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残疾女工的“再站立”
2025-02-25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丁兆霞
本报通讯员 尹宏业
“这颗钻是希望,那颗钻是未来。”在日照杰出职业培训学校的文创车间,范晨曦正用点钻笔将一颗颗色彩斑斓的人造水晶平底钻嵌入画布。阳光透过窗户洒在钻石画上,映照着一个特殊群体的就业突围之路。
2019年,30岁的范晨曦因突发脑出血导致偏瘫。本是生机勃勃的年纪,却困在不能自控的身体里,范晨曦一度陷入抑郁状态。2023年,在朋友的劝慰和引荐下,她迈出家门,重新站在阳光下,在如康家园辅助性就业。重新踏入社会半年后,2024年,得知日照杰出职业培训学校有残疾人集中就业机会时,范晨曦又来到了这里。
在日照人力资源产业园12楼,一个门上挂着“杰出社区微业”字样的房间,便是范晨曦的工作间。剪纸、扎染、穿珠、木板刻画、钻石贴画,是范晨曦和另外52名残疾工友们的工作内容。
“从2000年起,我们每年平均培训残疾人600余人次,50%的残疾人通过培训能实现就业。”日照杰出职业培训学校负责人董丽介绍,学校背靠母公司山东杰出人才发展集团(以下简称“杰出集团”),开展残疾人劳务派遣业务,通过劳务派遣形式实施“企业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模式帮助残疾人就业。
环境的改变,角色的转换,让范晨曦不免心生忐忑,但贴心的工作时间安排、轻松愉快的工作氛围,让她很快安定下来。“早上9点上班,11点半下班,下午2点半上班,5点下班,早晚都能错开上下班高峰期,充分考虑到了我们这些身体不便群体的交通出行和乘梯问题。培训后上岗,上岗后还有老师耐心指导。”范晨曦细数着这些让她感觉暖心的点滴。
“上班后,每天忙着穿珠子或者做钻石贴画,人忙起来,就不会再胡思乱想了,看着一份份漂亮的手工艺品在自己手上诞生,也很有成就感。”范晨曦眼里放光,“来这里上班后,不光心情好了,我的身体恢复好像也变快了,我觉得自己从身体上到精神上都重新‘站立’了起来。”
范晨曦坦陈,自己一度不能正视偏瘫后走起路来一歪一扭的身体,但现在她会主动让工友们帮她拍摄视频,观察自己的行走姿势。“我现在走得越来越好了,我相信凭借毅力和不懈努力,一定能让工作、生活和身体都回到正轨。”
“3年来,我们共培训了1872名残疾人,今年我们参加了3场春风行动招聘会,收到了120余份求职意向,真切感受到了残障人士的就业需求。”董丽表示,未来学校还将吸纳更多爱心企业,开发新的工作岗位,并通过抖音、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将手工艺品推向市场,拓宽销售渠道。最近,正在洽谈“穿戴甲”“喜憨儿”等项目,帮助更多有需要的残疾人实现就业。
正如每一幅钻石画上的每一颗钻石都有坐标,每一段人生都该被照亮,这是一个城市对“不完美”的温柔接纳。记者从东港区残联获悉,近年来,东港区打造“一站式”如康家园模式,服务残障人士实现“托养+康复+就业”三不误,成功申报2处省级辅助性就业机构。全区就业年龄段残障人士5887名,已就业3250人,占比55.2%;仅2024年,就推动77家企业按比例安置残障人士235名。
本报通讯员 尹宏业
“这颗钻是希望,那颗钻是未来。”在日照杰出职业培训学校的文创车间,范晨曦正用点钻笔将一颗颗色彩斑斓的人造水晶平底钻嵌入画布。阳光透过窗户洒在钻石画上,映照着一个特殊群体的就业突围之路。
2019年,30岁的范晨曦因突发脑出血导致偏瘫。本是生机勃勃的年纪,却困在不能自控的身体里,范晨曦一度陷入抑郁状态。2023年,在朋友的劝慰和引荐下,她迈出家门,重新站在阳光下,在如康家园辅助性就业。重新踏入社会半年后,2024年,得知日照杰出职业培训学校有残疾人集中就业机会时,范晨曦又来到了这里。
在日照人力资源产业园12楼,一个门上挂着“杰出社区微业”字样的房间,便是范晨曦的工作间。剪纸、扎染、穿珠、木板刻画、钻石贴画,是范晨曦和另外52名残疾工友们的工作内容。
“从2000年起,我们每年平均培训残疾人600余人次,50%的残疾人通过培训能实现就业。”日照杰出职业培训学校负责人董丽介绍,学校背靠母公司山东杰出人才发展集团(以下简称“杰出集团”),开展残疾人劳务派遣业务,通过劳务派遣形式实施“企业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模式帮助残疾人就业。
环境的改变,角色的转换,让范晨曦不免心生忐忑,但贴心的工作时间安排、轻松愉快的工作氛围,让她很快安定下来。“早上9点上班,11点半下班,下午2点半上班,5点下班,早晚都能错开上下班高峰期,充分考虑到了我们这些身体不便群体的交通出行和乘梯问题。培训后上岗,上岗后还有老师耐心指导。”范晨曦细数着这些让她感觉暖心的点滴。
“上班后,每天忙着穿珠子或者做钻石贴画,人忙起来,就不会再胡思乱想了,看着一份份漂亮的手工艺品在自己手上诞生,也很有成就感。”范晨曦眼里放光,“来这里上班后,不光心情好了,我的身体恢复好像也变快了,我觉得自己从身体上到精神上都重新‘站立’了起来。”
范晨曦坦陈,自己一度不能正视偏瘫后走起路来一歪一扭的身体,但现在她会主动让工友们帮她拍摄视频,观察自己的行走姿势。“我现在走得越来越好了,我相信凭借毅力和不懈努力,一定能让工作、生活和身体都回到正轨。”
“3年来,我们共培训了1872名残疾人,今年我们参加了3场春风行动招聘会,收到了120余份求职意向,真切感受到了残障人士的就业需求。”董丽表示,未来学校还将吸纳更多爱心企业,开发新的工作岗位,并通过抖音、拼多多等电商平台,将手工艺品推向市场,拓宽销售渠道。最近,正在洽谈“穿戴甲”“喜憨儿”等项目,帮助更多有需要的残疾人实现就业。
正如每一幅钻石画上的每一颗钻石都有坐标,每一段人生都该被照亮,这是一个城市对“不完美”的温柔接纳。记者从东港区残联获悉,近年来,东港区打造“一站式”如康家园模式,服务残障人士实现“托养+康复+就业”三不误,成功申报2处省级辅助性就业机构。全区就业年龄段残障人士5887名,已就业3250人,占比55.2%;仅2024年,就推动77家企业按比例安置残障人士235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