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黄渤海新区:走在前列 当好先锋
2025-01-2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 |
|
□郭传义 姜乾 李艳玲 邢亮
刚刚过去的2024年,叠加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的烟台黄渤海新区大事扎堆,喜事连连——
纵观区域发展,烟台开发区迎来建区40周年,烟台片区在全国首创35项成果、全省最多。
盘点项目亮点,国家微纳制造创新中心落户,华润高端合成材料制品产业园建成,汉高鲲鹏工厂启动设备安装调试,黄渤海实验室、环磁山国际科研走廊创新园圃、北京大学—万华联合研究中心科研大楼投用。
回顾城市建设,烟台机场二期转场运营,潍烟高铁烟台西站建成通车,龙烟铁路市域化改造开工建设。
2024年,烟台黄渤海新区锚定在烟台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中走在前当先锋,发扬奋勇争先、一马当先的“两先精神”,大力实施“11235”发展战略,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全年增长6%左右,五大主导产业产值达到3100亿元,两大新兴产业产值增速高达39%,外贸进出口稳住2000亿元大关。
“5+2”现代化产业体系壮大新质生产力
走进烟台黄渤海新区力华储能基地,项目厂房已经建成,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实现当年开工当年竣工。
目前全区已落户力华电源科技25GWh大圆柱储能电池、泰和新材芳纶隔膜等产业项目16个,力华电源科技项目将于年内逐步投产。
“该项目入驻的新型储能产业园计划今年3月投入使用,目前已落户力华电源科技25GWh大圆柱储能电池、泰和新材芳纶隔膜等产业项目16个。”烟台黄渤海新区经发局相关负责人说。
新型储能产业园围绕先进材料、电池制造、高端装备、系统集成、应用示范五大方向,重点建设“4个集聚区+1个示范区”,计划今年集聚上下游企业50家以上、产值达到100亿元,到2030年突破1000亿元规模。
以新型工业化为方向,烟台黄渤海新区加快构建“5+2”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其中,编制新型储能产业规划,持续发力新型储能、特色半导体两大新兴产业,烟台光电传感产业园、力高新能源电池控制系统等项目竣工,研制出世界首个石墨烯功能半导体,创为科技荣获“2024年度中国储能产业最具影响力企业奖”,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达到40%。
此外,该区深化拓展实数融合,实施数字产业“名品名企名群”工程,获市级以上项目及荣誉100余项,趣丸(烟台)数字经济产业园投用,7个项目入选山东省“工赋百景”数字化转型试点项目,4家单位入选山东省首批数字经济创新平台,特色半导体数字产业集群获评首批省级数字产业集群,微纳传感器产业集群获批省级“产业大脑”建设试点,正海集团数字产业化园区获评省级数字经济产业园区。
科技创新是构建特色优势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动力。2024年底,面向全球、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国家微纳制造创新中心正式落户黄渤海新区,实现了烟台市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零”的突破。
2024年,烟台黄渤海新区提速科创平台“六大体系”建设,系统打造协同创新生态,黄渤海实验室、环磁山国际科研走廊创新园圃建成,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化工新材料)揭牌,新设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新增市级以上企业研发平台7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80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突破850家和1400家,柔性引进加拿大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院士等顶尖人才4名,自主培育市级以上领军人才34名,引进外国专家和海外留学人员288名。
服务业新业态点燃经济增长引擎
临近春节,正是消费旺季。走进位于烟台综合保税区西区的日韩消费品跨境电商中心京东综合仓,7000平方米仓储区内,来自世界各地的食品、美妆等摆满货架,工作人员忙碌地将货物分拣、打包,再经传送带装车运输。
“一直到春节期间都是我们仓的年货节,整体单量预计在40万单左右。”日韩消费品跨境电商中心京东综合仓项目负责人董强说。
京东综合仓自2022年开仓,业务量逐年攀升。2024年单量约为380万单,平均每天1万多单,贸易额达15亿元。“在山东省京东跨境电商平台下单的货物,70%以上来自这个仓库。”董强说。
作为全国跨境电商综试区核心区,烟台黄渤海新区抢抓政策机遇,加快创新外贸新业态、新模式,让“买全球”更快速、“卖全球”更便捷。2024年,全区跨境电商进出口额突破100亿元,同比实现3倍增长、占烟台市总额50%以上,成为山东区域日韩跨境包裹量最大的集货中心。
持续释放消费潜力,该区还在烟台区市层面首推汽车“以旧换新”消费券和家电惠民补贴,推动汽车、家电“以旧换新”销售额超4.5亿元,6家企业获评省市品牌首店、数量居全市首位。拓展年轻态消费、数字消费,依托亚东文创园、万达广场等举办年轻态促消费活动35场以上。英迪格酒店、福朋喜来登、希尔顿逸林、万枫酒店等一批品牌酒店集中投用,全区国际品牌酒店达到13家,八角湾国际文旅中心建成,打造千里观光廊道最美岸线、滨海国际品牌酒店集群效应不断放大凸显。此外,举办2024年中国电影导演之夜、山东跨境电商生态大会、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大会等品牌会展活动50多场。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放大战略叠加效应,过去的一年,烟台黄渤海新区推动改革开放创新深度融合、高效联动,国家级制度创新成果数量稳居全省第一。同时,高标准谋划推进高铁西站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潍烟高铁烟台西站、烟台机场二期全面投用,烟台港西港区至龙口裕龙岛原油管道项目建成投产,烟台港西港区30万吨级原油码头正式启用。全区加快全球矿产品保税混配中心建设,构建全货类保税混配格局,成为全市稳外贸的重要增长极。
吹响继续“走在前当先锋”号角
1月15日,烟台黄渤海新区召开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动员全区上下进一步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奋力在烟台市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当先锋。
2025年,全区将狠抓产业培育,围绕做强“5+2”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推进产业转型,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深入实施制造业集聚培育工程和先进制造业巩固提升行动,着力打造垂直产业生态、培育新质生产力,争取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800亿元,“四新”经济占比达到40%。强化“四链”融合,实施产业延链强基行动,力争五大主导产业产值突破3200亿元。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光电传感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加快建设国家微纳制造创新中心,推进力华储能、东德氢能等重点项目投产,集聚特色半导体上下游企业达到70家,争取新型储能项目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
2025年,全区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优化招商体制机制,开展产业链招商、股权招商、资本招商,力争引进过10亿元项目20个以上。加快建设全球矿产品保税混配中心,搭建矿产品保税混配平台,全力争取混银业务。推广“跨境电商+产业带出海+海外仓”模式,加快建设日韩消费品跨境电商中心,争取海外仓达到15家。
2025年,全区将加快构建优良创新生态,健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机制,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和极点尖峰企业100家以上,高企总数突破900家;高标打造创新平台,开展技术攻关及产品研发、转化成果,争取新增市级以上研发平台10家以上。加强人才引育,构建“人才友好”城市生态,培育市级以上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30个以上,招引各类青年人才9000人以上。
2025年,全区将持续提升城市能级,高水平建设八角湾新城,争取八角湾国际体育中心、国际创智中心竣工。高标准建设高铁西站产城融合示范区,完善医教、商住、科研等业态,做强烟台“高铁经济”新引擎。强化民生保障,推进八角湾国际医院、耀华国际学校等重点民生工程,提升群众幸福感。
立足新起点、担当新使命、实现新跨越,烟台黄渤海新区将砥砺奋进、勇毅前行,奋力在产业培育、项目建设、外资外贸、改革创新、民生福祉等方面继续走在前列、当好先锋。
①烟台黄渤海新区魅力风光
②烟台港西港区
③万华烟台产业园
④企业科研人员在实验室工作
⑤烟台光电传感产业园
⑥烟台金沙滩星空马拉松
刚刚过去的2024年,叠加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的烟台黄渤海新区大事扎堆,喜事连连——
纵观区域发展,烟台开发区迎来建区40周年,烟台片区在全国首创35项成果、全省最多。
盘点项目亮点,国家微纳制造创新中心落户,华润高端合成材料制品产业园建成,汉高鲲鹏工厂启动设备安装调试,黄渤海实验室、环磁山国际科研走廊创新园圃、北京大学—万华联合研究中心科研大楼投用。
回顾城市建设,烟台机场二期转场运营,潍烟高铁烟台西站建成通车,龙烟铁路市域化改造开工建设。
2024年,烟台黄渤海新区锚定在烟台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中走在前当先锋,发扬奋勇争先、一马当先的“两先精神”,大力实施“11235”发展战略,经济发展稳中向好,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全年增长6%左右,五大主导产业产值达到3100亿元,两大新兴产业产值增速高达39%,外贸进出口稳住2000亿元大关。
“5+2”现代化产业体系壮大新质生产力
走进烟台黄渤海新区力华储能基地,项目厂房已经建成,正在进行设备安装调试,实现当年开工当年竣工。
目前全区已落户力华电源科技25GWh大圆柱储能电池、泰和新材芳纶隔膜等产业项目16个,力华电源科技项目将于年内逐步投产。
“该项目入驻的新型储能产业园计划今年3月投入使用,目前已落户力华电源科技25GWh大圆柱储能电池、泰和新材芳纶隔膜等产业项目16个。”烟台黄渤海新区经发局相关负责人说。
新型储能产业园围绕先进材料、电池制造、高端装备、系统集成、应用示范五大方向,重点建设“4个集聚区+1个示范区”,计划今年集聚上下游企业50家以上、产值达到100亿元,到2030年突破1000亿元规模。
以新型工业化为方向,烟台黄渤海新区加快构建“5+2”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其中,编制新型储能产业规划,持续发力新型储能、特色半导体两大新兴产业,烟台光电传感产业园、力高新能源电池控制系统等项目竣工,研制出世界首个石墨烯功能半导体,创为科技荣获“2024年度中国储能产业最具影响力企业奖”,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达到40%。
此外,该区深化拓展实数融合,实施数字产业“名品名企名群”工程,获市级以上项目及荣誉100余项,趣丸(烟台)数字经济产业园投用,7个项目入选山东省“工赋百景”数字化转型试点项目,4家单位入选山东省首批数字经济创新平台,特色半导体数字产业集群获评首批省级数字产业集群,微纳传感器产业集群获批省级“产业大脑”建设试点,正海集团数字产业化园区获评省级数字经济产业园区。
科技创新是构建特色优势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动力。2024年底,面向全球、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国家微纳制造创新中心正式落户黄渤海新区,实现了烟台市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零”的突破。
2024年,烟台黄渤海新区提速科创平台“六大体系”建设,系统打造协同创新生态,黄渤海实验室、环磁山国际科研走廊创新园圃建成,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化工新材料)揭牌,新设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新增市级以上企业研发平台7个、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80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突破850家和1400家,柔性引进加拿大工程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院士等顶尖人才4名,自主培育市级以上领军人才34名,引进外国专家和海外留学人员288名。
服务业新业态点燃经济增长引擎
临近春节,正是消费旺季。走进位于烟台综合保税区西区的日韩消费品跨境电商中心京东综合仓,7000平方米仓储区内,来自世界各地的食品、美妆等摆满货架,工作人员忙碌地将货物分拣、打包,再经传送带装车运输。
“一直到春节期间都是我们仓的年货节,整体单量预计在40万单左右。”日韩消费品跨境电商中心京东综合仓项目负责人董强说。
京东综合仓自2022年开仓,业务量逐年攀升。2024年单量约为380万单,平均每天1万多单,贸易额达15亿元。“在山东省京东跨境电商平台下单的货物,70%以上来自这个仓库。”董强说。
作为全国跨境电商综试区核心区,烟台黄渤海新区抢抓政策机遇,加快创新外贸新业态、新模式,让“买全球”更快速、“卖全球”更便捷。2024年,全区跨境电商进出口额突破100亿元,同比实现3倍增长、占烟台市总额50%以上,成为山东区域日韩跨境包裹量最大的集货中心。
持续释放消费潜力,该区还在烟台区市层面首推汽车“以旧换新”消费券和家电惠民补贴,推动汽车、家电“以旧换新”销售额超4.5亿元,6家企业获评省市品牌首店、数量居全市首位。拓展年轻态消费、数字消费,依托亚东文创园、万达广场等举办年轻态促消费活动35场以上。英迪格酒店、福朋喜来登、希尔顿逸林、万枫酒店等一批品牌酒店集中投用,全区国际品牌酒店达到13家,八角湾国际文旅中心建成,打造千里观光廊道最美岸线、滨海国际品牌酒店集群效应不断放大凸显。此外,举办2024年中国电影导演之夜、山东跨境电商生态大会、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大会等品牌会展活动50多场。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放大战略叠加效应,过去的一年,烟台黄渤海新区推动改革开放创新深度融合、高效联动,国家级制度创新成果数量稳居全省第一。同时,高标准谋划推进高铁西站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潍烟高铁烟台西站、烟台机场二期全面投用,烟台港西港区至龙口裕龙岛原油管道项目建成投产,烟台港西港区30万吨级原油码头正式启用。全区加快全球矿产品保税混配中心建设,构建全货类保税混配格局,成为全市稳外贸的重要增长极。
吹响继续“走在前当先锋”号角
1月15日,烟台黄渤海新区召开全区经济工作会议,动员全区上下进一步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奋力在烟台市高质量发展中走在前当先锋。
2025年,全区将狠抓产业培育,围绕做强“5+2”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推进产业转型,锚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深入实施制造业集聚培育工程和先进制造业巩固提升行动,着力打造垂直产业生态、培育新质生产力,争取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800亿元,“四新”经济占比达到40%。强化“四链”融合,实施产业延链强基行动,力争五大主导产业产值突破3200亿元。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光电传感产业园等专业园区,加快建设国家微纳制造创新中心,推进力华储能、东德氢能等重点项目投产,集聚特色半导体上下游企业达到70家,争取新型储能项目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
2025年,全区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优化招商体制机制,开展产业链招商、股权招商、资本招商,力争引进过10亿元项目20个以上。加快建设全球矿产品保税混配中心,搭建矿产品保税混配平台,全力争取混银业务。推广“跨境电商+产业带出海+海外仓”模式,加快建设日韩消费品跨境电商中心,争取海外仓达到15家。
2025年,全区将加快构建优良创新生态,健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机制,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和极点尖峰企业100家以上,高企总数突破900家;高标打造创新平台,开展技术攻关及产品研发、转化成果,争取新增市级以上研发平台10家以上。加强人才引育,构建“人才友好”城市生态,培育市级以上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30个以上,招引各类青年人才9000人以上。
2025年,全区将持续提升城市能级,高水平建设八角湾新城,争取八角湾国际体育中心、国际创智中心竣工。高标准建设高铁西站产城融合示范区,完善医教、商住、科研等业态,做强烟台“高铁经济”新引擎。强化民生保障,推进八角湾国际医院、耀华国际学校等重点民生工程,提升群众幸福感。
立足新起点、担当新使命、实现新跨越,烟台黄渤海新区将砥砺奋进、勇毅前行,奋力在产业培育、项目建设、外资外贸、改革创新、民生福祉等方面继续走在前列、当好先锋。
①烟台黄渤海新区魅力风光
②烟台港西港区
③万华烟台产业园
④企业科研人员在实验室工作
⑤烟台光电传感产业园
⑥烟台金沙滩星空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