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津:产业向“新”攀登 跨境“链”向未来
2025-01-27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本报通讯员 邓美平
本报记者 徐付彪
近日,在德州参加中国(山东)—东南亚经贸合作暨山东(德州)东南亚供应链服务对接会的东南亚经贸合作考察团一行走进夏津,到夏津现代纺织产业园、山东鑫瑞娜家纺股份有限公司、欧瑞电子通信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山东椹树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古桑产业研究院等地进行了调研考察。“外国友人慕名而来,我们是有备而来,针对东南亚市场需求,我们与有关高校联合开发了凉感夏被,产品也将通过此次活动走向国际市场。”刚与菲律宾一家企业签署合作协议的山东鑫瑞娜家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贺杰说。
“夏津椹果”“夏津桑黄”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特种纱线是同等粗度钢丝强度的五倍,普通树浆能变成纺织用品新材料……近年来,夏津县产业发展中的“实、新、效”成果不断涌现。从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到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再到跨境产业链供应链的加快构建,夏津以多元化的手段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夏津大力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行动,助力企业提质增效,2024年,实施重点技改项目83个,20个项目被列入省级技术改造重点项目导向目录。鲁控电力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省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夏津入选国家产品主数据标准试点县,高端装备产业园入选省级数字经济园区(试点),纺织产业集群被中纺联评为“数字化转型劳动竞赛先进产业集群”。
“深入开展标志性产业链突破工程,抢抓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机遇,继续深化‘百企技改、百企转型’行动,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开新花’。高标准建设现代纺织产业园,运用‘智改数转’、绿色技术加快构建纺织产业大脑,打造纺织产业转型示范区、集约发展试验区,推动传统产业实现创新迭代、高质量发展。”夏津县委副书记、县长赵之达表示。
从落子布局到集“链”成势,夏津持续完善棉纺织、装备制造、食品深加工等产业体系,与中纺联共建投资50亿元的现代纺织产业园顺利实施,锦盛祥润、凯威纺织等项目投产达效,全县纺纱规模突破300万纱锭,莱赛尔纤维产能跃居全国第三位,“纺织名城”再添新名片。首台“夏津造”拖拉机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下线,装备制造产业链进一步延伸。51家规上纺织企业采用绿色能源供电,“夏津纱线”贴上了“碳标签”。
夏津切实推动跨境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加快形成,将组织企业参加“境外百展市场开拓计划”以及中小企业博览会、纱线展、广交会等重点展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培育外贸新增长点。完善外商投资促进方式,优化外商投资服务,大力开展优质外资招引。
从信息联通到贸易畅通,让开放型经济在夏津展现出澎湃动力。夏津县委书记沙淑红表示,夏津将抢抓“两重”“两新”政策机遇,谋划项目,精准招商,塑强纺织服装、食品加工、高端装备三大主导产业,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加速数字技术与产业融合,打造一批数字车间、智能工厂。做优做强经济开发区,加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力度,提升服务业发展质效,塑造县域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本报记者 徐付彪
近日,在德州参加中国(山东)—东南亚经贸合作暨山东(德州)东南亚供应链服务对接会的东南亚经贸合作考察团一行走进夏津,到夏津现代纺织产业园、山东鑫瑞娜家纺股份有限公司、欧瑞电子通信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山东椹树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古桑产业研究院等地进行了调研考察。“外国友人慕名而来,我们是有备而来,针对东南亚市场需求,我们与有关高校联合开发了凉感夏被,产品也将通过此次活动走向国际市场。”刚与菲律宾一家企业签署合作协议的山东鑫瑞娜家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贺杰说。
“夏津椹果”“夏津桑黄”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特种纱线是同等粗度钢丝强度的五倍,普通树浆能变成纺织用品新材料……近年来,夏津县产业发展中的“实、新、效”成果不断涌现。从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到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再到跨境产业链供应链的加快构建,夏津以多元化的手段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夏津大力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行动,助力企业提质增效,2024年,实施重点技改项目83个,20个项目被列入省级技术改造重点项目导向目录。鲁控电力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省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夏津入选国家产品主数据标准试点县,高端装备产业园入选省级数字经济园区(试点),纺织产业集群被中纺联评为“数字化转型劳动竞赛先进产业集群”。
“深入开展标志性产业链突破工程,抢抓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机遇,继续深化‘百企技改、百企转型’行动,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开新花’。高标准建设现代纺织产业园,运用‘智改数转’、绿色技术加快构建纺织产业大脑,打造纺织产业转型示范区、集约发展试验区,推动传统产业实现创新迭代、高质量发展。”夏津县委副书记、县长赵之达表示。
从落子布局到集“链”成势,夏津持续完善棉纺织、装备制造、食品深加工等产业体系,与中纺联共建投资50亿元的现代纺织产业园顺利实施,锦盛祥润、凯威纺织等项目投产达效,全县纺纱规模突破300万纱锭,莱赛尔纤维产能跃居全国第三位,“纺织名城”再添新名片。首台“夏津造”拖拉机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下线,装备制造产业链进一步延伸。51家规上纺织企业采用绿色能源供电,“夏津纱线”贴上了“碳标签”。
夏津切实推动跨境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加快形成,将组织企业参加“境外百展市场开拓计划”以及中小企业博览会、纱线展、广交会等重点展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培育外贸新增长点。完善外商投资促进方式,优化外商投资服务,大力开展优质外资招引。
从信息联通到贸易畅通,让开放型经济在夏津展现出澎湃动力。夏津县委书记沙淑红表示,夏津将抢抓“两重”“两新”政策机遇,谋划项目,精准招商,塑强纺织服装、食品加工、高端装备三大主导产业,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新兴产业,超前布局未来产业。加速数字技术与产业融合,打造一批数字车间、智能工厂。做优做强经济开发区,加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力度,提升服务业发展质效,塑造县域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