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南部山区探索“两山”转化新路径
金银花产业铺就乡村振兴路
2025-02-27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村民采摘金银花
|
![]() |
企业收购村民采摘的金银花
|
□江玉宝
济南南部山区境内群山环抱、沟壑纵横,无资源优势、无产业优势,曾经是济南的深度贫困地区。如今这里,在短短6年时间内,通过引进种植金银花,由潘家场村率先示范,继而带动锦绣川办事处、西营街道的20多个村种植金银花5000多亩,各村实现年集体收入30万元以上,让20000余名村民家门口就业。
金银花何以种出了“金山银山”?“南部山区山清水秀、空气清新、风景秀丽,是济南市生态功能保护区。我们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积极探索‘两山’转化新路径,结合南山资源禀赋,引进、培植、壮大金银花产业,创新产业发展机制模式,突出发挥金银花种植项目联农带农作用,促进村民就近就业,辐射带动南部山区乡村连片振兴。”曾干过多年南部山区管委会扶贫办主任的济南南部山区管委会乡村振兴局常务副局长林庆会感慨道。
小小金银花,“开”出致富路
潘家场村四面环山,曾经是省定贫困村。受基本农田、水源保护区、山体红线等政策因素制约,前些年一直未找到产业发展方向。“潘家场村多是山地,村民之前种的多是花椒树和核桃树,因为缺乏管理,收入不理想。集体经济差,是名副其实的空壳村,村党支部是有想法无办法。”济南南部山区锦绣川办事处潘家场村党支部书记冯秀丽说。
改变缘于引进金银花种植。2018年春天,中国金银花协会常务副会长、山东康花生物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海清,携其选育的“康花一号”金银花新品种,来南部山区考察,发现这里的气候、土壤、环境非常适合种植金银花。
当年,潘家场村集体决定牵手山东康花生物开发有限公司,种植金银花6亩。试种成功,2019年,种植面积扩大为100亩,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得到当地政府和村民的认可。目前,潘家场村已成立党支部领办的种植专业合作社,统一流转村民土地,创新“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运营模式,发展金银花种植达600亩,实现亩收入8000—10000元。
“如今,村里有100多人在金银花种植基地打工,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参与田间管理等方式,每人年收入15000元到20000元不等。村集体由零收入跃升为年收入30万元。” 冯秀丽开心地算着村里的致富账。
金银花党建联盟带动连片共富
金银花在潘家场村成了“致富花”,吸引周边村党支部纷纷前来学习取经。锦绣川办事处党工委因势利导,把金银花中草药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产业,牵头成立了金银花产业发展工作小组,帮助协调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着力推动金银花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围绕产业发展,该办事处创新成立了金银花种植党建联合体。“把党组织建在项目上,办事处整合周边5个村党支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济南康花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成立锦绣川金银花产业联合党委,各村党支部书记是联合党委委员,选举周海清为锦绣川办事处金银花产业联盟理事长,定期召开联合党委会,共同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协商解决企业发展遇到的难题。”锦绣川办事处乡村振兴办公室主任、金银花产业联合党委书记田文忠介绍。
联合党委以党建为“红色纽带”,以潘家场村金银花基地为核心,协调周边村庄土地流转,推动示范基地建设,带动十八盘村、白云村、槲疃村等周边十几个村实现连片种植3000余亩。统一调配生产要素、统一农业服务、统一管理,形成发展一个模式、管理一个整体、价格一个标准、销售一个渠道的发展合力。
“看到锦绣川办事处金银花产业联农带农惠农的显著成效,2024年,西营街道通过土地流转,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投入1000余万元,在南龙湾村、北龙湾村、道沟村等10余个村种植金银花近2000亩,让村集体、村民当年受益。今年将成立西营街道金银花产业联合党委,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注入新动能。”济南南部山区西营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王春峰表示。
“金银花产业契合南部山区生态保护功能区的发展定位。南部山区管委会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统筹整合政策、项目、资金、人才等资源,着力打造金银花乡村振兴产业特色品牌,助力群众致富增收。几年来,南部山区先后投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3500余万元,完善了种植基地的生产路、灌溉井、供水管道等基础设施,有力保障了金银花产业项目稳定健康发展。”林庆会介绍,“突破固有思维,创新资产确权登记模式,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购买苗木并确权到村,将金银花10—15年盛花期的经营权委托给有资质、有运营经验的企业,明晰所有权和经营权,激发种植活力,形成企业有赚头、百姓有干头、村集体有盼头的多方共赢新局面。”
“脱贫户”变身“工薪族”
春日,西营街道南龙湾村的金银花种植基地里20余名村民忙着整地、剪枝等农活。“我承包的6亩地被村里的合作社流转种上了金银花,每年每亩有660元租金。现在在合作社打工,每天挣150元工资,也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心里很知足。”南龙湾村2024年发展金银花种植260亩,村民张元明由“脱贫户”变身“工薪族”,实现家门口就业。
“南龙湾村原先80%的村民外出务工,如今有了金银花产业,不仅让6名‘脱贫户’年增收10000元以上,还带动村里三四百口人家门口打工,村集体当年增收5万余元。村里没了闲人,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也提升了。”南龙湾村党支部书记王其兴说。尝到了甜头的南龙湾村,2025年将扩大金银花种植360亩,让昔日的山岭薄地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金银花产业助力各村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脱贫户”家门口务工学技术。“村里请来了专家,在田间地头给我们授课辅导。金银花苗苗距该多大,架子该扎多高,采摘时该收获哪一部分,专家都会倾囊相授。”张元明说。
“这里的村民有迫切的勤劳致富的愿望,村党支部迫切希望振兴产业。我们在南部山区专门成立济南康花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每年邀请山东省农科院、济南市农科院专家教授前来举办培训班3—5次,现已培训金银花技术管理人员200多名,为各个村培育出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周海清说,“经过培训的留守老人在家门口就业,年收入五六千元,多的上万元,既锻炼了身体,又减轻了子女负担,促进了家庭和谐。”2023年,周海清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授予“齐鲁乡村之星”称号;2024年1月,南部山区金银花种植基地被济南市委组织部、济南市人社局认定为“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
给金银花产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金银花,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是药食同源产品,自古以来就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济南南部山区已成为漱玉平民大药房的金银花原材料种植基地。
日前,山东康花生物开发有限公司与农科食安(北京)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借助中国农科院的前沿科技、人才、资源优势,助力山东金银花产业建设科创中心或金银花研究院,创建无抗产业创新示范基地,打造高品质金银花产业链,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
“有了绿色优质的原材料,我们依托中国农科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等科研院校雄厚的研发实力,联合做茶的工匠,研制出金银花红茶、金银花白酒、金银花饮料、金银花面膜等产品,目前在市场上已赢得广泛认可。我们的金银花红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已出口到欧洲市场。”周海清说。
金银花浑身是宝。每年冬天或春天发芽前进行修剪,村民剪下来的鲜枝条,被山东康花生物开发有限公司以每斤0.5元的价格收购,每亩地又为村民带来1500元收入。中国农科院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乡村振兴成果转化专委会秘书长刁玉林来南部山区考察后表示:“这里空气好、地理环境好,‘康花一号’是金银花特色新品种,丰产收益好。中国农科院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将指导山东康花公司,利用金银花鲜枝条开发饲料添加剂,生产金银花鸡、金银花鸡蛋、土猪等无抗功能性农产品,构建高效生态循环农业体系,打造运营平台,提升金银花产业附加值,带动更多农村居民在全产业链上致富。”
农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2024年4月,济南南部山区立足生态优势,精心策划推出贯穿全年的“源味南山·南山好时节”系列旅游采摘活动。当年5月,到潘家场村金银花种植基地观光旅游、采摘体验的游客络绎不绝。“几年来,山沟沟里的金银花,从散落的晨星变成了成片的花海,吸引了不少前来观光、采摘金银花的游客,这儿也成了年轻人婚纱摄影‘网红’取景地。”冯秀丽介绍。
在金银花产业带动下,锦绣川办事处云河村借助“花海古道”,将金银花观赏采摘、古道观光旅游和农家乐等结合起来,形成“特色产业+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作为‘省城后花园’,济南南部山区发展金银花产业,不仅有助于农民增收、农业增产,还让南山景色更美,更加宜业、宜居、宜游。”锦绣川办事处党工委书记丁文宝说。
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济南南部山区积极探索“两山”转化新路径,依托小小金银花,带起乡村振兴大产业,实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齐头并进,形成了乡村振兴南山路径。“金银花里采金银 两山转化新路径”在2023年底山东省乡村振兴局资金绩效评价考核中获评省级创新案例。“下一步,我们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坚持党建引领,推动金银花产业与旅游休闲、健康养生等深度融合,奋力描绘‘富美南山’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济南南部山区管委会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彭学军说。
济南南部山区境内群山环抱、沟壑纵横,无资源优势、无产业优势,曾经是济南的深度贫困地区。如今这里,在短短6年时间内,通过引进种植金银花,由潘家场村率先示范,继而带动锦绣川办事处、西营街道的20多个村种植金银花5000多亩,各村实现年集体收入30万元以上,让20000余名村民家门口就业。
金银花何以种出了“金山银山”?“南部山区山清水秀、空气清新、风景秀丽,是济南市生态功能保护区。我们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积极探索‘两山’转化新路径,结合南山资源禀赋,引进、培植、壮大金银花产业,创新产业发展机制模式,突出发挥金银花种植项目联农带农作用,促进村民就近就业,辐射带动南部山区乡村连片振兴。”曾干过多年南部山区管委会扶贫办主任的济南南部山区管委会乡村振兴局常务副局长林庆会感慨道。
小小金银花,“开”出致富路
潘家场村四面环山,曾经是省定贫困村。受基本农田、水源保护区、山体红线等政策因素制约,前些年一直未找到产业发展方向。“潘家场村多是山地,村民之前种的多是花椒树和核桃树,因为缺乏管理,收入不理想。集体经济差,是名副其实的空壳村,村党支部是有想法无办法。”济南南部山区锦绣川办事处潘家场村党支部书记冯秀丽说。
改变缘于引进金银花种植。2018年春天,中国金银花协会常务副会长、山东康花生物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海清,携其选育的“康花一号”金银花新品种,来南部山区考察,发现这里的气候、土壤、环境非常适合种植金银花。
当年,潘家场村集体决定牵手山东康花生物开发有限公司,种植金银花6亩。试种成功,2019年,种植面积扩大为100亩,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得到当地政府和村民的认可。目前,潘家场村已成立党支部领办的种植专业合作社,统一流转村民土地,创新“党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运营模式,发展金银花种植达600亩,实现亩收入8000—10000元。
“如今,村里有100多人在金银花种植基地打工,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参与田间管理等方式,每人年收入15000元到20000元不等。村集体由零收入跃升为年收入30万元。” 冯秀丽开心地算着村里的致富账。
金银花党建联盟带动连片共富
金银花在潘家场村成了“致富花”,吸引周边村党支部纷纷前来学习取经。锦绣川办事处党工委因势利导,把金银花中草药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点产业,牵头成立了金银花产业发展工作小组,帮助协调乡村振兴衔接资金,着力推动金银花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围绕产业发展,该办事处创新成立了金银花种植党建联合体。“把党组织建在项目上,办事处整合周边5个村党支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济南康花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成立锦绣川金银花产业联合党委,各村党支部书记是联合党委委员,选举周海清为锦绣川办事处金银花产业联盟理事长,定期召开联合党委会,共同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协商解决企业发展遇到的难题。”锦绣川办事处乡村振兴办公室主任、金银花产业联合党委书记田文忠介绍。
联合党委以党建为“红色纽带”,以潘家场村金银花基地为核心,协调周边村庄土地流转,推动示范基地建设,带动十八盘村、白云村、槲疃村等周边十几个村实现连片种植3000余亩。统一调配生产要素、统一农业服务、统一管理,形成发展一个模式、管理一个整体、价格一个标准、销售一个渠道的发展合力。
“看到锦绣川办事处金银花产业联农带农惠农的显著成效,2024年,西营街道通过土地流转,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投入1000余万元,在南龙湾村、北龙湾村、道沟村等10余个村种植金银花近2000亩,让村集体、村民当年受益。今年将成立西营街道金银花产业联合党委,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注入新动能。”济南南部山区西营街道党工委副书记王春峰表示。
“金银花产业契合南部山区生态保护功能区的发展定位。南部山区管委会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统筹整合政策、项目、资金、人才等资源,着力打造金银花乡村振兴产业特色品牌,助力群众致富增收。几年来,南部山区先后投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3500余万元,完善了种植基地的生产路、灌溉井、供水管道等基础设施,有力保障了金银花产业项目稳定健康发展。”林庆会介绍,“突破固有思维,创新资产确权登记模式,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购买苗木并确权到村,将金银花10—15年盛花期的经营权委托给有资质、有运营经验的企业,明晰所有权和经营权,激发种植活力,形成企业有赚头、百姓有干头、村集体有盼头的多方共赢新局面。”
“脱贫户”变身“工薪族”
春日,西营街道南龙湾村的金银花种植基地里20余名村民忙着整地、剪枝等农活。“我承包的6亩地被村里的合作社流转种上了金银花,每年每亩有660元租金。现在在合作社打工,每天挣150元工资,也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心里很知足。”南龙湾村2024年发展金银花种植260亩,村民张元明由“脱贫户”变身“工薪族”,实现家门口就业。
“南龙湾村原先80%的村民外出务工,如今有了金银花产业,不仅让6名‘脱贫户’年增收10000元以上,还带动村里三四百口人家门口打工,村集体当年增收5万余元。村里没了闲人,党组织的号召力、凝聚力也提升了。”南龙湾村党支部书记王其兴说。尝到了甜头的南龙湾村,2025年将扩大金银花种植360亩,让昔日的山岭薄地真正变成“金山银山”。
金银花产业助力各村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脱贫户”家门口务工学技术。“村里请来了专家,在田间地头给我们授课辅导。金银花苗苗距该多大,架子该扎多高,采摘时该收获哪一部分,专家都会倾囊相授。”张元明说。
“这里的村民有迫切的勤劳致富的愿望,村党支部迫切希望振兴产业。我们在南部山区专门成立济南康花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每年邀请山东省农科院、济南市农科院专家教授前来举办培训班3—5次,现已培训金银花技术管理人员200多名,为各个村培育出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周海清说,“经过培训的留守老人在家门口就业,年收入五六千元,多的上万元,既锻炼了身体,又减轻了子女负担,促进了家庭和谐。”2023年,周海清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授予“齐鲁乡村之星”称号;2024年1月,南部山区金银花种植基地被济南市委组织部、济南市人社局认定为“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基地”。
给金银花产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金银花,甘寒清热而不伤胃,芳香透达又可祛邪,是药食同源产品,自古以来就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济南南部山区已成为漱玉平民大药房的金银花原材料种植基地。
日前,山东康花生物开发有限公司与农科食安(北京)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协议,借助中国农科院的前沿科技、人才、资源优势,助力山东金银花产业建设科创中心或金银花研究院,创建无抗产业创新示范基地,打造高品质金银花产业链,拓展产业发展新空间。
“有了绿色优质的原材料,我们依托中国农科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山东中医药大学等科研院校雄厚的研发实力,联合做茶的工匠,研制出金银花红茶、金银花白酒、金银花饮料、金银花面膜等产品,目前在市场上已赢得广泛认可。我们的金银花红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已出口到欧洲市场。”周海清说。
金银花浑身是宝。每年冬天或春天发芽前进行修剪,村民剪下来的鲜枝条,被山东康花生物开发有限公司以每斤0.5元的价格收购,每亩地又为村民带来1500元收入。中国农科院老科技工作者协会乡村振兴成果转化专委会秘书长刁玉林来南部山区考察后表示:“这里空气好、地理环境好,‘康花一号’是金银花特色新品种,丰产收益好。中国农科院老科技工作者协会将指导山东康花公司,利用金银花鲜枝条开发饲料添加剂,生产金银花鸡、金银花鸡蛋、土猪等无抗功能性农产品,构建高效生态循环农业体系,打造运营平台,提升金银花产业附加值,带动更多农村居民在全产业链上致富。”
农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2024年4月,济南南部山区立足生态优势,精心策划推出贯穿全年的“源味南山·南山好时节”系列旅游采摘活动。当年5月,到潘家场村金银花种植基地观光旅游、采摘体验的游客络绎不绝。“几年来,山沟沟里的金银花,从散落的晨星变成了成片的花海,吸引了不少前来观光、采摘金银花的游客,这儿也成了年轻人婚纱摄影‘网红’取景地。”冯秀丽介绍。
在金银花产业带动下,锦绣川办事处云河村借助“花海古道”,将金银花观赏采摘、古道观光旅游和农家乐等结合起来,形成“特色产业+乡村旅游”的发展模式,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作为‘省城后花园’,济南南部山区发展金银花产业,不仅有助于农民增收、农业增产,还让南山景色更美,更加宜业、宜居、宜游。”锦绣川办事处党工委书记丁文宝说。
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抓手,济南南部山区积极探索“两山”转化新路径,依托小小金银花,带起乡村振兴大产业,实现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齐头并进,形成了乡村振兴南山路径。“金银花里采金银 两山转化新路径”在2023年底山东省乡村振兴局资金绩效评价考核中获评省级创新案例。“下一步,我们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坚持党建引领,推动金银花产业与旅游休闲、健康养生等深度融合,奋力描绘‘富美南山’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济南南部山区管委会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彭学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