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众日报  >  要闻

勇当排头兵 敢为先行者奋力以财税改革助推高质量发展

2025-02-16 作者: 付玉婷 来源: 大众日报
□ 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 李峰

  全省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大会吹响了锐意改革、勇于创新的集结号。财政部门将锚定“走在前、挑大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和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的奋斗姿态,以开展全国财政科学管理综合试点为抓手,进一步全面深化财税改革,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财政保障。
  聚力推进融资平台和城投公司转型改革。坚持“一企一策”,精准施策,加快剥离政府融资功能,突出市场化专业化定位,用足用好化债支持政策,推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确保转型改革稳妥有序推进。
  聚力完善现代预算制度。推进零基预算改革,完善财政支出分类保障机制,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全面提高资金效益和政策效果。坚持“小钱小气、大钱大方”,加大财政资源统筹力度,增强对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的财力保障,支持好其他领域的重大改革实施。统筹推进资产管理、财会监督、数字财政等改革,着力提升财政科学管理水平。
  聚力落实税费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国家部署的消费税、增值税等税制改革,进一步推动地方税体系建设,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加强非税收入差别化管理,打造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税费调控体系。
  聚力深化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完善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加快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省以下财政体制格局。建立一般性转移支付合理增长机制,清理规范专项转移支付,提升市县财力同事权相匹配程度。扎实推进省财政直管县改革,靶向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聚力健全财政调控机制。优化激励性转移支付政策,把财税利益调节与新旧动能转换、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成效挂钩,形成“发展质量越高、得实惠越多”的鲜明导向。持续深化财金联动,用好政府引导基金、股权投资、担保增信等市场化手段,引导更多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重点领域、关键环节。
  聚力推动财政可持续运行。建立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体系,健全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完善城投公司举债融资管理机制。强化基层“三保”工作保障,切实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完善民生政策备案机制,加强财政承受能力评估,推动财政可持续稳健运行,更好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
  (□记者 付玉婷 整理)
□ 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 李峰

  全省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大会吹响了锐意改革、勇于创新的集结号。财政部门将锚定“走在前、挑大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和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的奋斗姿态,以开展全国财政科学管理综合试点为抓手,进一步全面深化财税改革,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财政保障。
  聚力推进融资平台和城投公司转型改革。坚持“一企一策”,精准施策,加快剥离政府融资功能,突出市场化专业化定位,用足用好化债支持政策,推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确保转型改革稳妥有序推进。
  聚力完善现代预算制度。推进零基预算改革,完善财政支出分类保障机制,强化预算绩效管理,全面提高资金效益和政策效果。坚持“小钱小气、大钱大方”,加大财政资源统筹力度,增强对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的财力保障,支持好其他领域的重大改革实施。统筹推进资产管理、财会监督、数字财政等改革,着力提升财政科学管理水平。
  聚力落实税费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国家部署的消费税、增值税等税制改革,进一步推动地方税体系建设,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加强非税收入差别化管理,打造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税费调控体系。
  聚力深化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完善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加快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省以下财政体制格局。建立一般性转移支付合理增长机制,清理规范专项转移支付,提升市县财力同事权相匹配程度。扎实推进省财政直管县改革,靶向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聚力健全财政调控机制。优化激励性转移支付政策,把财税利益调节与新旧动能转换、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成效挂钩,形成“发展质量越高、得实惠越多”的鲜明导向。持续深化财金联动,用好政府引导基金、股权投资、担保增信等市场化手段,引导更多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重点领域、关键环节。
  聚力推动财政可持续运行。建立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体系,健全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完善城投公司举债融资管理机制。强化基层“三保”工作保障,切实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完善民生政策备案机制,加强财政承受能力评估,推动财政可持续稳健运行,更好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
  (□记者 付玉婷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