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高新区:凝聚推动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强大合力

2025-01-22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③2024年11月18日下午,淄博市首辆TIR(国际公路运输)车辆从淄博保税监管场站发出并举行首发仪式
  □王立晴 赵国斌
  
  2024年12月2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2024年国家高新区评价结果,淄博高新区排名第37名,创历史最好成绩。
  2024年,淄博高新区聚焦“向高而攀”、“向新而行”两篇文章,着力打造科技创新、高端产业、改革开放、产城融合、品质民生“五个新高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
  链平台、优生态
创新驱动力进一步增强

  作为淄博市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淄博高新区锚定航向,坚持创新引领,聚力攻坚突破,扎实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全年对上争取各类科技创新资金增长84%。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700家,占全市1/5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59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新物种企业达到269家。
  科创平台提质增效。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园等4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连续3年被火炬中心评为优秀(A类),数量全省第一。3家省级科技企业加速器全部获评优秀等次,占全省二分之一。新增智洋创新“山东省立体巡检具身智能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1家,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3家。
  企业创新成绩显著。获批国家级重点“小巨人”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获批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9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9家企业,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64家。得益乳业获批省级质量标杆,工陶院牵头申报的高性能陶瓷项目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人才引育实现突破。出台人才政策16条,推出“天淄雄厚·博揽英才”招引品牌,打造齐新花园等高品质人才社区,为各类英才提供教育、医疗、住房等12项关键小事“码上服务”,创新创业沃土进一步厚植。新增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人选6人,入选省顶尖人才“一事一议”1人,新增省泰山系列人才工程人选12人。
抓项目、强动能
产业发展提档升级

  淄博高新区坚持抓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年内推动实施省级重点项目19个、市重大项目77个,开工项目数量和投资完成额均列全市第一。高新区被认定为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省数字经济“晨星工厂”试点区。
  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大健康、新能源、智能制造等主导产业集群加速发展壮大。大健康产业方面,新华制药与默克医药健康合作的格华止CMO项目实现商业化运营,是默克公司全球体量最大、山东首个医药合作(CMO)项目。新华医疗建成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企业中首个电磁兼容10米法电波暗室;小容量制剂智能化生产装备产业化项目陆续投产,首创的双模高速连续式BFS设备,填补国内空白。安得医疗研发的国内首款、全球第三款脐动静脉导管获准上市,累计12项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新马药机首创国内胶囊机微片充填技术,打破欧洲垄断,为我国制药事业发展壮大作出贡献。
  新能源产业方面,海博景能3条集装箱式储能产线、卫蓝固态锂电池、蓝固原位固态电解质项目投产。先进陶瓷、功能玻璃、聚氨酯等领域优势明显,一诺威年产34万吨聚氨酯系列产品扩建项目部分建成投产,成为江北最大的组合聚醚供应商。工陶院耐高温透波陶瓷制品生产线、高性能氮化物陶瓷纤维工程化生产线一期投产,解决了我国在高性能氮化硅陶瓷材料领域的“卡脖子”难题。
  智能制造产业方面,海嘉中建·智立方淄博高新智造港、得普达新能源汽车驱动总成等一批重点项目快速建设。芯材集成电路封装载板项目试生产,高性能封装载板打破国外技术壁垒实现国产替代。
  数实融合持续破题。实施市重点技改项目67个,列入省级技改导向目录项目25个。大力推广“产业大脑+晨星工厂”新模式,加快建设5G基站等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支持企业向智慧化、绿色化、安全化转型。齐鲁智能微系统创新产业基地全市唯一入选山东省首批数字产业集群。6家企业入选省数字经济“晨星工厂”,7家企业入选首批省数字经济创新平台,5家企业入选山东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智能制造场景。
  未来产业茁壮成长。具备GW级钙钛矿电池生产能力,依托零碳智慧创新产业园、科学城材料类科研实验室,贯通从研发、中试到产业化的全流程配套服务。金晶科技生产的TCO导电膜玻璃,市场占有率达90%以上。先导ITO靶材纯度达到4N+,实现国产替代。低空经济方面,形成了从无人机整机制造,到上游原材料、零部件,以及下游融合应用的低空经济完整产业链条。福莱特工业无人机研发生产制造中心建成投用;利航卫星成为全省唯一宽带卫星通信产品研制企业。机器人方面,依托纽氏达特,培育能行机器人、法奥智能、德美精密等新兴企业,完善从上游关键零部件,到智能协作机器人、行走轴机器人以及系统集成等中下游全产业链,全区机器人产业产值突破20亿元。纽氏达特机器人行走轴、桁架机器人等关键零部件国内市场占有率达16%。投资5.5亿元的法奥意威智能协作机器人生态产业基地一期主体完工,投产后将成为国内最大的协作机器人产业基地。
提效能、优服务
改革开放活力迸发

  淄博高新区持续优化体制机制,推深做实“管委会+公司”运作模式,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深化。组织金晶科技、奥德斯等28家外贸企业参加广交会,建成全市首家二手车出口一站式登记服务中心,超越轻工、隆众资讯入选省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案例。淄博综保区约59万平方米厂房及仓储设施建成投用,全市对外开放桥头堡作用进一步强化。保税业态持续创新,完成全省首笔“非保税”转“保税”区内直转,搭建跨境电商企业孵化器。内陆港业务稳定增长,国际公路运输淄博集结中心落户综保区,并完成线路首发。全年累计开行“齐鲁号”欧亚班列57列2538车。
  营商环境更加优越。高效推进“五极五优”政务服务,企业服务站已覆盖11个产业园区,下沉100项政务服务事项,辐射园区5000多家企业,实现“园区事、园区办”。打造“红火炬”政务服务帮办代办联盟,构建“主动帮办+全程代办”服务模式,为企业群众提供“管家式”服务。
强配套、抓保障
产城融合加速跃进

  要素保障更加强化。高水平建设运营产业园区,年内投资6亿元推动基础设施配套,极大提升了园区承载力。持续提升金融服务精准度,常态化开展“政金企”对接活动,积极推动新恒汇上市,推动信通电子成功过会,为企业开足马力扩产提质提供充足金融活水。
  城市品质持续提升。完成泰山路、淮河路等先创区路网一期8条道路提升改造及乌河流域生态治理,完成14个城市小区的雨污合流管道改造。实施城市更新和精细管理,推动建设新空间社区、文苑社区等8个省级智慧社区;推进全域公园城市建设,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88.5%;常态化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农村“五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群众生活环境更加优美宜居。
察民意、解民忧
民生品质更聚民心

  聚力实施十大民生实事,着力解决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群众关心关注的小事、难事,群众生活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教育事业进步明显。年内投入5亿余元支持教育发展,教育经费连续3年增长5%以上。师资水平进一步提升,年内新增市级新秀或骨干教师51名。70余名学生在全国青科赛山东省赛区中获一等奖。
  医疗水平稳步提升。与5家市级医院构建医联体,提升改造村卫生室22家,在全省率先实现CT全覆盖。成立中医药研究会、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共享中药智能配送中心,群众看病更方便。
  养老服务更加便捷。区内10家备案养老机构全部上星,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率100%。
  文旅供给更加丰富。开展乡村好时节、送戏下乡等活动2000余场次,实现“一村一场戏、周周有活动”。《培博印章》获省泰山文艺奖。推出3条旅游线路,吸引周边群众近郊游打卡。
  稳岗就业巩固提升。实施“创业一件事”集成服务,年内发放创业担保贷款、贴息资金等7505万元,新吸纳大学毕业生6575人,城镇新增就业1.3万人。
夯基础、提作风
党的建设全面增强

  一年来,淄博高新区持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城市社区自治共同体建设,实施两新组织党建攻坚突破行动,重点非公企业党组织单独组建率大幅提升。开展重点难点村大排查大整治、“四提四促”、“共富共兴”等专项行动,强化村级带头人队伍管理,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深入开展干部作风能力提升行动,举办“高新大讲堂”等各类培训班9期,实施年轻干部“远航”成长工程,选派年轻干部到省、市、区、镇四级实践锻炼。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风清气正政治生态进一步巩固。
  2025年,淄博高新区将认真落实省委确定的十个“聚焦用力”,按照淄博市委“认真答好六道必答题”、“七个干工作抓落实”的工作要求,聚力实施高质量发展、高效益生态、高品质民生三大提升行动,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建设“五个新高地”,努力在淄博转型跨越发展中作示范当龙头,为淄博实现“3510”发展目标、“强富美优”城市愿景作出更大贡献。
①2024年12月,淄博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创新园、淄博高新区先进陶瓷产业创新园、淄博高新区智能微系统产业加速器3个省级科技企业加速器全部获评优秀等次
②2024年11月20日,中建·智立方淄博高新智造港招商中心开放暨第一批招商企业签约仪式举行
③2024年11月18日下午,淄博市首辆TIR(国际公路运输)车辆从淄博保税监管场站发出并举行首发仪式
④齐鲁智能微系统创新产业基地
⑤2024年10月29日,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和默克医药健康举行格华止®项目商业化启动仪式
  □王立晴 赵国斌
  
  2024年12月2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2024年国家高新区评价结果,淄博高新区排名第37名,创历史最好成绩。
  2024年,淄博高新区聚焦“向高而攀”、“向新而行”两篇文章,着力打造科技创新、高端产业、改革开放、产城融合、品质民生“五个新高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
  链平台、优生态
创新驱动力进一步增强

  作为淄博市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淄博高新区锚定航向,坚持创新引领,聚力攻坚突破,扎实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全年对上争取各类科技创新资金增长84%。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700家,占全市1/5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59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新物种企业达到269家。
  科创平台提质增效。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园等4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连续3年被火炬中心评为优秀(A类),数量全省第一。3家省级科技企业加速器全部获评优秀等次,占全省二分之一。新增智洋创新“山东省立体巡检具身智能技术重点实验室”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1家,省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3家。
  企业创新成绩显著。获批国家级重点“小巨人”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获批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9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9家企业,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64家。得益乳业获批省级质量标杆,工陶院牵头申报的高性能陶瓷项目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人才引育实现突破。出台人才政策16条,推出“天淄雄厚·博揽英才”招引品牌,打造齐新花园等高品质人才社区,为各类英才提供教育、医疗、住房等12项关键小事“码上服务”,创新创业沃土进一步厚植。新增国家重点人才工程人选6人,入选省顶尖人才“一事一议”1人,新增省泰山系列人才工程人选12人。
抓项目、强动能
产业发展提档升级

  淄博高新区坚持抓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年内推动实施省级重点项目19个、市重大项目77个,开工项目数量和投资完成额均列全市第一。高新区被认定为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省数字经济“晨星工厂”试点区。
  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大健康、新能源、智能制造等主导产业集群加速发展壮大。大健康产业方面,新华制药与默克医药健康合作的格华止CMO项目实现商业化运营,是默克公司全球体量最大、山东首个医药合作(CMO)项目。新华医疗建成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企业中首个电磁兼容10米法电波暗室;小容量制剂智能化生产装备产业化项目陆续投产,首创的双模高速连续式BFS设备,填补国内空白。安得医疗研发的国内首款、全球第三款脐动静脉导管获准上市,累计12项产品填补国内空白。新马药机首创国内胶囊机微片充填技术,打破欧洲垄断,为我国制药事业发展壮大作出贡献。
  新能源产业方面,海博景能3条集装箱式储能产线、卫蓝固态锂电池、蓝固原位固态电解质项目投产。先进陶瓷、功能玻璃、聚氨酯等领域优势明显,一诺威年产34万吨聚氨酯系列产品扩建项目部分建成投产,成为江北最大的组合聚醚供应商。工陶院耐高温透波陶瓷制品生产线、高性能氮化物陶瓷纤维工程化生产线一期投产,解决了我国在高性能氮化硅陶瓷材料领域的“卡脖子”难题。
  智能制造产业方面,海嘉中建·智立方淄博高新智造港、得普达新能源汽车驱动总成等一批重点项目快速建设。芯材集成电路封装载板项目试生产,高性能封装载板打破国外技术壁垒实现国产替代。
  数实融合持续破题。实施市重点技改项目67个,列入省级技改导向目录项目25个。大力推广“产业大脑+晨星工厂”新模式,加快建设5G基站等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支持企业向智慧化、绿色化、安全化转型。齐鲁智能微系统创新产业基地全市唯一入选山东省首批数字产业集群。6家企业入选省数字经济“晨星工厂”,7家企业入选首批省数字经济创新平台,5家企业入选山东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智能制造场景。
  未来产业茁壮成长。具备GW级钙钛矿电池生产能力,依托零碳智慧创新产业园、科学城材料类科研实验室,贯通从研发、中试到产业化的全流程配套服务。金晶科技生产的TCO导电膜玻璃,市场占有率达90%以上。先导ITO靶材纯度达到4N+,实现国产替代。低空经济方面,形成了从无人机整机制造,到上游原材料、零部件,以及下游融合应用的低空经济完整产业链条。福莱特工业无人机研发生产制造中心建成投用;利航卫星成为全省唯一宽带卫星通信产品研制企业。机器人方面,依托纽氏达特,培育能行机器人、法奥智能、德美精密等新兴企业,完善从上游关键零部件,到智能协作机器人、行走轴机器人以及系统集成等中下游全产业链,全区机器人产业产值突破20亿元。纽氏达特机器人行走轴、桁架机器人等关键零部件国内市场占有率达16%。投资5.5亿元的法奥意威智能协作机器人生态产业基地一期主体完工,投产后将成为国内最大的协作机器人产业基地。
提效能、优服务
改革开放活力迸发

  淄博高新区持续优化体制机制,推深做实“管委会+公司”运作模式,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深化。组织金晶科技、奥德斯等28家外贸企业参加广交会,建成全市首家二手车出口一站式登记服务中心,超越轻工、隆众资讯入选省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案例。淄博综保区约59万平方米厂房及仓储设施建成投用,全市对外开放桥头堡作用进一步强化。保税业态持续创新,完成全省首笔“非保税”转“保税”区内直转,搭建跨境电商企业孵化器。内陆港业务稳定增长,国际公路运输淄博集结中心落户综保区,并完成线路首发。全年累计开行“齐鲁号”欧亚班列57列2538车。
  营商环境更加优越。高效推进“五极五优”政务服务,企业服务站已覆盖11个产业园区,下沉100项政务服务事项,辐射园区5000多家企业,实现“园区事、园区办”。打造“红火炬”政务服务帮办代办联盟,构建“主动帮办+全程代办”服务模式,为企业群众提供“管家式”服务。
强配套、抓保障
产城融合加速跃进

  要素保障更加强化。高水平建设运营产业园区,年内投资6亿元推动基础设施配套,极大提升了园区承载力。持续提升金融服务精准度,常态化开展“政金企”对接活动,积极推动新恒汇上市,推动信通电子成功过会,为企业开足马力扩产提质提供充足金融活水。
  城市品质持续提升。完成泰山路、淮河路等先创区路网一期8条道路提升改造及乌河流域生态治理,完成14个城市小区的雨污合流管道改造。实施城市更新和精细管理,推动建设新空间社区、文苑社区等8个省级智慧社区;推进全域公园城市建设,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88.5%;常态化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农村“五化”水平进一步提升,群众生活环境更加优美宜居。
察民意、解民忧
民生品质更聚民心

  聚力实施十大民生实事,着力解决教育、医疗、养老、就业等群众关心关注的小事、难事,群众生活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教育事业进步明显。年内投入5亿余元支持教育发展,教育经费连续3年增长5%以上。师资水平进一步提升,年内新增市级新秀或骨干教师51名。70余名学生在全国青科赛山东省赛区中获一等奖。
  医疗水平稳步提升。与5家市级医院构建医联体,提升改造村卫生室22家,在全省率先实现CT全覆盖。成立中医药研究会、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建设共享中药智能配送中心,群众看病更方便。
  养老服务更加便捷。区内10家备案养老机构全部上星,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率100%。
  文旅供给更加丰富。开展乡村好时节、送戏下乡等活动2000余场次,实现“一村一场戏、周周有活动”。《培博印章》获省泰山文艺奖。推出3条旅游线路,吸引周边群众近郊游打卡。
  稳岗就业巩固提升。实施“创业一件事”集成服务,年内发放创业担保贷款、贴息资金等7505万元,新吸纳大学毕业生6575人,城镇新增就业1.3万人。
夯基础、提作风
党的建设全面增强

  一年来,淄博高新区持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城市社区自治共同体建设,实施两新组织党建攻坚突破行动,重点非公企业党组织单独组建率大幅提升。开展重点难点村大排查大整治、“四提四促”、“共富共兴”等专项行动,强化村级带头人队伍管理,村级组织规范化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深入开展干部作风能力提升行动,举办“高新大讲堂”等各类培训班9期,实施年轻干部“远航”成长工程,选派年轻干部到省、市、区、镇四级实践锻炼。驰而不息纠“四风”树新风,风清气正政治生态进一步巩固。
  2025年,淄博高新区将认真落实省委确定的十个“聚焦用力”,按照淄博市委“认真答好六道必答题”、“七个干工作抓落实”的工作要求,聚力实施高质量发展、高效益生态、高品质民生三大提升行动,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面建设“五个新高地”,努力在淄博转型跨越发展中作示范当龙头,为淄博实现“3510”发展目标、“强富美优”城市愿景作出更大贡献。
①2024年12月,淄博高新区电子信息产业创新园、淄博高新区先进陶瓷产业创新园、淄博高新区智能微系统产业加速器3个省级科技企业加速器全部获评优秀等次
②2024年11月20日,中建·智立方淄博高新智造港招商中心开放暨第一批招商企业签约仪式举行
③2024年11月18日下午,淄博市首辆TIR(国际公路运输)车辆从淄博保税监管场站发出并举行首发仪式
④齐鲁智能微系统创新产业基地
⑤2024年10月29日,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和默克医药健康举行格华止®项目商业化启动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