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第一走在前
奋力谱写幸福阳信新篇章
2025-01-23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陈瑞 陈永芳
2024年,滨州市阳信县先后获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中国贸促会首批营商环境监测站等省级以上荣誉65项,承办全国共同现代化试点阳信现场推进会、2024国际牛肉贸易合作发展大会等省级以上现场会20场次,74公里“四好农村路”和50公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圆满竣工……
一串串数字、一项项荣誉,见证着阳信这一年办成了许多群众期盼的实事、好事,交出了一份成绩满满的精彩答卷。
阳信县扛牢“走在前、挑大梁”使命担当,聚焦“加快建设品质滨州”目标要求,以“1+9+3”为工作主线,以“快节奏、高质效”为干事标准,全力做好党的建设、动能转换、双招双引、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等重点工作,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位居全市前列。
宣传阵地强建设 党建质效大提升
切实抓好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深入实施凝心铸魂工程,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多篇理论文章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党媒党刊发表。同时,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实现87个党委(党组)、973个党支部全覆盖。在全省党建调研成果中获评县级最高奖励,5次党建成果评选4次位列全市第一。稳抓宣传工作,成功承办山东省“‘镇’兴路上”网络主题活动启动仪式,进一步加强新媒体宣传阵地建设。探索“一牛联N地”模式,助力实现跨区域协作,并入选国家民委首批“共同现代化”试点。《毛岸英在山东的故事》获批2024年度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宣传专项引导资金,实现国家级项目立项零的突破。围绕群团组织改革建设下功夫,科普、职工法律服务、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红十字会工作等均走在全市前列,“青力青为”赋能社区治理项目入选团中央“青春社区·伙伴计划”,居民幸福指数稳步提升。
经济发展大跨越 挺起阳信“硬脊梁”
把圆满完成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业经济“三大战役”任务视为头等大事,众志成城、踔厉奋发,取得了名列前茅的可喜成果,极大地鼓舞了经济发展的信心和干劲。
深入推进招商引资决战制胜,灵活运用“12项招商攻略”,实行重点产业链招商“1+3+7”工作模式,成立7支产业链招商小队,前往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进行精准招商、主动上门招商86次。始终如一地助力现有产业壮大规模、扶持主导产业优化升级,荣获全省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试点县称号。坚持通过改革激发动力、增添活力,秉持“让企业与企业家感到舒心”的城市发展观念,持续开展助力企业家实现梦想行动,使501个企业家梦想得以实现。重点项目协助办理率、“一窗通办”综合窗口服务率均达到100%,“用信办”服务已成为全县上下的思想共识和行动意志。始终坚持一切以项目为中心、一切围绕项目来开展,构建“1+3+4+12+N”项目建设推进机制,以实体经济的核心支撑起阳信高质量发展的“硬脊梁”。
民生福祉大改善 惠及群众更“心安”
始终坚守宗旨意识,全心全意投入民生事业,以扎实的成果赢得群众的广泛赞誉。
城市能级实现新飞跃,交通网络愈发通畅,津潍高铁阳信段工程“三电”及管线迁改进度位居全市前列,滨阳大道西段、内环西路相继建成通车,74公里“四好农村路”和50公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圆满竣工。城市发展空间更为广阔,在全市率先完成城镇开发边界的局部优化调整。生活品质内涵更加丰富,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在全市率先建成并投入使用。城市发展活力愈发蓬勃,文化馆、图书馆、大剧院、老年大学等文化设施相继启用,圣豪购物广场、万达美华酒店等消费地标陆续开业迎客。
坚持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在党建中寻找根源、在改革中探寻良策,成功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一次挂号管三天”“延时门诊”等便民措施,“先诊疗后付费”“住院免押金”等结算模式,让2.5万人次群众受益。同时,成功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省级评审。用心用情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连续6年荣获全市质量优胜奖,并被评为全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显著县。越来越多的改革成果不断惠及群众,为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乡村振兴大蝶变 天朗气清更“开颜”
加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力打造农业强县,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果。
成功获批全省首张耕地“进出平衡”信息确认单,荣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称号。聚力肉牛产业集群发展,成功举办2024牛肉贸易合作发展大会,入选2024年度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名单,创建全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着力推动鸭梨产业转型升级,成功举办全国梨产业绿色高产高效发展现场会,“阳信鸭梨”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并成为全省首个入选全国“气候好产品”的农产品。
奏响文化振兴“协奏曲”,创新“文艺书记”工作,在全国文艺志愿服务项目培训会上作典型推广。荣获全省数字乡村试点县、全省婚俗改革试点县以及2024春节山东乡村文化旅游节工作先进县等称号,两部作品入选文化和旅游部的《优秀传统戏曲折子戏复排计划》。同时获批成为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县级联系点。
立足环境保护治理体系,努力守护绿水蓝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达到4.2,位居全市第一;PM2.5平均浓度为34,同比改善15%,同样位列全市第一;NO2平均浓度为26,位居全市第一。幸福河流域综合治理、环城排涝生态治理、德惠新河综合治理、秦口河流域排涝治理等工程相继完工并投入使用。同时,阳信县还立足让土更净,实现了企业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备案率、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村镇环卫基础设施配备率、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4个100%目标,并成功获批创建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全国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化普查试点县。
干部作风大转变 争当实干“先锋雁”
抓牢抓实干部作风,全县上下营造出踏实肯干的优良风气,干部队伍愈发壮大、干部能力显著提升。
秉持“实践、实干、实绩”的选人用人理念,积极探索并构建了“1332”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的工作模式,数据分析模板被采纳为全国调度样表,中组部专程前来调研并给予高度评价。同时,创新优化了干部考核体系及无任用推荐考察工作机制,作为全省唯一县区代表、全国6个县区代表之一,参加了中组部干部考核工作座谈会。在全省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工作座谈会及全省精简优化考核工作座谈会上,阳信县均作了典型发言。
加强党员教育,建设11处县级党员教育现场教学基地,举办13次村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覆盖人员达1600余人。通过严格评选,选出32名“先锋雁”,并储备了1152人的村级后备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倡导调查研究之风,深入企业项目、村居社区现场办公,坚持在一线发现问题、在一线解决问题。通过实际行动,推动“四提五要”成为全县党员干部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为阳信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①阳信县城区新貌
②电子信息(高端装备)产业园建成投用
③“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估试点县”通过省级验收
④举办2024春节山东乡村文化旅游节
⑤举办全国共同现代化试点阳信现场推进会
⑥瑞鑫地毯荣获全省首批非遗助力乡村振兴企业典型案例
⑦牛智谷被认定为全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平台经济产业集聚区
⑧京阳二期项目投产运行
2024年,滨州市阳信县先后获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中国贸促会首批营商环境监测站等省级以上荣誉65项,承办全国共同现代化试点阳信现场推进会、2024国际牛肉贸易合作发展大会等省级以上现场会20场次,74公里“四好农村路”和50公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圆满竣工……
一串串数字、一项项荣誉,见证着阳信这一年办成了许多群众期盼的实事、好事,交出了一份成绩满满的精彩答卷。
阳信县扛牢“走在前、挑大梁”使命担当,聚焦“加快建设品质滨州”目标要求,以“1+9+3”为工作主线,以“快节奏、高质效”为干事标准,全力做好党的建设、动能转换、双招双引、乡村振兴、民生保障等重点工作,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位居全市前列。
宣传阵地强建设 党建质效大提升
切实抓好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深入实施凝心铸魂工程,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多篇理论文章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党媒党刊发表。同时,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实现87个党委(党组)、973个党支部全覆盖。在全省党建调研成果中获评县级最高奖励,5次党建成果评选4次位列全市第一。稳抓宣传工作,成功承办山东省“‘镇’兴路上”网络主题活动启动仪式,进一步加强新媒体宣传阵地建设。探索“一牛联N地”模式,助力实现跨区域协作,并入选国家民委首批“共同现代化”试点。《毛岸英在山东的故事》获批2024年度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宣传专项引导资金,实现国家级项目立项零的突破。围绕群团组织改革建设下功夫,科普、职工法律服务、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红十字会工作等均走在全市前列,“青力青为”赋能社区治理项目入选团中央“青春社区·伙伴计划”,居民幸福指数稳步提升。
经济发展大跨越 挺起阳信“硬脊梁”
把圆满完成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业经济“三大战役”任务视为头等大事,众志成城、踔厉奋发,取得了名列前茅的可喜成果,极大地鼓舞了经济发展的信心和干劲。
深入推进招商引资决战制胜,灵活运用“12项招商攻略”,实行重点产业链招商“1+3+7”工作模式,成立7支产业链招商小队,前往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进行精准招商、主动上门招商86次。始终如一地助力现有产业壮大规模、扶持主导产业优化升级,荣获全省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试点县称号。坚持通过改革激发动力、增添活力,秉持“让企业与企业家感到舒心”的城市发展观念,持续开展助力企业家实现梦想行动,使501个企业家梦想得以实现。重点项目协助办理率、“一窗通办”综合窗口服务率均达到100%,“用信办”服务已成为全县上下的思想共识和行动意志。始终坚持一切以项目为中心、一切围绕项目来开展,构建“1+3+4+12+N”项目建设推进机制,以实体经济的核心支撑起阳信高质量发展的“硬脊梁”。
民生福祉大改善 惠及群众更“心安”
始终坚守宗旨意识,全心全意投入民生事业,以扎实的成果赢得群众的广泛赞誉。
城市能级实现新飞跃,交通网络愈发通畅,津潍高铁阳信段工程“三电”及管线迁改进度位居全市前列,滨阳大道西段、内环西路相继建成通车,74公里“四好农村路”和50公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圆满竣工。城市发展空间更为广阔,在全市率先完成城镇开发边界的局部优化调整。生活品质内涵更加丰富,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在全市率先建成并投入使用。城市发展活力愈发蓬勃,文化馆、图书馆、大剧院、老年大学等文化设施相继启用,圣豪购物广场、万达美华酒店等消费地标陆续开业迎客。
坚持在工作中发现问题、在党建中寻找根源、在改革中探寻良策,成功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一次挂号管三天”“延时门诊”等便民措施,“先诊疗后付费”“住院免押金”等结算模式,让2.5万人次群众受益。同时,成功通过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省级评审。用心用情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连续6年荣获全市质量优胜奖,并被评为全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显著县。越来越多的改革成果不断惠及群众,为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乡村振兴大蝶变 天朗气清更“开颜”
加速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力打造农业强县,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成果。
成功获批全省首张耕地“进出平衡”信息确认单,荣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称号。聚力肉牛产业集群发展,成功举办2024牛肉贸易合作发展大会,入选2024年度山东省特色产业集群名单,创建全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着力推动鸭梨产业转型升级,成功举办全国梨产业绿色高产高效发展现场会,“阳信鸭梨”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并成为全省首个入选全国“气候好产品”的农产品。
奏响文化振兴“协奏曲”,创新“文艺书记”工作,在全国文艺志愿服务项目培训会上作典型推广。荣获全省数字乡村试点县、全省婚俗改革试点县以及2024春节山东乡村文化旅游节工作先进县等称号,两部作品入选文化和旅游部的《优秀传统戏曲折子戏复排计划》。同时获批成为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县级联系点。
立足环境保护治理体系,努力守护绿水蓝天。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达到4.2,位居全市第一;PM2.5平均浓度为34,同比改善15%,同样位列全市第一;NO2平均浓度为26,位居全市第一。幸福河流域综合治理、环城排涝生态治理、德惠新河综合治理、秦口河流域排涝治理等工程相继完工并投入使用。同时,阳信县还立足让土更净,实现了企业危险废物管理计划备案率、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村镇环卫基础设施配备率、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4个100%目标,并成功获批创建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全国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化普查试点县。
干部作风大转变 争当实干“先锋雁”
抓牢抓实干部作风,全县上下营造出踏实肯干的优良风气,干部队伍愈发壮大、干部能力显著提升。
秉持“实践、实干、实绩”的选人用人理念,积极探索并构建了“1332”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的工作模式,数据分析模板被采纳为全国调度样表,中组部专程前来调研并给予高度评价。同时,创新优化了干部考核体系及无任用推荐考察工作机制,作为全省唯一县区代表、全国6个县区代表之一,参加了中组部干部考核工作座谈会。在全省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工作座谈会及全省精简优化考核工作座谈会上,阳信县均作了典型发言。
加强党员教育,建设11处县级党员教育现场教学基地,举办13次村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覆盖人员达1600余人。通过严格评选,选出32名“先锋雁”,并储备了1152人的村级后备人才队伍,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倡导调查研究之风,深入企业项目、村居社区现场办公,坚持在一线发现问题、在一线解决问题。通过实际行动,推动“四提五要”成为全县党员干部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为阳信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①阳信县城区新貌
②电子信息(高端装备)产业园建成投用
③“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估试点县”通过省级验收
④举办2024春节山东乡村文化旅游节
⑤举办全国共同现代化试点阳信现场推进会
⑥瑞鑫地毯荣获全省首批非遗助力乡村振兴企业典型案例
⑦牛智谷被认定为全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平台经济产业集聚区
⑧京阳二期项目投产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