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加快向长岛汇聚

40多家企业院所抢抓“零碳机遇”

2025-02-14 作者: 董卿 从春龙 邢金钰 来源: 大众日报
  图为长岛南长山岛全景。(资料片)
  □ 本报记者 董卿 从春龙
       邢金钰
  
  “从没一次接待过这么多企业。”
  2月10日至11日,长岛国际零碳岛建设推进大会在长岛召开,40多家知名企业、科研院所的负责人冒着料峭寒风,乘车换船登上长岛。一位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直言:正月里的长岛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
  这是一场务实高效的大会:烟台市委财经办、市发展改革委等10个市直部门送来了支持长岛发展的新政策;中建山东投资有限公司、国电投核能有限公司等40多家知名企业、科研院所的负责人带来了资金和技术;碳普惠平台建设、飞地产业园合作、零碳场景打造、绿色微电海水淡化示范项目、局域新型电力系统、虚拟电厂等一系列战略合作顺利签约。
  眼下,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加快向长岛汇聚,长岛国际零碳岛的规划图,正一步步变成施工图、实景图。
企业嘉宾登岛考察
  这么多嘉宾登岛,可不是为了欣赏海岛美景。
  他们下船后,来不及休息就马不停蹄考察了长园宾馆、南长山街道孙家村、长岛垃圾分类综合处置基地、污水处理厂、新人民医院、海滨长廊等零碳场景,详细了解碳普惠平台、海草床和海藻场生态修复、零碳医院、零碳港口、近零碳社区等创新成果和规划建设情况。
  绿色微电海水淡化示范项目可直接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发电,每天生产高品质生活饮用水50立方米,制备食用盐100公斤。
  孙家村研发了海藻资源养护模式,通过应用人工浮床、人工潮潭等海藻场构建技术,使本地海藻场固碳量平均提升39.36%……
  “我们一边观摩一边讨论,无论是新能源的规划,还是低碳环保技术的应用,都给我们很深的印象,也给我们央企上了很好的一课。”中核山东核能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赵立东表示。
  长岛综试区工委委员、管委副主任于振江详细解读了《长岛国际零碳岛示范场景建设规划方案》,介绍了31个零碳示范场景,引发与会企业家和专家的浓厚兴趣。大会上,长岛与相关企业在碳普惠平台建设、飞地产业园合作、零碳场景打造、绿色微电海水淡化示范项目、局域新型电力系统、虚拟电厂等方面达成一系列战略合作。
  建设国际零碳岛,使长岛成为我国集成输出绿色低碳发展成果的“开放窗口”、先进零碳技术推广应用的“示范窗口”、承接重大国际活动的“外交窗口”。国际零碳岛屿合作组织成立后,对绿色低碳发展的带动作用将无可限量。
  届时,企业可借助这个高能级平台,深度链接全球绿色产业资源,“走进来”共享海岛发展机遇,“走出去”开拓广阔国际市场,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中拥抱无限商机。
长岛让“零碳”走出概念
  认证全国首个负碳超过2000吨二氧化碳当量的“负碳海岛”;创建3个“和美海岛”;获批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长岛国际零碳岛的成长之路,步履坚实,步步生花,让“零碳”走出概念,成为可感知、可借鉴的生动实践。
  作为国家级生态功能区和山东省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的长岛,承载着先行先试、开拓道路并引领前行的重任。在长岛打造国际零碳岛,既顺应烟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大势,也符合长岛的发展定位。
  2021年,烟台提出打造“长岛国际零碳岛”的战略目标,并连续4年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又写入了省政府工作报告。
  构建国际零碳岛属于全球新议题,无经验可循。2023年5月,烟台市启动“长岛国际零碳岛”规划,近百位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为“长岛国际零碳岛”编制发展规划和行动方案。
  2023年8月,《长岛国际零碳岛发展规划和行动方案研究》等5项研究成果在“2023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上集中发布。2023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迪拜大会上,烟台正式发布《长岛国际零碳岛发展规划(2023—2035年)》,计划到2035年,长岛全域温室气体实现净零排放。2023年12月,全国首个海上经济开发区——山东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正式获批,为国际零碳岛建设再添动力。
  烟台将零碳岛建设作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局的切入点。2024年3月,烟台在全国“两会”上提出《发起成立“国际零碳岛屿合作组织”的建议》,得到相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2024年11月13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巴库大会(COP29)中国角举办的“国际零碳岛屿合作倡议”发布会上,烟台市代表32个发起单位,向全球发出《国际零碳岛屿合作倡议》,在世界舞台展现了中国风范、山东担当、烟台风采。
  当前,长岛聚焦绿色之岛、美丽之岛、安全之岛、幸福之岛“四岛”定位,锚定到2035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目标不动摇,协同推进减碳、降污、扩绿、增长,打造全球海岛保护与开发的典范。
实干把规划图变成实景图
  建设长岛国际零碳岛的构想自提出以来,在规划研究、减碳增汇、能源转型、产业升级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果。要尽快把规划图变成实景图,靠的是真抓实干。下一步,长岛将着重做好以下6个方面工作——
  以深化与全球岛屿国家合作为引领,打造彰显中国风范、凝聚全球共识的“零碳开放”高能平台。争取以长岛为发起地,成立全球首个以零碳岛屿定位的国际组织,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风采、山东担当。
  以庙岛综合开发为引领,打造颜值壮美、品质厚重的“零碳旅游”度假胜地。纵深推进全域旅游提质升级,将庙岛综合开发项目打造为我国北方海岛高端旅游的标志性工程。在零碳场景方面,谋划打造零碳交通、零碳民生等6大零碳体系。谋划建设聚氨酯路面、虚拟电厂、绿色微电海水淡化等项目,推进6个光伏技术应用场景,打造3个标志性零碳项目及10个左右零碳场景。
  以全国首个海上经济开发区为引领,打造链条完备、生态高效的“零碳渔业”示范样板。依托“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做大三文鱼陆海接力养殖新模式。抓实园区基建,创新开展“标准海”建设,完成首期16万亩海域本底调查。
  以清洁能源开发应用为引领,打造多元互补、安全韧性的“零碳能源”发展高地。在长岛飞地产业园建设烟台市清洁能源产业园“园中园”。在岛内建设零碳能源供给体系,实施源网荷储协同一体化工程,推动海上风电、分布式海上光伏、波浪能、潮汐能等海洋能集成应用示范。
  以“党建+物业海岛”模式为引领,打造和谐善治、共建共享的“零碳治理”幸福家园。系统整合公共事业支出,引入有实力、有经验的央企和团队高起点规划、高水平管理、高标准运营。以“物业海岛”为支撑,进一步撬动全域整体运营,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水平,让保护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海岛群众。
  以做活蓝碳文章做优蓝碳氛围为引领,打造活力澎湃、现代文明的“零碳社会”时代风尚。深化零碳研究,会同国家气候战略中心等“国字号”科研机构开展一揽子原创性研究;做强零碳经济,正探索引入绿氢、能源岛、海藻场固碳等新技术新业态,有序推进碳汇交易,变资源为资产、变资产为资本;倡导零碳生活,推动零碳生活方式浸润人心、蔚然成风。
  □ 本报记者 董卿 从春龙
       邢金钰
  
  “从没一次接待过这么多企业。”
  2月10日至11日,长岛国际零碳岛建设推进大会在长岛召开,40多家知名企业、科研院所的负责人冒着料峭寒风,乘车换船登上长岛。一位负责接待的工作人员直言:正月里的长岛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
  这是一场务实高效的大会:烟台市委财经办、市发展改革委等10个市直部门送来了支持长岛发展的新政策;中建山东投资有限公司、国电投核能有限公司等40多家知名企业、科研院所的负责人带来了资金和技术;碳普惠平台建设、飞地产业园合作、零碳场景打造、绿色微电海水淡化示范项目、局域新型电力系统、虚拟电厂等一系列战略合作顺利签约。
  眼下,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加快向长岛汇聚,长岛国际零碳岛的规划图,正一步步变成施工图、实景图。
企业嘉宾登岛考察
  这么多嘉宾登岛,可不是为了欣赏海岛美景。
  他们下船后,来不及休息就马不停蹄考察了长园宾馆、南长山街道孙家村、长岛垃圾分类综合处置基地、污水处理厂、新人民医院、海滨长廊等零碳场景,详细了解碳普惠平台、海草床和海藻场生态修复、零碳医院、零碳港口、近零碳社区等创新成果和规划建设情况。
  绿色微电海水淡化示范项目可直接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发电,每天生产高品质生活饮用水50立方米,制备食用盐100公斤。
  孙家村研发了海藻资源养护模式,通过应用人工浮床、人工潮潭等海藻场构建技术,使本地海藻场固碳量平均提升39.36%……
  “我们一边观摩一边讨论,无论是新能源的规划,还是低碳环保技术的应用,都给我们很深的印象,也给我们央企上了很好的一课。”中核山东核能有限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赵立东表示。
  长岛综试区工委委员、管委副主任于振江详细解读了《长岛国际零碳岛示范场景建设规划方案》,介绍了31个零碳示范场景,引发与会企业家和专家的浓厚兴趣。大会上,长岛与相关企业在碳普惠平台建设、飞地产业园合作、零碳场景打造、绿色微电海水淡化示范项目、局域新型电力系统、虚拟电厂等方面达成一系列战略合作。
  建设国际零碳岛,使长岛成为我国集成输出绿色低碳发展成果的“开放窗口”、先进零碳技术推广应用的“示范窗口”、承接重大国际活动的“外交窗口”。国际零碳岛屿合作组织成立后,对绿色低碳发展的带动作用将无可限量。
  届时,企业可借助这个高能级平台,深度链接全球绿色产业资源,“走进来”共享海岛发展机遇,“走出去”开拓广阔国际市场,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中拥抱无限商机。
长岛让“零碳”走出概念
  认证全国首个负碳超过2000吨二氧化碳当量的“负碳海岛”;创建3个“和美海岛”;获批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长岛国际零碳岛的成长之路,步履坚实,步步生花,让“零碳”走出概念,成为可感知、可借鉴的生动实践。
  作为国家级生态功能区和山东省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的长岛,承载着先行先试、开拓道路并引领前行的重任。在长岛打造国际零碳岛,既顺应烟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大势,也符合长岛的发展定位。
  2021年,烟台提出打造“长岛国际零碳岛”的战略目标,并连续4年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又写入了省政府工作报告。
  构建国际零碳岛属于全球新议题,无经验可循。2023年5月,烟台市启动“长岛国际零碳岛”规划,近百位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为“长岛国际零碳岛”编制发展规划和行动方案。
  2023年8月,《长岛国际零碳岛发展规划和行动方案研究》等5项研究成果在“2023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会”上集中发布。2023年12月,联合国气候变化迪拜大会上,烟台正式发布《长岛国际零碳岛发展规划(2023—2035年)》,计划到2035年,长岛全域温室气体实现净零排放。2023年12月,全国首个海上经济开发区——山东长岛“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正式获批,为国际零碳岛建设再添动力。
  烟台将零碳岛建设作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局的切入点。2024年3月,烟台在全国“两会”上提出《发起成立“国际零碳岛屿合作组织”的建议》,得到相关方面的高度重视。
  2024年11月13日,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巴库大会(COP29)中国角举办的“国际零碳岛屿合作倡议”发布会上,烟台市代表32个发起单位,向全球发出《国际零碳岛屿合作倡议》,在世界舞台展现了中国风范、山东担当、烟台风采。
  当前,长岛聚焦绿色之岛、美丽之岛、安全之岛、幸福之岛“四岛”定位,锚定到2035年实现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目标不动摇,协同推进减碳、降污、扩绿、增长,打造全球海岛保护与开发的典范。
实干把规划图变成实景图
  建设长岛国际零碳岛的构想自提出以来,在规划研究、减碳增汇、能源转型、产业升级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可喜成果。要尽快把规划图变成实景图,靠的是真抓实干。下一步,长岛将着重做好以下6个方面工作——
  以深化与全球岛屿国家合作为引领,打造彰显中国风范、凝聚全球共识的“零碳开放”高能平台。争取以长岛为发起地,成立全球首个以零碳岛屿定位的国际组织,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风采、山东担当。
  以庙岛综合开发为引领,打造颜值壮美、品质厚重的“零碳旅游”度假胜地。纵深推进全域旅游提质升级,将庙岛综合开发项目打造为我国北方海岛高端旅游的标志性工程。在零碳场景方面,谋划打造零碳交通、零碳民生等6大零碳体系。谋划建设聚氨酯路面、虚拟电厂、绿色微电海水淡化等项目,推进6个光伏技术应用场景,打造3个标志性零碳项目及10个左右零碳场景。
  以全国首个海上经济开发区为引领,打造链条完备、生态高效的“零碳渔业”示范样板。依托“蓝色粮仓”海洋经济开发区,做大三文鱼陆海接力养殖新模式。抓实园区基建,创新开展“标准海”建设,完成首期16万亩海域本底调查。
  以清洁能源开发应用为引领,打造多元互补、安全韧性的“零碳能源”发展高地。在长岛飞地产业园建设烟台市清洁能源产业园“园中园”。在岛内建设零碳能源供给体系,实施源网荷储协同一体化工程,推动海上风电、分布式海上光伏、波浪能、潮汐能等海洋能集成应用示范。
  以“党建+物业海岛”模式为引领,打造和谐善治、共建共享的“零碳治理”幸福家园。系统整合公共事业支出,引入有实力、有经验的央企和团队高起点规划、高水平管理、高标准运营。以“物业海岛”为支撑,进一步撬动全域整体运营,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水平,让保护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海岛群众。
  以做活蓝碳文章做优蓝碳氛围为引领,打造活力澎湃、现代文明的“零碳社会”时代风尚。深化零碳研究,会同国家气候战略中心等“国字号”科研机构开展一揽子原创性研究;做强零碳经济,正探索引入绿氢、能源岛、海藻场固碳等新技术新业态,有序推进碳汇交易,变资源为资产、变资产为资本;倡导零碳生活,推动零碳生活方式浸润人心、蔚然成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