该装置可以监测每个电池单元的开路电压、温度、电流状态等数据,并链接到电池管理系统。在储能系统运行时,当数字能量网卡监测到某一个电池温度过高时,就会让它先‘休息’,等温度降低后再重新接入电池网络。”
通过“动态可重构电池网络技术”进行能量管控,可实现任意单体电池的隔离,极大提升储能系统的经济性。该技术也是目前储能行业中唯一具有系统本质安全性的技术体系。凭借这一核心技术,云储新能源陆续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山东省“瞪羚企业”等认证……
如今,该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各大电力企业的储能项目中。例如,首个国内百兆瓦级动态可重构储能项目,为国内首次采用“动态可重构电池储能技术”的百兆瓦级项目,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储能与智能电网技术”重点专项“7.2百兆瓦级动态可重构电池储能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的重要实证项目,就是云储新能源承接的。
“公司在去年完成了1GWh的交付,这在行业内是里程碑式的数据。”云储新能源副总经理任志远介绍,公司在2021年将总部迁至芝罘区。“2020年,我们的营业收入只有600万元,在2024年,营业收入达到6.2个亿。”
据悉,烟台市发改委高度重视该技术在烟台的实际运用,重点推介海阳丁字湾源网荷储示范区应用,点对点协助云储新能源拓展应用场景。“去年,市、区两级发改部门为云储新能源争取碳达峰碳中和专项资金扶持100万元,对企业发展支持力度非常大,未来我们会将核心技术进一步更新和推广。”任志远表示。
□ 本报记者 邢金钰
本报通讯员 刘 铭
“大家都见过老式手电筒里的电池,头尾相接,那类似于传统的电池固定串并联成组方式,是电池发明200多年来一直使用的‘老把式’。当一块电池出现问题时,其他电池便也无法继续供电。”云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王少嫒介绍,“我们通过‘动态可重构电池网络技术’对电池进行能量管控,让每一块电池都能‘因材施教’,不‘拖后腿’,发挥储能设备的最大价值,从本质上解决电池系统的‘短板效应’。”
近年来,山东坚持把新型储能作为促进新能源消纳的关键一招,开展配建储能转独立储能试点,推动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多元发展。然而,大规模电池储能系统长久以来存在海量差异化电池管理、协同控制和安全运行等难题,为此,云储新能源率先实现电池能量流与信息流的离散化同频处理,解决电池系统的“短板效应”。
什么是电池系统的“短板效应”?
王少嫒说:“不同型号,甚至同一型号的电池不加甄别进行固定串并联成组方式时,电池系统的性能将取决于最弱的电池单元。当最弱的电池单元出现问题必须切除时,整个系统都会停止运行,‘短板效应’非常明显。”
2006年,公司创始人、首席科学家、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研究员慈松在国际上率先提出“动态可重构电池网络”的概念和技术路径,被业内评价为“颠覆了电池发明200多年来固定串并联的物理成组方式”,解决了曾被称为世界级难题的电池“短板效应”。这个世界级难题是如何破解的呢?
王少嫒指着电池组上的数字能量网卡介绍:“该装置可以监测每个电池单元的开路电压、温度、电流状态等数据,并链接到电池管理系统。在储能系统运行时,当数字能量网卡监测到某一个电池温度过高时,就会让它先‘休息’,等温度降低后再重新接入电池网络。”
通过“动态可重构电池网络技术”进行能量管控,可实现任意单体电池的隔离,极大提升储能系统的经济性。该技术也是目前储能行业中唯一具有系统本质安全性的技术体系。凭借这一核心技术,云储新能源陆续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山东省“瞪羚企业”等认证……
如今,该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各大电力企业的储能项目中。例如,首个国内百兆瓦级动态可重构储能项目,为国内首次采用“动态可重构电池储能技术”的百兆瓦级项目,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储能与智能电网技术”重点专项“7.2百兆瓦级动态可重构电池储能技术(共性关键技术)”的重要实证项目,就是云储新能源承接的。
“公司在去年完成了1GWh的交付,这在行业内是里程碑式的数据。”云储新能源副总经理任志远介绍,公司在2021年将总部迁至芝罘区。“2020年,我们的营业收入只有600万元,在2024年,营业收入达到6.2个亿。”
据悉,烟台市发改委高度重视该技术在烟台的实际运用,重点推介海阳丁字湾源网荷储示范区应用,点对点协助云储新能源拓展应用场景。“去年,市、区两级发改部门为云储新能源争取碳达峰碳中和专项资金扶持100万元,对企业发展支持力度非常大,未来我们会将核心技术进一步更新和推广。”任志远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