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2025-03-04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
东营市深化产改“数智四化”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为建设高素质产业工人大军,凝聚起投身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东营市建设“数字产改地图”,以产改推进数智化、人才培养数智化、建功立业数智化、职工服务数智化,助力新质生产力培育,为“走在前、挑大梁”贡献东营作为与担当。
以“一库六平台”建设为底座
推动产改工作数智化
建设以产改基础数据库、成效评估平台、大数据分析平台、技能提升平台、创新创效平台、职业发展平台、服务保障平台为架构的“一库六平台”,收集起分门别类、底数精准、共建共享的产改工作大数据,为全市产改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构建数据互联互通的工作生态,加强对产改工作的宏观指导、协同推进。目前,平台已汇集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劳动和技能竞赛等产改信息30余万条,实现对数据统计、分析可视化呈现,直观形象展示各单位的工作进度与成效,方便产改指标动态一屏掌控,提升前瞻预判、决策辅助和智能化水平。
以数字工匠学院建设为引领
推动人才培养数智化
坚持“学院建在园区里、专业设到产业链”理念,以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悦来湖数字经济产业园海克斯康东营赋智中心为依托,市、区两级工会共建东营数字工匠学院,设置石化、风电、智能制造、数字运营等教学板块,构建起数字化设计制造与仿真、数字化智慧质量、工业互联网交互应用三大培训中心。推行“招工即招生、入校即入企、企校双师联合培养”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开办“工匠班”,培育高端制造数字领域的高精尖缺工匠人才。东营市制定“工匠人才培育工作实施办法”,将“东营金牌工匠”纳入黄河三角洲人才工程,管理期内给予每人每月1000元补助。进一步完善“市、县、企”三级工匠学院体系建设,成立市级工匠学院,聘请大国工匠高凤林担任渤海工匠学院名誉院长、客座教授,建设海科学院、国瓷新材料学院等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的企业工匠培育平台。
以数字化改革创新为牵引
推动建功立业数智化
紧跟数字化发展趋势,不断释放竞赛价值、技术价值、创新价值,实现职工岗位建功。制定《东营市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竞赛管理、提升办赛水平,参赛工种覆盖至数控车工、网络系统管理、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岗位,为数字型人才培育定目标、树标杆。2024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网络安全赛项国内总决赛中,国网东营供电公司职工管朔夺得了企业组第一名、国内一等奖。东营市承办第一届黄河流域职业技能大赛暨“技能中国行2024”系列活动,10个赛项中取得3金1银2铜的好成绩;2024全国聚烯烃产业职业技能竞赛中,东营6名职工获一等奖。发挥技术骨干作用,提升产业智能化水平。万达集团吕英胜牵头搭建天弘化学智能数字“孪生工厂”,入选省级智能工厂,荣获中国数字化企业技术示范奖。
以“云服务”平台为载体
推动职工服务数智化
发挥信息化手段优势,以高质量的工会工作为职工服务,不断增强产业工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按照“一样本两指引”工作要求,打造集体协商“云”模式,形成“云要约、云指导、云协商、云审议、云备案、云评估”的全流程线上一站式协商,在全省推广。畅通职工诉求网上表达渠道,把职工的“问题清单”变成“满意清单”。推广“掌援宝”法律援助一体化平台,将职工诉求与12348、110、12345热线同步联动,实现一站式解决。东营区总工会获全国工作突出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推广“齐鲁工惠”App 服务,以“扫码入会”“网上入会”,近年来新增工会组织370余家,吸纳工会会员2万余人。
2024年12月,东营市第十九届职工职业技能竞赛车工项目实操考场
烟台市以“三化”为引领
持续壮大高素质产业发展人才队伍
烟台市精准对接产业高质量发展技能人才需求,全面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创新“定向化、全域化、一贯化”培育模式,为全市产业强链延链补链提供源源不断技能人才支撑。多项举措得到央视《新闻直播间》《晚间新闻》和《工人日报》头条接连关注报道。
坚持定向化育人
培养产业能级提升急需人才
聚焦全市重点倍增培育企业和新产业、新经济、新业态等领域,坚持“定向选才”,为产业赋能提供更多人才储备。把准产业脉搏选才。摸排高素质产业工人需求情况,联合职能部门和大型骨干企业组建电子信息、数字经济等6个产教联盟,联合职业院校成立万华产业学院、施耐德电气学院等24个产业学院,共建实训基地、开发教学项目,为产业发展量身打造育才方案,实现靶向育才。突出县域实际选才。按照“一地一策”原则,指导各区市结合当地新兴产业布局,推出创新举措。莱州市按照“一年突破一个产业”目标,启动黄金和机械制造行业产改专项行动。莱阳市制订印发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绿色食品行业产改工作方案。芝罘区联合驻区高校组建餐饮、制药行业工匠联盟,助力辖区企业培育更多技术人才。鼓励企业自主选才。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自主确定技能人才评价职业(工种)范围,自主设置岗位等级、制定岗位规范,开展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评价。仅2024年全市备案企业近800家,完成各类职业资格鉴定、技能等级认定1.9万人次。
坚持全域化育人
培养企业实力倍增转型人才
深入开展“百万职工大阅兵·十万精英大比武”活动,把竞赛现场设在车间一线,实现全域练兵,助力优质企业实力跃升。链上企业联动竞赛。发挥链主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将技能竞赛延伸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每年组织不少于100个工种的职业技能大赛,带动基层开展技术比武万余场次。近两年,先后圆满承办智能制造、白兰地品酒师等国家级大赛13场,21名职工在全国大赛中获一等奖。园区企业互动竞赛。各园区按照“总分总”流程开展技能竞赛,年初制订总体竞赛方案,细化到每一分公司、车间,年终由园区统一表扬。东方航天港产业园作为运载火箭海上发射母港,按照一企一策原则,累计开展企业间各类竞赛100多场,1000余名产业工人技能得到提升,为百亿级商业航天高科技产业集群提供强大技能人才支撑。龙头企业带动竞赛。打造“劳动竞赛全域管理云平台”,将竞赛活动实施方案、量化指标等实时录入云平台,指导龙头企业分工种、分班组开展竞赛。烟台港集团建立四级技能比武机制,每年设立竞赛项目40多个,300多名职工通过大赛获得市级以上技术能手。
坚持一贯化育人
培养创新动能增强拔尖人才
大力实施烟台工匠发展三年行动,从校园小工匠入手,打造一线产业工人从工到匠全周期一贯制孵化培育模式,让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大力实施种子孵化行动。成立烟台工匠学院和工匠孵化联盟,在职业院校和大企业挂牌成立30家工匠孵化基地,为职业院校和企业牵线搭桥,创新校企联合办学、工学交替等工匠培育模式,实现院校学生向产业工人转换的无缝衔接。大力实施孕穗优选行动。按照一贯制孵化模式,每年在所属区域、行业和企业层层开展工匠选树活动,市、区、产业(企业)、院校“四级”工匠培育体系更加完善,手造工匠、卫健工匠、巾帼工匠、交通工匠等行业工匠选树层级更为清晰。目前,烟台工匠已覆盖16条产业链,9名齐鲁大工匠均来自海工装备、化工、葡萄酒等主导产业。大力实施青蓝传承行动。通过一带一、一带多、多带一等方式,广泛组织劳模工匠签订师带徒协议,针对个人技能水平、性格特点,帮助新入职职工规划最佳职业发展路径,更快转变角色、适应岗位。每年组织1000场工匠人才进车间、工地、班组,带头开展技术技能培训交流等活动,让更多职工在生产一线创新攻关、成长成才。
2024年3月15日,“建功万亿新征程·争当时代急先锋”烟台市2024年创新创优劳动竞赛誓师大会举行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为建设高素质产业工人大军,凝聚起投身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东营市建设“数字产改地图”,以产改推进数智化、人才培养数智化、建功立业数智化、职工服务数智化,助力新质生产力培育,为“走在前、挑大梁”贡献东营作为与担当。
以“一库六平台”建设为底座
推动产改工作数智化
建设以产改基础数据库、成效评估平台、大数据分析平台、技能提升平台、创新创效平台、职业发展平台、服务保障平台为架构的“一库六平台”,收集起分门别类、底数精准、共建共享的产改工作大数据,为全市产改工作协调小组成员单位构建数据互联互通的工作生态,加强对产改工作的宏观指导、协同推进。目前,平台已汇集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劳动和技能竞赛等产改信息30余万条,实现对数据统计、分析可视化呈现,直观形象展示各单位的工作进度与成效,方便产改指标动态一屏掌控,提升前瞻预判、决策辅助和智能化水平。
以数字工匠学院建设为引领
推动人才培养数智化
坚持“学院建在园区里、专业设到产业链”理念,以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悦来湖数字经济产业园海克斯康东营赋智中心为依托,市、区两级工会共建东营数字工匠学院,设置石化、风电、智能制造、数字运营等教学板块,构建起数字化设计制造与仿真、数字化智慧质量、工业互联网交互应用三大培训中心。推行“招工即招生、入校即入企、企校双师联合培养”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开办“工匠班”,培育高端制造数字领域的高精尖缺工匠人才。东营市制定“工匠人才培育工作实施办法”,将“东营金牌工匠”纳入黄河三角洲人才工程,管理期内给予每人每月1000元补助。进一步完善“市、县、企”三级工匠学院体系建设,成立市级工匠学院,聘请大国工匠高凤林担任渤海工匠学院名誉院长、客座教授,建设海科学院、国瓷新材料学院等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的企业工匠培育平台。
以数字化改革创新为牵引
推动建功立业数智化
紧跟数字化发展趋势,不断释放竞赛价值、技术价值、创新价值,实现职工岗位建功。制定《东营市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竞赛管理、提升办赛水平,参赛工种覆盖至数控车工、网络系统管理、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岗位,为数字型人才培育定目标、树标杆。2024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网络安全赛项国内总决赛中,国网东营供电公司职工管朔夺得了企业组第一名、国内一等奖。东营市承办第一届黄河流域职业技能大赛暨“技能中国行2024”系列活动,10个赛项中取得3金1银2铜的好成绩;2024全国聚烯烃产业职业技能竞赛中,东营6名职工获一等奖。发挥技术骨干作用,提升产业智能化水平。万达集团吕英胜牵头搭建天弘化学智能数字“孪生工厂”,入选省级智能工厂,荣获中国数字化企业技术示范奖。
以“云服务”平台为载体
推动职工服务数智化
发挥信息化手段优势,以高质量的工会工作为职工服务,不断增强产业工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按照“一样本两指引”工作要求,打造集体协商“云”模式,形成“云要约、云指导、云协商、云审议、云备案、云评估”的全流程线上一站式协商,在全省推广。畅通职工诉求网上表达渠道,把职工的“问题清单”变成“满意清单”。推广“掌援宝”法律援助一体化平台,将职工诉求与12348、110、12345热线同步联动,实现一站式解决。东营区总工会获全国工作突出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推广“齐鲁工惠”App 服务,以“扫码入会”“网上入会”,近年来新增工会组织370余家,吸纳工会会员2万余人。
2024年12月,东营市第十九届职工职业技能竞赛车工项目实操考场
烟台市以“三化”为引领
持续壮大高素质产业发展人才队伍
烟台市精准对接产业高质量发展技能人才需求,全面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创新“定向化、全域化、一贯化”培育模式,为全市产业强链延链补链提供源源不断技能人才支撑。多项举措得到央视《新闻直播间》《晚间新闻》和《工人日报》头条接连关注报道。
坚持定向化育人
培养产业能级提升急需人才
聚焦全市重点倍增培育企业和新产业、新经济、新业态等领域,坚持“定向选才”,为产业赋能提供更多人才储备。把准产业脉搏选才。摸排高素质产业工人需求情况,联合职能部门和大型骨干企业组建电子信息、数字经济等6个产教联盟,联合职业院校成立万华产业学院、施耐德电气学院等24个产业学院,共建实训基地、开发教学项目,为产业发展量身打造育才方案,实现靶向育才。突出县域实际选才。按照“一地一策”原则,指导各区市结合当地新兴产业布局,推出创新举措。莱州市按照“一年突破一个产业”目标,启动黄金和机械制造行业产改专项行动。莱阳市制订印发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绿色食品行业产改工作方案。芝罘区联合驻区高校组建餐饮、制药行业工匠联盟,助力辖区企业培育更多技术人才。鼓励企业自主选才。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自主确定技能人才评价职业(工种)范围,自主设置岗位等级、制定岗位规范,开展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自主评价。仅2024年全市备案企业近800家,完成各类职业资格鉴定、技能等级认定1.9万人次。
坚持全域化育人
培养企业实力倍增转型人才
深入开展“百万职工大阅兵·十万精英大比武”活动,把竞赛现场设在车间一线,实现全域练兵,助力优质企业实力跃升。链上企业联动竞赛。发挥链主企业示范带动作用,将技能竞赛延伸到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每年组织不少于100个工种的职业技能大赛,带动基层开展技术比武万余场次。近两年,先后圆满承办智能制造、白兰地品酒师等国家级大赛13场,21名职工在全国大赛中获一等奖。园区企业互动竞赛。各园区按照“总分总”流程开展技能竞赛,年初制订总体竞赛方案,细化到每一分公司、车间,年终由园区统一表扬。东方航天港产业园作为运载火箭海上发射母港,按照一企一策原则,累计开展企业间各类竞赛100多场,1000余名产业工人技能得到提升,为百亿级商业航天高科技产业集群提供强大技能人才支撑。龙头企业带动竞赛。打造“劳动竞赛全域管理云平台”,将竞赛活动实施方案、量化指标等实时录入云平台,指导龙头企业分工种、分班组开展竞赛。烟台港集团建立四级技能比武机制,每年设立竞赛项目40多个,300多名职工通过大赛获得市级以上技术能手。
坚持一贯化育人
培养创新动能增强拔尖人才
大力实施烟台工匠发展三年行动,从校园小工匠入手,打造一线产业工人从工到匠全周期一贯制孵化培育模式,让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大力实施种子孵化行动。成立烟台工匠学院和工匠孵化联盟,在职业院校和大企业挂牌成立30家工匠孵化基地,为职业院校和企业牵线搭桥,创新校企联合办学、工学交替等工匠培育模式,实现院校学生向产业工人转换的无缝衔接。大力实施孕穗优选行动。按照一贯制孵化模式,每年在所属区域、行业和企业层层开展工匠选树活动,市、区、产业(企业)、院校“四级”工匠培育体系更加完善,手造工匠、卫健工匠、巾帼工匠、交通工匠等行业工匠选树层级更为清晰。目前,烟台工匠已覆盖16条产业链,9名齐鲁大工匠均来自海工装备、化工、葡萄酒等主导产业。大力实施青蓝传承行动。通过一带一、一带多、多带一等方式,广泛组织劳模工匠签订师带徒协议,针对个人技能水平、性格特点,帮助新入职职工规划最佳职业发展路径,更快转变角色、适应岗位。每年组织1000场工匠人才进车间、工地、班组,带头开展技术技能培训交流等活动,让更多职工在生产一线创新攻关、成长成才。
2024年3月15日,“建功万亿新征程·争当时代急先锋”烟台市2024年创新创优劳动竞赛誓师大会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