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庄区:振兴发展热潮涌 民生为本绘华章

2025-01-21 作者: 来源: 大众日报
  □王庆龙
  
  新年伊始,漫步罗庄,一派繁忙景象。大棚里春意盎然,农民忙着田间管理;车间内机声隆隆,自动化流水线正在紧张生产;项目现场,工人们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施工……罗庄大地,处处涌动着真抓实干、奋勇争先的热潮,时时激发着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时间属于奋进者!2024年,临沂市罗庄区锚定“振兴罗庄”目标任务,以打造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综合区域试点为抓手,大力开展“八个攻坚突破”,苦干实干、攻坚克难,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进中向好、质效双升”良好态势。
精心布局谋发展
振兴罗庄全面起势

  2024年2月23日,临沂市委、市政府在罗庄区召开“振兴罗庄 重回千亿”动员大会,标志着罗庄区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罗庄区将“振兴罗庄”作为第一要务和最大机遇,迅速集结精锐力量,成立攻坚指挥部,先后谋划了激活民间投资等“三大攻坚行动”,招商引资等“四场攻坚战”和土地征收等“三场歼灭战”,打好攻坚战、打成歼灭战、打赢翻身仗,以坚定的决心和务实的行动,吹响了全面振兴的号角。
  招商引资,是这场振兴战役的先锋队。罗庄区调整优化了8个产业专班,紧跟招商形势政策的变化,创新基金招商、国企招商等多元化方式,全力引进优质大项目。一系列措施成果斐然,178个项目成功签约,171个项目新开工,均位居全市之首。其中,不乏7个500强项目,彰显了罗庄的强大吸引力。
  民间投资被激活。新投产的41个工业项目,形成了21.4亿元的纳统产值和0.43亿元的税收,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总投资32亿元的瑞德利超薄超强高端电池隔膜项目和总投资20亿元的年产10万片氮化镓单晶衬底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
  重点项目,是振兴罗庄的坚实基石。罗庄区健全了一系列项目推进机制,如区级领导帮办、问题磋商、约谈提醒等,确保项目快速建设、投产、见效。70个省市县实施类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完成投资75.9亿元。
  破解要素制约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土地征收、盘活、供应等工作均走在全市前列,87宗12126亩“沉睡”的土地被“唤醒”,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空间。丰华国际模具产业园完成了全市首个工业标准厂房分割产权登记。
  工业,是罗庄振兴的硬核力量。罗庄区坚持大抓工业,动能转换提速增效。“53211”产业集群加速成长,新引建的不锈钢、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医养健康、陶瓷以及光储氢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罗欣药业、华盛农业药械等企业获国家级、省级殊荣,成为行业标杆。《临沂市罗庄区探索传统老工业区转型升级新路径》入选全省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典型案例。
  骨干企业的做大做强,为罗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罗庄区坚持“抓经济一切工作到企业”,推进现有企业满产、小微企业纳统,开展了一系列助企活动,新增授信超20亿元,新纳统规上工业企业48家,过亿元企业达到83家,较上年大幅增加。技改提级行动深入实施,71个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落地开花,盛阳金属科技等企业在省市工业设计大赛中屡获殊荣。
  科技创新,是罗庄振兴的不竭动力。罗庄区大力实施“翅膀工程”,开展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行动,新增众多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等优质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有研发投入规上企业占比均位居全市前列。豪门铝业获批省级重点实验室,为区域科技创新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数实融合加速推进,全市“工赋临沂·智改数转”数字赋能现场会在罗庄成功举办,2000余家企业线上线下参会,共同探索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统筹城乡融合发展
绘就生态宜居画卷

  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中,罗庄区始终秉持宜居宜业的城市发展理念,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同时坚持以工促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一幅城乡融合发展的生态宜居画卷正徐徐展开。
  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绿色生态成为最动人的底色。罗庄区因地制宜,巧妙地将绿地与停车场、应急避险场所相结合,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休闲放松的好去处,还大幅提升了城市的应急能力。25处口袋公园如珍珠般点缀在城市之中,17个绿荫停车场为市民停车提供了便利,524亩的城市预留地和149万平方米的绿地公园如同翡翠般镶嵌在城市的肌体里,让城市的绿意更加盎然。
  城市更新步伐也在加快。罗六路、文化南路等7条城市道路的提升改造,让城市交通更加顺畅;17.2公里的新建供水、供气管网,15公里的雨污合流管网改造,让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在供暖领域,罗庄区开展了“冬病夏治”行动,整治了26个重点小区供暖问题,新建了16公里的供热管网,总投资38亿元的恒新能源热电项目已圆满完成建设并顺利进入试运行阶段。
  住房保障方面,罗庄区坚持“抓两头、缓中间”的原则,分批改造了12个老旧小区,让市民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同时,罗庄区还积极筹建人才公寓和青年社区,推出了两批城市预留地,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住房选择。
  而在乡村,罗庄区则以工促农,推动乡村振兴。特色产业的发展成了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塘崖贡米、沙沟芋头等特色农产品规模化发展,新增了2000余亩的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同时,罗庄区还大力培育花、鸟、鱼、宠等新兴产业,扶持壮大了双福渔业、册山宠物狗养殖基地等项目,让乡村经济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在“四雁工程”的推动下,罗庄区选配了“头雁”、培育了“鸿雁”、吸引了“归雁”回乡创业、发展了“雁阵”,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人才动力。金融“活水”的引入和上级涉农资金的争取,更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盛庄街道花埠圈村党委被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此外,罗庄区还稳步推进“百千工程”,累计实施了片区基础设施提升项目318个,完成了投资1.2亿元。新改建的农村公路24公里、南涑河右岸路入选“全市十大最美农村路”,让乡村的交通更加便捷。纵贯南北的“景观轴”初步形成,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筑牢民生基础保障
兜住“稳稳的幸福”

  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始终是罗庄区发展的头等大事。近年来,罗庄区坚持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以民生保障为核心,全力推进各项民生工程,让“稳稳的幸福”触手可及。
  民生支出是民生保障的重要基石。罗庄区全年民生支出高达29亿元,占比达到87.2%,再创历史新高。数字背后是罗庄区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的努力,在民生支出的有力保障下,罗庄区各项民生工程得以顺利推进,为居民生活水平提升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解决群众诉求,是民生保障的关键一环。“罗庄区热线·首发”坚持以“党群同心”引领为民服务,以“为民办事”践行沂蒙精神,创新“首发+网格”“首发+听证”“首发+矛调”“首发+精准访”等举措,实现群众诉求提前收集、快速响应、高效解决,“热线办理”向“社会治理”的探索实践更加有效。2024年,全区承办工单11.3万件,同比减少6.21%,“未诉先办”在前置服务群众、联系群众中更有深度温度。
  办好民生实事,是罗庄区民生保障工作的又一亮点。罗庄区深入开展“社区微业”三年行动,新增城镇就业5306人,开发并安置公益性岗位1239人,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同时,罗庄区还注重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新建中小学、幼儿园6所,新增学位5420个,高中阶段教育教学质量持续领跑全市。高都小学获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成为全市唯一入选的小学。这些成绩的取得,彰显了罗庄区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投入。
  在医疗卫生方面,罗庄区实施新一轮基层服务能力提质提效三年行动,改造提升村卫生室52个,区人民医院完成投资7.7亿元,为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同时,罗庄区还开展“全民参保·福暖万家”行动,九类困难群众救助标准实现“十五连增”,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新模式被央广网报道,让困难群众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擦亮了罗庄的文明底色。罗庄区实施罗庄文艺精品创作工程,组织开展戏曲艺术节、小戏小剧展演等群众性文化活动360余场次,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区图书馆成功创建国家一级图书馆,傅庄街道大丁庄村入选“第四批山东省红色文化特色村培育名单”,盛庄街道十里堡社区乡村记忆博物馆被评为“临沂市十佳民办博物馆”,这些文化成果的取得,为罗庄区增添了文化底蕴。
  2025年是罗庄建区30周年,30年栉风沐雨,30年厚积成势。30年来,罗庄人民创新、担当、笃实、争先,走出了一条敢为人先、蝶变重生的转型之路,走出了一条与时俱进、城市焕新的崛起之路,走出了一条乐学乐养、时尚繁荣的共享之路。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刚刚落下帷幕的罗庄两会上,描绘了“现代化强区建设”的宏伟蓝图,站在新起点,罗庄区将聚焦聚力“振兴罗庄、重塑辉煌”,以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试点为抓手,着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大力实施发展“翅膀工程”,打造城郊型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加快构建具有鲜明辨识度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持续稳健向好、进中提质,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奋力谱写现代化强区新篇章。
  
①双月湖公园
②罗欣药业冻干粉针剂生产车间
③双福智慧渔业基地
④罗庄区褚墩镇机械化麦收开镰
⑤罗庄区城市风光
⑥百花湖公园一瞥
⑦武河湿地公园
  □王庆龙
  
  新年伊始,漫步罗庄,一派繁忙景象。大棚里春意盎然,农民忙着田间管理;车间内机声隆隆,自动化流水线正在紧张生产;项目现场,工人们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施工……罗庄大地,处处涌动着真抓实干、奋勇争先的热潮,时时激发着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时间属于奋进者!2024年,临沂市罗庄区锚定“振兴罗庄”目标任务,以打造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综合区域试点为抓手,大力开展“八个攻坚突破”,苦干实干、攻坚克难,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进中向好、质效双升”良好态势。
精心布局谋发展
振兴罗庄全面起势

  2024年2月23日,临沂市委、市政府在罗庄区召开“振兴罗庄 重回千亿”动员大会,标志着罗庄区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罗庄区将“振兴罗庄”作为第一要务和最大机遇,迅速集结精锐力量,成立攻坚指挥部,先后谋划了激活民间投资等“三大攻坚行动”,招商引资等“四场攻坚战”和土地征收等“三场歼灭战”,打好攻坚战、打成歼灭战、打赢翻身仗,以坚定的决心和务实的行动,吹响了全面振兴的号角。
  招商引资,是这场振兴战役的先锋队。罗庄区调整优化了8个产业专班,紧跟招商形势政策的变化,创新基金招商、国企招商等多元化方式,全力引进优质大项目。一系列措施成果斐然,178个项目成功签约,171个项目新开工,均位居全市之首。其中,不乏7个500强项目,彰显了罗庄的强大吸引力。
  民间投资被激活。新投产的41个工业项目,形成了21.4亿元的纳统产值和0.43亿元的税收,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总投资32亿元的瑞德利超薄超强高端电池隔膜项目和总投资20亿元的年产10万片氮化镓单晶衬底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的空白。
  重点项目,是振兴罗庄的坚实基石。罗庄区健全了一系列项目推进机制,如区级领导帮办、问题磋商、约谈提醒等,确保项目快速建设、投产、见效。70个省市县实施类重点项目全部开工,完成投资75.9亿元。
  破解要素制约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土地征收、盘活、供应等工作均走在全市前列,87宗12126亩“沉睡”的土地被“唤醒”,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空间。丰华国际模具产业园完成了全市首个工业标准厂房分割产权登记。
  工业,是罗庄振兴的硬核力量。罗庄区坚持大抓工业,动能转换提速增效。“53211”产业集群加速成长,新引建的不锈钢、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医养健康、陶瓷以及光储氢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罗欣药业、华盛农业药械等企业获国家级、省级殊荣,成为行业标杆。《临沂市罗庄区探索传统老工业区转型升级新路径》入选全省深化新旧动能转换典型案例。
  骨干企业的做大做强,为罗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罗庄区坚持“抓经济一切工作到企业”,推进现有企业满产、小微企业纳统,开展了一系列助企活动,新增授信超20亿元,新纳统规上工业企业48家,过亿元企业达到83家,较上年大幅增加。技改提级行动深入实施,71个500万元以上技改项目落地开花,盛阳金属科技等企业在省市工业设计大赛中屡获殊荣。
  科技创新,是罗庄振兴的不竭动力。罗庄区大力实施“翅膀工程”,开展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行动,新增众多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等优质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有研发投入规上企业占比均位居全市前列。豪门铝业获批省级重点实验室,为区域科技创新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数实融合加速推进,全市“工赋临沂·智改数转”数字赋能现场会在罗庄成功举办,2000余家企业线上线下参会,共同探索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新路径。
统筹城乡融合发展
绘就生态宜居画卷

  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征途中,罗庄区始终秉持宜居宜业的城市发展理念,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同时坚持以工促农,扎实推进乡村振兴,一幅城乡融合发展的生态宜居画卷正徐徐展开。
  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绿色生态成为最动人的底色。罗庄区因地制宜,巧妙地将绿地与停车场、应急避险场所相结合,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休闲放松的好去处,还大幅提升了城市的应急能力。25处口袋公园如珍珠般点缀在城市之中,17个绿荫停车场为市民停车提供了便利,524亩的城市预留地和149万平方米的绿地公园如同翡翠般镶嵌在城市的肌体里,让城市的绿意更加盎然。
  城市更新步伐也在加快。罗六路、文化南路等7条城市道路的提升改造,让城市交通更加顺畅;17.2公里的新建供水、供气管网,15公里的雨污合流管网改造,让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在供暖领域,罗庄区开展了“冬病夏治”行动,整治了26个重点小区供暖问题,新建了16公里的供热管网,总投资38亿元的恒新能源热电项目已圆满完成建设并顺利进入试运行阶段。
  住房保障方面,罗庄区坚持“抓两头、缓中间”的原则,分批改造了12个老旧小区,让市民的居住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同时,罗庄区还积极筹建人才公寓和青年社区,推出了两批城市预留地,为市民提供了更多的住房选择。
  而在乡村,罗庄区则以工促农,推动乡村振兴。特色产业的发展成了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塘崖贡米、沙沟芋头等特色农产品规模化发展,新增了2000余亩的特色农产品种植面积。同时,罗庄区还大力培育花、鸟、鱼、宠等新兴产业,扶持壮大了双福渔业、册山宠物狗养殖基地等项目,让乡村经济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在“四雁工程”的推动下,罗庄区选配了“头雁”、培育了“鸿雁”、吸引了“归雁”回乡创业、发展了“雁阵”,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人才动力。金融“活水”的引入和上级涉农资金的争取,更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盛庄街道花埠圈村党委被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此外,罗庄区还稳步推进“百千工程”,累计实施了片区基础设施提升项目318个,完成了投资1.2亿元。新改建的农村公路24公里、南涑河右岸路入选“全市十大最美农村路”,让乡村的交通更加便捷。纵贯南北的“景观轴”初步形成,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筑牢民生基础保障
兜住“稳稳的幸福”

  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始终是罗庄区发展的头等大事。近年来,罗庄区坚持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以民生保障为核心,全力推进各项民生工程,让“稳稳的幸福”触手可及。
  民生支出是民生保障的重要基石。罗庄区全年民生支出高达29亿元,占比达到87.2%,再创历史新高。数字背后是罗庄区持续增进民生福祉的努力,在民生支出的有力保障下,罗庄区各项民生工程得以顺利推进,为居民生活水平提升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解决群众诉求,是民生保障的关键一环。“罗庄区热线·首发”坚持以“党群同心”引领为民服务,以“为民办事”践行沂蒙精神,创新“首发+网格”“首发+听证”“首发+矛调”“首发+精准访”等举措,实现群众诉求提前收集、快速响应、高效解决,“热线办理”向“社会治理”的探索实践更加有效。2024年,全区承办工单11.3万件,同比减少6.21%,“未诉先办”在前置服务群众、联系群众中更有深度温度。
  办好民生实事,是罗庄区民生保障工作的又一亮点。罗庄区深入开展“社区微业”三年行动,新增城镇就业5306人,开发并安置公益性岗位1239人,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同时,罗庄区还注重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新建中小学、幼儿园6所,新增学位5420个,高中阶段教育教学质量持续领跑全市。高都小学获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成为全市唯一入选的小学。这些成绩的取得,彰显了罗庄区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和投入。
  在医疗卫生方面,罗庄区实施新一轮基层服务能力提质提效三年行动,改造提升村卫生室52个,区人民医院完成投资7.7亿元,为居民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同时,罗庄区还开展“全民参保·福暖万家”行动,九类困难群众救助标准实现“十五连增”,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新模式被央广网报道,让困难群众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擦亮了罗庄的文明底色。罗庄区实施罗庄文艺精品创作工程,组织开展戏曲艺术节、小戏小剧展演等群众性文化活动360余场次,丰富了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区图书馆成功创建国家一级图书馆,傅庄街道大丁庄村入选“第四批山东省红色文化特色村培育名单”,盛庄街道十里堡社区乡村记忆博物馆被评为“临沂市十佳民办博物馆”,这些文化成果的取得,为罗庄区增添了文化底蕴。
  2025年是罗庄建区30周年,30年栉风沐雨,30年厚积成势。30年来,罗庄人民创新、担当、笃实、争先,走出了一条敢为人先、蝶变重生的转型之路,走出了一条与时俱进、城市焕新的崛起之路,走出了一条乐学乐养、时尚繁荣的共享之路。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刚刚落下帷幕的罗庄两会上,描绘了“现代化强区建设”的宏伟蓝图,站在新起点,罗庄区将聚焦聚力“振兴罗庄、重塑辉煌”,以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试点为抓手,着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大力实施发展“翅膀工程”,打造城郊型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集群、加快构建具有鲜明辨识度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持续稳健向好、进中提质,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奋力谱写现代化强区新篇章。
  
①双月湖公园
②罗欣药业冻干粉针剂生产车间
③双福智慧渔业基地
④罗庄区褚墩镇机械化麦收开镰
⑤罗庄区城市风光
⑥百花湖公园一瞥
⑦武河湿地公园