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即墨:绿色低碳领航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2025-01-2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总装车间工人在安装商用车内饰
|
![]() |
青岛即发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智能纺纱项目
|
![]() |
我国首个渔业融合发展海上桩基固定式光伏项目海上安装作业全面启动 □摄影:杨雪梅
|
□梁之磊 王云瑶
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
全省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先进县;
即发集团无水染色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全国首个渔业融合发展海上桩基固定式光伏项目开工;
建成省级以上绿色工厂6家、培育国家级绿色制造企业6家;
……
放眼即墨,纺织服装、汽车等六大产业生态圈正如火如荼地加速构建,宛如一颗颗新质生产力的璀璨明珠:紧张忙碌的服装生产车间内,数字驱动的机器奏响产业革新的乐章,传统纺织业正经历着数字化的华丽转身;现代化的汽车制造厂里,自动化生产线高效运转,一辆辆“即墨造”从流水线驶向全国;充满希望的海洋科研实验室中,智慧的火花点燃创新发展的引擎,海洋科研成果如繁星般璀璨夺目……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青岛市即墨区正瞄准蓝色、新兴、低碳、高端方向,推动绿色新兴产业集链成群、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升级,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笃定前行。
“无废”驱动,产业实现绿色转型
走进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涂装车间,忙碌的生产线有序运转。涂装工艺曾是汽车生产废弃物的“重灾区”,以往其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废渣量占汽车生产全过程的80%以上,单条生产线年危废产生量高达200余吨。
公司环保卫生室主任邢志凯站在崭新的设备旁,感慨地说:“为了实现绿色转型,我们投入了大量精力进行技术攻关。从设备更新到工艺优化,每一步都凝聚着科研人员和工人们的心血。就拿这条涂装生产线来说,经过环保升级改造,成功消除了弃渣,整体危废产生量降低98%以上,每年固态废弃物减量400余吨,碳减排4000余吨,还为公司带来约50万元经济效益。这不仅是环保的胜利,更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
一汽解放的绿色转型正是即墨区开展“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成果之一。即墨区坚持把“无废城市”建设作为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多途径践行无废理念,向全区“无废细胞”建设单位和广大市民发出倡议,现场指导创建单位积极开展“无废工厂”“无废医院”“无废学校”等细胞建设,“无废城市”建设在即墨区各行各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汽解放向西1公里,一汽-大众青岛分公司厂区内,一栋栋厂房屋顶整齐排列的蓝色光伏板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仿佛一片蓝色的海洋。步入厂区,能明显感受到这里的绿色活力。作为全省首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试点单位,一汽-大众积极响应绿色发展号召,全力打造“分布式光伏+新型储能”体系,并融合供热站、蓄冷罐和数字化能源管控平台。这些光伏板每天都在高效地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生产提供清洁动力。通过这一系统,企业每年能减少4万余吨二氧化碳排放,节约电费600余万元,真正实现了经济与环保的双赢。而且,这一模式也为汽车行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
即墨区以“无废城市”建设为引领,持续开展清废行动,严厉打击非法倾倒工业固废、危废行为,消除环境风险隐患,4家单位创建省级“无废细胞”,危险废物安全利用处置率保持100%,“无废城市”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
科技赋能,传统产业智慧升级
即墨汽车产业的绿色转型不止有“无废工厂”这一个“杀手锏”。被称为“超级工厂”的奇瑞青岛工厂,仅用17个月便创出奇瑞全国13个整车工厂建设的“青岛速度”。瞄准智能制造,近年来,奇瑞青岛超级工厂在冲、焊、涂车间采用智能化机器人,真正做到“黑灯工厂”,自动化率达100%,以5G+工业物联网平台为载体,实现生产智能化、品控数字化、管理信息化和运营透明化。
即墨汽车产业的数智化成功转型绝非偶然。在2022年印发实施的《青岛市即墨区加快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中,智能制造被列入15条重点产业链之一,同样被列入重点产业链的还有纺织服装。
偌大的纺纱车间里,一列列智能化纺纱设备自动运转,彩色的纱锭、雪白的纱线,打眼望去像条条彩虹、朵朵白云。长长通道里,看不到忙碌的纺纱工,只有踏着电动滑板车的巡检员闪过。
这是青岛即发集团刚刚建成投产的纺纱智能工厂。与传统纺织车间不同,这里机器轰鸣却难觅工人身影,生产中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术,主要生产高端、差别化、多功能纤维材料纱线,填补了青岛市新型纤维纱线生产空白。
传统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基石,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即墨顺应产业转型升级趋势,在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上持续发力,加快技术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着力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
——在生产端,深入贯彻省制造业数字化提标行动、“工赋青岛”等部署,引导传统企业拥抱智能制造,涌现出酷特智能、瑞华等一批数智化转型标杆企业,建成100多个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等市级工业赋能示范项目,企业生产效率普遍提升20%以上。
——在市场端,深耕私域电商等新赛道,推动产业互联网融合创新,蚁家人产业共同体整合产品研发、超级供应链、消费互联网,配套高标准品控体系,构建起上下游高效协同的内循环商业生态,累计赋能市场主体超过10万家、日发单量超过30万单。
——在技术端,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重要论断,支持企业开展绿色低碳创新,技改投资增速保持在10%以上。即发集团与东华大学、青岛大学等合作深耕无水染色技术,建成全国首条无水染色生产线,年节水超过10万吨。
经略海洋,点亮低碳发展之路
1月11日,经海事部门安全检查后,“宝鼎16”轮载运着中电建青岛即墨海上光伏项目第一榀钢平台离开码头,缓缓驶往12海里外的即墨区鳌山湾水域进行海上安装,这标志着该项目的海上安装作业全面启动,项目建设步入“快车道”。
中电建青岛即墨海上光伏项目总投资102亿元,规划建设115万千瓦桩基式光伏发电项目,并引进光伏组件、系统集成等新能源产业链项目,是我国首个渔业融合发展海上桩基固定式光伏项目,也是目前中国开放海域最大渔光互补示范类项目。项目预计今年3月30日首批并网发电,8月30日全容量并网发电。整个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均可提供约19.2亿度发电量、年均产值约7.2亿元,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70万吨。
抢抓碳达峰碳中和历史机遇,即墨区重点围绕风电、光伏、氢能、储能四大领域,大力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目前已引进建设中电建海上光伏、海尔纳晖新能源等龙头项目,通裕重工大型海上风电配套项目投产,海尔纳晖新能源产业园开工,实现前端有研发、中端有产能、后端有应用的链式发展新格局,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正加速崛起。
深海开发是未来产业发展的热点领域之一。在即墨区,海洋科研已成为一张闪亮的名片。这里设有“蛟龙号”母港国家深海基地等“国字号”科研机构和高校院所50余家、大洋钻探船北部码头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110余个。
在高水平科研平台的驱动下,一系列科技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国内首发千亿级参数“瀚海星云”大模型;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青岛基地正式落地,国家深海基因库、标本样品馆、大数据中心“三大平台”加速推进;国家海洋考古博物馆开工建设,中国海洋大学生命科技科研基地全面竣工;深海影像探测关键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信2-1”号养殖工船顺利出坞;省海洋物联网成果转化联合体云端服务平台正式发布;森科特国内首创网衣清洗机器人……
立足发挥区域特色优势、助推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即墨区正谱写海洋特色产业新的篇章。未来,该区将聚焦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等关键环节,发挥科研优势,加快前沿技术研发突破,推动深海装备与技术成果落地转化,努力打造海洋领域未来产业发展新高地。
即墨引进建成惠科半导体、泰睿思微电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40余个
奇瑞汽车青岛基地全年生产整车16.5万辆,新能源整车产量9万辆,成为青岛汽车工业增长的强力支撑
青岛云路先进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工人盘点非晶带材产品
青岛蓝谷集聚50余家“国字号”科研机构、高校院所和110余个科技创新平台
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
全省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先进县;
即发集团无水染色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全国首个渔业融合发展海上桩基固定式光伏项目开工;
建成省级以上绿色工厂6家、培育国家级绿色制造企业6家;
……
放眼即墨,纺织服装、汽车等六大产业生态圈正如火如荼地加速构建,宛如一颗颗新质生产力的璀璨明珠:紧张忙碌的服装生产车间内,数字驱动的机器奏响产业革新的乐章,传统纺织业正经历着数字化的华丽转身;现代化的汽车制造厂里,自动化生产线高效运转,一辆辆“即墨造”从流水线驶向全国;充满希望的海洋科研实验室中,智慧的火花点燃创新发展的引擎,海洋科研成果如繁星般璀璨夺目……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青岛市即墨区正瞄准蓝色、新兴、低碳、高端方向,推动绿色新兴产业集链成群、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升级,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笃定前行。
“无废”驱动,产业实现绿色转型
走进一汽解放青岛汽车有限公司涂装车间,忙碌的生产线有序运转。涂装工艺曾是汽车生产废弃物的“重灾区”,以往其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废渣量占汽车生产全过程的80%以上,单条生产线年危废产生量高达200余吨。
公司环保卫生室主任邢志凯站在崭新的设备旁,感慨地说:“为了实现绿色转型,我们投入了大量精力进行技术攻关。从设备更新到工艺优化,每一步都凝聚着科研人员和工人们的心血。就拿这条涂装生产线来说,经过环保升级改造,成功消除了弃渣,整体危废产生量降低98%以上,每年固态废弃物减量400余吨,碳减排4000余吨,还为公司带来约50万元经济效益。这不仅是环保的胜利,更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
一汽解放的绿色转型正是即墨区开展“无废城市”建设的重要成果之一。即墨区坚持把“无废城市”建设作为绿色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多途径践行无废理念,向全区“无废细胞”建设单位和广大市民发出倡议,现场指导创建单位积极开展“无废工厂”“无废医院”“无废学校”等细胞建设,“无废城市”建设在即墨区各行各业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汽解放向西1公里,一汽-大众青岛分公司厂区内,一栋栋厂房屋顶整齐排列的蓝色光伏板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仿佛一片蓝色的海洋。步入厂区,能明显感受到这里的绿色活力。作为全省首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试点单位,一汽-大众积极响应绿色发展号召,全力打造“分布式光伏+新型储能”体系,并融合供热站、蓄冷罐和数字化能源管控平台。这些光伏板每天都在高效地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生产提供清洁动力。通过这一系统,企业每年能减少4万余吨二氧化碳排放,节约电费600余万元,真正实现了经济与环保的双赢。而且,这一模式也为汽车行业绿色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鉴。
即墨区以“无废城市”建设为引领,持续开展清废行动,严厉打击非法倾倒工业固废、危废行为,消除环境风险隐患,4家单位创建省级“无废细胞”,危险废物安全利用处置率保持100%,“无废城市”建设迈出了坚实步伐。
科技赋能,传统产业智慧升级
即墨汽车产业的绿色转型不止有“无废工厂”这一个“杀手锏”。被称为“超级工厂”的奇瑞青岛工厂,仅用17个月便创出奇瑞全国13个整车工厂建设的“青岛速度”。瞄准智能制造,近年来,奇瑞青岛超级工厂在冲、焊、涂车间采用智能化机器人,真正做到“黑灯工厂”,自动化率达100%,以5G+工业物联网平台为载体,实现生产智能化、品控数字化、管理信息化和运营透明化。
即墨汽车产业的数智化成功转型绝非偶然。在2022年印发实施的《青岛市即墨区加快实体经济振兴发展三年行动方案》中,智能制造被列入15条重点产业链之一,同样被列入重点产业链的还有纺织服装。
偌大的纺纱车间里,一列列智能化纺纱设备自动运转,彩色的纱锭、雪白的纱线,打眼望去像条条彩虹、朵朵白云。长长通道里,看不到忙碌的纺纱工,只有踏着电动滑板车的巡检员闪过。
这是青岛即发集团刚刚建成投产的纺纱智能工厂。与传统纺织车间不同,这里机器轰鸣却难觅工人身影,生产中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信息技术,主要生产高端、差别化、多功能纤维材料纱线,填补了青岛市新型纤维纱线生产空白。
传统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基石,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即墨顺应产业转型升级趋势,在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上持续发力,加快技术创新、业态创新、管理创新,着力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
——在生产端,深入贯彻省制造业数字化提标行动、“工赋青岛”等部署,引导传统企业拥抱智能制造,涌现出酷特智能、瑞华等一批数智化转型标杆企业,建成100多个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等市级工业赋能示范项目,企业生产效率普遍提升20%以上。
——在市场端,深耕私域电商等新赛道,推动产业互联网融合创新,蚁家人产业共同体整合产品研发、超级供应链、消费互联网,配套高标准品控体系,构建起上下游高效协同的内循环商业生态,累计赋能市场主体超过10万家、日发单量超过30万单。
——在技术端,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重要论断,支持企业开展绿色低碳创新,技改投资增速保持在10%以上。即发集团与东华大学、青岛大学等合作深耕无水染色技术,建成全国首条无水染色生产线,年节水超过10万吨。
经略海洋,点亮低碳发展之路
1月11日,经海事部门安全检查后,“宝鼎16”轮载运着中电建青岛即墨海上光伏项目第一榀钢平台离开码头,缓缓驶往12海里外的即墨区鳌山湾水域进行海上安装,这标志着该项目的海上安装作业全面启动,项目建设步入“快车道”。
中电建青岛即墨海上光伏项目总投资102亿元,规划建设115万千瓦桩基式光伏发电项目,并引进光伏组件、系统集成等新能源产业链项目,是我国首个渔业融合发展海上桩基固定式光伏项目,也是目前中国开放海域最大渔光互补示范类项目。项目预计今年3月30日首批并网发电,8月30日全容量并网发电。整个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均可提供约19.2亿度发电量、年均产值约7.2亿元,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70万吨。
抢抓碳达峰碳中和历史机遇,即墨区重点围绕风电、光伏、氢能、储能四大领域,大力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目前已引进建设中电建海上光伏、海尔纳晖新能源等龙头项目,通裕重工大型海上风电配套项目投产,海尔纳晖新能源产业园开工,实现前端有研发、中端有产能、后端有应用的链式发展新格局,千亿级新能源产业集群正加速崛起。
深海开发是未来产业发展的热点领域之一。在即墨区,海洋科研已成为一张闪亮的名片。这里设有“蛟龙号”母港国家深海基地等“国字号”科研机构和高校院所50余家、大洋钻探船北部码头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110余个。
在高水平科研平台的驱动下,一系列科技成果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国内首发千亿级参数“瀚海星云”大模型;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青岛基地正式落地,国家深海基因库、标本样品馆、大数据中心“三大平台”加速推进;国家海洋考古博物馆开工建设,中国海洋大学生命科技科研基地全面竣工;深海影像探测关键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信2-1”号养殖工船顺利出坞;省海洋物联网成果转化联合体云端服务平台正式发布;森科特国内首创网衣清洗机器人……
立足发挥区域特色优势、助推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即墨区正谱写海洋特色产业新的篇章。未来,该区将聚焦深海进入、深海探测、深海开发等关键环节,发挥科研优势,加快前沿技术研发突破,推动深海装备与技术成果落地转化,努力打造海洋领域未来产业发展新高地。
即墨引进建成惠科半导体、泰睿思微电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企业40余个
奇瑞汽车青岛基地全年生产整车16.5万辆,新能源整车产量9万辆,成为青岛汽车工业增长的强力支撑
青岛云路先进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工人盘点非晶带材产品
青岛蓝谷集聚50余家“国字号”科研机构、高校院所和110余个科技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