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姑娘将花饽饽销往全国

2025-01-29 作者: 郑莉 来源: 大众日报
  □记者 郑莉 通讯员 王威晨 报道
  本报威海讯 1月21日凌晨5点,天蒙蒙亮,威海临港区汪疃花饽饽面食技艺协会技师周海宁早早来到于日芬花饽饽培训学校,将亲手捏制的花饽饽打包、装箱、摞齐,等待着送上物流车,发往全国各地。
  寻年味,迎新春。在威海的过年习俗中,过年蒸饽饽,寓意着蒸蒸日上,日子越过越红火。今年是这位“90后”姑娘从母亲于日芬手中接过花饽饽事业的第十个年头。新春佳节一到,周海宁的花饽饽便成了“抢手货”,店内更是一派繁忙景象。
  揉面、发面、塑形、发酵、蒸制、包装、发货……一进入腊月,周海宁带领10多名村民撑起了传递独特年味记忆的甜蜜产业。7点不到,第一笼花饽饽出炉,一时间,制作间内麦香四溢、雾气缭绕,迷住了大家的视线,待再次看清时,一个个胖乎乎、白嫩嫩的“福禄”花饽饽呈现在眼前。
  “花饽饽用料真、口味好,看到热气腾腾的花饽饽,闻到了浓浓年味儿,也找回了儿时的感觉。”踏着香气,上门选购的“回头客”宋洁说。
  这边,饽饽飘香入心“甜”;另一旁,手指翻飞花样多。周海宁与顾客搭着话,手上一刻不停地忙碌着,只见发酵好的面团在她手指间飞舞,使用筷子、剪刀等工具为其塑形,通过揉、搓、擀、剪、切、捏等多道工序和手法,“新年限定”的白蛇、青蛇,“节日花样”福袋、葫芦、寿桃,“上新款”无糖麸皮馒头……一个个惟妙惟肖、讨人欢喜的花饽饽跃然而出,周海宁将朴素的馒头做出了新花样,深受各个年龄段的顾客喜爱。
  “为迎接蛇年的到来,我们在制作传统花饽饽的基础上,还精心设计制作了多款带有‘蛇’元素的花饽饽。”周海宁介绍,其中,特别设计的“灵蛇献瑞”,不仅图案精美,而且巧妙地将“新年快乐、蛇年大吉”的祝福语融入其中,体现了节日的喜庆氛围。
  从早上5点忙活到晚上10点,一屉6个,一锅8屉,一天30余锅,整个销售旺季,超6万个花饽饽“飞入”百姓家。“除了门店提货外,我们还开通了微信销售渠道,远在北京、河北的顾客都能吃上我们的花饽饽,回忆家乡的年味儿了!”周海宁笑着说,春节期间订单火爆,销量直线上升,他们一直在加班加点赶工。
  花饽饽是食物,是艺术品,也凝聚着中国人的情感。在临港区,周海宁的花饽饽已经成了当地的一张名片。新春期间,她的店门口总是门庭若市,前来购买花饽饽的顾客络绎不绝。大家都想在新春之际,用这份“舌尖上”的美味庆祝新年的到来。
  花饽饽的热销,也带动了周边村民的增收。周海宁聘请的10多名村民在帮忙制作花饽饽的过程中,人均增收近万元。大家在一起忙碌着,欢声笑语中充满了对新春的期盼与对生活的热爱。
  □记者 郑莉 通讯员 王威晨 报道
  本报威海讯 1月21日凌晨5点,天蒙蒙亮,威海临港区汪疃花饽饽面食技艺协会技师周海宁早早来到于日芬花饽饽培训学校,将亲手捏制的花饽饽打包、装箱、摞齐,等待着送上物流车,发往全国各地。
  寻年味,迎新春。在威海的过年习俗中,过年蒸饽饽,寓意着蒸蒸日上,日子越过越红火。今年是这位“90后”姑娘从母亲于日芬手中接过花饽饽事业的第十个年头。新春佳节一到,周海宁的花饽饽便成了“抢手货”,店内更是一派繁忙景象。
  揉面、发面、塑形、发酵、蒸制、包装、发货……一进入腊月,周海宁带领10多名村民撑起了传递独特年味记忆的甜蜜产业。7点不到,第一笼花饽饽出炉,一时间,制作间内麦香四溢、雾气缭绕,迷住了大家的视线,待再次看清时,一个个胖乎乎、白嫩嫩的“福禄”花饽饽呈现在眼前。
  “花饽饽用料真、口味好,看到热气腾腾的花饽饽,闻到了浓浓年味儿,也找回了儿时的感觉。”踏着香气,上门选购的“回头客”宋洁说。
  这边,饽饽飘香入心“甜”;另一旁,手指翻飞花样多。周海宁与顾客搭着话,手上一刻不停地忙碌着,只见发酵好的面团在她手指间飞舞,使用筷子、剪刀等工具为其塑形,通过揉、搓、擀、剪、切、捏等多道工序和手法,“新年限定”的白蛇、青蛇,“节日花样”福袋、葫芦、寿桃,“上新款”无糖麸皮馒头……一个个惟妙惟肖、讨人欢喜的花饽饽跃然而出,周海宁将朴素的馒头做出了新花样,深受各个年龄段的顾客喜爱。
  “为迎接蛇年的到来,我们在制作传统花饽饽的基础上,还精心设计制作了多款带有‘蛇’元素的花饽饽。”周海宁介绍,其中,特别设计的“灵蛇献瑞”,不仅图案精美,而且巧妙地将“新年快乐、蛇年大吉”的祝福语融入其中,体现了节日的喜庆氛围。
  从早上5点忙活到晚上10点,一屉6个,一锅8屉,一天30余锅,整个销售旺季,超6万个花饽饽“飞入”百姓家。“除了门店提货外,我们还开通了微信销售渠道,远在北京、河北的顾客都能吃上我们的花饽饽,回忆家乡的年味儿了!”周海宁笑着说,春节期间订单火爆,销量直线上升,他们一直在加班加点赶工。
  花饽饽是食物,是艺术品,也凝聚着中国人的情感。在临港区,周海宁的花饽饽已经成了当地的一张名片。新春期间,她的店门口总是门庭若市,前来购买花饽饽的顾客络绎不绝。大家都想在新春之际,用这份“舌尖上”的美味庆祝新年的到来。
  花饽饽的热销,也带动了周边村民的增收。周海宁聘请的10多名村民在帮忙制作花饽饽的过程中,人均增收近万元。大家在一起忙碌着,欢声笑语中充满了对新春的期盼与对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