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是一个鼓励创新的城市,也是一个宽容失败的城市”

“六小龙”带来的创新启示

2025-02-17 作者: 修从涛 刘玉凡 张锡坤 来源: 大众日报
  2月12日,杭州宇树科技展厅的机器人。(□大众新闻记者 张锡坤 修从涛 报道)
  □ 大众新闻记者 修从涛
     刘玉凡 张锡坤

  “杭州为什么能出‘六小龙’?”“杭州做对了什么?”……聚光灯给到杭州,有关的追问和反思,铺天盖地。
文化里的“闯”劲
  有激情、有闯劲、敢冒险

  “这个型号的机器狗能续航多久?”“哪一款是上过春晚的?”“人形机器人目前有哪些应用场景?”……2月12日,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厅内,人头攒动。自从爬泰山的机器狗和春晚扭秧歌的机器人爆火出圈后,前来参观考察的访客,络绎不绝。
  “这是早期型号的机器狗Laikago,那是刚上过春晚的人形机器人H1。”展厅里,宇树科技市场经理孙宝岩向记者介绍起每一款产品的功能特点。从这些不断迭代的产品身上,不难看出企业的成长轨迹。
  时间回到2016年。这一年,王兴兴和两名团队成员带着200万元天使轮投资,在杭州创立了宇树科技。
  为什么选择杭州?
  “创始人王兴兴曾在杭州求学,再加上杭州有互联网产业和科技人才基础,最终选择在杭州创业。”在孙宝岩看来,杭州有着更加浓郁的创业氛围。
  创业氛围源自哪里?
  ——互联网产业基础。“杭州在上一轮互联网创业中走在了前列,涌现出像阿里、网易这样的互联网企业。”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特邀委员、浙商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亭认为,互联网“大厂”为杭州发展数字经济提供了选择,更为创业者提供了机会。
  ——科技人才集聚。在刘亭看来,杭州有阿里系、浙大系、海归系、浙商系等众多年轻技术人才,其中许多是草根创业、大学生创业,有激情、有闯劲、敢冒险。
  说到“闯”劲,“六小龙”的创始人都有这种特质。宇树科技的王兴兴,摒弃液压驱动机器人这一当时的国际主流路线,采用电机直驱,最终用产品的全球市占率证明了自己;深度求索的梁文锋,“每天不是在跑代码就是在写代码”,同事称“从未见过这样的老板”;游戏科学的冯骥是个游戏狂人,常在深夜与虚拟世界对话;强脑科技的韩璧丞,为攻克难关,常在实验室中挑灯夜战……
  实际上,这股“闯”劲与杭州的文化基因是相通的。刘亭介绍,浙江自古便是“百工之乡”,以浙东学派为代表的浙商文化,倡导“工商皆本、义利并重”,这使得杭州的民营经济一直活跃。
  互联网时代,在民营经济繁荣的杭州,创业者们传承着“敢闯敢试”的精神气质。根据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杭州有36家企业上榜,连续22年名列全国城市第一。
无事不扰的智慧
  “补贴申请过程,没吃过一顿饭,没喝过一顿酒”

  创业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是百转千回、九死一生。创业者的这股“闯”劲,如何呵护?
  一则走红网络的微信朋友圈,或许能给出答案。
  春节期间,市值风云创始人杨峰在自己的朋友圈,点赞了杭州市余杭区的营商环境。他写道,“整个入驻过程、补贴申请过程,没吃过一顿饭,没喝过一顿酒,没送过一根烟”“答应你的政府补助,按约定时间自动打款,无需你再去问,再去催,再去请吃饭”“事办完,政府部门的人就消失,从来不烦企业,从不对企业指手画脚”。
  这则朋友圈,引起杭州创业者们的共鸣。事后,杨峰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去年6月,公司收到了来自杭州未来科技城管委会的102.82万元补助,“政府一声不吭把钱打了,然后发个短信告诉你:钱到了,你们查一下。”杨峰感慨道,余杭是“最懂企业的政府”。
  懂企业的政府要做个“拎得清的小透明”,无事不扰,但又不能做“甩手掌柜”,一旦企业有需求,还得做到有求必应。
  为保证游戏科学开发人员心无旁骛投入《黑神话:悟空》的开发工作,当地政府帮忙申领各级奖补以及游戏发行版号,联系食堂和物业公司每天送饭上门;宇树科技急需系统性的知识产权快速保护,杭州推出专利快速预审服务,上门介绍并指导操作……“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的杭州承诺,在那些瞬间具象化。
  浙江省山东商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范海亮在杭州工作多年,他对当地的营商环境深有感触。“商会里有很多新兴企业,有老乡从大学毕业就投身创业,他们刚开始普遍缺乏资金,但杭州各级政府对新兴产业的支持是不遗余力的。我感觉,只要有想法,有一定科技含量,都能够在杭州各级政府的包容培育之下茁壮成长。”范海亮说,“杭州是一个鼓励创新的城市,也是一个宽容失败的城市。”
  包容“不鸣”,方有“龙吟”。为鼓励科研创新,营造宽松的营商环境,杭州创新基金要求子基金必须配置30%以上早期硬科技项目,西湖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甚至允许15年退出周期。这种“不以IPO为唯一目的”的投资逻辑,恰好契合了硬科技公司长周期的特性。
  最近,杭州又提出了“三个15%”的科技投入政策:市财政科技投入年均增长要达到15%以上,市本级每年新增财力的15%以上要用于科技投入,同时统筹现有产业政策资金当中的15%集中投向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做“难而正确”的事
  敢于跳出舒适圈,坚持长期主义

  从引领互联网电商风潮,到成为AI时代的科创新城,杭州为什么总能抢得先机?
  一位杭州干部曾说过,“杭州也不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孩子”。杭州成功的因素之一,就是敢于跳出舒适圈,做“难而正确”的事,坚持长期主义策略。
  以人工智能产业为例。当移动互联网红利见顶时,杭州率先开启“硬核创新”转向。2017年,杭州率先发布全国首个“机器人+”行动计划。同年之江实验室成立,2020年阿里达摩院发布中文大模型,2022年余杭区规划千亩AI产业园,形成“算力基建-算法研发-场景落地”的新三角。2023年,杭州又出台人工智能和元宇宙发展专项政策,提供资金补助与应用场景支持。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通过多年的长期引育,杭州人工智能产业迎来收获,以深度求索为首的人工智能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但杭州并没有停下脚步,今年1月,杭州又印发了《杭州市未来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5—2026年)》,谋划布局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类脑智能、合成生物等前沿领域产业。
  时下,杭州又“盯”上了另一件“难而正确”的事。中国科学院院士房建成在推进极弱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孵化出了首个成果──心磁、脑磁成像设备,杭州正积极推动将这一成果产业化。
  “心磁成像设备将人类对健康状态的检测从‘看结构’时代转入‘看功能’时代,这有望突破急性心梗等重大疾病早期快速诊断的世界性难题。”房建成说,心磁成像设备和杭州“六小龙”一样,是一条中国领跑的新赛道。
  做“难而正确”的事,需要付出更多的物力财力,但静待花开后的收获,也会更丰厚。杭州懂得这一点。2024年,杭州科创集团联合杭州高新金投,专门设立了杭州零磁装备成果转化基金,推动极弱磁测量技术的成果转化和应用。
  2月6日,零磁医疗设备生产基地项目正式开工。“每个月,当地政府都有人跟我对接服务,缺钱政府帮忙融资,缺人政府帮忙招聘,缺市场政府帮找门路,需要申请国家级平台,政府帮忙配套。”房建成院士说,在这样的营商环境下,杭州“六小龙”的出现并不意外。
  今年浙江省两会期间,杭州市市长姚高员走进央视演播厅时,说过三句话——“财力再紧张,也不能去压减科技投入”“让创新始终成为杭州的城市气质”“包容十年不鸣,静待一鸣惊人”。或许这三句话,可以回答“杭州之问”。
  □ 大众新闻记者 修从涛
     刘玉凡 张锡坤

  “杭州为什么能出‘六小龙’?”“杭州做对了什么?”……聚光灯给到杭州,有关的追问和反思,铺天盖地。
文化里的“闯”劲
  有激情、有闯劲、敢冒险

  “这个型号的机器狗能续航多久?”“哪一款是上过春晚的?”“人形机器人目前有哪些应用场景?”……2月12日,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的展厅内,人头攒动。自从爬泰山的机器狗和春晚扭秧歌的机器人爆火出圈后,前来参观考察的访客,络绎不绝。
  “这是早期型号的机器狗Laikago,那是刚上过春晚的人形机器人H1。”展厅里,宇树科技市场经理孙宝岩向记者介绍起每一款产品的功能特点。从这些不断迭代的产品身上,不难看出企业的成长轨迹。
  时间回到2016年。这一年,王兴兴和两名团队成员带着200万元天使轮投资,在杭州创立了宇树科技。
  为什么选择杭州?
  “创始人王兴兴曾在杭州求学,再加上杭州有互联网产业和科技人才基础,最终选择在杭州创业。”在孙宝岩看来,杭州有着更加浓郁的创业氛围。
  创业氛围源自哪里?
  ——互联网产业基础。“杭州在上一轮互联网创业中走在了前列,涌现出像阿里、网易这样的互联网企业。”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特邀委员、浙商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刘亭认为,互联网“大厂”为杭州发展数字经济提供了选择,更为创业者提供了机会。
  ——科技人才集聚。在刘亭看来,杭州有阿里系、浙大系、海归系、浙商系等众多年轻技术人才,其中许多是草根创业、大学生创业,有激情、有闯劲、敢冒险。
  说到“闯”劲,“六小龙”的创始人都有这种特质。宇树科技的王兴兴,摒弃液压驱动机器人这一当时的国际主流路线,采用电机直驱,最终用产品的全球市占率证明了自己;深度求索的梁文锋,“每天不是在跑代码就是在写代码”,同事称“从未见过这样的老板”;游戏科学的冯骥是个游戏狂人,常在深夜与虚拟世界对话;强脑科技的韩璧丞,为攻克难关,常在实验室中挑灯夜战……
  实际上,这股“闯”劲与杭州的文化基因是相通的。刘亭介绍,浙江自古便是“百工之乡”,以浙东学派为代表的浙商文化,倡导“工商皆本、义利并重”,这使得杭州的民营经济一直活跃。
  互联网时代,在民营经济繁荣的杭州,创业者们传承着“敢闯敢试”的精神气质。根据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杭州有36家企业上榜,连续22年名列全国城市第一。
无事不扰的智慧
  “补贴申请过程,没吃过一顿饭,没喝过一顿酒”

  创业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是百转千回、九死一生。创业者的这股“闯”劲,如何呵护?
  一则走红网络的微信朋友圈,或许能给出答案。
  春节期间,市值风云创始人杨峰在自己的朋友圈,点赞了杭州市余杭区的营商环境。他写道,“整个入驻过程、补贴申请过程,没吃过一顿饭,没喝过一顿酒,没送过一根烟”“答应你的政府补助,按约定时间自动打款,无需你再去问,再去催,再去请吃饭”“事办完,政府部门的人就消失,从来不烦企业,从不对企业指手画脚”。
  这则朋友圈,引起杭州创业者们的共鸣。事后,杨峰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去年6月,公司收到了来自杭州未来科技城管委会的102.82万元补助,“政府一声不吭把钱打了,然后发个短信告诉你:钱到了,你们查一下。”杨峰感慨道,余杭是“最懂企业的政府”。
  懂企业的政府要做个“拎得清的小透明”,无事不扰,但又不能做“甩手掌柜”,一旦企业有需求,还得做到有求必应。
  为保证游戏科学开发人员心无旁骛投入《黑神话:悟空》的开发工作,当地政府帮忙申领各级奖补以及游戏发行版号,联系食堂和物业公司每天送饭上门;宇树科技急需系统性的知识产权快速保护,杭州推出专利快速预审服务,上门介绍并指导操作……“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的杭州承诺,在那些瞬间具象化。
  浙江省山东商会执行会长兼秘书长范海亮在杭州工作多年,他对当地的营商环境深有感触。“商会里有很多新兴企业,有老乡从大学毕业就投身创业,他们刚开始普遍缺乏资金,但杭州各级政府对新兴产业的支持是不遗余力的。我感觉,只要有想法,有一定科技含量,都能够在杭州各级政府的包容培育之下茁壮成长。”范海亮说,“杭州是一个鼓励创新的城市,也是一个宽容失败的城市。”
  包容“不鸣”,方有“龙吟”。为鼓励科研创新,营造宽松的营商环境,杭州创新基金要求子基金必须配置30%以上早期硬科技项目,西湖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甚至允许15年退出周期。这种“不以IPO为唯一目的”的投资逻辑,恰好契合了硬科技公司长周期的特性。
  最近,杭州又提出了“三个15%”的科技投入政策:市财政科技投入年均增长要达到15%以上,市本级每年新增财力的15%以上要用于科技投入,同时统筹现有产业政策资金当中的15%集中投向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做“难而正确”的事
  敢于跳出舒适圈,坚持长期主义

  从引领互联网电商风潮,到成为AI时代的科创新城,杭州为什么总能抢得先机?
  一位杭州干部曾说过,“杭州也不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孩子”。杭州成功的因素之一,就是敢于跳出舒适圈,做“难而正确”的事,坚持长期主义策略。
  以人工智能产业为例。当移动互联网红利见顶时,杭州率先开启“硬核创新”转向。2017年,杭州率先发布全国首个“机器人+”行动计划。同年之江实验室成立,2020年阿里达摩院发布中文大模型,2022年余杭区规划千亩AI产业园,形成“算力基建-算法研发-场景落地”的新三角。2023年,杭州又出台人工智能和元宇宙发展专项政策,提供资金补助与应用场景支持。
  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通过多年的长期引育,杭州人工智能产业迎来收获,以深度求索为首的人工智能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但杭州并没有停下脚步,今年1月,杭州又印发了《杭州市未来产业培育行动计划(2025—2026年)》,谋划布局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类脑智能、合成生物等前沿领域产业。
  时下,杭州又“盯”上了另一件“难而正确”的事。中国科学院院士房建成在推进极弱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孵化出了首个成果──心磁、脑磁成像设备,杭州正积极推动将这一成果产业化。
  “心磁成像设备将人类对健康状态的检测从‘看结构’时代转入‘看功能’时代,这有望突破急性心梗等重大疾病早期快速诊断的世界性难题。”房建成说,心磁成像设备和杭州“六小龙”一样,是一条中国领跑的新赛道。
  做“难而正确”的事,需要付出更多的物力财力,但静待花开后的收获,也会更丰厚。杭州懂得这一点。2024年,杭州科创集团联合杭州高新金投,专门设立了杭州零磁装备成果转化基金,推动极弱磁测量技术的成果转化和应用。
  2月6日,零磁医疗设备生产基地项目正式开工。“每个月,当地政府都有人跟我对接服务,缺钱政府帮忙融资,缺人政府帮忙招聘,缺市场政府帮找门路,需要申请国家级平台,政府帮忙配套。”房建成院士说,在这样的营商环境下,杭州“六小龙”的出现并不意外。
  今年浙江省两会期间,杭州市市长姚高员走进央视演播厅时,说过三句话——“财力再紧张,也不能去压减科技投入”“让创新始终成为杭州的城市气质”“包容十年不鸣,静待一鸣惊人”。或许这三句话,可以回答“杭州之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