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文化

宋朝的“外卖”

2025-02-16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汪霏霏

  提到外卖,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手机与网络。其实,外卖这个行业非常古老,早在1000多年前的宋朝,外卖就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生,且蔚为大观。
  宋朝的外卖叫索唤,宋人曾自豪地说:“市食点心,四时皆有,任便索唤,不误主顾”——要是不想自己做饭,不论春夏秋冬,从早到晚,都可以叫外卖。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中,就画有一位外卖小哥模样的人,穿着围裙,右手拿着筷子,左手拿着两个食盒,从虹桥边的“脚店”出来,利索地走在街上,看姿态是刚接了外卖单。
  那当时的外卖,究竟要如何下单,商家做了又如何配送呢?
  宋朝大街上酒楼饭店不计其数,各家各户为了争夺客源,除了饭菜一定要好吃,服务也得到位。有些有钱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并不想自己出门去酒楼吃饭,便会让自家的下人,带着拟好的菜单,去指定的酒楼下单。酒楼最喜欢这种身份尊贵又有钱的客人,当然会来者不拒,这种模式越来越规范,哪家今天想吃外卖,只管提前把菜单送去,等到了中午或者晚上饭点,酒楼便会安排人送菜上门。
  随着普遍程度的提高,外卖业自然就应运而生。酒楼为了揽客,还派人去一些听戏听曲的地方推销,主动挨个上前询问饿不饿,是否需要外卖点餐服务。外卖员只需要记录客人的姓名、位置、所需餐食,几个人多的地方跑一圈后,看着饭菜数量差不多了,就赶紧返回酒楼帮客人下单。其细致程度绝不亚于现在。比方说,为了让客人吃到热腾腾美味的饭菜,酒楼发明了一种保温餐具叫“温盘”,最里面那一层用来盛菜,外面有一层放入热水用于保温,这样不至于下人把菜拿回家,饭菜都凉透了。这种派送的餐具是回收使用的,非常环保,在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中就有多件“温盘”的文物展示。
  北宋末年首都汴梁,有位宋五嫂开着一家鱼羹店。靖康之变后,她和其他很多汴梁人一样南下逃难,最终在临安落脚,继续以售卖鱼羹为生。她把店开在西湖边上,宋高宗赵构坐船游览西湖,就曾点过她家外卖,宋五嫂亲自送到船上。鱼羹经过高宗“御赏”,一下变成了当时的“网红美食”,人们奔走相告,宋五嫂因此成为富豪,“钱塘门外宋五嫂鱼羹”也成为当时杭州的餐饮名店。元人张雨的《西湖竹枝词》:“光尧内禅罢言兵,几番御舟湖上行。东家邻舍宋大嫂,就船犹得进鱼羹”,说的正是这个典故。
  像宋五嫂一样从汴梁来到临安,在史料上留下名字的还有羊肉李七儿、奶房王家、血肚羹宋小巴、李婆婆杂菜羹、贺四酪面店,事实上,南宋临安的大部分餐饮名店,都是汴梁旧人所开设,如《都城纪胜》所称“都城食店,多是旧京师人开张”。淳熙五年(1178年)二月,宋孝宗赵昚去德寿宫探望已经退位做太上皇十多年的赵构,赵构点名叫了李婆婆杂菜羹、贺四酪面、脏三猪胰胡饼、戈家甜食等外卖,品尝后非常满意,说:“此皆京师旧人,各厚赐之。”
  当时皇帝要钱要物,称之为“宣索”或“宣唤”,因此皇帝叫外卖就有特别的名字“宣索市食”或“宣唤买市”。宋高宗经常从市井叫外卖,使得各家餐厅更加重视餐饮品质,不敢苟且草率,无形中提升了临安餐饮的整体质量,这也算是为中国餐饮事业做出了一丝贡献吧。除了前面提到的美食,当时临安孝仁坊口的水晶红白烧酒,瑜石车子卖糖糜乳糕浇等食物,也都曾被宣唤。宋孝宗“宣唤”过的市井美食,见于记载的有李婆婆杂菜羹、南瓦子张家团子。帝王尚且如此,可以想见当时权贵大臣、富裕人家叫外卖的情形就更加普遍了。被帝王点名“宣唤”过的店铺自然深以为荣,会在店铺门口醒目处挂上写着“曾经宣唤”的招旗。
  宋朝人点餐饮外卖已经够先进的了,但你敢相信,宋朝也可以外卖点药?医馆药房的外卖服务,只要病人提供药方,并说明用药时间和病人的住址,药房抓完药可以在自己店里为客人熬药。熬好之后再用保温容器给病人送到家,这种服务在宋朝很受欢迎。
  宋朝还有送热水的外卖,这也令人意想不到,就是普普通通烧好的热水,有些比较懒的家庭,不想一大早起来烧热水,就会直接下单,第二天就有人专门送热水上门,简直不要太方便了。除了这些,还有送花上门的,宋朝人喜欢插花,一些女眷在家没事干,就买一些鲜花让人送过来,定期在家里搞插花,很有闲情雅致。还有上门定制衣服的,亲自带着布料上门,量体裁衣,做好了再派人亲自送上门来,这都算是“外卖”。
  那么,宋朝又是怎么招收外卖员的呢?大户人家叫外卖,大抵都由私家仆人出面;普通人家则可以提前差遣专人前去购买。当时这种专门负责点餐送餐的外卖小哥称作“闲汉”,他们工作认真、服务周到,会风雨无阻送餐上门。此外,旅店的店小二,也可以为住客提供即时的跑腿服务。因此每到餐点,就有很多手提美食的人在坊间穿梭。甚至可以足不出户隔窗索唤,因为每到餐点众多流动食贩沿街叫卖熟食,有鹅、熟羊、鸡鸭、羊血、灌肺等快餐,“就门供卖,可以应仓卒之需”。只要打开窗户,吊个放着外卖钱的小竹筐下去,就能把满满一筐外卖提上楼。
  在宋朝,城市人口以及市民阶层持续增多和扩大,形成了很强劲的消费群体,让消费市场变得繁荣起来,所以外卖发端于宋朝,这和宋朝经济发达息息相关。
     (作者系山东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 汪霏霏

  提到外卖,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手机与网络。其实,外卖这个行业非常古老,早在1000多年前的宋朝,外卖就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生,且蔚为大观。
  宋朝的外卖叫索唤,宋人曾自豪地说:“市食点心,四时皆有,任便索唤,不误主顾”——要是不想自己做饭,不论春夏秋冬,从早到晚,都可以叫外卖。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中,就画有一位外卖小哥模样的人,穿着围裙,右手拿着筷子,左手拿着两个食盒,从虹桥边的“脚店”出来,利索地走在街上,看姿态是刚接了外卖单。
  那当时的外卖,究竟要如何下单,商家做了又如何配送呢?
  宋朝大街上酒楼饭店不计其数,各家各户为了争夺客源,除了饭菜一定要好吃,服务也得到位。有些有钱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并不想自己出门去酒楼吃饭,便会让自家的下人,带着拟好的菜单,去指定的酒楼下单。酒楼最喜欢这种身份尊贵又有钱的客人,当然会来者不拒,这种模式越来越规范,哪家今天想吃外卖,只管提前把菜单送去,等到了中午或者晚上饭点,酒楼便会安排人送菜上门。
  随着普遍程度的提高,外卖业自然就应运而生。酒楼为了揽客,还派人去一些听戏听曲的地方推销,主动挨个上前询问饿不饿,是否需要外卖点餐服务。外卖员只需要记录客人的姓名、位置、所需餐食,几个人多的地方跑一圈后,看着饭菜数量差不多了,就赶紧返回酒楼帮客人下单。其细致程度绝不亚于现在。比方说,为了让客人吃到热腾腾美味的饭菜,酒楼发明了一种保温餐具叫“温盘”,最里面那一层用来盛菜,外面有一层放入热水用于保温,这样不至于下人把菜拿回家,饭菜都凉透了。这种派送的餐具是回收使用的,非常环保,在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中就有多件“温盘”的文物展示。
  北宋末年首都汴梁,有位宋五嫂开着一家鱼羹店。靖康之变后,她和其他很多汴梁人一样南下逃难,最终在临安落脚,继续以售卖鱼羹为生。她把店开在西湖边上,宋高宗赵构坐船游览西湖,就曾点过她家外卖,宋五嫂亲自送到船上。鱼羹经过高宗“御赏”,一下变成了当时的“网红美食”,人们奔走相告,宋五嫂因此成为富豪,“钱塘门外宋五嫂鱼羹”也成为当时杭州的餐饮名店。元人张雨的《西湖竹枝词》:“光尧内禅罢言兵,几番御舟湖上行。东家邻舍宋大嫂,就船犹得进鱼羹”,说的正是这个典故。
  像宋五嫂一样从汴梁来到临安,在史料上留下名字的还有羊肉李七儿、奶房王家、血肚羹宋小巴、李婆婆杂菜羹、贺四酪面店,事实上,南宋临安的大部分餐饮名店,都是汴梁旧人所开设,如《都城纪胜》所称“都城食店,多是旧京师人开张”。淳熙五年(1178年)二月,宋孝宗赵昚去德寿宫探望已经退位做太上皇十多年的赵构,赵构点名叫了李婆婆杂菜羹、贺四酪面、脏三猪胰胡饼、戈家甜食等外卖,品尝后非常满意,说:“此皆京师旧人,各厚赐之。”
  当时皇帝要钱要物,称之为“宣索”或“宣唤”,因此皇帝叫外卖就有特别的名字“宣索市食”或“宣唤买市”。宋高宗经常从市井叫外卖,使得各家餐厅更加重视餐饮品质,不敢苟且草率,无形中提升了临安餐饮的整体质量,这也算是为中国餐饮事业做出了一丝贡献吧。除了前面提到的美食,当时临安孝仁坊口的水晶红白烧酒,瑜石车子卖糖糜乳糕浇等食物,也都曾被宣唤。宋孝宗“宣唤”过的市井美食,见于记载的有李婆婆杂菜羹、南瓦子张家团子。帝王尚且如此,可以想见当时权贵大臣、富裕人家叫外卖的情形就更加普遍了。被帝王点名“宣唤”过的店铺自然深以为荣,会在店铺门口醒目处挂上写着“曾经宣唤”的招旗。
  宋朝人点餐饮外卖已经够先进的了,但你敢相信,宋朝也可以外卖点药?医馆药房的外卖服务,只要病人提供药方,并说明用药时间和病人的住址,药房抓完药可以在自己店里为客人熬药。熬好之后再用保温容器给病人送到家,这种服务在宋朝很受欢迎。
  宋朝还有送热水的外卖,这也令人意想不到,就是普普通通烧好的热水,有些比较懒的家庭,不想一大早起来烧热水,就会直接下单,第二天就有人专门送热水上门,简直不要太方便了。除了这些,还有送花上门的,宋朝人喜欢插花,一些女眷在家没事干,就买一些鲜花让人送过来,定期在家里搞插花,很有闲情雅致。还有上门定制衣服的,亲自带着布料上门,量体裁衣,做好了再派人亲自送上门来,这都算是“外卖”。
  那么,宋朝又是怎么招收外卖员的呢?大户人家叫外卖,大抵都由私家仆人出面;普通人家则可以提前差遣专人前去购买。当时这种专门负责点餐送餐的外卖小哥称作“闲汉”,他们工作认真、服务周到,会风雨无阻送餐上门。此外,旅店的店小二,也可以为住客提供即时的跑腿服务。因此每到餐点,就有很多手提美食的人在坊间穿梭。甚至可以足不出户隔窗索唤,因为每到餐点众多流动食贩沿街叫卖熟食,有鹅、熟羊、鸡鸭、羊血、灌肺等快餐,“就门供卖,可以应仓卒之需”。只要打开窗户,吊个放着外卖钱的小竹筐下去,就能把满满一筐外卖提上楼。
  在宋朝,城市人口以及市民阶层持续增多和扩大,形成了很强劲的消费群体,让消费市场变得繁荣起来,所以外卖发端于宋朝,这和宋朝经济发达息息相关。
     (作者系山东社会科学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