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宜居宜业宜游现代化“莒南篇章”

2025-01-2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莒南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莒南全力打造生态宜居之城新风貌
  2024年,莒南县聚焦“宜居宜业宜游”三篇文章,以开展“重点项目建设年”活动为主线,现代化强县建设取得新成效。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4亿元,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855.7亿元,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亿元。
宜业:建强产业集群,推动链式发展
  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以争创全国工业百强县为目标,以打造产业集群为方向,“实好多快”抓招引、“走进高校”抓创新、优化环境抓保障,让全县企业发展更健康、重点项目更实在、产业竞争力更强劲。
  产业集群优势凸显。聚焦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拉长产业链、保障供应链、构建生态链,着力打造千亿级高端不锈钢产业集群、五百亿级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百亿级牛奶灌装设备和包材产业集群等三大产业集群。
  招商引资持续用力。开展“招商引资突破年”活动,聚焦“实好多快”,全力招引大好项目。县级领导带头“走出去”招商260余次、“请进来”洽谈560余次,组织参加大型招商推介活动7次,先后签约项目128个,新开工项目118个,其中过10亿元项目15个、500强项目5个、央企项目2个。树牢“内商外商都是商、内人外人一视同仁”理念,大力扶持本土企业家“二次创业”,有12个本土企业项目正在建设。
  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树牢“项目为王”理念,稳步推进工业、城建、农业、民生领域177个重点项目,抓实拆迁、土地、手续、资金等要素配置,先后保障重点项目用地3093亩;强化政银企对接,新增企业贷款35亿元,助力项目建设提质增效。截至目前,50个县级以上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建设。
  科技创新赋能增势。大力实施发展“翅膀工程”,积极开展“走进高校”系列活动,搭建交流、人才、研发、转化“四个平台”,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新增省级创新平台4家;金胜粮油获批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加快“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4家、累计培育79家。深化人才引育,梳理在外莒南籍博士人才1603名;成立济南大学—莒南硅基材料产业创新研究院,建设济南、无锡2个协同创新中心;先后引育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名、沂蒙创新创业人才7名。
  乡村振兴优势凸显。坚持农文旅融合发展路径,聚焦有稳定收入、有消费场景、有服务配套“三有”目标,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产业体系逐步完善。依托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重点打造花生产业体系、红薯产业体系、樱桃产业体系、茶产业体系等4个种加销贯通的产业体系。截至目前,莒南县共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24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201家。
  镇域经济特色发展。做强重点镇、突破薄弱镇,把工业集聚区建设作为发展镇域经济的主战场,先后在12个镇建立工业集聚区12个,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有一定基础的传统产业、农产品深加工和商城地产品产业“四类产业”。深入实施“飞地经济”,签约落地“飞地”项目4个,在谈“飞地”项目6个。
宜游:建设精致城市,打造全域旅游
  坚持经营体现精心、建设体现精致、管理体现精细,不断优化功能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全力打造精致城市,持续提升城市品质,人居环境更和美宜人,全域旅游加速起势。
  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打通存留20余年的“断头路”4条,新建口袋公园及绿荫停车场10处,改造老旧小区47个;完成30个单位小区雨污分流提升改造;建设燃气管道5公里,新增供暖面积15万平方米,实现城区小区集中供暖应供尽供;长深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及连接线工程正式通车,按时完成S225莒阿线、S314涛汤线临港段共45公里中修工程。
  服务配套日趋完善。完成鸡龙河沿线及卧佛寺公园提升改造,北城人民广场、府前绿荫广场等重点城建项目建成启用;北城文化艺术中心即将投入使用,成为临沂市各县区单体建筑体量最大的文化中心;串联公园金街、乾海星河步行街等项目,打造城市消费新场景。
  城市管理提档升级。统筹实施亮化、绿化、美化“三大工程”,举办卧佛寺公园新春灯会,日均客流量达5万人;栽植、补植苗木77万余株,增加绿化面积2.6万平方米;设立便民摊点群14处、果蔬小集5处、邻里市集9处,创新打造“城镇管家”公众服务系统;该县还成功入选山东省四星级基础型新型智慧城市。
  全域旅游加速起势。依托省政府旧址、庄氏庄园、厉家寨3个红色旅游景区,重点提升3条红色研学精品线路,“沂蒙红芽”青少年研学品牌入选山东省研学旅行创新设计大赛优秀奖。加快推动天马岛二期、庄氏庄园、莲花湖等6个重大文旅项目建设,提升打造特色街区1处,6家民宿被评为“沂蒙乡愁”民宿,持续擦亮“灵山秀水 乐游莒南”品牌。精心策划举办草莓大会、桃花汇、厉家寨樱桃大荟等节会活动10余场次,激发文旅市场新活力,全年共接待游客576.3万人次。
  人居环境和美宜人。深入实施“百千工程”,在99个“百千工程”村实施380个项目,提升道路127公里、绿化8.5万平方米,5个省级和美乡村已建设完成。以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县、全省县级现代水网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实施重点水利工程15个。
  宜居:
增进民生福祉,幸福底色厚实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全力办好民生实事,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公共服务更加完善。聚焦解决住房、就业、医疗、教育、养老等突出问题,加快实施十大民生实事,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就业渠道逐步拓宽,开展“春风行动”、农民工“春暖行动”等活动,提供岗位2800余个;新增城镇就业7926人,新开发城乡公益岗1921人。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加快推进幼儿教育标准化工程、城区学校基建项目建设,新增学位7000余个。大力推进产教融合,临沂市农业学校列入省现代高效农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规划。医疗能力大幅提升,9家基层医疗机构达到国家推荐标准、9家达到基本标准、3家通过二级综合医院评审;重大疾病规范控制率达到100%。加大养老服务供给,建成双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2家、养老机构12处、城市社区为老服务中心3处、农村幸福院69处;探索老年助餐服务长效运营模式,开设运营孝善食堂46家。保障救助坚强有力,加大困难群体救助力度,被确定为全省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获批全国首批“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联动示范县;争取中央福彩公益金37.2万元用于精神障碍残疾人康复。
  文化惠民扎实推进。持续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常态化开展惠民活动7000余场,文疃村“村晚”入选2024年全国冬季“村晚”示范展示点。积极开展移风易俗工作专项集中整治活动,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工作经验入选全市首批“三风”重点报道名录,石泉湖村成功争创全国文明村。成立莒南县小戏小剧创演工作室,省政府旧址获评临沂市第一批小戏小剧创演实践单位。
  群众诉求有效化解。加快两批28个“热线·首发”专项深办事项化解,17个深办事项诉求量下降,推动诉求从“解决一件事”到“办好一类事”转变。做实“向人民汇报”制度,召开“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新闻发布会5场,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砥砺奋进正当时,乘风破浪再扬帆。2025年,莒南县将团结一致向前看,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奋力谱写“宜居宜业宜游”现代化莒南建设新篇章。

  “农文旅”深度融合促进乡村振兴
  莒南县虎山泉(石泉湖)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荣获“临沂市优秀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称号
  大店镇四角岭村和美家园
  山东钢铁集团永锋临港有限公司厂区
  2024年,莒南县聚焦“宜居宜业宜游”三篇文章,以开展“重点项目建设年”活动为主线,现代化强县建设取得新成效。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4亿元,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855.7亿元,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亿元。
宜业:建强产业集群,推动链式发展
  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以争创全国工业百强县为目标,以打造产业集群为方向,“实好多快”抓招引、“走进高校”抓创新、优化环境抓保障,让全县企业发展更健康、重点项目更实在、产业竞争力更强劲。
  产业集群优势凸显。聚焦建链补链延链强链,拉长产业链、保障供应链、构建生态链,着力打造千亿级高端不锈钢产业集群、五百亿级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百亿级牛奶灌装设备和包材产业集群等三大产业集群。
  招商引资持续用力。开展“招商引资突破年”活动,聚焦“实好多快”,全力招引大好项目。县级领导带头“走出去”招商260余次、“请进来”洽谈560余次,组织参加大型招商推介活动7次,先后签约项目128个,新开工项目118个,其中过10亿元项目15个、500强项目5个、央企项目2个。树牢“内商外商都是商、内人外人一视同仁”理念,大力扶持本土企业家“二次创业”,有12个本土企业项目正在建设。
  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树牢“项目为王”理念,稳步推进工业、城建、农业、民生领域177个重点项目,抓实拆迁、土地、手续、资金等要素配置,先后保障重点项目用地3093亩;强化政银企对接,新增企业贷款35亿元,助力项目建设提质增效。截至目前,50个县级以上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建设。
  科技创新赋能增势。大力实施发展“翅膀工程”,积极开展“走进高校”系列活动,搭建交流、人才、研发、转化“四个平台”,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新增省级创新平台4家;金胜粮油获批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加快“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4家、累计培育79家。深化人才引育,梳理在外莒南籍博士人才1603名;成立济南大学—莒南硅基材料产业创新研究院,建设济南、无锡2个协同创新中心;先后引育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名、沂蒙创新创业人才7名。
  乡村振兴优势凸显。坚持农文旅融合发展路径,聚焦有稳定收入、有消费场景、有服务配套“三有”目标,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探索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产业体系逐步完善。依托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优势,重点打造花生产业体系、红薯产业体系、樱桃产业体系、茶产业体系等4个种加销贯通的产业体系。截至目前,莒南县共培育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24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201家。
  镇域经济特色发展。做强重点镇、突破薄弱镇,把工业集聚区建设作为发展镇域经济的主战场,先后在12个镇建立工业集聚区12个,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有一定基础的传统产业、农产品深加工和商城地产品产业“四类产业”。深入实施“飞地经济”,签约落地“飞地”项目4个,在谈“飞地”项目6个。
宜游:建设精致城市,打造全域旅游
  坚持经营体现精心、建设体现精致、管理体现精细,不断优化功能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全力打造精致城市,持续提升城市品质,人居环境更和美宜人,全域旅游加速起势。
  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打通存留20余年的“断头路”4条,新建口袋公园及绿荫停车场10处,改造老旧小区47个;完成30个单位小区雨污分流提升改造;建设燃气管道5公里,新增供暖面积15万平方米,实现城区小区集中供暖应供尽供;长深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及连接线工程正式通车,按时完成S225莒阿线、S314涛汤线临港段共45公里中修工程。
  服务配套日趋完善。完成鸡龙河沿线及卧佛寺公园提升改造,北城人民广场、府前绿荫广场等重点城建项目建成启用;北城文化艺术中心即将投入使用,成为临沂市各县区单体建筑体量最大的文化中心;串联公园金街、乾海星河步行街等项目,打造城市消费新场景。
  城市管理提档升级。统筹实施亮化、绿化、美化“三大工程”,举办卧佛寺公园新春灯会,日均客流量达5万人;栽植、补植苗木77万余株,增加绿化面积2.6万平方米;设立便民摊点群14处、果蔬小集5处、邻里市集9处,创新打造“城镇管家”公众服务系统;该县还成功入选山东省四星级基础型新型智慧城市。
  全域旅游加速起势。依托省政府旧址、庄氏庄园、厉家寨3个红色旅游景区,重点提升3条红色研学精品线路,“沂蒙红芽”青少年研学品牌入选山东省研学旅行创新设计大赛优秀奖。加快推动天马岛二期、庄氏庄园、莲花湖等6个重大文旅项目建设,提升打造特色街区1处,6家民宿被评为“沂蒙乡愁”民宿,持续擦亮“灵山秀水 乐游莒南”品牌。精心策划举办草莓大会、桃花汇、厉家寨樱桃大荟等节会活动10余场次,激发文旅市场新活力,全年共接待游客576.3万人次。
  人居环境和美宜人。深入实施“百千工程”,在99个“百千工程”村实施380个项目,提升道路127公里、绿化8.5万平方米,5个省级和美乡村已建设完成。以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县、全省县级现代水网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实施重点水利工程15个。
  宜居:
增进民生福祉,幸福底色厚实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全力办好民生实事,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公共服务更加完善。聚焦解决住房、就业、医疗、教育、养老等突出问题,加快实施十大民生实事,不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就业渠道逐步拓宽,开展“春风行动”、农民工“春暖行动”等活动,提供岗位2800余个;新增城镇就业7926人,新开发城乡公益岗1921人。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加快推进幼儿教育标准化工程、城区学校基建项目建设,新增学位7000余个。大力推进产教融合,临沂市农业学校列入省现代高效农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规划。医疗能力大幅提升,9家基层医疗机构达到国家推荐标准、9家达到基本标准、3家通过二级综合医院评审;重大疾病规范控制率达到100%。加大养老服务供给,建成双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2家、养老机构12处、城市社区为老服务中心3处、农村幸福院69处;探索老年助餐服务长效运营模式,开设运营孝善食堂46家。保障救助坚强有力,加大困难群体救助力度,被确定为全省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获批全国首批“幸福家园”村社互助工程联动示范县;争取中央福彩公益金37.2万元用于精神障碍残疾人康复。
  文化惠民扎实推进。持续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常态化开展惠民活动7000余场,文疃村“村晚”入选2024年全国冬季“村晚”示范展示点。积极开展移风易俗工作专项集中整治活动,大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工作经验入选全市首批“三风”重点报道名录,石泉湖村成功争创全国文明村。成立莒南县小戏小剧创演工作室,省政府旧址获评临沂市第一批小戏小剧创演实践单位。
  群众诉求有效化解。加快两批28个“热线·首发”专项深办事项化解,17个深办事项诉求量下降,推动诉求从“解决一件事”到“办好一类事”转变。做实“向人民汇报”制度,召开“我为群众办实事”系列新闻发布会5场,及时回应群众关切。
  砥砺奋进正当时,乘风破浪再扬帆。2025年,莒南县将团结一致向前看,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奋力谱写“宜居宜业宜游”现代化莒南建设新篇章。

  “农文旅”深度融合促进乡村振兴
  莒南县虎山泉(石泉湖)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荣获“临沂市优秀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称号
  大店镇四角岭村和美家园
  山东钢铁集团永锋临港有限公司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