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面积30万亩标准化设施大棚6.7万亩年产值60亿元

沾化冬枣助农过上红火日子

2025-02-21 作者: 程芃芃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记者 程芃芃
   本报通讯员 李向中

  春寒料峭,人勤春早。滨州市沾化区下河乡东张村二河滩冬枣专业合作社冬枣大棚内暖意融融,冬枣树开始舒枝抽芽,合作社负责人郭宁在察看枣树发芽情况。
  沾化是“中国冬枣之乡”,冬枣种植面积30万亩,标准化设施大棚面积6.7万亩。2024年,沾化区冬枣总产量达6.6亿斤,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冬枣全产业链产业产值达60亿元,全区枣农人均冬枣增收2000余元。在富国街道西杨村种植户杨秀峰的冬枣园里,用上了防虫网,树上挂满了黄色的防虫板、诱虫罐,树垄覆盖着可降解的无纺布,肥料是用大豆、豆粕等混合物发酵而成的有机肥……杨秀峰种了60亩“沾冬2号”,去年收入100余万元。“以前大伙与害虫打‘游击战’,见虫就打、见虫就喷,现在是‘战略防御战’。”他风趣地说。
  沾化区全面推广使用冬枣大棚、冬枣套袋、杀虫灯、防虫网、粘虫胶、反光地膜、测土配方施肥等多项管理新技术。全区已引进、推广了24类100多项冬枣生产新技术,冬枣产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87%以上。
  在富国街道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园,工作人员李彩云通过手机智慧冬枣App,可以随时掌握枣园光温雨风、土壤温度、虫害种类和虫口密度等指标;大棚缺水能报警、缺肥会提醒,节水节肥达三成;枣农“未卜先知”,跟极端天气赛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冬枣种植、生长、采摘、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的追溯监管。
  依靠科技,冬枣从每年7月中旬到10月中旬有长达3个多月的采摘期;运用保鲜储藏技术,冬枣鲜食期从当年10月到次年1月达3个月,实现时令冬枣四季常有。依靠嫁接等技术,选育新品种10余个,实现迭代升级。果实品质越来越高,种植难度不断降低,规模效益显著提升。
  从种植冬枣到利用天然的风景发展生态旅游,沾化做足冬枣这篇文章。近年来,沾化区挖掘冬枣产业发展潜力,树品牌、提品质、育品种,增强产业市场竞争力和综合效益,带动更多枣农致富。沾化实施路域综合治理和人居环境整治,沿公路干线建成180公里冬枣长廊,连接起300个冬枣生态旅游园,扮靓乡村生态颜值,发展生态游、休闲农业等,拓宽冬枣销售渠道,催热旅游市场,不但枣农收入蹿高,民宿、餐饮等行业收入也随之跃升。
  沾化区还为冬枣著书立传,编撰《沾化冬枣志》。建设沾化冬枣博物馆、民俗文化馆,出版《中华红玛瑙—沾化冬枣诗集》,编写文学作品集《沾化冬枣》,谱写《甜美下洼等你来》等歌曲,编写《冬枣树下》等戏曲剧本,歌曲《甜美下洼等你来》唱火朋友圈,渔鼓戏电影《枣乡喜事》叫好又叫座,获优秀戏曲电影奖……
  “盘活乡村资源,激活发展动能,做好新品种推广、新模式运营、新技术应用、新市场开拓、新业态培育,打造冬枣产业名城,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让乡村面貌更美丽,农业经济更繁荣,农民日子更红火。”沾化区委书记赵东表示。
  □ 本报记者 程芃芃
   本报通讯员 李向中

  春寒料峭,人勤春早。滨州市沾化区下河乡东张村二河滩冬枣专业合作社冬枣大棚内暖意融融,冬枣树开始舒枝抽芽,合作社负责人郭宁在察看枣树发芽情况。
  沾化是“中国冬枣之乡”,冬枣种植面积30万亩,标准化设施大棚面积6.7万亩。2024年,沾化区冬枣总产量达6.6亿斤,实现销售收入40亿元,冬枣全产业链产业产值达60亿元,全区枣农人均冬枣增收2000余元。在富国街道西杨村种植户杨秀峰的冬枣园里,用上了防虫网,树上挂满了黄色的防虫板、诱虫罐,树垄覆盖着可降解的无纺布,肥料是用大豆、豆粕等混合物发酵而成的有机肥……杨秀峰种了60亩“沾冬2号”,去年收入100余万元。“以前大伙与害虫打‘游击战’,见虫就打、见虫就喷,现在是‘战略防御战’。”他风趣地说。
  沾化区全面推广使用冬枣大棚、冬枣套袋、杀虫灯、防虫网、粘虫胶、反光地膜、测土配方施肥等多项管理新技术。全区已引进、推广了24类100多项冬枣生产新技术,冬枣产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87%以上。
  在富国街道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园,工作人员李彩云通过手机智慧冬枣App,可以随时掌握枣园光温雨风、土壤温度、虫害种类和虫口密度等指标;大棚缺水能报警、缺肥会提醒,节水节肥达三成;枣农“未卜先知”,跟极端天气赛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冬枣种植、生长、采摘、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的追溯监管。
  依靠科技,冬枣从每年7月中旬到10月中旬有长达3个多月的采摘期;运用保鲜储藏技术,冬枣鲜食期从当年10月到次年1月达3个月,实现时令冬枣四季常有。依靠嫁接等技术,选育新品种10余个,实现迭代升级。果实品质越来越高,种植难度不断降低,规模效益显著提升。
  从种植冬枣到利用天然的风景发展生态旅游,沾化做足冬枣这篇文章。近年来,沾化区挖掘冬枣产业发展潜力,树品牌、提品质、育品种,增强产业市场竞争力和综合效益,带动更多枣农致富。沾化实施路域综合治理和人居环境整治,沿公路干线建成180公里冬枣长廊,连接起300个冬枣生态旅游园,扮靓乡村生态颜值,发展生态游、休闲农业等,拓宽冬枣销售渠道,催热旅游市场,不但枣农收入蹿高,民宿、餐饮等行业收入也随之跃升。
  沾化区还为冬枣著书立传,编撰《沾化冬枣志》。建设沾化冬枣博物馆、民俗文化馆,出版《中华红玛瑙—沾化冬枣诗集》,编写文学作品集《沾化冬枣》,谱写《甜美下洼等你来》等歌曲,编写《冬枣树下》等戏曲剧本,歌曲《甜美下洼等你来》唱火朋友圈,渔鼓戏电影《枣乡喜事》叫好又叫座,获优秀戏曲电影奖……
  “盘活乡村资源,激活发展动能,做好新品种推广、新模式运营、新技术应用、新市场开拓、新业态培育,打造冬枣产业名城,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让乡村面貌更美丽,农业经济更繁荣,农民日子更红火。”沾化区委书记赵东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