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苹果新品种92个“益生909”破解种源依赖进口的难题

做强农业“芯片” 擦亮种业品牌

2025-02-21 作者: 杨秀萍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杨秀萍
  通讯员 王贵 报道
  本报烟台讯 近日,《烟台市种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印发实施。《方案》对三年烟台市种业发展进行了科学谋划和顶层设计,进一步优化政策支撑和要素保障,推动全市种业高质量发展。
  种业是现代农业芯片,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烟台地处北纬37度暖温带季风气候区,资源禀赋优越,是育繁种的黄金区位。目前,全市拥有“烟农”系列小麦、“登海”系列玉米、“烟薯”系列甘薯等优势品种,“烟农1212”小麦最高亩产880.89公斤,“连胜276”玉米最高亩产1195.73公斤。研发苹果新品种92个、占全国的25.7%。“益生909”是山东省首个通过国家认证的小型白羽肉鸡品种,破解了种源依赖进口的问题。拥有各类种业持证企业742家,年销售额过亿元的种业企业11家,登海种业位列中国种业企业50强,8家入选首批国家种业阵型企业。2024年全市水产苗种产量突破4700亿单位,居全省首位。
  “2024年,全市种业企业营收超100亿元,登海种业、益生股份、民和牧业等种业企业市值近百亿元。金海种业以优良品种发展订单农业,连胜种业、大成食品、仙坛股份等开展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种业效益。”烟台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高言进介绍,该市还擦亮种业品牌,围绕优势特色种业产业集中力量开展品牌创建,打造了“登海”“莱单”“金来”等一批国家和省级著名商标。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种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中专门提出支持烟台打造种业创新发展高地。
  《方案》明确,锚定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的战略目标,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到2027年,培育特色作物新品种(系)30个、自主研发或引进水产优良品种5个,建成优势作物种子(种苗)基地10处、省级以上水产原良种场5处,“育繁推一体化”企业累计达到7家,种业强市建设加快推进。
  为实现预期目标任务,烟台市将聚力实施优势种业塑强、科创能级提升、优良品种推广、种业企业扶优、种业安全筑基五大行动,推进14项重要举措,力争建设烟台中国“北方种谷”和水产种业“北繁基地”,打造“烟台种业”品牌。同时,加强种源保护利用,搭建育种创新平台,强化新品种攻关,加快生物育种创新。此外,还将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提升金融创新力度,加强种业交流合作,激活种业“芯”动能,提高市场竞争力。
  □记者 杨秀萍
  通讯员 王贵 报道
  本报烟台讯 近日,《烟台市种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印发实施。《方案》对三年烟台市种业发展进行了科学谋划和顶层设计,进一步优化政策支撑和要素保障,推动全市种业高质量发展。
  种业是现代农业芯片,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烟台地处北纬37度暖温带季风气候区,资源禀赋优越,是育繁种的黄金区位。目前,全市拥有“烟农”系列小麦、“登海”系列玉米、“烟薯”系列甘薯等优势品种,“烟农1212”小麦最高亩产880.89公斤,“连胜276”玉米最高亩产1195.73公斤。研发苹果新品种92个、占全国的25.7%。“益生909”是山东省首个通过国家认证的小型白羽肉鸡品种,破解了种源依赖进口的问题。拥有各类种业持证企业742家,年销售额过亿元的种业企业11家,登海种业位列中国种业企业50强,8家入选首批国家种业阵型企业。2024年全市水产苗种产量突破4700亿单位,居全省首位。
  “2024年,全市种业企业营收超100亿元,登海种业、益生股份、民和牧业等种业企业市值近百亿元。金海种业以优良品种发展订单农业,连胜种业、大成食品、仙坛股份等开展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种业效益。”烟台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高言进介绍,该市还擦亮种业品牌,围绕优势特色种业产业集中力量开展品牌创建,打造了“登海”“莱单”“金来”等一批国家和省级著名商标。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种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中专门提出支持烟台打造种业创新发展高地。
  《方案》明确,锚定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的战略目标,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到2027年,培育特色作物新品种(系)30个、自主研发或引进水产优良品种5个,建成优势作物种子(种苗)基地10处、省级以上水产原良种场5处,“育繁推一体化”企业累计达到7家,种业强市建设加快推进。
  为实现预期目标任务,烟台市将聚力实施优势种业塑强、科创能级提升、优良品种推广、种业企业扶优、种业安全筑基五大行动,推进14项重要举措,力争建设烟台中国“北方种谷”和水产种业“北繁基地”,打造“烟台种业”品牌。同时,加强种源保护利用,搭建育种创新平台,强化新品种攻关,加快生物育种创新。此外,还将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提升金融创新力度,加强种业交流合作,激活种业“芯”动能,提高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