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时事

红色传承映初心 砥砺前行共奋进

——青岛邮电博物馆成功入选国家工业遗产名单

2025-02-19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周燕 于咏华
  
  近期,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第三届国家工业遗产大会上,以“青岛德国邮局”为名的青岛邮电博物馆成功入选第六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
  青岛邮电博物馆矗立在胶州湾畔的青岛老城,这座始建于1901年的胶澳德意志帝国邮局旧址,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邮电营业建筑之一。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座百年红楼历经烽火岁月的洗礼与新时代的重生,通过多举措提质升级,持续发挥红色文化教育载体作用,近年来荣获中国联通红色文化建设示范基地、山东省首批工业遗产、中央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多项桂冠。
  青岛邮电博物馆成为山东联通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典型代表。立足红色资源禀赋,传承红色基因,山东联通以省内邮电博物展馆资源为原点,构建起新时代红色教育阵地。
回首红色历史 厚植爱国情怀
  走进青岛邮电博物馆,如同翻开通信事业的壮丽史诗,从烽火硝烟的萌芽到如今的辉煌,每一步都凝聚着先辈的智慧与汗水。博物馆内展陈文物、史料、图片等800多件(套),独具特色的古董电话墙、清朝电报电键、通信先辈革命史料及馆内的珍贵藏品吸引着广大市民游客走进邮电博物馆,了解那段红色通信历史。展厅中记录了青岛第一位女共产党员赵鲁玉、青岛邮政局党支部创始人徐子兴的革命事迹,鲜活呈现了一代代通信人传承红色基因、守护通信命脉的动人篇章。通过沉浸式观展,可以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不屈不挠的红色精神,从烽火岁月里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淬炼出的忠诚信仰。在历史长河与时代使命的对话中,进一步铸牢爱党报国的理想信念,激发出以科技创新赋能民族复兴的强国之志。
打造红色阵地 激发强国之志
  山东联通借助数字化技术,通过系统性梳理百年通信发展脉络、增加沉浸式体验、丰富展陈内容、打造“穿越邮博”云平台、创新性开发红色教育课程,持续推动山东省邮电博物馆、青岛邮电博物馆等老建筑从文化地标向育人高地的跨越式升级,将邮电博物馆打造成一个集工业文化遗产、德式老建筑、邮电专题博物馆、科普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多功能于一身的红色文化阵地。同时,山东省邮电博物馆、青岛邮电博物馆定期开展红色通信史教育,使联通广大员工在精神上得到洗礼,让“人民邮电为人民”的初心愈发坚定。2024年以来,这两座博物馆开展党建共建、主题党日、科普讲座、研学和社会实践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百余场,覆盖人员8000余人次。
  与此同时,山东联通打造以山东省邮电博物馆、青岛邮电博物馆为精神原点,多维构建的新时代红色教育阵地。在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等21处外部红色阵地挂牌设立“中国联通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构建“邮电博物馆+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内外一体化的红色教育矩阵。打造红色党建展厅,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全景展现联通人传承红色战邮基因的风采。利用5G+VR/AR等技术,创新开展实境微党课、接力诵读党章、祭奠革命英烈等活动,推动红色文化“看得见、传得开、记得住”。
赓续红色血脉 续写时代新篇
  山东联通传承“忠贞不渝、使命必达”的战邮精神,勇担数字信息运营服务国家队和数字技术融合创新排头兵责任,聚焦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主责,拓展联网通信、算网数智主业,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以数智赋能新基建、新融合、新治理,不断为山东数字强省、智慧山东建设贡献联通力量。
  山东联通加快建设网络基础设施,积极布局算力基础设施,建成全国首个5G+北斗高精定位系统,基本实现“上天、下海、入地”立体化组网;建成济南、青岛人工智能算力中心,打造省内首个由运营商牵头创设的算力交易调度平台——曜算算力交易平台;建设我国北方唯一的国际海缆登陆站,推动青岛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获批启动,为山东数字化发展夯基垒台。深入实施科技强企,联合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建设山东智能网络安全实验室,推动网络安全技术创新和应用;大力推动卫星遥感、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不断将智慧农业“复制”到山东各地众多特色产业;建设信息保护体系,组建反诈中心,实现涉诈号码精准发现、快速处置,诈骗电话、骚扰电话和垃圾短信治理水平大幅提升。聚焦核心技术,围绕关键应用,推进融合创新,打造“1+1+N”工业互联网自研产品体系,构建数字基础设施管理、工业使能平台、行业场景应用一体化产品能力,为40余个细分领域、56个区域产业集群、超千家企业提供全周期SaaS产品生态;推进5G+海洋应用业务,在智慧渔港、海洋生态监测、数字海洋牧场、智慧港口、海洋旅游等领域,助力山东海洋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构建覆盖基础网络、数据平台、应用系统的“1+1+10+N”产品能力体系,打造5G智慧矿山,全面助力煤矿实现从“人海战术”到“人+机器”的智能升级,让矿山更智慧、生产更高效、环境更安全。
  □周燕 于咏华
  
  近期,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第三届国家工业遗产大会上,以“青岛德国邮局”为名的青岛邮电博物馆成功入选第六批国家工业遗产名单。
  青岛邮电博物馆矗立在胶州湾畔的青岛老城,这座始建于1901年的胶澳德意志帝国邮局旧址,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邮电营业建筑之一。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这座百年红楼历经烽火岁月的洗礼与新时代的重生,通过多举措提质升级,持续发挥红色文化教育载体作用,近年来荣获中国联通红色文化建设示范基地、山东省首批工业遗产、中央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多项桂冠。
  青岛邮电博物馆成为山东联通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典型代表。立足红色资源禀赋,传承红色基因,山东联通以省内邮电博物展馆资源为原点,构建起新时代红色教育阵地。
回首红色历史 厚植爱国情怀
  走进青岛邮电博物馆,如同翻开通信事业的壮丽史诗,从烽火硝烟的萌芽到如今的辉煌,每一步都凝聚着先辈的智慧与汗水。博物馆内展陈文物、史料、图片等800多件(套),独具特色的古董电话墙、清朝电报电键、通信先辈革命史料及馆内的珍贵藏品吸引着广大市民游客走进邮电博物馆,了解那段红色通信历史。展厅中记录了青岛第一位女共产党员赵鲁玉、青岛邮政局党支部创始人徐子兴的革命事迹,鲜活呈现了一代代通信人传承红色基因、守护通信命脉的动人篇章。通过沉浸式观展,可以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不屈不挠的红色精神,从烽火岁月里永不消逝的电波中淬炼出的忠诚信仰。在历史长河与时代使命的对话中,进一步铸牢爱党报国的理想信念,激发出以科技创新赋能民族复兴的强国之志。
打造红色阵地 激发强国之志
  山东联通借助数字化技术,通过系统性梳理百年通信发展脉络、增加沉浸式体验、丰富展陈内容、打造“穿越邮博”云平台、创新性开发红色教育课程,持续推动山东省邮电博物馆、青岛邮电博物馆等老建筑从文化地标向育人高地的跨越式升级,将邮电博物馆打造成一个集工业文化遗产、德式老建筑、邮电专题博物馆、科普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多功能于一身的红色文化阵地。同时,山东省邮电博物馆、青岛邮电博物馆定期开展红色通信史教育,使联通广大员工在精神上得到洗礼,让“人民邮电为人民”的初心愈发坚定。2024年以来,这两座博物馆开展党建共建、主题党日、科普讲座、研学和社会实践等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百余场,覆盖人员8000余人次。
  与此同时,山东联通打造以山东省邮电博物馆、青岛邮电博物馆为精神原点,多维构建的新时代红色教育阵地。在孟良崮战役纪念馆等21处外部红色阵地挂牌设立“中国联通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构建“邮电博物馆+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内外一体化的红色教育矩阵。打造红色党建展厅,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全景展现联通人传承红色战邮基因的风采。利用5G+VR/AR等技术,创新开展实境微党课、接力诵读党章、祭奠革命英烈等活动,推动红色文化“看得见、传得开、记得住”。
赓续红色血脉 续写时代新篇
  山东联通传承“忠贞不渝、使命必达”的战邮精神,勇担数字信息运营服务国家队和数字技术融合创新排头兵责任,聚焦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主责,拓展联网通信、算网数智主业,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以数智赋能新基建、新融合、新治理,不断为山东数字强省、智慧山东建设贡献联通力量。
  山东联通加快建设网络基础设施,积极布局算力基础设施,建成全国首个5G+北斗高精定位系统,基本实现“上天、下海、入地”立体化组网;建成济南、青岛人工智能算力中心,打造省内首个由运营商牵头创设的算力交易调度平台——曜算算力交易平台;建设我国北方唯一的国际海缆登陆站,推动青岛国际通信业务出入口局获批启动,为山东数字化发展夯基垒台。深入实施科技强企,联合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建设山东智能网络安全实验室,推动网络安全技术创新和应用;大力推动卫星遥感、5G、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不断将智慧农业“复制”到山东各地众多特色产业;建设信息保护体系,组建反诈中心,实现涉诈号码精准发现、快速处置,诈骗电话、骚扰电话和垃圾短信治理水平大幅提升。聚焦核心技术,围绕关键应用,推进融合创新,打造“1+1+N”工业互联网自研产品体系,构建数字基础设施管理、工业使能平台、行业场景应用一体化产品能力,为40余个细分领域、56个区域产业集群、超千家企业提供全周期SaaS产品生态;推进5G+海洋应用业务,在智慧渔港、海洋生态监测、数字海洋牧场、智慧港口、海洋旅游等领域,助力山东海洋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构建覆盖基础网络、数据平台、应用系统的“1+1+10+N”产品能力体系,打造5G智慧矿山,全面助力煤矿实现从“人海战术”到“人+机器”的智能升级,让矿山更智慧、生产更高效、环境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