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热词点击

2025-01-23 作者: 于新悦 来源: 大众日报
    “好运山东”
  旨在推动体育赛事经济发展,提升全民健身活动的参与度。涵盖了沿黄、沿海、沿大运河、沿齐长城“四沿”体育赛事,以及山东省马拉松城市联赛、山东省冰雪系列赛“两线”联赛,构建了覆盖全省、贯穿全年的赛事体系。2024年,开展“好运山东”群众性体育赛事8万余场,其中千人以上大型赛事525场。
    “四首”产品
  首台(套)技术装备,是指国内实现显著技术突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进入市场初期尚未形成竞争优势的整机装备、核心系统及关键零部件产品。山东省累计认定省级首台(套)技术装备产品2293个。
  首版次高端软件,是指省内企事业单位通过自主开发或者合作开发,在该领域具有技术领先优势或者打破市场垄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尚未取得重大市场业绩的同产品名称、同一版本号的软件产品。山东省已培育认定8批共1458个省级首版次高端软件。
  首批次新材料产品,是指国内实现原始创新或显著技术突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进入市场初期尚未形成规模化应用和竞争优势的新材料产品。山东省累计推广403种新材料产品。
  首件套电子产品,是指市场主体通过自主创新首次研制成功,在规格、性能、技术参数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能够批量生产,具有较好市场前景的芯片、元器件、整机终端等电子产品。2024年,山东省首批认定发布73项产品。
    “陆海直运”监管模式
  上合示范区联合青岛海关推出的促进港铁联动发展的创新措施。通过打造跨黄岛海关、胶州海关的“海港+铁路港”组合港模式,相关企业在青岛港前湾港区进出境的货物,可就近在上合示范区办理进出境通关、查验等海关业务,无需再办理转关手续。该模式下每箱货物物流成本节省约400元,铁路等待时间缩短约6天。
    “鲁通码”
  为山东省居民个人提供身份标识的信息码,具备“亮码办事”“身份授权”等功能。“鲁通码”将电子身份证、电子社保卡、电子健康卡等多个“卡、码、证”融合成“一个码”,通过“爱山东”客户端、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提供亮码服务,实现“亮码即可用,一码通全省”。
    “科融信”
  山东省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重点打造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2023年7月上线运行。该平台通过整合互联网、政府和行业大数据,把科技人才、项目、创新平台、知识产权等9类创新要素作为关键变量打造新型授信模型,开发科技数据的金融价值,为企业提供科技增信评级服务,助力企业“无担保、无抵押”融资,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先投后股”
  针对特定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先期以扶持科技项目为目的,以补助形式“投入”创新主体一定的财政扶持资金,在创新主体创办企业、项目成果作价入股企业,或实现市场化股权融资、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后,将所投入的财政扶持资金转化为“股权”,按照“适当收益”原则逐步退出。2024年5月,山东省出台《省级“先投后股”科技项目管理实施细则》。
    “金融直达基层加速跑”
  山东省在全国率先探索的省级层面政金企对接活动。在政府指导下,省级银行信贷条线直插基层、现场审核,前中后台平行作业,通过组建柔性团队、建立绿色通道、加开贷审会等,促成融资项目“应纳尽纳”、纳入项目“应批尽批”、授信项目“应放尽放”。
    “万企出海 鲁贸全球”
  山东省打造的外贸稳量提质活动品牌,统领各类国际市场开拓活动。2024年以来,山东省累计组织9800余家企业参加270余场境内外展会,组织专题经贸对接活动20余次,举办26场国际精准采购系列活动。2025年1月1日,在济南举办“万企出海 鲁贸全球”2025首发班列开行活动。
    六大引领区
  六大主要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引领区,包括德聊“吨半粮”、汶阳田、鲁西南、黄三角、临郯苍、胶莱河等6个大面积单产提升片区。2024年7月,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关于打造全省主要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引领区的指导意见》,提出按照“全要素集成、整建制攻坚、片区化推进、分梯次建设”的思路,规划建设六大引领区,聚力推动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深度融合,辐射带动全省主要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和均衡增产。
    齐鲁文化基因解码利用工程
  山东省加快文化数字化、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举措,2023年启动实施。该工程对具有标识意义的齐鲁文化资源进行系统解构,提取优秀文化基因进行数字标注和产权登记,在此基础上建设文化基因数据库、构建文化大模型,面向社会进行公益化运用,面向市场进行数据交易。目前,围绕舞台艺术、文物、非遗等重点领域,已组织11家单位开展齐鲁文化基因解码利用试点工作。
    “齐鲁文化大模型”
  山东省文化数字化的数据和技术基座,2024年11月上线,具备文化基因解码、文化知识问答、历史名人对话、关系图谱编织、时空地图推演、自然景观复刻和文化产品创作等重点功能。一期工程集合了历史名人、文化典籍、文化遗产、人文自然景观、民俗非遗、红色文化等六大板块,初步归集数据200亿条,获中央网信办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是山东省首个获得该备案的文化类大模型产品。
(□记者 于新悦 整理)
    “好运山东”
  旨在推动体育赛事经济发展,提升全民健身活动的参与度。涵盖了沿黄、沿海、沿大运河、沿齐长城“四沿”体育赛事,以及山东省马拉松城市联赛、山东省冰雪系列赛“两线”联赛,构建了覆盖全省、贯穿全年的赛事体系。2024年,开展“好运山东”群众性体育赛事8万余场,其中千人以上大型赛事525场。
    “四首”产品
  首台(套)技术装备,是指国内实现显著技术突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进入市场初期尚未形成竞争优势的整机装备、核心系统及关键零部件产品。山东省累计认定省级首台(套)技术装备产品2293个。
  首版次高端软件,是指省内企事业单位通过自主开发或者合作开发,在该领域具有技术领先优势或者打破市场垄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尚未取得重大市场业绩的同产品名称、同一版本号的软件产品。山东省已培育认定8批共1458个省级首版次高端软件。
  首批次新材料产品,是指国内实现原始创新或显著技术突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进入市场初期尚未形成规模化应用和竞争优势的新材料产品。山东省累计推广403种新材料产品。
  首件套电子产品,是指市场主体通过自主创新首次研制成功,在规格、性能、技术参数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能够批量生产,具有较好市场前景的芯片、元器件、整机终端等电子产品。2024年,山东省首批认定发布73项产品。
    “陆海直运”监管模式
  上合示范区联合青岛海关推出的促进港铁联动发展的创新措施。通过打造跨黄岛海关、胶州海关的“海港+铁路港”组合港模式,相关企业在青岛港前湾港区进出境的货物,可就近在上合示范区办理进出境通关、查验等海关业务,无需再办理转关手续。该模式下每箱货物物流成本节省约400元,铁路等待时间缩短约6天。
    “鲁通码”
  为山东省居民个人提供身份标识的信息码,具备“亮码办事”“身份授权”等功能。“鲁通码”将电子身份证、电子社保卡、电子健康卡等多个“卡、码、证”融合成“一个码”,通过“爱山东”客户端、微信小程序、支付宝小程序提供亮码服务,实现“亮码即可用,一码通全省”。
    “科融信”
  山东省针对科技型中小企业重点打造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2023年7月上线运行。该平台通过整合互联网、政府和行业大数据,把科技人才、项目、创新平台、知识产权等9类创新要素作为关键变量打造新型授信模型,开发科技数据的金融价值,为企业提供科技增信评级服务,助力企业“无担保、无抵押”融资,引导社会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先投后股”
  针对特定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先期以扶持科技项目为目的,以补助形式“投入”创新主体一定的财政扶持资金,在创新主体创办企业、项目成果作价入股企业,或实现市场化股权融资、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后,将所投入的财政扶持资金转化为“股权”,按照“适当收益”原则逐步退出。2024年5月,山东省出台《省级“先投后股”科技项目管理实施细则》。
    “金融直达基层加速跑”
  山东省在全国率先探索的省级层面政金企对接活动。在政府指导下,省级银行信贷条线直插基层、现场审核,前中后台平行作业,通过组建柔性团队、建立绿色通道、加开贷审会等,促成融资项目“应纳尽纳”、纳入项目“应批尽批”、授信项目“应放尽放”。
    “万企出海 鲁贸全球”
  山东省打造的外贸稳量提质活动品牌,统领各类国际市场开拓活动。2024年以来,山东省累计组织9800余家企业参加270余场境内外展会,组织专题经贸对接活动20余次,举办26场国际精准采购系列活动。2025年1月1日,在济南举办“万企出海 鲁贸全球”2025首发班列开行活动。
    六大引领区
  六大主要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引领区,包括德聊“吨半粮”、汶阳田、鲁西南、黄三角、临郯苍、胶莱河等6个大面积单产提升片区。2024年7月,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关于打造全省主要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引领区的指导意见》,提出按照“全要素集成、整建制攻坚、片区化推进、分梯次建设”的思路,规划建设六大引领区,聚力推动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深度融合,辐射带动全省主要粮食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和均衡增产。
    齐鲁文化基因解码利用工程
  山东省加快文化数字化、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举措,2023年启动实施。该工程对具有标识意义的齐鲁文化资源进行系统解构,提取优秀文化基因进行数字标注和产权登记,在此基础上建设文化基因数据库、构建文化大模型,面向社会进行公益化运用,面向市场进行数据交易。目前,围绕舞台艺术、文物、非遗等重点领域,已组织11家单位开展齐鲁文化基因解码利用试点工作。
    “齐鲁文化大模型”
  山东省文化数字化的数据和技术基座,2024年11月上线,具备文化基因解码、文化知识问答、历史名人对话、关系图谱编织、时空地图推演、自然景观复刻和文化产品创作等重点功能。一期工程集合了历史名人、文化典籍、文化遗产、人文自然景观、民俗非遗、红色文化等六大板块,初步归集数据200亿条,获中央网信办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是山东省首个获得该备案的文化类大模型产品。
(□记者 于新悦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